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透镜的应用(课件30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2透镜的应用(课件30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3.2 透镜的应用
副标题:透镜在生活中的 “魔法”
学科:物理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明确它们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联系。
能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这些仪器的调节方法,如照相机调焦、投影仪调像等。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组成和成像原理,了解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透镜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光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幻灯片 3:引入 - 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展示图片:家庭用照相机、教学投影仪、手持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用照相机记录美好瞬间,用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用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用望远镜遥望星空。这些工具都离不开透镜的应用,它们是如何利用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透镜的应用。
幻灯片 4:照相机
基本构造:由镜头、胶片(或感光元件)、快门、光圈等组成。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用于承接像。
工作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当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u > 2f),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后,在胶片(或感光元件)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胶片上的感光物质被曝光,经过处理后就得到了照片。
调节方法:
调焦:拍摄远景时,需要将镜头向后缩,减小像距(v),使远处景物的像清晰地成在胶片上;拍摄近景时,需要将镜头向前伸,增大像距(v),使近处景物的像清晰成在胶片上。
光圈:通过调节光圈大小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量,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快速移动的物体需要用快快门,光线弱时需要用慢快门。
展示图片:照相机的结构图、成像原理图,标注镜头、胶片、物距、像距等。
幻灯片 5:投影仪
基本构造:由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反光镜、屏幕等组成。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
工作原理: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 u < 2f),投影片上的图案经过镜头折射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投影片需要倒放,才能在屏幕上看到正立的像。
调节方法:
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需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 v),同时将镜头向投影片靠近(减小物距 u)。
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小,需将投影仪靠近屏幕(减小像距 v),同时将镜头远离投影片(增大物距 u)。
反光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更多的光射向屏幕,使像更明亮。
展示图片:投影仪的结构图、成像原理图,标注镜头、投影片、屏幕、物距、像距等。
幻灯片 6:放大镜
基本构造:通常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工作原理: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当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u < f)时,物体反射的光经过放大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能看清细小的物体了。
成像特点: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越近(但不能小于焦距),像越小;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越远(越接近焦距),像越大。但如果物体距离放大镜等于或大于焦距,就不能成放大的虚像了。
应用场景:用于观察细小的文字、邮票、昆虫等,在实验室中也常用于观察微小的物体细节。
展示图片:放大镜成像示意图,展示物体、放大镜、虚像的位置关系。
幻灯片 7:显微镜
基本构造: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
工作原理:显微镜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来放大微小物体的。被观察的微小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物 < u < 2f 物),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这个实像刚好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u < f 目),再通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能看清微小的物体了。
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能观察到的物体细节越清晰。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用于观察细胞、细菌、微生物等微小结构。
展示图片:显微镜的结构图、成像原理图,标注目镜、物镜、物体、实像、虚像的位置。
幻灯片 8:望远镜
基本构造:常见的光学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两者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较长,目镜的焦距较短。
工作原理:望远镜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来观察远处物体的。远处的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u > 2f 物),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这个实像刚好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u < f 目),再通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虽然物镜成的是缩小的像,但由于物体离我们很远,通过望远镜能使我们看清远处的物体。
类型与应用:
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能成倒立的像,常用于天文观测。
伽利略望远镜:由一个凸透镜(物镜)和一个凹透镜(目镜)组成,能成正立的像,常用于地面观测,如观剧望远镜。
应用领域:用于天文观测、航海、军事侦察等领域,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物体。
展示图片:望远镜的结构图、成像原理图,标注目镜、物镜、物体、实像、虚像的位置。
幻灯片 9:透镜应用与成像规律的对应关系
光学仪器
透镜类型
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性质
成像原理应用
照相机
凸透镜
u > 2f
倒立、缩小、实像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
投影仪
凸透镜
f < u < 2f
倒立、放大、实像
凸透镜成放大实像
放大镜
凸透镜
u < f
正立、放大、虚像
凸透镜成放大虚像
显微镜
物镜(凸透镜)、目镜(凸透镜)
物镜:f 物 < u < 2f 物;目镜:u < f 目
物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两次放大成像
望远镜
物镜(凸透镜)、目镜(凸透镜)
物镜:u > 2f 物;目镜:u < f 目
物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远处物体拉近观察
幻灯片 10:课堂小练习 1 - 照相机原理
题目:用照相机拍摄远处景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
B. 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C. 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要使像变大,应将镜头向后缩
答案:C
解析: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拍摄远处景物时 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B 错误,C 正确;要使像变大,需减小物距、增大像距,镜头应向前伸,D 错误。
幻灯片 11:课堂小练习 2 - 投影仪调节
题目: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屏幕上的像太小,要使像变大,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 投影仪靠近屏幕,镜头远离投影片
B. 投影仪远离屏幕,镜头靠近投影片
C. 投影仪靠近屏幕,镜头靠近投影片
D. 投影仪远离屏幕,镜头远离投影片
答案:B
解析:投影仪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要使像变大,需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镜头靠近投影片(减小物距),选 B。
幻灯片 12:课堂小练习 3 - 显微镜与望远镜
题目: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D. 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 错误;望远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错误;显微镜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C 正确;望远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D 错误。
幻灯片 13:课堂总结
常见应用:照相机(u > 2f,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f < u < 2f,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u < f,正立放大虚像)。
复杂应用:显微镜(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两次放大)、望远镜(物镜成缩小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拉近远处物体)。
调节规律:根据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通过改变物距和像距调节像的大小。
重要意义:透镜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推动了科技和生活的发展。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关于透镜应用的练习题。
观察家中的照相机或投影仪,尝试调节它们,观察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用一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的投影仪:将凸透镜、透明胶片(作为投影片)和墙壁(作为屏幕)按一定距离放置,用手电筒照射胶片,调节距离使墙壁上出现清晰的像,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
查阅资料,了解 Hubble 太空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贡献,写一篇简短的介绍文章。
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2透镜的应用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能将透镜成像与人眼成像、视力矫正联系起来.
2.了解透镜成像在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和望
远镜中的应用.
3.知道科学用眼.
4.能为我国在观察外太空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都要使用凸透镜,它们都是成什么样的像呢?
观察与思考
放大镜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一、放大镜
2.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1.靠近焦点;
1.要想使物体看起来更大该怎么办?
2.应把物体放在离放大镜多远的位置才合适呢?   
一、放大镜
思考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胶片相当于_________。   
光屏
凸透镜
照相机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照相机
要使照相机底片上的像变大,应如何移动照相机?如何调节镜头?   
应使照相机靠近物体,并使镜头向前伸(拉长暗箱)。
数码相机:主要改变在于将感光片换成电子感光器材,代替了胶片相机的胶卷,但是成像依然离不开透镜。
思考
拓展
二、照相机
幻灯机
幻灯片
幻灯片
幻灯片
凸透镜
幻灯机原理: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
幻灯片
凸透镜
光屏
投影仪原理: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原理: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投影仪(幻灯机)
要在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图像,应如何放置幻灯片?
将幻灯片倒放在离凸透镜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地方。
三、投影仪(幻灯机)
反光镜
物镜
目镜
放大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但是,想要看到更微观的东西,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我们要依靠什么工具呢?
四、显微镜
显微镜光路示意图
四、显微镜
洋葱表皮细胞
草履虫
显微镜下的世界
四、显微镜
五、望远镜
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2)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
(1)物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物镜
目镜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的光路图
五、望远镜
欣赏:展望宇宙空间
天文望远镜中的月球环形山
科学书屋
某次月全食中,观测到的月球
科学书屋
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FAST)
科学书屋
天文爱好者常用望远镜
科学书屋
哈勃天文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科学书屋
知识点1
2
3
4
5
6
7
1
1.[2025年1月合肥期末]小华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在较小文物上方放了一块________透镜,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小华觉得该透镜到文物的距离应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焦距,
才能看清较小文物。

