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课件3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课件3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5.3 密度
副标题:探究物质的固有属性
学科:物理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能说出密度的物理意义。
掌握密度的公式和单位,能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了解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能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幻灯片 3:引入 - 生活中的密度现象
展示图片: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铁块更重)、同样大小的棉花和铁块(铁块更重)、水和食用油混合后油漂浮在水面上
提问: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却不同?为什么油会漂浮在水面上?这些现象都与物质的一种特性 —— 密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密度的相关知识,揭开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
幻灯片 4:密度的概念
思考与探究:
实验: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发现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
分析: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字母 “ρ” 表示。
物理意义: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水的质量是\(1.0×10^3kg\)。
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相同,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密度会随物质的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冰和水的密度不同)。
幻灯片 5:密度的公式与单位
公式:\(\rho=\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
单位换算:\(1g/cm^3 = 1×10^3kg/m^3\)。例如,铁的密度是\(7.9g/cm^3\),换算成国际单位就是\(7.9×10^3kg/m^3\)。
公式变形:
求质量:\(m = \rho V\)。
求体积:\(V=\frac{m}{\rho}\)。
幻灯片 6:常见物质的密度
固体密度:
金:\(19.3×10^3kg/m^3\)
铁:\(7.9×10^3kg/m^3\)
铝:\(2.7×10^3kg/m^3\)
冰:\(0.9×10^3kg/m^3\)
液体密度:
水银:\(13.6×10^3kg/m^3\)
水:\(1.0×10^3kg/m^3\)
酒精:\(0.8×10^3kg/m^3\)
食用油:约\(0.9×10^3kg/m^3\)
气体密度(常温常压下):
空气:\(1.29kg/m^3\)
氧气:\(1.43kg/m^3\)
氢气:\(0.09kg/m^3\)
说明:气体的密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通常给出的是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值。
幻灯片 7:密度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测量原理:根据密度公式\(\rho=\frac{m}{V}\),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测量工具:
质量:用天平测量。
体积:
规则形状的固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用刻度尺测量相关尺寸,根据体积公式计算。
不规则形状的固体: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排水法)。
液体: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量筒(量杯)的使用:
量筒(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也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量杯)内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单位:通常为毫升(mL),\(1mL = 1cm^3\),\(1L = 1dm^3 = 1000mL\)。
幻灯片 8:固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不规则固体(不溶于水、不吸水):
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m\),记录数据。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_1\)。
将固体用细线系好,缓慢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此时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_2\)。
计算固体的体积:\(V = V_2 - V_1\)。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的密度:\(\rho=\frac{m}{V}=\frac{m}{V_2 - V_1}\)。
注意事项:
量筒中的水要 “适量”,即能浸没固体且放入固体后水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
固体放入水中后若表面有气泡,需待气泡消失后再读数。
实验示例:测量一块石块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
幻灯片 9: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测量步骤: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记录数据。
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记录数据。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记录数据。
计算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 m_1 - m_2\)。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rho=\frac{m}{V}=\frac{m_1 - m_2}{V}\)。
注意事项:
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要缓慢,避免洒出。
读数时要规范,确保体积测量准确。
实验示例:测量盐水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
幻灯片 10: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与已知物质的密度进行对比,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例如,鉴别黄金是否纯金,可以测量其密度并与纯金的密度比较。
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质量或体积:
求质量:对于形状庞大的物体(如纪念碑),无法直接用天平测量质量,可先测量其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质量。
求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小石块),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体积,可先测量其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体积。
选择材料: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密度合适的材料。例如,制造飞机需要密度小的材料(如铝合金),以减轻飞机质量;制造铅球需要密度大的材料(如铅),以保证铅球的质量。
判断物体空心或实心:对于由某种物质制成的物体,通过计算其密度并与该物质的密度比较,可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幻灯片 11:课堂小练习 1 - 密度概念理解
题目: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答案:D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A、B 错误;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相同,但状态变化时密度可能不同(如冰和水),C 错误;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D 正确。
幻灯片 12:课堂小练习 2 - 密度单位换算
题目:单位换算:
\(2.7g/cm^3 = \)______\(kg/m^3\)
\(1.0×10^3kg/m^3 = \)______\(g/cm^3\)
答案:\(2.7×10^3\);\(1.0\)
解析:因为\(1g/cm^3 = 1×10^3kg/m^3\),所以\(2.7g/cm^3 = 2.7×10^3kg/m^3\);\(1.0×10^3kg/m^3 = 1.0g/cm^3\)。
幻灯片 13:课堂小练习 3 - 密度计算
题目:一个体积为\(20cm^3\)的铁块,质量为\(158g\),则铁块的密度是多少\(g/cm^3\)?合多少\(kg/m^3\)?
答案:\(7.9g/cm^3\);\(7.9×10^3kg/m^3\)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rho=\frac{m}{V}=\frac{158g}{20cm^3}=7.9g/cm^3\),换算成\(kg/m^3\)为\(7.9×10^3kg/m^3\)。
幻灯片 14:课堂总结
密度概念: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公式与单位:\(\rho=\frac{m}{V}\),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 = 1×10^3kg/m^3\)。
测量方法:测量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计算密度,固体用排水法测体积,液体用差值法测质量。
主要应用:鉴别物质、计算质量或体积、选择材料、判断物体空心或实心。
幻灯片 15: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关于密度的练习题。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小石块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并计算密度。
一个瓶子能装下\(500g\)水,它能装下\(500g\)酒精吗?(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请通过计算说明。
查阅资料,了解密度在生活、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其他应用,举两个例子并进行说明。
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能完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
2.会制订实验方案,获得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3.有分析实验误差的意识,能完成实验报告.
