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它以各异的笔态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犹如大地的指纹,穿越千载,见证着不同时代的深厚底蕴( )又如时光的密码,亘古弥新,记录着灿烂文明的精髓。一片甲骨一方天地,透过甲骨,溯源母语,我们可以回望历史的长河,感受古文字的文化(mèi)_________力。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①亘 _________ ②(mèi)_________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分)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_________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而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书写的,不是用来涂抹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就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B.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C.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更是最闪亮的日子。D.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就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更是最闪亮的日子。4.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无可争议 B.不可复制 C.不可思议 D.不思进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端午节,是千年历史与民俗的多重融合,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集体记忆。岁月悠悠,从童年巷口的喧闹到异乡深夜的孤灯,从汨罗江畔的千年叩问到新时代的文明新风,_________。它是外婆掌心的温度,是妈妈电话里的牵挂,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胎记。无论走多远,只要闻到那缕粽叶香,便能在时光的褶皱里,找到回家的路。5.(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端午的味道始终在变,又始终未变。B.始终是端午的味道在变。C.在端午的习俗始终在变,又始终未变。D.端午的味道一直未变,又始终在变。6.(2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开展“孝亲敬老”主题班会时,同学们结合名言展开讨论。以下选项中,名言与行为不匹配(即不能体现“孝亲敬老”内涵)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B.“孝子之深爱者,必有和气。”——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对父母抱怨。C.“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出门、回家主动向父母打招呼,并告知行踪。D.“人之孝行,根于诚笃。”——每天回家陪年迈的祖母聊天。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别滁①宋 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注释】①欧阳修于公元1045年被贬为滁州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公元1048年,欧阳修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写景,通过“浓烂”“轻明”等词,描绘出滁州春日花柳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B.次句叙事,既点明送别场景,又将离别的伤感隐含在“酌酒”的日常举动中,含蓄而耐人寻味。C.三、四句中,诗人说“如常日醉”是因滁州春光太美,想借酒尽兴,并无离愁别绪。D.全诗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感情真挚,别有一番情味。8.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的妙处。(2分)(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宝元①元年,党项②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郎雍③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④出,自言曰:“某⑤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⑥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⑦,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若⑧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节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宝元:宋朝宋仁宗赵祯皇帝年号。②党项: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③范侍郎雍:范雍(981年-1046年),字伯纯。侍郎:官名。④军校:古代军队中低级军官。⑤某:我。⑥虏人:对敌人的蔑称,指前面的党项。⑦虞:忧虑。⑧若:你。9.解析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数 ②若 ③或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①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②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在面对危机时,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分)(三)(6分)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木兰诗》中“ , ”两句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苦寒,表现出木兰坚强的品质。(2)做人,即使处于污浊的世间,也应保持清白的操守,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说“ , ”。(3)你和父母一起登临泰山。登高远望,一种睥睨天下的豪情油然而生,这时你不禁想起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让英雄有名,让岁月有声 ①不久前,山东济南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内,73个曾被标注为“无名”的墓碑,终于刻上了烈士的姓名。无名烈士得以有名,背后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提灯者”英烈回乡团队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从打开棺椁到整理遗骸,从提取DNA到比对数据,从开办讲座到制作短视频……这群平均年龄28岁的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让英雄有名,让岁月有声。 ②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196万余名革命烈士中,仅有55.9万名有明确安葬地。这些烈士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有儿女情长,也有悲欢离合。他们以坚定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一幅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为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他们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留名”,既是对英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其亲属最好的慰藉。 ③对于青年人而言,他们寻找英烈、致敬英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精神层面的自我洗礼。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给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兄弟的来信络绎不绝,信里最常见的一句话是“希望你们能看到”,信的落款往往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在甘肃兰州市烈士陵园,大学生把糖果献到烈士墓前,因为“先烈的革命之路太苦了,想让他们甜一点”。“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令人眼含热泪。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年人用自己的方式走近英雄、礼赞英雄,是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升华。 ④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对英烈最好的纪念,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人问:“和平年代,如何继承英雄模范的精神?”特级战斗英雄邓朝贵的后人王海龙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常年扎根基层,风吹日晒,在环保监测岗位上默默奉献,“英雄们用鲜血保卫祖国大好河山,我也要尽职尽责,守护好绿水青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先辈们开创的事业,就这样不断被推向前进。 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着广阔的人生舞台,有着更加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同时也面临这样那样的思想困惑,如何弥合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怎样处理利己与利他,遇到困难与挑战如何应对……不时与先烈、英雄对对话、谈谈心,感悟他们身上“千秋尚凛然”的英雄气,点燃内心的理想之光和信念之火,年轻的心灵将更加明亮,青春的步子也将更加有力。 ⑥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烈士也曾平凡如我们,我们理应向他们看齐。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呼唤英雄也创造英雄的时代。身处关键时期,青年当有为,当大有作为。让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英勇向前!(孟繁哲《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第05版)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东济南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内的73个墓碑原本都是无名墓碑。B.新时代青年通过与先烈、英雄进行精神对话,就能消除所有思想困惑,坚定人生方向。C.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中,给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兄弟的来信落款都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D.新时代呼唤英雄也创造英雄,青年应向英雄看齐,沿着英雄足迹奋勇向前。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提灯者”英烈回乡团队志愿者通过专业手段为73位无名烈士确认身份,让英雄“有名”。B.甘肃兰州市烈士陵园大学生向烈士墓献糖果的举动,以质朴方式表达了对先烈的感恩与精神共鸣。C.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中青年人给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的信件,体现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与自我洗礼。D.特级战斗英雄邓朝贵之孙王海龙扎根环保监测岗位,以实际行动继承英雄精神,守护绿水青山。15.文章阐述为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说有哪些意义?(3分)(二)(6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班级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小文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①2023年7月,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行动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 ②2023年8月,记者采访了参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的院士,了解到自2002年12月起,活动已在全国开展科普讲座2000余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把科普讲座比作“播种”,他说:“我们是在给孩子们播撒科学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推动他们去探寻。”(整理自《光明日报》《广州日报》等报刊) 材料二: ①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中国天眼”奠基人南仁东,22年扎根深山,矢志不渝铸造大国重器,带领团队在创新的征途上披荆斩棘,终获成功,建造出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在射电观测领域拥有了世界领先的重大科研利器。 ②钱学森在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上作出的贡献不可估量。他对于科学的态度一向非常严谨,面对学术问题,一直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敢于质疑,认真求证,体现了严谨治学的精神品质。 ③邓稼先在1958年接受研制核弹重任后,便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直到1986年临终前,他的身份和重大贡献才被披露。