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功与机械能(课件36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章 功与机械能(课件36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十章 功与机械能 章末复习
一、知识框架梳理
二、核心知识点回顾
(一)机械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力对物体不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W = F \cdot s\)
单位:焦耳(\(J\)),\(1J = 1N \cdot m\)(1 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 1 米所做的功)。
示例:用 50N 的力水平推动物体前进 8m,推力做功\(W = 50N \times 8m = 400J\)。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无距离:如推桌子未推动,推力不做功。
有距离无力: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匀速滑动,水平方向不受力,不做功。
力与距离垂直:如提水桶水平行走,拉力不做功。
(二)功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计算公式:
基本公式:\(P = \frac{W}{t}\)(\(W\)为功,\(t\)为时间)。
推导公式:\(P = Fv\)(适用于物体匀速运动,\(F\)为动力,\(v\)为速度)。
单位及换算:
主单位:瓦特(\(W\)),\(1W = 1J/s\)。
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1kW = 10^3W\),\(1MW = 10^6W\)。
示例:某机器 5 秒内做功 2000J,功率\(P = \frac{2000J}{5s} = 400W\)。
(三)动能和势能
能量形式
定义
影响因素
实例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行驶的汽车、飞行的子弹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山顶的石头、空中的飞机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压缩的弹簧、拉开的弓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即\(E_机 = E_动 + E_势\)。
(四)机械能转化与守恒
转化规律:
动能与重力势能: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如抛起的篮球);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如下落的苹果)。
动能与弹性势能:压缩弹簧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簧弹开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如弹弓射石子)。
机械能守恒:
理想条件: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没有摩擦、空气阻力等能量损耗,机械能总量不变。
实际情况:由于阻力存在,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如秋千逐渐停下)。
应用实例:
过山车:提升阶段获得重力势能,俯冲时转化为动能,爬坡时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因摩擦,后续坡顶降低)。
蹦极:下落时重力势能→动能,绳拉伸时动能→弹性势能,反弹时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1:功的计算与判断
题目:下列情景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用力搬石头未搬动 B. 提着书包在水平路面行走
C. 叉车将货物举高 2m D. 小球在光滑平面上匀速滚动
解析:A 有力无距离,不做功;B 力与距离垂直,不做功;C 叉车对货物的力竖直向上,货物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做功;D 无力作用,不做功。
答案:C
例题 2:功率的计算
题目:一台起重机在 10 秒内将重 5000N 的货物匀速提升 3m,求起重机的功率。
解析:
起重机做功\(W = Gh = 5000N \times 3m = 15000J\)。
功率\(P = \frac{W}{t} = \frac{15000J}{10s} = 1500W\)。
答案:1500W
例题 3:机械能转化分析
题目:小球从光滑斜面顶端滚下,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转化?
解析:光滑斜面无摩擦,机械能守恒。滚下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机械能总量不变,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四、易错点辨析
功与功率的混淆:功表示做功多少,功率表示做功快慢。例如,大卡车做功多但功率不一定比小汽车大(需看时间)。
动能影响因素的误解:认为 “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忽略速度的影响(需同时考虑质量和速度)。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误认为所有情况机械能都守恒,实际只有无阻力时守恒,有摩擦时机械能会减小。
力的方向与距离的关系:计算功时,距离必须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而非任意方向的距离。
五、知识应用与拓展
结合 “探究游乐设施中的功与能” 实践活动,深化理解:
过山车的能量管理:初始提升高度决定最大重力势能,通过轨道设计控制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确保安全与刺激。
功率与设备选型:游乐设施的电机功率需匹配负载和运动需求,如摩天轮需稳定功率克服摩擦,过山车提升阶段需大功率电机快速获得势能。
能量损耗的控制:通过优化材料(如光滑轨道)、流线型设计(减小空气阻力)减少能量损耗,提高效率。
六、复习建议
公式强化:熟练掌握\(W = Fs\)、\(P = W/t\)、\(P = Fv\)的应用,明确各物理量的单位和换算。
实验回顾:重温探究动能影响因素、机械能转化的实验,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场景(如爬楼梯、开车、打球)分析功、功率和能量转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综合计算:练习功、功率与机械能结合的计算题,如通过功率计算做功多少,再分析能量转化。
思维导图梳理:用思维导图串联功、功率、动能、势能及转化的关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章末复习
第十章 功与机械能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W=Fs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力的作用
显出成效
单位:
1 J=1 N·m
典型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做功的快慢
功率
单位:
1 W=1 J/s
P=Fv
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
1.功
知识点一 机械功
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 ,缺一不可。
2. 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______。
3. 计算公式 W=_____。
4. 单位:___________,1 J=1 N·m。

距离
乘积
Fs
焦耳(J)
5.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劳而无功” “不劳无功” “垂直无功”
F___0 s___0 F___0 s___0 F___0
s___0

=
=



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
F
F
例1 在如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
人扛着米袋爬上楼梯,米袋在力的作用下,斜向上运动,人克服米袋的重力做了功