盐水选种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用盐水选种时需要配制一定浓度(密度)的盐水,然后把种子倒入盐水中,则漂浮于盐水面的是次种,沉入容器底的是良种。怎样确定盐水的密度?
观察与思考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
思考:观察量筒,回答以下问题。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为标度的?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分度值又是多少?
一、量筒
思考:下面哪种读数方法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错误读法会造成什么影响?
俯视偏大
仰视偏小
78mL
一、量筒
讨论:如何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排液法:
????物=????2?????1
?
一、量筒
设计实验:
测量小石块密度时,应该先测量质量还是先测量体积?
测量盐水密度时,以下三种方案哪种会更好?
mA
mB
V
mA
mB
V
mA
mB
V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测量出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
?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
2.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4.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内水中,记录总体积V2;
5.根据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记录:
{F8B58294-7C98-454F-8B8E-5373267BDF32}质量m1/g
放入前水的体积m2/g
放入后水的体积m/g
小石块的体积V/cm3
小石块的密度ρ/(g·cm-3)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思考:如果不规则固体在水中不下沉,该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
石蜡
压入法:
配重法:
铁丝(针)
重物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进行实验:
1.测液体:(1)看: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2)放:放在水平桌面上;(3)读: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读出示数。
2.测不规则固体:(1)上述操作进行后,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放入量筒中,读出示数;(2)两次示数相减得出固体体积。
三、测量盐水的密度
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3.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V;
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测量盐水的密度)
三、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记录:
{F8B58294-7C98-454F-8B8E-5373267BDF32}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F8B58294-7C98-454F-8B8E-5373267BDF32}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三、测量盐水的密度
知识点1 学会使用量筒
1.下列关于量筒的读数,正确的是(  )
[补充设问]会使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
A
1星题 知识过关
C
方法点睛: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在一条水平线上,不能俯视(测量结果偏大),也不能仰视(测量结果偏小)。
2.如图甲所示,该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___mL。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将石块放入图甲量筒中,水面上升至如图乙。该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
0~50
1
20
3.体积单位换算:
20 mL=________cm3=__________m3;
0.5 m3=________L=__________mL;
25 dm3=________L=__________m3。
20
2×10-5
500
5×105
25
2.5×10-2
知识点2 测量固体的密度
4.小点在河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想测量这块鹅卵石的密度。
【实验思路】
(1)
m
托盘天平
V
【实验过程】
(2)小点先对鹅卵石的质量进行了估测,目的是避免鹅卵石质量超出托盘天平的________。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称量
27
(4)利用量筒和水来测量鹅卵石的体积,操作如图所示。鹅卵石的体积为________cm3。
10
(5)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表格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序号
鹅卵石的
质量m/g
鹅卵石放入量
筒前的读数/
cm3
①____
______
鹅卵石的
体积V/cm3
②____
______
平均值/
(g·cm-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鹅卵石放入量筒后的读数/cm3
鹅卵石的密度/(g·cm-3)
【实验结果】
(6)根据上述操作可知,本次实验中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7)重复以上步骤,多次测量。
【交流反思】
(8)若小点先测出鹅卵石的体积,将鹅卵石从量筒中取出,然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这样操作会造成测出的鹅卵石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7×103
偏大
思路点睛:先用量筒测量体积,鹅卵石上会沾水,造成用天平称量质量时结果偏大,最终测出的密度偏大。
知识点3 测量液体的密度
5.[2025·安庆月考]小王买了一种果汁,他想在实验室测量出这种果汁的密度,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过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106 g;
(3)将烧杯中的部分果汁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
量筒中果汁的体积为________cm3;
【实验结果】
(4)用天平测烧杯和杯内剩余果汁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测得烧杯和剩余果汁的总质量为______g;
计算出果汁的密度为______g/cm3。
40
62
1.1
6.[2025·广州模拟]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已归零,若发现指针偏左,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B.酸奶的质量为60 g
C.小明测得酸奶的密度为1.2×103 kg/m3
D.小明测出的酸奶密度偏小
D
2星题 情境应用
7.【横向对比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该实验需要多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量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目的________,需要测的物理量______。(后两空均填“相同”或“不同”)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不同
相同
8.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该液体的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读出液体的体积V1;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③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⑤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请从上述步骤中选取有用步骤,按误差较小的操作顺序排序:____________(填序号)。
④①②⑤
方法点睛:用烧杯向量筒中倒液体时,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烧杯壁上,倒完之后需再次称量烧杯和剩余液体质量,避免因液体残留导致测量不准确。
9.[2024·宿迁中考改编]五一假期,小点在沙滩捡到一小石块,回到学校,进行了如下测量:
【实验过程】
(1)测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
砝码数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m石=________g;
(2)用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石块密度ρ=______g/cm3;
3星题 思维提升
32 
4
【交流反思】
(3)将石块放入量筒时有水溅出,则密度测量值偏_______;
(4)若小石块有吸水性,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__。为了减小因为石块吸水导致的测量误差,小点增加了以下操作: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为12 g;把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擦干表面的水,放入烧杯中,测出其总质量为46 g;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3.2×10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量筒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方法
测量液体体积
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量原理:
????=????????
?
测量固体的密度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