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数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在推动科技进步与谋求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整理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①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优秀基因,“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兼收并蓄”,在历史上和当今时代都发挥了独特作用,是孕育科学家精神的沃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破解发展难题,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孕育形成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整理自《党建》《人民日报》等报刊)16.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2002年12月起,“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已累计开展科普讲座2000余场次。B.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的理念,对当今时代的科技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C.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是我国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D.文中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成因和内涵,激发我们传承和践行科学家精神。17.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涵丰富。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并以材料二中的一位科学家为例子,说说这位科学家主要体现了怎样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并谈谈你在学习生活中将如何具体践行这种精神?(3分)(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守礁楚亚楠 傍晚,窗外余晖消散在融融暮色中。姚文武坐在我对面,伴着海风,讲述着守礁的故事。 姚文武说,作为守礁人,习惯暗夜环境是必备技能。他刚负责执掌发电机时,蒙着眼睛一遍遍操练,才渐渐熟悉了暗夜环境——下床、上楼梯、取枪、入战位……在班长的带领下,他练就了一双“夜视眼”。 说起班长,姚文武话明显多了起来。班长很严格,白天带他熟悉岛礁线路,晚上就要提问专业知识。“班长守礁16年,经常腿疼得睡不着觉。每当他板着脸,我就会想,这个‘老南沙’是不是腿又疼了……”说这话时,姚文武笑了。 下一次轮换时,由于没有专业骨干,班长再一次选择留守。姚文武松了口气——终于可以暂时离开班长了。 再次上礁时,班长服役期满,已经退伍了。姚文武被任命为新班长。他这才明白了老班长的不易,也理解了老班长严苛背后的用心良苦。“后知后觉啊。”他感慨道。 姚文武来自河南的一个村庄,父母朴实善良。当得知儿子光荣入伍,父亲只叮嘱了一句:当个好兵。 姚文武将父亲的话记在心里。新兵下连时,遭遇风浪,船舱里的物品被颠得七零八落,空气中弥漫着呕吐物酸腐的味道。姚文武强忍不适,弓着身子走出船舱。刹那间,热浪袭来,让人喘不过气。恍惚中,他看见一座孤岛在无边的碧波中若隐若现。 “小岛像大海上的一根火柴头,岛上只有一座二层高的小楼,四周全是海,望不到尽头……”姚文武说,他正失望,却看到小岛上空飘扬着五星红旗,他的心似乎被安抚了;当看到一群热情的老兵朝他们挥手,高喊着“欢迎战友”时,他瞬间热泪盈眶。 从此,小岛上的岁月与孤独相伴。“轰鸣的机器声一关停,海浪拍打礁盘的声响能将人吞没。晚上寂静得可怕,这天上的星星,我已不知数了多少回……”可即便孤独,这个小岛也是姚文武心里的故乡,他在这里的日子远比在家乡要长。 他并非不想家,父亲身体不好,他一直挂怀。可恰逢接装任务,他又是小岛上唯一懂电的班长,大到整座电站,小到一个开关,数千件电器设备,都需要他逐一核对捋顺。姚文武在这里扎下了根,像是不变的海浪与星辰。一个个查找检验、一项项规整造册、一桩桩梳理提报,在圆满完成任务之余,他还解决了一些长期遗留问题,两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 每有成就,他会想到父亲,想起父亲那句“当个好兵”。时光悠长,他本以为可以慢慢与父亲讲述那些带着海风的故事……可没想到,父亲没能等到那一天。 “那阵子小岛一直下雨,供电断断续续的。那天,我接到电话,是上级礁长打来的。他支支吾吾的,斟酌着措辞,说家里人联系不上我,兜兜转转找到上级单位……我父亲走了,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夜开始昏沉,海浪声也渐渐平息。这一刻,我看到姚文武眼中的泪光。我想安慰他,他却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地说:“还好,我当了个好兵,没辜负他。” 姚文武说,从那年盛夏初见小岛,到日复一日守护这片海,他已经在这里20余年。现在,他渴望能长久地凝视这片深蓝,长久地聆听着海浪的呼吸。 夜色渐浓,海水又翻涌出波澜,澎湃出最深的蓝。(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04月15日,有删改)18.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概括姚文武守礁经历中的情感及态度变化。(6分)情节阶段 主要事件 姚文武的情感及态度初到岛礁 新兵下连,遭遇风浪,初次登上小岛。 ①适应守礁生活 在班长严格要求下练习暗夜操作。 敬畏班长,刻苦训练。成为班长 老班长退伍,姚文武接任班长职务 ②坚守岗位 接装任务期间,独自负责电器设备维护。 认真负责,克服困难,把小岛当做心里的故乡。父亲去世 因任务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③19.文中画线句“小岛像大海上的一根火柴头”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写到班长“板着脸”的细节,暗示其因腿疼长期忍受身体痛苦。B.姚文武的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当个好兵”,这成为他坚守岛礁的精神动力。C.姚文武在守礁期间解决了长期遗留的电器设备问题,并两次获得全军奖项。D.文章通过姚文武的回忆,展现了守礁军人无私奉献、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21.文章结尾写道:“夜色渐浓,海水又翻涌出波澜,澎湃出最深的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四、名著阅读。(9分)22.(3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骆驼祥子》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B.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骆驼祥子》创造性地运用了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是一位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写作,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书。