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压强【章末复习】(课件26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压强【章末复习】(课件26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八章 压强 章末复习
一、知识框架梳理
二、核心知识点回顾
(一)固体压强
压力(F):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与重力的区别: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压力方向由接触面决定;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力时,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F=G)。
压强(p):
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公式为\(p=\frac{F}{S}\)。
单位:帕斯卡(Pa),\(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压强的应用:
增大压强:刀刃磨薄(减小受力面积)、压路机碾子加重(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坦克履带(增大受力面积)、书包带加宽(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
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计算公式:\(p=\rho gh\),其中\(\rho\)为液体密度(\(kg/m^3\)),\(h\)为深度(从液面到研究点的竖直距离,单位\(m\)),\(g=9.8N/kg\)。
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装同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液面保持相平(如茶壶、过路涵洞)。
(三)大气压强
存在证明: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数值很大。
覆杯实验、吸盘挂钩、吸管喝饮料等生活现象也能证明大气压存在。
测量与标准大气压:
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出大气压值,1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013×10^5Pa\)(粗略计算取\(1×10^5Pa\))。
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变化规律: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海拔 3000m 内,每升高 10m,气压减小约 100Pa)。
天气影响:晴天气压高于阴天,冬季气压高于夏季。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定义: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核心规律: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应用实例:
飞机升力:机翼上凸下平,上方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形成向上的压力差。
火车站安全线:列车驶过,周围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气压将人推向列车,需站在安全线外。
喷雾器:气流带动吸管上方气压减小,液体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出形成雾状。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1:固体压强计算
题目:质量为 50kg 的同学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求他对地面的压强(\(g=10N/kg\))。
解析:
压力\(F=G=mg=50kg×10N/kg=500N\)。
受力面积\(S=2×200cm^2=400cm^2=0.04m^2\)。
压强\(p=\frac{F}{S}=\frac{500N}{0.04m^2}=12500Pa\)。
答案:\(12500Pa\)
例题 2:液体压强计算
题目:某水库水深为 15m,求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rho_水=1.0×10^3kg/m^3\),\(g=9.8N/kg\))。
解析: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rho gh=1.0×10^3kg/m^3×9.8N/kg×15m=147000Pa\)。
答案:\(147000Pa\)
例题 3:流体压强应用分析
题目:为什么两艘并行的船不能靠得太近?
解析:两船并行时,中间水流速度增大,压强减小;外侧水流速度小,压强大。外侧较大的压强会将两船推向中间,导致碰撞。
四、易错点辨析
压力与重力混淆:误认为压力一定等于重力,或压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实际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只有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才等于重力。
液体压强公式理解错误:误用 “高度” 代替 “深度”,或认为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有关。公式中\(h\)是竖直深度,液体压强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形状无关。
标准大气压数值记忆错误:混淆 760mm 水银柱与\(1.013×10^5Pa\)的对应关系,或忽略单位换算(如将\(cm^2\)直接代入公式计算)。
流体压强规律记反:误记为 “流速大压强大”,需牢记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的核心规律。
五、综合应用拓展
结合 “制作能升空的飞机模型” 实践活动,分析其中的压强知识:
模型机翼采用上凸下平形状,利用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产生升力,验证了 “流速大压强小” 的规律。
调试过程中调整重心和机翼角度,本质是优化升力与重力的平衡,体现了压强知识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不同机翼形状的飞行效果,加深了对 “机翼形状影响升力” 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
六、复习建议
构建知识网络: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固体、液体、大气压强及流体压强的关系,明确各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
强化公式应用:针对\(p=\frac{F}{S}\)和\(p=\rho gh\)进行专项计算练习,注意单位统一(如\(cm^2\)转换为\(m^2\))。
联系生活实例:分析身边的压强现象(如高压锅、吸盘挂钩、飞机机翼),用物理知识解释原理,提高应用能力。
实验回顾:重温压强相关实验(如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托里拆利实验、流体压强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结论。
错题整理:针对易错点(如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液体深度的判断)进行专项突破,避免重复错误。
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章末复习
第八章 压强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压强
认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学会简单计算,并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途径
液体压强
先利用理论推导,后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液体的压强。知道连通器原理和帕斯卡原理及它们的应用
大气压强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说出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
压强的定义式 与液体的压强公式 p=ρgh
定义式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区别 适用范围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适用于液体
决定因素 压力和受力面积 液体密度和深度
联系 液体压强公式p=ρgh是利用定义式 推导出来的,对于具有规则外形的柱形竖直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用公式 和p=ρgh计算结果一致;对于其他不规则容器,计算液体压强一定要用公式p=ρgh,否则会出现错误
知识点4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测量
1 个标准大气压
托里拆利实验
变化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还与季节、天气有关
测量工具
气压计
流体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升力的产生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物体上、下表面流体的压力差
知识点5 流体压强
现象之门——生活中的现象
1.压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示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_________。
A.修筑公路的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C.人行道上铺设盲道
D.背包用较宽的背带
E.公交车上的破窗锤
F.菜刀做得很锋利
G.用吸管的斜口端插入牛奶盒
ACEFG
2.下列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________,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__________,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____。

