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与运动【章末复习】(课件3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 力与运动【章末复习】(课件3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章末复习
一、知识框架梳理
二、核心知识点回顾
(一)力的描述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 “F” 表示,单位是牛顿(N)。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描述力时需完整说明这三个要素。
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作用点,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需标注力的符号和大小)。
(二)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受力等无关。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 “受到惯性作用”,应表述为 “由于惯性”。
(三)力的合成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分力。求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方向相同: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即\(F = F_1 + F_2\),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差,即\(F = |F_1 - F_2|\),方向与较大分力方向相同。
(四)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二力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共线的特点相同。
(五)摩擦力(拓展关联)
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影响因素: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调控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1: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应用
题目: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速行驶的列车不易停下,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物体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有惯性
C. 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D. 物体受到的力越大,惯性越大
解析: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受力、运动状态无关,A、B、D 错误;运动员助跑后由于惯性保持运动状态,跳得更远,C 正确。
答案:C
例题 2:二力平衡的判断
题目: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F=5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0N B. 5N C. 大于 5N D. 小于 5N
解析: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因此摩擦力\(f=F=5N\)。
答案:B
例题 3:力的合成计算
题目:同一直线上有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F_1=20N\)(向右),\(F_2=15N\)(向左),则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 )
A. 35N 向右 B. 5N 向右 C. 35N 向左 D. 5N 向左
解析: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合成,合力\(F = F_1 - F_2 = 20N - 15N = 5N\),方向与较大力\(F_1\)方向相同(向右)。
答案:B
四、易错点辨析
力与运动的关系误区:认为 “物体运动一定受力”“受力物体一定运动”。实际上,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也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受力物体也可能静止(如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
惯性与力的混淆:将惯性说成 “惯性力”,或认为 “惯性是一种力”。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力是物体间的作用,二者本质不同。
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关键看受力物体是否为同一物体。例如,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合成方向判断错误:反方向二力合成时,合力方向易与较小力方向混淆,需牢记合力方向与较大分力方向相同。
五、综合应用拓展
结合桥梁建筑中的力平衡实例,分析其中蕴含的本章知识:
桥梁静止时,竖直方向受到的总重力与地基支持力是二力平衡。
车辆在桥梁上匀速行驶时,水平方向牵引力与摩擦力平衡,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拱桥的拱圈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与拱脚的支持力通过力的合成实现平衡,水平方向拱圈的推力与桥台的约束力平衡。
通过这类实例分析,可加深对力的平衡、力的合成等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六、复习建议
绘制知识思维导图,梳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针对易错点进行专项练习,对比辨析易混淆概念(如惯性与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物理原理,如解释乘车时的惯性现象、分析体育运动中的力与运动关系等,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完成章末练习题,总结解题方法,如二力平衡问题中利用 “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 的思路求解未知力。
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章末复习
第七章 力与运动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_,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_________
__________的原因。
知识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
惯性定律
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
例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他在水平面上分别铺上不同材料,让同一小车从相同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___________的相同。
速度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2)实验发现: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上滑行时,在木板表面滑行距离最大,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状态改变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由此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一直做_______
_____________。

匀速
直线运动
不能
2.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正确说法:由于惯性、具有惯性;
错误说法:惯性力、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
(2)惯性与力的区别
惯性 力
性质不同
要素不同
效果不同
总结 惯性是物体自身的性质,与外界条件无关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只有大小,无数值和单位
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惯性的作用”等,正确的表述是“由于惯性”“具有惯性”
例2 下面给出了几种事例,其中利用惯性的是( )
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 ③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④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① ③ D. ③ ④
B
知识点二
力的合成
1. 力的合成
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在物理学中,求几个力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
2.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____,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____,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
同向相加 反向相减