放大镜
小于
2.如图,望远镜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
(1)①是________(填“目”或“物”)镜。
(2)望远镜先成________再成________。
(均填“实像”或“虚像”)

知识点2
显微镜、望远镜
2
3
4
5
6
7
1
实像
虚像
3.如图所示的是一位同学自制的“水滴显微镜”装置。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__透镜,本装置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__(填“物”或“目”)镜,如图甲所示,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 mm;
(2)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作用与________(填“照相机”或“放大镜”)的作用类似。

2
3
4
5
6
7
1

放大镜
4.[2025年1月淮南期末]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发现当蜡烛移到某一位置时,无论如何移动光屏,观察光屏都未能发现烛焰的像。此时运用这一原理的生活物品是(  )
A.放大镜 B.望远镜
C.老花镜 D.投影仪
A
2
3
4
5
6
7
1
5.为了研究蚂蚁的结构,小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观察时,蚂蚁应位于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之外
C.可以用光屏承接蚂蚁经放大镜后成的像
D.图中将放大镜适当地靠近蚂蚁,成的像将变小
D
2
3
4
5
6
7
1
6.如图,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其中离眼睛较远的凸透镜可使远处物体成_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较近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实像
2
3
4
5
6
7
1
放大镜
7. [跨学科·生物]生物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人口腔上皮细胞放大的______(填“实”或“虚”)像,当玻片向________(填“左上”或“右下”)移动时,从图中像A变成像B。

2
3
4
5
6
7
1
左上
易错点睛: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显微镜
望远镜
透镜的应用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