探究之径——探究物理原理
3.如图(a),向一个空矿泉水瓶中倒
入温水,晃动几下后将水倒出,迅
速拧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水瓶扁
了,这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如
大气压
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图(b),剪掉瓶底并拧去瓶盖,打开吹风机,纸条“主动”钻进
瓶口,这是由于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
4.【跨单元融合-横向对比实验】如图,用相似的实验器材能
研究不同的物理问题。
(1)如图甲是用玻璃瓶、细玻璃管等制成的
自制气压计。其他条件不变,外界气压降
低时,玻璃管中的液面会______
(填“上升”或“下降”)。 若液面变化不明显,
上升
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合理即可)
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玻璃瓶装满水,制成如图乙所示的装置。用力握紧玻璃
瓶,玻璃管中的液面会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上升
【元认知·总结】本题用细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表示大气压
强、力的作用效果等细微的变化,使用的实验方法有______
法和______法。
转换
放大
实践之翼——实践应用
5.唐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秋风“卷”
走“三重茅”是由于屋顶外侧空气流动____(填“快”或“慢”),
压强____(填“大”或“小”),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力。


(第6题)
6.“负压鱼缸”的结构采用独特设计,原
理如图所示,负压真空泵工作时,抽走
里面的空气,内部气体压强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使鱼缸顶部处于低
变小
大气压
压状态,水位会上升,在________的作用下,水就不会从鱼
缸出口流出。
(第7题)
7.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
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
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
综合性水利工程。它的拦水大坝采用如
图所示的堆砌方式,坝体下部宽大主要

压强
是考虑到水越深对坝体的压强越____;坝体上部较窄,除考虑
到节约土方外,还考虑到减小对坝基的______,避免大坝沉降。
算解之道——公式应用
8.安徽省图书馆是安徽省文献最丰富、
功能最全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有两堆
书,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堆放,若认为
每张纸都是一样的,当各拿走一本书时,
甲、乙两堆剩余书对桌面的压强( )
A.变小、变小 B.变小、不变
C.不变、变小 D.不变、不变
B
9. [2024·武汉期中]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的隔板下部有一
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先往左侧注水,接着往右侧注某液体,直到橡皮膜
变平。测得左侧水面到容器底的深度为 、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
测得右侧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为 、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若水的
密度用 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密度
B.液体密度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C
10.[2024· 广安中考改编] 学习压强知识
后,小淇想对家中的茶壶进行相关探究。
她测得茶壶的质量为,底面积为 ,装入适量
水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水的深度如图所示,请你接
着她的探究完成如下任务。
(1)水对茶壶底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
(2)若水对茶壶底的压力是茶壶对桌面压
力的0.6倍,则茶壶内水的质量为_______。
(茶壶壁厚度不计,,取 )
11.如图甲所示,用水龙头往重为 的
容器中注水直到容器装满,已知水龙头
每秒注水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
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取
(1)第42秒时,水的深度;
解:由图乙可知,第42秒时水对容器底
部的压强,由 可
得,此时水的深度

(2)容器的底面积;
由图乙可知,第36秒时,容器下边粗的
容积装满,36秒时加水的体积
,36
秒时加水的深度
,容器底面积

(3)第40秒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第40秒时加水的体积

40秒时加水的质量
,40秒时加水的重力
,40
秒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第40
秒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