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凸透镜成像规律--2025-2026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43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2025-2026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43页PPT)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三章 光和眼睛
沪粤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凸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规律,包括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及像距的变化。(重点、难点)
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像的性质及物距、像距的关系。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培养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已知焦距 f)、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准备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 “三心等高”),目的是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f,以便在实验中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实验步骤
当物距 u > 2f 时: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2 倍焦距以外(如 u = 3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并记录像距 v 的大小。
当物距 u = 2f 时: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2 倍焦距处,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性质,记录像距 v。
当物距 f < u < 2f 时: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如 u = 1.5f),移动光屏,观察像的性质,记录像距 v。
当物距 u = f 时: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移动光屏,观察能否在光屏上找到像。
当物距 u < f 时: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1 倍焦距以内(如 u = 0.5f),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若光屏上没有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记录像的性质。
实验数据记录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 u(以 f 为单位)
像的性质
像距 v(以 f 为单位)
应用实例
u > 2f
3f
倒立、缩小、实像
f < v < 2f
照相机
u = 2f
2f
倒立、等大、实像
v = 2f
测焦距
f < u < 2f
1.5f
倒立、放大、实像
v > 2f
投影仪
u = f
f
不成像
——
平行光源
u < f
0.5f
正立、放大、虚像
v > u(与物同侧)
放大镜
(此处可插入不同物距下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辅助理解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 F 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 u > f 时,成实像;当 u < f 时,成虚像;当 u = f 时,不成像。
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2 倍焦距处(2f)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 u > 2f 时,成缩小的实像;当 f < u < 2f 时,成放大的实像;当 u = 2f 时,成等大的实像。
像的正倒: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是正立的,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减小(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也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也增大(物远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
原理:当 u > 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结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或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拍摄时,物体在镜头的 2 倍焦距以外,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调节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即像距),使像清晰地成在胶片上。
投影仪(幻灯机):
原理:当 f < u < 2f 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使用时,投影片放在镜头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投影片需要倒放。
放大镜:
原理:当 u < 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使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 1 倍焦距以内,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放大镜越近(但仍在 1 倍焦距以内),像越小;离放大镜越远(接近 1 倍焦距),像越大。
眼睛: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晶状体的 2 倍焦距以外时,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
课堂练习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当物体放在距凸透镜 15cm 处时,成( )、( )的( )像,像距范围是( )。
要使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应放在( ),此时像距( )。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 ),看到的是( )、( )的( )像。
课堂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密切,不同物距范围内成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和像距不同。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 倍焦距处是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都是基于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课后作业
完成下表,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距 v
应用
u > 2f
u = 2f
f < u < 2f
u = f
u < f
用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从距透镜 30cm 处逐渐移到距透镜 15cm 处时,像的大小和像距如何变化?
为什么用照相机拍摄远景时,镜头要往后缩;拍摄近景时,镜头要往前伸?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眼镜
显微镜
望远镜
这些仪器都用到了凸透镜,透镜成的像是怎样的?
观察与思考
1. 提出问题
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和什么有关呢?
凸透镜成像有着什么样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 猜想与假设
凸透镜成的像可能跟物距u有关
O
F
F
物距u
像距v
光心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焦距不变,改变物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思考:
1.实验器材要准备什么?
2.实验器材该如何摆放, 有什么要求?
3.如何才算找到了像?
4.如何描述像的特点?
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光具座
物距u
像距v
目的:使成像在光屏中央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在光屏上观察到最清晰的烛焰的像
描述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具体实验操作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2.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移动蜡烛到某处,然后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4.观察此时物距、像距以及像的特点,并记录在表格中。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蜡烛由远及近向凸透镜 移动时,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并记录在表格中。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大小 正倒 虚实 30.00 2.00cm,缩小 倒立 实像 17.60
28.00 2.30cm,缩小 倒立 实像 18.10
22.00 3.30cm,等大 倒立 实像 21.50
19.00 4.50cm,放大 倒立 实像 25.90
15.00 8.60cm,放大 倒立 实像 39.20
11.00 不成像 8.00 放大 正立 虚像 ——
5.00 放大 正立 虚像 ——
(f =11cm)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大小 正倒 虚实 30.00
28.00
22.00
19.00
15.00
11.00 8.00
5.0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大小 正倒 虚实 30.00 2.00cm,缩小 倒立 实像 17.60
28.00 2.30cm,缩小 倒立 实像 18.10
22.00 3.30cm,等大 倒立 实像 21.50
19.00 4.50cm,放大 倒立 实像 25.90
15.00 8.60cm,放大 倒立 实像 39.20
11.00 不成像 (f =11cm)
u>2f
2f>u>f
u=2f
u=f
2f>v>f
v>2f
v=2f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大小 正倒 虚实 30.00 缩小 倒立 实像 17.60
28.00 缩小 倒立 实像 18.10
22.00 等大 倒立 实像 21.55
19.00 放大 倒立 实像 25.90
15.00 放大 倒立 实像 39.20
11.00 不成像 8.00 放大 正立 虚像 —
5.00 放大 正立 虚像 —
5. 实验数据分析(f =11cm)
u=2f
uv=2f
2f>v>f
v>2f
2f>u>f
u>2f
u=f
一倍的焦距定虚实,两倍的焦距定大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6. 实验问题
若遮挡透镜的一部分,成像将如何变化?
