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滑轮组(课件34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2滑轮组(课件34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1.2.2 滑轮组
副标题: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与应用
学科:物理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道滑轮组的概念,能说出滑轮组的组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掌握滑轮组的绕线方法,能根据需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理解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明确拉力与物重、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关系。
能计算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
了解滑轮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其综合优势。
幻灯片 3:引入 - 滑轮组的优势
复习回顾: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情景问题:如何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建筑工地上需要将沉重的建材既省力又方便地提升到高处,单独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无法满足需求,这时需要将两者组合起来使用。
展示图片: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建筑工地上的滑轮组装置。
提问:这些组合起来的滑轮有什么特点?它们如何实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滑轮组的相关知识。
幻灯片 4:滑轮组的概念与组成
定义: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组成:至少包含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通过绳子按一定方式绕制连接。
作用: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是实际应用中最广泛的滑轮装置。
展示图片: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标注定滑轮、动滑轮、绳子、物体等部分。
幻灯片 5: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核心概念: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即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是决定滑轮组省力程度的关键。
绕线原则:
当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绳子的自由端从定滑轮绕出。
当不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绳子的自由端从动滑轮绕出。
绕线步骤(以 “一定一动” 滑轮组为例):
确定绳子的起始端:若从定滑轮开始绕,\(n\)为偶数;若从动滑轮开始绕,\(n\)为奇数。
按顺序绕线:绳子依次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确保绳子不交叉、不重叠,与滑轮槽紧密贴合。
固定绳子末端: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或动滑轮的挂钩上。
图示示例:
\(n=2\)(绳子从定滑轮绕出,改变方向):绳子固定在定滑轮挂钩,依次绕过动滑轮、定滑轮。
\(n=3\)(绳子从动滑轮绕出,不改变方向):绳子固定在动滑轮挂钩,依次绕过定滑轮、动滑轮。
展示图片:不同绕线方式的滑轮组示意图,标注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幻灯片 6:实验探究 - 滑轮组的省力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滑轮组拉力与物重、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关系。
实验器材: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
组装 “一定一动” 滑轮组,使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总重\(G\),记录数据。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记录数据。
改变钩码数量,重复步骤 2、3,记录多组数据。
重新组装滑轮组,使\(n=3\),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钩码总重\(G/N\)
拉力\(F/N\)
\(F\)与\(G/n\)的关系
1
2
2
2
3
3
4
3
展示图片:实验装置图和数据记录表格。
幻灯片 7:滑轮组的省力规律
实验结论:在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的理想情况下,滑轮组的拉力\(F\)与物重\(G\)、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的关系为:\(F = \frac{1}{n} G\)。
实际情况:考虑动滑轮自重\(G_动\)和摩擦时,拉力\(F = \frac{1}{n} (G + G_动)\)(摩擦较小时可忽略,主要考虑动滑轮自重)。
规律说明: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越大,拉力\(F\)越小,越省力。
\(n\)的判断方法:数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直接拉着动滑轮,\(n\)就等于几。
示例:若滑轮组\(n=3\),物重\(G=300N\),动滑轮自重\(30N\),则实际拉力\(F = \frac{1}{3} (300N + 30N) = 110N\)。
幻灯片 8:绳子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
规律推导:在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为:\(s = n h\)。
原理说明:每段绳子都要承担物体上升的高度,\(n\)段绳子共同拉动物体,因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n\)倍。
示例:用\(n=2\)的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上升\(0.5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2 \times 0.5m = 1m\)。
展示图片:滑轮组中绳子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示意图。
幻灯片 9:滑轮组的特点总结
项目
理想情况(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
实际情况(考虑动滑轮自重)
拉力与物重关系
\(F = \frac{1}{n} G\)
\(F = \frac{1}{n} (G + G_动)\)
绳子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关系
\(s = n h\)
\(s = n h\)
是否改变力的方向
取决于绕线方式(从定滑轮绕出则改变方向)
同左
省力情况
\(n\)越大,越省力
同左
核心优势: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根据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是机械效率较高的简单机械。
幻灯片 10:生活中的滑轮组应用
实例 1:起重机
应用原理: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通过多段绳子承担物重(\(n\)较大),能省力地吊起几吨甚至几十吨的重物,同时通过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便于操作。
优势:大幅降低起重所需的拉力,提高起重能力。
实例 2:电梯
应用原理:电梯顶部的滑轮组由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通过电机拉动绳子,带动轿厢升降,既省力又能稳定控制升降方向。
优势:承载能力强,运行稳定安全。
实例 3:建筑塔吊
应用原理:塔吊的起重机构采用滑轮组,通过调整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适应不同重量货物的吊装需求,既能吊轻物快速移动,又能吊重物缓慢提升。
优势:灵活调节省力程度,满足多样化施工需求。
展示图片:起重机、电梯、建筑塔吊的滑轮组工作示意图。
幻灯片 11:课堂小练习 1 -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判断
题目: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是( )
(图示:一定两动滑轮组,绳子从定滑轮绕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 3 段)
答案:3
解析:数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图中有 3 段绳子直接拉着动滑轮,因此\(n=3\)。
幻灯片 12:课堂小练习 2 - 拉力计算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n=2\))提升重为 400N 的物体,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所需的拉力是多少?若物体被提升 1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拉力 200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2m。