×
×
B
练习
知识点二 功率
1.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3. 计算公式 P =_____。
4. 单位:___________,1 W=1 J/s。
瓦特(W)
2.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______。
快慢
千瓦(kW)——1 kW = 1000 W
例2 一列质量为 1×103 t 的火车,以 180 km/h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 9×103 N。
(1)火车的牵引力多大?
(2)火车行驶 1 min 时间内,重力做了多少功?机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牵引力的功率多大?
解:(1)由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得
F牵 = f = 9×103N
练习
(2)火车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 WG = 0 。
因为 180 km/h = 50 m/s,1 min = 60 s,所以火车在 1 min 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s = vt = 50 m/s×60 s = 3×103 m,
机车牵引力做的功:
W牵 = F牵 s = 9×103 N×3×103 m = 2.7×107 J,
牵引力的功率
知识点三 动能和势能
产生原因 影响因素 相同特点
动能
势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运动
质量、速度
处于高处
质量、高度
发生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程度,材料
具有能量的物体都可以做功,动能和势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
练习
例3 [烟台中考]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关于运动员(不包含降落伞和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不变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
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
C
高度降低,速度不变
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 怎样控制钢球在水平面上的速度?
② 根据什么现象判断钢球的动能?
例如,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撞击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同一块木块C。
(1)让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钢球滚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
速度
(2)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具有动能大小跟________的关系;
(3)实验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
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如图所示,让小球A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滚下,撞击在水平面上的木块B,木块B移动一段距离。
(1)该实验中所研究的物体的动能是指_______(选填“小球A”或“木块B”)的动能。
小球A
(2)实验表明,让小球A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高度越高,小球 A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越______,木块 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_______,动能越大。


知识点四 机械能及其转化
1.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机械能。
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如果________________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_____,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动能
重力势能
只有动能与势能
弹性势能
保持不变
3.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了解举重
抓举和挺举是举重比赛中的两个
记分项,主要区别就是动作的连贯性。
抓举要求选手用一次连续动作,伸直
双臂将杠铃举过头顶;而挺举是由提
铃和上挺两个动作连接组成,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
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 因此抓举对爆发
力、技巧的要求更高,成绩通常低于挺举。
1.如图所示的挺举过程,下列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没有做功
的是( )
D
A.发力 上拉 B.上拉 翻站
C.翻站 上挺 D.举着杠铃站立一段时间
力是否做功,要看是否满足力做功的两个条件:
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2.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举重81公斤以上级比赛
中,中国小将以抓举136公斤、挺举173公斤的成绩获得冠军。
她在抓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最接近于( )
C
A. B. C. D.
3.在抓举时,两位运动员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
一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对杠铃所做的功为 ,功率
分别为;另一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 ,对杠铃所做的
功为,功率为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 B. C. D.
4.身高相同的两名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甲举起 ,乙
举起,甲、乙举起杠铃所用时间比为 ,他们对杠
铃所做的功____(填“ ”“ ”或“”),功率
_____。

训练日常
举重运动员的成就并非一朝练就,需长期坚持刻苦训练。
他们日常训练有时也运用健腹轮、弹力带、皮筋等辅助器械,
展开各种小肌肉和体能训练。
5.举重运动员为了提高举重竞赛成绩,在平时训练时需要增
大举起杠铃的总重,同时减小单次举起所用时间。从物理学
角度看,这样做能够( )
D
A.减小做功 B.保持功率不变
C.减小功率 D.增大功率
6.如图甲所示,装有健腹轮的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工作
人员用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拉动箱子,的大小与时间 的
关系和箱子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箱
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拉力 对箱子做功的功
率为____ 。
60
60
7.[2024·滁州二模改编] 使用健腹轮时可将膝盖跪在垫上,双
手紧握健腹轮手柄,向前推动健腹轮至身体贴近水平地面,
然后回收归位,反复操作,如图甲所示。
(1)使用健腹轮时,从状态1到状态2的过程中___。
B
A.人的重力势能减小,健腹轮的重力势能增加
B.健腹轮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人和健腹轮的总机械能守恒
D.人受到的重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健腹轮的动能
(2)体重为 的人,身体从状态1到状态2的过程中,其重
心下降 ,则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
解:,体重为 的人身体从状态1到
状态2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若某运动员每分钟可以做30个这
样的运动,每次重心上升和下降的高
度相同,完成一个运动要做功两次,
解:运动员每分钟做的总功 ,
运动员每分钟健身时做功的平均功率

则他每分钟健身时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4)在身体从状态1到状态2的过程中,
轮内的弹性钢圈因形变而绕紧,在从
状态2恢复到状态1时,绕紧的钢圈会
A
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让人体自动回弹。图乙是两种弹性
钢圈使用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变化图,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
体重较大的人更适合使用安装___(填“A”或“B”)型钢圈的健
腹轮,你选择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由图乙中
弹性势能的变化图可知,形变时A型
钢圈弹性势能更大,具有更强的做功
能力,所以在健腹轮中安装A型钢圈
将使产品具有更强的自动回弹功能,
故体重较大的人更适合安装A型钢

全民健身
8.[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在没有器械时,可做踮脚操
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古代,踮脚操被称
作“敦踵法”,如果你不知道敦踵,那么八段锦一定有
所耳闻。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养生运动,与易筋经、五禽戏
并称为中国“武林三绝”,其中第六个动作“背后趾颠百病消”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踮脚操。如果一个体重为 的
中学生,一分钟内能将脚尖踮起20次,每次踮起时人
体重心上移 ,则此中学生的小腿部肌肉群克服自
身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取
解:中学生的重力
,克服的重力做功
,
中学生的小腿部肌肉群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