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认识机械效率(课件40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1认识机械效率(课件40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1.3.1 认识机械效率
副标题:探究机械做功的有效程度
学科:物理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能区分机械工作中的三种功。
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 1 的原因。
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认识机械效率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优化机械性能的重要性。
幻灯片 3:引入 - 实际机械的做功差异
情景对比:
情景 1: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克服动滑轮自重和摩擦做功。
情景 2:用滑轮组搬运货物时,不仅要提升货物,还要拉动绳子、克服滑轮摩擦。
提问:我们使用机械做功时,是否所有的功都是我们需要的?为什么实际用机械做的功比直接用手做的功多?本节课我们将通过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的概念,探究机械效率的问题。
展示图片:用动滑轮提重物、用滑轮组搬货物的示意图,标注额外做功的部分。
幻灯片 4: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有用功(\(W_有\)):
定义:对我们有用的功,即我们需要机械完成的功。
实例:
用滑轮提升重物时,克服重物重力做的功(\(W_有 = Gh\))。
用滑轮水平拉动物体时,克服物体摩擦力做的功(\(W_有 = fs\))。
额外功(\(W_额\)):
定义:对我们无用但不得不做的功,通常是克服机械自重、摩擦等做的功。
实例:
用动滑轮提重物时,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W_额 = G_动 h\))和克服绳与滑轮摩擦做的功。
用杠杆撬物体时,克服杠杆自重和支点摩擦做的功。
总功(\(W_总\)):
定义:动力对机械做的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公式:\(W_总 = W_有 + W_额\)。
实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做的功(\(W_总 = Fs\))。
展示图片:用动滑轮提重物时三种功的示意图,标注重物、动滑轮、拉力的作用。
幻灯片 5:机械效率的概念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 “\(\eta\)” 表示。
物理意义:表示机械对总功的有效利用程度,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的性能越好。
计算公式:\(\eta = \frac{W_有}{W_总} \times 100\%\)。
单位:机械效率是比值,没有单位,用百分数表示。
规律:由于额外功不可避免(\(W_额 > 0\)),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W_有 < W_总\)),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 1(\(\eta < 100\%\))。
示例: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为 800J,总功为 1000J,机械效率\(\eta = \frac{800J}{1000J} \times 100\% = 80\%\)。
幻灯片 6:理想机械与实际机械的对比
类型
做功情况
机械效率
实例
理想机械
没有额外功(\(W_额 = 0\)),\(W_总 = W_有\)
\(\eta = 100\%\)
忽略摩擦和机械自重的滑轮组、杠杆
实际机械
存在额外功(\(W_额 > 0\)),\(W_总 = W_有 + W_额\)
\(\eta < 100\%\)
实际使用的动滑轮、起重机、抽水机
说明:理想机械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实际中不存在,机械效率是衡量实际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展示图片:理想滑轮组和实际滑轮组的做功对比示意图。
幻灯片 7:机械效率的计算示例(一)
例题 1:用动滑轮将重为 5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2m,所用拉力为 300N,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
有用功\(W_有 = Gh = 500N \times 2m = 1000J\)。
动滑轮绳子段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 nh = 2 \times 2m = 4m\)。
总功\(W_总 = Fs = 300N \times 4m = 1200J\)。
机械效率\(\eta = \frac{W_有}{W_总} \times 100\% = \frac{1000J}{1200J} \times 100\% \approx 83.3\%\)。
答: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83.3%。
例题 2:用杠杆将重为 120N 的物体举高 0.2m,动力作用点下降 0.5m,动力为 50N,求杠杆的机械效率。
解:
有用功\(W_有 = Gh = 120N \times 0.2m = 24J\)。
总功\(W_总 = Fs = 50N \times 0.5m = 25J\)。
机械效率\(\eta = \frac{24J}{25J} \times 100\% = 96\%\)。
答: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96%。
幻灯片 8:机械效率的计算示例(二)
例题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G=800N\),动滑轮总重\(G_动=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
理想情况下(仅考虑动滑轮自重),拉力\(F = \frac{1}{n}(G + G_动)\),但机械效率与\(n\)无关(推导见备注)。
有用功\(W_有 = Gh\)。
总功\(W_总 = W_有 + W_额 = Gh + G_动 h\)。
机械效率\(\eta = \frac{Gh}{Gh + G_动 h} \times 100\% = \frac{G}{G + G_动} \times 100\% = \frac{800N}{800N + 200N} \times 100\% = 80\%\)。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备注:不计摩擦时,\(\eta = \frac{G}{G + G_动}\),与绳子段数\(n\)无关,说明机械自重是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