解析:理想情况下,\(F = \frac{1}{n} G = \frac{1}{2} \times 400N = 200N\);绳子移动距离\(s = n h = 2 \times 1m = 2m\)。
幻灯片 13:课堂小练习 3 - 实际拉力计算
题目:一个滑轮组由 2 个定滑轮和 2 个动滑轮组成,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4\),动滑轮总重为 100N,用它匀速提升重 800N 的物体,所需的实际拉力是多少?
答案:225N
解析:考虑动滑轮自重,\(F = \frac{1}{n} (G + G_动) = \frac{1}{4} (800N + 100N) = 225N\)。
幻灯片 14:滑轮组的组装与设计
组装原则:
根据省力需求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n\)至少为 2,\(n\)越大越省力)。
若需要改变力的方向,绳子自由端从定滑轮绕出;若不需要,从动滑轮绕出。
绕线时从内向外、从左到右依次缠绕,确保绳子不打滑、不交叉。
设计示例:要提升重 600N 的物体,现有最大拉力为 200N 的绳子,不计动滑轮自重,应设计\(n\)至少为多少的滑轮组?
解:由\(F = \frac{1}{n} G\)得\(n = \frac{G}{F} = \frac{600N}{200N} = 3\),因此\(n\)至少为 3。
展示图片:不同\(n\)值的滑轮组组装示意图。
幻灯片 15:课堂总结
滑轮组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绕线方式:决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n\)越大越省力,绕线方向决定是否改变力的方向。
核心规律:
理想拉力:\(F = \frac{1}{n} G\)。
实际拉力:\(F = \frac{1}{n} (G + G_动)\)。
绳子移动距离:\(s = n h\)。
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起重、运输等领域,通过合理设计\(n\)值,平衡省力程度和操作便利性。
幻灯片 16: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关于滑轮组的练习题。
用 2 个定滑轮和 2 个动滑轮设计一个滑轮组,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画出绕线示意图并标明\(n\)值。
测量家中或学校中滑轮组(如晾衣架的滑轮组)的\(n\)值,计算用它提升物体时的实际拉力(需测量物重和动滑轮自重)。
思考:为什么滑轮组的\(n\)值不是越大越好?(提示:考虑绳子自重、摩擦和操作便利性)
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11.2.2滑轮组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重点)
02
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01
了解滑轮组的结构。
03
知道滑轮组中拉力与被提物体重力间的关系。(难点)
04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否有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组成的装置。
滑轮组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但要费距离。
滑轮组的定义
知识点一
想一想: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组装
知识点二
1 2
1 2 3
n = 2
n = 3
奇动偶定
分割法
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n 就是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例1 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楼顶,要求绳子的自由端要向下拉。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F
思路分析:反绕法
滑轮组的特点
知识点三
【实验步骤】
a. 如图甲,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将拉力方向和示数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b. 分别按照图乙、丙所示方式组装滑轮组,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钩码受到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实验序号 重物移动的距离h/m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 拉力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0.1
0.1
向上
2
0.1
0.2
向下
1
0.1
0.3
向上
0.67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n = 2
s=2h
F= G
n = 3
s =3h
F= G
滑轮组的特点:
【实验结论】
(1)动滑轮被几段绳子承重,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①n为动滑轮上承重的绳子股数;
②此时未计滑轮自重和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若不计摩擦但要考虑滑轮自重,则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
s绳=nh
v绳=nv物
例2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50N,用这个滑轮组把质量为 40 kg 的重物在2s内匀速提升 2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 150 N
B.重物上升的速度是1m/s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2 m/s
D
例3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已知物体 A受到的重力为2000 N,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600 N,则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为_______N。绳子自由端在2s内移动了6m,则物体的移动速度为_______m/s。(不计绳重、滑轮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200
1
拓 展
斜 面
点击图片观看
斜面上推力做功
不计摩擦克服重力做功
W =Gh
W =Fl
Fl=Gh
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所用的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用公式表示为:
在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1星题 知识过关
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1.使用滑轮或滑轮组肯定做不到的是( )
B
A.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
B.既省力又省距离
C.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D.不省力,但改变用力的方向
2.用下列装置来提升物体,其中最省力的装置是( )
D
A. B. C. D.
3.使用如图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在不计摩
擦时,工人师傅拉绳子的力为 ,则( )
B
A.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是3股
B.的大小为重物和动滑轮总重力的
C.绳子自由端移动,物体移动
D.为重物重力的
4.如图所示,已知物体重 ,不计滑
轮重、绳重及摩擦,将物体匀速提升
,人需用的拉力为____ ,绳子自
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 。
60
1
5.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 的物体,整个装
置静止时,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 ,则
动滑轮自身重力是(绳重及摩擦不计)( )
B
A. B.
C. D.无法计算
由题图可知, ,由题知,
,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即 ,
动滑轮重力 。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6.如图所示,人站在地面上,通过这个滑轮组把重物提升到
楼上,请画出这个滑轮组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解:如图所示。
2星题 情境应用
(第7题)
7.[中考能力点·构建物理模型]系鞋带是
一项常用的生活基本技能。如图,这与简
单机械中________(填“杠杆”“滑轮组”或
“定滑轮”)的原理相同,将穿好的鞋带两端
向两边拉扯,鞋帮就会收紧,达到______
(填“省力”或“省距离”)的效果。
滑轮组
省力
(第8题)
8.[2024·开封一模] 一辆质量是
的汽车不慎陷入泥泞地面,
用如图的滑轮组将汽车拖出。已知整个
过程中,水平拉力是 ,汽车沿
6
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 ,不计滑轮组自重和摩擦,汽车受
到的阻力大小为_______,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 。
(第8题)
,不计滑轮组自重和摩
擦,汽车受到的阻力