成像变暗,但仍然完整。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6. 实验问题
若成像在光屏上方,该如何调节?
①将光源向上调节;②将透镜向下调节;③将光屏向上移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A′
F
F
2f
2f
O
u>2f
A
B
B′
u >2f 2f >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应用:
照相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
F
2f
2f
O
B′
A′
u=2f
A
B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应用:
测焦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
F
2f
2f
O
B′
A′
fA
B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应用:
投影仪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
F
2f
2f
O
u=f
A
B
u=f 不成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
F
2f
2f
O
A′
B′
A
B
u<f ——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u应用:
放大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A′
F
F
2f
O
u>2f
A
B
B′
2f
B′
A′
u=2f
A
B
B′
A′
fA
B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同方向移动) 像变大
像与物同方向移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
F
2f
2f
O
A′
B′
A
B
uA′
B′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同方向移动) 像变小
v>u
像与物同方向移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观察下图,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F
F
O
通过实验和光路图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u<f
v>u
透镜越厚,焦距越小,折光本领越强,放大倍数越大,因此通常选用焦距较小、较厚凸透镜作为放大镜。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知识点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滨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滨让凸
透镜正对平行光,调整凸透镜
到光屏的距离,光屏上会出现
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
凸透镜的焦距_____ 。
10.0
【点拨】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小滨在组装器材时,将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
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
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
一高度上,目的是让烛焰的像
成在____________。
光屏的中央
【点拨】小滨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
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上,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如图乙所示,小滨将凸
透镜固定在 刻度线处,
当蜡烛距凸透镜 时,移
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______(填“缩小”“等
大”或“放大”)的实像。
放大
【点拨】如图乙所示,小滨将凸透镜固定在 刻度线处,
当蜡烛距凸透镜时, ,移动光屏,可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4)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
烛和光屏的位置,______
(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光发生折射
时,光路是______的。
仍能
可逆
【点拨】 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此时物
距是原来的像距,像距是原来的物距,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这是因为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返回
知识点2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2. 如图所示,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
细微之处。选项中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
的图是( )
C
A. B.
C. D.
【点拨】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
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
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孔成像
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平面镜成像是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蜡烛在凸透镜的1倍焦
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故C符合题意;蜡烛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
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返回
3. 夏天清晨,在上学的路上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植物叶上有
晶莹剔透的露珠,通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
( )
C
A. 露珠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 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 看到的“叶脉”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看到的“叶脉”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点拨】露珠呈球状,此时的露珠相当于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起放大镜作用,看到的“叶脉”
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不符合题意,C符
合题意。
返回
4.[2024·连云港]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在距离凸透镜 的白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
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 。如图是
他用该凸透镜观看书本上“中国梦”三个字时的情
10
远离
小于
况,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国”字,小明需要将凸透镜
______(填“远离”或“靠近”)书本,凸透镜和书本的距离应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点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
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所以根据题意可知此凸
透镜的焦距为 。因为想要看到正立的像,
所以可知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放大镜利用的是当
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所以想
看到正立的“国”字,凸透镜和书本的距离应小于 ,而
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越大,像
距越大,成的虚像越大,所以可知想要看到更大
的正立的“国”字,小明需要将凸透镜远离书本,
但是距离要小于 。
返回
纠易错 误认为遮挡镜头的物体能在光屏上成像
5.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
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当他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
时,光屏上______(填“会”或“不会”)有手指尖的像;这时
光屏上所成的像会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亮度不变”)。
不会
变暗
【点拨】当小强同学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手
指尖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光屏上不会有手指尖的像,但
手指尖遮挡了部分入射光线,导致折射光线变少,会聚成的
像变暗。
返回
6. 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D
A. 将蜡烛向上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B. 烛焰位于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 烛焰位于 点时,光屏承接不到像
D. 烛焰从点移到 点的过程中,光屏上始终出现放大的像
7. [2024·上海]光具座上有凸透镜、光屏及发光源各一个。
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 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
像。小王把光屏沿着光具座移动 后,再次移动光源的位
置使成清晰的像。对于该像的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B
A. 一定成放大的像 B. 可能成缩小的像
C. 成像可能比原来小 D. 成像一定比原来小
8. 如图甲,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
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
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 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 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9.[2024·苏州阶段练习]小明用两
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观察同
一课本上的文字。当两个凸透镜到
课本的距离相等时,看到如图甲、
乙两种不同的像,图甲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图乙中凸透镜
的焦距为,那么___(填“ ”“ ”或“”) 。
10.如图甲所示,小红和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
为____ 。如图甲所示,为使凸
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
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
的________上,若不移动蜡烛和凸
10
主光轴

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
(填“左”“右”“上”或“下”)移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