幻灯片 9: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
机械自重:动滑轮、杠杆等机械自身越重,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如轻质滑轮比 heavy 滑轮效率高)。
摩擦阻力:机械部件间的摩擦越大,额外功越多,效率越低(如润滑后的机械效率更高)。
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对同一机械,提升的物体越重,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效率越高(如用同一滑轮组提重物,物重越大效率越高)。
次要因素:绳重(绳子自身有重力时,会增加额外功)、机械结构复杂度(结构越复杂,摩擦点越多,额外功越多)。
展示图片:不同自重滑轮组的效率对比、润滑前后机械的效率对比示意图。
幻灯片 1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额外功:
减轻机械自重:选用轻质材料制作动滑轮、杠杆等(如用铝合金替代钢铁)。
减小摩擦:对机械转动部分加润滑油,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给滑轮轴加润滑油)。
简化机械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部件,降低额外功产生的可能性。
增大有用功:
合理使用机械:在机械承载范围内,尽量提升更重的物体(如用同一起重机吊更重的货物)。
优化工作方式:使机械在高效区间工作,避免轻载运行(如满载运输比空载运输效率高)。
注意:提高效率需平衡成本与效果,不能为了减小自重而牺牲机械强度,也不能过度润滑导致安全隐患。
幻灯片 11:生活中常见机械的效率
实例 1:滑轮组:
实验室小型滑轮组:效率约 70%-85%(摩擦和自重影响较大)。
起重机滑轮组:效率约 80%-90%(经过优化设计,自重轻、摩擦小)。
实例 2:杠杆:
理想杠杆(不计自重和摩擦):效率 100%(实际中约 90%-95%)。
复杂杠杆(如剪板机):效率约 85%-95%。
实例 3:汽车发动机:
汽油机:效率约 20%-30%(额外功主要来自散热、摩擦和废气)。
柴油机:效率约 30%-45%(比汽油机效率高,因燃烧更充分)。
展示图片:不同机械的效率范围示意图,标注影响因素。
幻灯片 12:课堂小练习 1 - 三种功的判断
题目: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属于有用功的是( ),属于额外功的是( )
A. 克服重物重力做的功 B. 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 C. 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功 D. 拉力对滑轮组做的功
答案:有用功:A;额外功:B、C。
解析:A 是我们需要的功(有用功);B、C 是无用但不得不做的功(额外功);D 是总功。
幻灯片 13:课堂小练习 2 - 机械效率计算
题目:用一个动滑轮将重 6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1m,所用拉力为 350N,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答案:85.7%
解析:\(W_有 = Gh = 600N \times 1m = 600J\);\(s = 2h = 2m\),\(W_总 = Fs = 350N \times 2m = 700J\);\(\eta = \frac{600J}{700J} \times 100\% \approx 85.7\%\)。
幻灯片 14:课堂小练习 3 - 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题目:为什么用同一滑轮组提升更重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会提高?
答案:同一滑轮组的额外功(克服动滑轮自重和摩擦)基本不变,提升更重的物体时,有用功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提高,因此机械效率增大。
幻灯片 15:机械效率与节能
节能意义:机械效率越高,完成相同有用功消耗的总功越少,节约能源(如高效率发动机更省油)。
实际应用:
工业生产中,通过优化机械设计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如高效起重机比低效起重机省电)。
家用设备中,选择高性价比的高效机械(如一级能效的家电比三级能效更节能)。
展示图片:高效节能机械的能效标识、节能设备与普通设备的能耗对比图。
幻灯片 16:课堂总结
核心概念:
有用功(\(W_有\)):对我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W_额\)):无用但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W_总\)):\(W_总 = W_有 + W_额\)。
机械效率(\(\eta\)):\(\eta = \frac{W_有}{W_总} \times 100\%\),\(\eta < 100\%\)。
影响因素:机械自重、摩擦阻力、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提高方法:减轻机械自重、减小摩擦、增大有用功比例。
物理意义:机械效率反映机械做功的有效程度,是衡量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幻灯片 17: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关于机械效率的练习题。
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用湿布擦黑板比干布更费力?这与额外功有什么关系?
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写出实验器材、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思考:为什么汽车在满载时比空载时更省油?结合机械效率知识解释。
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11.3.1认识机械效率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学习目标
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重点)
02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重点)
01
会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重点)
03
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重点)
04
小明家住在二楼,买了一批木料,可以直接用手拉到二楼,也可以使用动滑轮,使用动滑轮的作用是为了 。
省力
思考:用手直接对木料做功与手对机械做功相等吗?