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保尔的成长经历来组织情节: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尔开展文学创作——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23.(3分)圈点批注读书法可以提高阅读细节的能力,下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选段,请自选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3分) 保尔心头对普罗霍尔的仇恨变得更深更强烈了,他憎恶和仇视周围的一切。“唉,要是我身强力壮,一定揍死这个坏蛋!为什么我不像阿尔焦姆长得那么高大健壮呢?” 炉膛里的火焰减弱了,火苗抖动着,汇成一条长长的蓝色火舌。保尔觉得,仿佛有人在朝他吐舌头,在嘲弄他,讥笑他。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炉子里不时发出的噼啪声和水龙头均匀的滴水声。24.(3分)班级拟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请从下列专题中选择一个,谈谈你的分享。(3分)专题一:《骆驼祥子》探寻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专题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概括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经历五、写作。(50分)25.(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藏着意想不到的勇气与成长。或许是主动向争吵的朋友说出“对不起”,是在课堂上大胆举起回答问题的手,亦或是鼓起勇气为陌生人伸出援手,是主动承担起班级事务和家庭事务,还可能是主动向父母袒露内心的烦恼……那些突破自我的瞬间,像星辰点亮了记忆的夜空。 请以《那一次,我主动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2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卷参考答案1.①gèn ②魅2.分号3.B【原句中“不管……而是……”搭配不当,应将“而是”改为“还是”。】4.B【B.“不可复制”指不能重复制作或再现,强调独特性和唯一性。】5.A【A.恰当,“端午的味道始终在变,又始终未变”,先强调变,后强调不变。结合前文从童年到异乡、从千年叩问到新时代新风,体现了端午味道随着时间场景的变化,而后文说端午是文化胎记等体现了不变,先变后不变符合前文描述的逻辑顺序。】6.B【B.不匹配,“孝子之深爱者,必有和气”强调孝子对父母的深厚爱意,尽然表出得温和有礼。“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对父母抱怨”这种行为没有体现出温和有礼,而是以负面情绪对待父母,不能体现“孝亲敬老”的内涵。】7.C【C.有误,“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中“且”字,“且”为暂且、姑且的意思,诗人说自己姑且像平日一样醉酒,不要让管弦奏出离别的曲调。由此可知,诗人看似表现得豁达,要像平常一样,但实际上却透露出对滁州的不舍之情,在这种豁达的背后,隐藏着离别的落寞与忧伤。】8.点明别滁的时节/别滁的气候特征,描绘出离别时生机盎然的美丽春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离别的忧伤之情。9.①多次、屡次②你③有人10.①党项人不擅长攻城,最终不能攻破(城池)。②你敢放肆地说大话,万一你的话没有应验,就必须伏法受刑。11.面对危机要勇于担当、用积极态度稳定人心、保持冷静并运用智慧应对。12.(1)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注意“柝”的书写)(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涟”的书写)(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13.D 14.D15.如山东为73位烈士刻名,可还原英雄尊严,致敬牺牲精神;烈士有安葬地可以抚慰亲属情感;大学生向烈士献糖果、写信,可以启迪青年成长;英雄后人守护绿水青山,表明可以传承奋斗事业,体现历史铭记与精神接续。16.B【B.有误,材料三第①段说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优秀基因“在历史上和当今时代都发挥了独特作用,是孕育科学家精神的沃土”,但不是“决定性作用”】17.示例:南仁东主要体现了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22年扎根深山,带领团队在射电望远镜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建造出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世界领先。在学习生活中,我会积极践行这种创新精神。例如在做数学题时,不满足于一种解法,会主动探索多种解题思路;在进行小组课题研究时,敢于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墨守成规,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18.①失望后被安抚、感动②理解老班长的不易与用心,明白责任重大③悲痛但无悔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岛比作火柴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岛在广阔大海中的渺小,突出了守礁环境的孤寂与艰苦,反衬出守礁军人坚守岗位的不易和奉献精神。20.B21.这句话描绘了夜色中大海波澜壮阔、深邃湛蓝的景象。既呼应了前文姚文武守礁时与大海相伴的生活,也象征着守礁军人深沉、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这片海的执着守护。那“最深的蓝”既是大海的颜色,也是他们内心对国家、对职责的忠诚与热爱的体现,意境深远,余味悠长。22.D【D.有误,中“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尔开展文学创作——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的顺序错误,忽略了“建设者时期”在“文学创作”之前的关键阶段。】23.示例:从人物心理角度赏析:①这段文字通过对保尔内心独白的描写,如“唉,要是我身强力壮,一定揍死这个坏蛋!为什么我不像阿尔焦姆长得那么高大健壮呢?”生动且直接地展现了保尔对普罗霍尔的极度仇恨。他渴望凭借强壮的身体去反抗欺负他的人,这种心理体现出他在面对不公与欺压时,内心强烈的反抗意识。②同时,保尔对自己身体不够强壮的抱怨,反映出他因自身弱小而无法立刻实施反抗的无奈与不甘。这种复杂的心理刻画,让保尔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展现出他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困境时的挣扎。24.示例:专题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经历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令人动容。他从贫苦少年投身革命,历经战场、建设等考验。在伤病折磨下,他仍坚守理想,展现钢铁意志。他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磨炼,更是精神的升华,激励着无数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