绳端移动的距离

9.[2024·马鞍山期中] 在水平桌面上放
一物体,如图所示,若不考虑滑轮重、
绳重和滑轮组的摩擦,在水平拉力
15
的作用下使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绳子自由端在 内移动
,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则水平拉力
大小为____,物体移动的速度是_____ 。
(第10题)
10.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
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提起相同的重物,
重物都被提升相同高度(忽略滑轮重、绳重及
摩擦),甲、乙两滑轮组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和 ,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B
A. B.
C. D.
11. 高速铁路的输电线,采用坠砣牵引自动
补偿线的张紧,无论冬、夏输电线都绷得直直的,以保障列
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如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工作
原理图,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配重为的坠砣,若
内坠砣下降了 ,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摩擦。则( )
(第11题)
A.、 都是动滑轮
B.输电线端向左移动了
C.输电线向左移动的速度是
D.输电线端受到的拉力为
B
12.[2024·安庆模拟] 如图所示,该装置处于静止
状态。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一切摩擦,物体的
重力分别为和,则 等于( )
A
A. B.
C. D.无法判断
13.[2024·亳州期末] 王师傅重 ,他利用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时 将工件匀速提升
,已知每个滑轮均重 ,不计绳重及
轮与轴的摩擦。求:取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解:由图可知,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若绳子能承受的拉力最大为 ,王师
傅用此滑轮组最大能够提起多重的物体。
绳子自由端最大的拉力 ,
由 可知,王师傅用此滑轮组
最大能够提起物体的重力

3星题 思维提升
14.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人,站在质量为
的吊篮内,其中每个滑轮重 ,不计
绳重和摩擦。他至少用_____ 的拉力拉住绳子,
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

200
如图所示,
由滑轮组的特点可知,

, 。
且 ,得

竖直方向滑轮组
力的计算
距离计算
速度计算
s绳=nh
v绳=nv物
滑轮组
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组成的装置
特点:省力和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组装:奇动偶定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