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探索宇宙(课件3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探索宇宙(课件3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12.3 探索宇宙
一、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从远古时代的仰望星空到现代的太空探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智慧与勇气。
古代先民通过肉眼观察星空,形成了朴素的宇宙观。中国古代的 “盖天说” 认为天圆地方,古希腊的托勒密提出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这些学说在当时解释了一些天文现象,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6 世纪,哥白尼提出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运行,打破了长期以来 “地心说” 的统治地位,开启了近代天文学的新纪元。17 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通过观测木星的卫星、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等,为 “日心说”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从理论上解释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将天文学和物理学紧密结合起来。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哈勃望远镜的发射让人类能够观测到更远的星系,哈勃通过观测发现星系在不断远离我们,提出了哈勃定律,为宇宙膨胀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持。射电望远镜的出现拓宽了观测范围,人类发现了类星体、脉冲星等神秘的天体。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发射探测器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等行星,甚至将探测器送出太阳系,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
二、太阳系:我们的家园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一)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它是一颗巨大的气体星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不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太阳系中的天体提供光和热。太阳的直径约为 139 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 5500℃,核心温度高达 1500 万℃。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会干扰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和航天活动。
(二)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体积较小,密度较大,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它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层,为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条件。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近年来成为人类探测的热点,科学家希望在火星上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它们体积巨大,密度较小,主要由氢和氦组成。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体积是地球的 1300 多倍,它有众多的卫星,其中四颗最大的卫星被称为伽利略卫星。土星以其美丽的光环而闻名,光环主要由冰块和岩石碎片组成。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很低,主要由氢、氦和甲烷等组成。天王星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很大,几乎是 “躺着” 绕太阳公转。海王星是太阳系中风力最大的行星,表面风速可达每小时 2000 多千米。
(三)其他天体
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其他天体,如矮行星(冥王星是最著名的矮行星)、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由冰和尘埃组成)等。这些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自有着独特的运行轨道和物理性质,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太阳系的结构。
三、银河系:庞大的恒星系统
银河系是一个由数千亿颗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我们的太阳系就位于银河系中。
银河系的形状像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盘,直径约为 10 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 1.2 万光年。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它的质量约为太阳的 400 万倍,强大的引力吸引着周围的恒星围绕它运动。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 —— 猎户座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6 万光年。银河系中的恒星分布不均匀,在中心区域和旋臂上恒星比较密集。恒星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们通过核聚变反应发光发热,不同质量的恒星有着不同的生命周期,从诞生、演化到最终消亡,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如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
银河系中还有许多星团和星云。星团是由数十颗到数百万颗恒星组成的集团,它们由于引力作用而聚集在一起。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是恒星形成的场所,著名的猎户座星云就是一个正在形成新恒星的区域。
四、宇宙的结构与演化
宇宙是由无数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组成的,星系之间存在着广阔的宇宙空间。
(一)星系的分类
星系按照形状可以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椭圆星系呈椭圆形,没有明显的旋臂,恒星分布比较均匀。旋涡星系具有明显的旋臂,银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旋涡星系。不规则星系没有固定的形状,结构比较混乱。
星系之间存在着引力相互作用,它们会形成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星系团是由数十个到数千个星系组成的集团,超星系团则是由多个星系团组成的更大的结构。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属于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又属于室女座超星系团。
(二)宇宙的演化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约 138 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后的瞬间,宇宙处于高温高密度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不断膨胀冷却,逐渐形成了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
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许多观测证据的支持,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的红移现象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余温,它的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星系的红移现象表明星系在不断远离我们,而且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这说明宇宙在不断膨胀。
关于宇宙的未来,目前存在多种推测。如果宇宙的密度足够大,引力将最终阻止宇宙的膨胀,导致宇宙收缩,可能会发生大挤压;如果宇宙的密度较小,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逐渐变得寒冷而黑暗;还有一种可能是宇宙的密度处于临界值,宇宙将在膨胀和收缩之间达到平衡。
五、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未来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仅是为了了解宇宙的奥秘,也是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推动科技的发展。
目前,人类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等目标。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为人类在太空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平台。未来,人类计划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进一步探索火星,甚至尝试载人登陆火星。同时,人类也在积极寻找地外生命,通过射电望远镜搜索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发射探测器寻找宜居行星。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人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航天技术的限制、宇宙环境的恶劣、长时间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等。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挑战正在逐步被克服。探索宇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六、课堂小结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古代的朴素宇宙观到现代的科学探索,不断深化对宇宙的认识。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恒星系统,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猎户座旋臂上,银河系由大量的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