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F = F1+F2

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F = F1-F2( F1>F2 )
例3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北风行》。重为G的雪花从空中加速竖直飘落的过程中,若雪花所受阻力为f,则雪花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A.大小:G-f;方向:竖直向上
B.大小:G+f;方向:竖直向上
C.大小:G-f ;方向:竖直向下
D.大小:G+f ;方向:竖直向下
C
例4 水平面上一个物体分别受到 F1 和 F2 两个力的作用,如图,F1 > F2,当 F2 逐渐变大时,物体所受这两个力的合力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C
F2
F1
1.平衡状态
(1)平衡状态: 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这时的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知识点三
二力平衡
例5 小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甲方案受_________的影响。
(2)如图乙,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卡片两侧的拉力方向_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改变拉力的大小。
摩擦力
相反
钩码数量
(3)在图乙中,将卡片旋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松手后,发现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上述结论,采用“将卡片往下拉过一定距离(如图丁所示)”的操作方式,该操作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直线上
不可行
没有控制两个力方向相反
3.运动和力的关系
根据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受力
受力
非平衡力
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静止
运动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状态不变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力和运动的关系
1.[2024·扬州中考] 请你补全关于“力与运动”的知识结构图。
(1)______
(2)______
(3)__________
不变
改变
直线运动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B.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
C.根据甲、乙、丙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实验中,若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的作用,将以恒定不变
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3.[2024·枣庄中考] 在体育测试中,小明
同学掷实心球的场景如图所示,图中
点是球刚离开手的位置。球从 点上升
到最高点后下落到地面点,然后滚动到 点停止,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C
A.球从点上升到 点,是因为球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B.球在 点的速度为零
C.若球在 点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D.球从点运动到 点停止,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惯性
4.[2024·芜湖一模] 如图所示,飞机在加
速升空的过程中,飞机的惯性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5.[2024·宿州模拟] 洗衣机中衣服脱水时,是利用____
(填“衣服”或“水”)具有惯性。

6.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紧的气
球,管中装有适量水,处于竖直静止状态,
如图甲所示。手握管子突然向上运动时,
气球会变大,如图乙所示。该现象的产生
是由于____具有惯性。

7.[2024·山西中考] 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
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
拉环情形的是( )
A
(第7题)
A. B. C. D.
(第8题)
8.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
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左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
过靶时,要想子弹落在中心点,车上的运动员应
把枪口对准圆形靶的( )
A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第8题)
汽车向左平行于靶面运动,子弹射出
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左运动,又由于受到重力作
用,向下运动,所以要想子弹落在中心点,车上
的运动员应把枪口对准圆形靶的Ⅰ区。分析时分
解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受力。
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衡
9. [2024·广州一模] 四个力的大小如表所示,以下选
项分别是铁块同时受到两个或三个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与
图中的力 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力的大小
A. B.
C. D.
D
10.机场利用传送带传送行李,行李箱随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
且不打滑。如图所示,当一个行李箱由位置运动到 位置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行李箱在 位置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B.行李箱在 位置时,其重力与传送带对它的
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行李箱在 位置时,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
送带对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行李箱在 位置时处于平衡状态
(第10题)
(第10题)
行李箱运动到B位置时,处于平
衡状态,受力平衡;行李箱运动到A位置时,
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
(第11题)
11.[2024·武汉中考]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
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如图所示,返回舱在落地前的某段时间内沿竖
直方向匀速下落,若降落伞和返回舱受到的重
力分别为和,降落伞对返回舱的拉力为 ,
空气对返回舱的阻力为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
的是( )
A. B.
C. D.
B
运用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
12.[2024·安徽中考] 如图所示,一根有一定
质量的木杆竖直悬挂在细绳下端,一只质量
为 的猴子抱住木杆处于静止状态。某
一瞬间细绳突然断了,猴子本能地立即沿木
杆使劲往上爬。在爬的过程中,若木杆始终竖直,猴子与地
面的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取 ,则该过程中猴子所受
摩擦力的大小为 _____ 。
100
在爬的过程中,若木杆始终竖直,猴
子与地面的高度一直保持不变,所以猴子相
对于地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
等于自身重力,猴子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13.[2024·南京三模] 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 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甲中木块、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木块 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图乙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 。
0
14. 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
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如图为某
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受地面
支持力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
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
500
非平衡
_____;在 时,该运动员处于_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
衡”)状态。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