观察与思考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或达到“省距离”的效果。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知识点一
怎样判断使用机械是否省功呢
那么,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如图所示,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一定高度。再借助一个动滑轮用弹簧测力计将同样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比较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吗
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未用动滑轮时拉力做的功W直/J 使用动滑轮时弹簧测力计的F/N 动滑轮绳子端移动的距离s/m 使用动滑轮时拉力做的功W滑轮/J
2 0.1 0.2 1.2 0.2 0.24
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的自重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额外多做一些功,即使用动滑轮不省功。
【实验结论】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目的:把重物提升一段距离
对重物做功 Gh:
提升绳子所做的功
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动力所做的功Fs
对人们无用
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对人们有用必须做的功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目的,并非我们所需
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 :动力所做的所有功。
三种功之间的关系: W总= W额+ W有
例1 我们用水桶从井中汲水,那么对桶中的水做的功是_______,拉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对水桶做的功是_______。假如水桶掉进了井中,打捞起水桶的过程中,对桶中的水做的功是_______,对水桶做的功是_______。(均选填“有用功”“额外功”或“总功”)
有用功
总功
额外功
额外功
有用功
机械效率的大小
知识点二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点击图片观看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机械效率
使用任何机械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00%。
物理意义: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η<1
焦耳( J )
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η :机械效率
W有:有用功
W总:总功
(1)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 )
(2)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 )
(3)做功慢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低。 ( )
(4)机械越省力,其机械效率越高。( )
(5)有用功一定时,减少额外功能提高机械效率。( )
概念辨析
×
×
×
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对比
机械效率 功率
定义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 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好坏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公式
影响因素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功W、完成此功所用的时间t
单位 无单位,用百分数表示 瓦(W)
说明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例2 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
C
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机械效率
起重机
(40%~50%)
皮带传动
(90%~98%)
离心式水泵
(60%~80%)
喷气发动机
(50%~60%)
例 题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将 45 kg 建筑材料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3m,所用的拉力为 250 N。此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g取 10 N/kg )
工人用滑轮提升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有用功是不用滑轮直接把物体提升3m做的功;总功是拉力做的功,两者的比即为机械效率。
分 析
由题意,建筑材料的质量 m= 45 kg,建筑材料提升的高度 h = 3 m,拉力 F = 250 N,工人用手拉起的实际绳长s = 2h = 6 m。
滑轮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mgh= 45 kg×10 N/kg×3 m= 1 350 J
拉力做的总功为
W总=Fs=250N×6 m=1 500J

此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机械效率变小了。原因是物重发生了变化,物重变小了,有用功就变小了,在总功的占比也变小了,所以机械效率也变小了。
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机械在不同的做功过程中,机械效率可能会发生改变。
如果用上述滑轮匀速提起 30 kg 的物体,那么机械效率还是 90%吗 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否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
讨 论
1星题 知识过关
有用功和额外功
1.甲用桶从井中提水,其中对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
做的功是额外功;乙从井中捞水桶,桶中带有半桶水,则对
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均填“桶”或
“水”)




2.简单机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爱好实践的小明同
学分别用杠杆、斜面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移动到相同高度,
做有用功最多的是( )
D
A.杠杆 B.斜面 C.滑轮组 D.一样多
机械效率的理解
3. [2024·芜湖月考]
如图显示的是甲、乙两机械的参
数。甲的机械效率为 ,乙的机
械效率为,则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小于
机械甲的额外功与总功的
比值为 ;甲的机械效率为:

同理,乙的机械效率为,故小于 。
4.[2024·天津一模改编] 用如图所示的剪刀剪纸时的
机械效率为 ,这表示若作用在剪刀上的动力做
功,则有_____ 的功用于剪纸。
5.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D.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
机械效率的计算
6.如图所示,某建筑工人用大小为的拉力 ,
通过定滑轮将重为的重物匀速提升 ,此有
用功是_____,总功是_____ ,机械效率是______。
600
800
7.[2024·镇江中考节选]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将重力
为的木块匀速提升,所用拉力为 。求:
(1)此过程中的有用功。
解:此过程中的有用功 。
(2)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拉力做的总功 ,该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星题 情境应用
8.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使物体 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物体重力为,物体移动的距离为,所用拉力为 ,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则拉力做的有用功 ____,拉力
做的总功 _____。
9.如图所示,利用斜面将箱子推进车厢,通常要比把箱子直
接从地面搬进车厢省力多了,某同学用 的力沿斜面向
上匀速推动箱子,已知箱子质量为,斜面长 ,斜面
高,有用功为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240
10.[2024·安徽三模改编] 如图所示,重
力 的物体挂在粗细均匀的杠杆
的中点处。在力 作用下使物
体匀速上升,已知 点沿竖
直方向上升距离 ,不计摩擦,此杠杆的机械效率
________。
竖直向上拉物体时,克
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拉
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机械效率根据
进行计算。
11.[2024·合肥三模改编] 重力为
的建筑材料,放在工地的水
平地面上,动滑轮重 ,用滑轮
组将其提升高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是______(忽略绳重和摩擦)。
竖直向上拉物体时,不计绳
重和摩擦,, ,机械效
率可推导为:
, 与提
升高度无关。
12.[2024·合肥期末] 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套装
置将质量相同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相同时间内
物体移动的距离相同。所用的滑轮质量相等,忽
略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 ( )
D
A.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
B.甲滑轮组做的总功比乙多
C.甲装置中拉力做功的功率比乙小
D.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
13.[2024·合肥二模] 如图所示,某人用单个重为
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材料,此时机械
效率为,绳的自由端移动了 。(不计绳重和
摩擦)求:
(1) 做的额外功。
解:由图可知,由3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材料及动
滑轮升高的高度 ,
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对动滑轮做的功为额外功,
额外功 。
(2)人的拉力 。
拉力做的总功 ,人的拉
力为 。
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功的原理
三种功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有用功(W有)
额外功(W额)
总功(W总)
机械效率
W总= W额+ W有
η总小于100%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