宇宙由无数个星系组成,宇宙大爆炸理论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目前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推进,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七、课后练习
下列关于太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
B.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C.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D. 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
简述人类探索宇宙的主要历程。
银河系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证据支持这一理论?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探索宇宙未来的展望。
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12.3探索宇宙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02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重点)
01
通过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科学现象。(难点)
03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观察与思考
1.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定历法。
中国古代的星象图
探索太空
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地心说
观点: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这种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达千年之久。
“地心说”宇宙模型
探索太空
知识点1 探索太空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①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②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运动。
③开普勒提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④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⑤莱布尼茨及后来的众多科学家与哲学家进一步研究宇宙,提出了“什么是宇宙”“为什么有宇宙”等问题。
⑥在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提出后,人类在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进程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科学书屋
浑天说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较成熟的宇宙学说之一,在东汉年间广为流传。代表学者张衡在其著作《浑天仪注》中是这样描述宇宙的:“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意为宇宙好比鸡蛋,而地球就像鸡蛋中的蛋黄一样悬在宇宙中。
科学书屋
浑天说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是反映浑天说的重要仪器。其中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2.人类飞天梦的实现
①1961年,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1990年哈勃望远镜拍摄了令人震撼的宇宙天体照片。
②2016年,科学家们宣布,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③2019年,我国“嫦娥四号” 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
首张月球背面高清影像图(部分区域)
科学书屋
中国的太空漫步之路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
2008年,翟志刚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科学书屋
中国的太空漫步之路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浩瀚太空中迎来了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舱。
2022年,中国天宫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6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例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太空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托勒密发展了“地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布鲁诺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日心说”
C.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人类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D.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中国的杨利伟
C
知识点2 人类探索永无止境
①太阳系中除了太阳这颗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发现还有八颗行星、290 颗卫星、约 130 万颗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彗星和流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行星 行星直径 (相对地球) 距离太阳 (相对地球) 公转周期
(相对地球)
水星 0.38 0.39 0.24
金星 0.95 0.72 0.62
地球 1 1 1
火星 0.53 1.52 1.88
木星 11.2 5.20 11.9
土星 9.5 9.54 29.4
天王星 4.0 19.2 83.8
海王星 3.9 30.1 163.7
太阳系八颗行星部分近似数据
②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由无数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除太阳以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与地球相距约4×1013km的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光从比邻星出发大约需要 4.2 年才能到达地球。
③河外星系,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其中,仙女座河外星系是离银河系比较近的一个星系。从仙女座发出的光需要 250 万年才能到达地球。
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
八颗行星
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
宇宙的结构
翻开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篇章,我们不难发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对天空一直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和梦想,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
科学幻想中的未来太空城市
科学书屋
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呢?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G. Gamow,1904-1968)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该模型得到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数据的广泛支持。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认识浩瀚的宇宙
1.若有一天小明乘坐宇宙飞船从地球出发去探索太空,将先
后飞离( )
B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C.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
学习宇宙中的物理规律
2.[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如图是青铜制“浑天仪”,
是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要成就。时至今日,人类从未
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B.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C.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可知光年是长度单位
D.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C
3.[2024·苏州期中] 如图所示,向粘有金属
小颗粒的气球中打气时,任一金属小颗粒
类比法
与周围的其他小颗粒都相互远离。同理,我们观察到所有的
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就能得出宇宙正在膨胀,这里
主要运用的思维方法是________(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
换法”)。
4.[2024·上海二模] 我们了解到微观世界与
宏观宇宙十分相似,极小与极大存在着某
种联系。如图所示是物理学家巧妙地把宇
宙学和粒子物理学衔接在一起。试回答下
列问题:
(1)观察如图,物理学上是通过用物理
量______(填“长度”“质量”“时间”或“能
量”)把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衔接起来的。
长度
(2)为了形象地描述微观世界的各种物理规律,物理学家采用
主要的科学方法是___。
D
A.控制变量 B.等效替代 C.微量放大 D.建立模型
(3) 在研究原子与星系的
过程中,我们发现原子的组成与太阳
系的组成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请写
出其中一项相似之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与行星绕着太阳旋转
弘扬科学家精神
5. 中国的科学家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祖国建设,向
全世界彰显了优秀的科学精神。请将下面的科学家和贡献或
荣誉连接起来。
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探索宇宙
探索太空
人类探索永无止境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