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液化(课件32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2液化(课件32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13.3.2 液化
一、液化的概念与生活实例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在生活中,液化现象十分常见: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 “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成小水珠;冬天人呼出的 “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 “白气”,是壶内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液化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解液化的原理和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自然现象和利用物态变化规律改善生活。
二、液化的两种方式
(一)降低温度
使气体液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降低温度。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气体就会液化成液体。例如,自然界中的雨、雾、露等现象,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降低温度液化形成的:夜晚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叶片上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露;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小冰晶,就会形成云,小水珠或小冰晶长大后下落,形成雨。
不同的气体液化时需要的温度不同,有些气体需要降温到很低才能液化。例如,氧气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降低到 - 183℃时会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氮气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降低到 - 196℃时会液化成无色液体。
(二)压缩体积
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是压缩体积。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种方法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瓶中,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石油气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储存;打火机中的燃气也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装入打火机的。
有时,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会结合使用,以更有效地使气体液化。例如,在液化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首先通过压缩体积使天然气的压强增大,然后再降低温度,使天然气更容易液化。
三、液化的特点
液化过程放热: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例如,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就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就是利用了水凝固成冰后再液化(或直接利用热水散热)放出热量的原理。
液化前后状态变化:液化是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例如,水蒸气液化成水,仍然是水分子构成的物质。
液化后的体积变化: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减小。例如,1 立方米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后,体积约为 0.001 立方米,体积缩小了约 1000 倍。这一特点使得液化后的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液化的应用
(一)生活中的应用
取暖设备:暖气片、热水袋等取暖设备都是利用液体(如水)降温或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例如,暖气片内的热水通过散热降温,放出热量使室内温度升高。
制冷设备: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也利用了液化的原理。在冰箱的制冷循环中,制冷剂气体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被压缩体积液化,放出热量,然后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从而降低冰箱内的温度。
烹饪工具: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升高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但同时也涉及到液化现象。高压锅工作时,锅内的水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锅内聚集,使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食物更容易煮熟,而水蒸气在锅盖上液化时会放出热量,进一步提高锅内温度。
(二)工业中的应用
气体储存和运输:通过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例如,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液态氧气等都是通过液化后进行储存和运输的,大大节省了储存空间和运输成本。
能源利用:在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液化技术也有着重要应用。例如,通过将天然气液化,可以更方便地进行长途运输;在火力发电厂中,水蒸气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后,会被冷却液化成水,重新送回锅炉加热,形成循环。
化工生产:在化工生产中,常常需要通过液化的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例如,利用不同气体的液化温度不同,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五、汽化与液化的对比
过程
定义
吸放热情况
方式
实例
汽化
液态→气态
吸热
蒸发、沸腾
水烧开、湿衣服晾干
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露水形成、液化气储存
六、常见液化现象的解释
冬天窗户上的水珠: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户玻璃,会在玻璃内表面液化成小水珠。如果室外温度很低,水蒸气也可能在玻璃外表面液化或凝华成小冰晶。
眼镜片上的雾气: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的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会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使镜片变得模糊。
水壶嘴冒出的 “白气”:水壶内的水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后,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我们看到的 “白气”。需要注意的是,壶嘴处最近的地方反而看不到 “白气”,这是因为那里的水蒸气还没有来得及液化。
七、课堂小结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有时两种方式会结合使用。
液化具有放热、状态改变、体积缩小等特点。
液化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气体储存运输、取暖制冷、化工生产等。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逆过程的物态变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八、课后练习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湿衣服晾干 C. 秋天草上出现露珠 D. 冬天湖面结冰
关于液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B. 所有气体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
C. 压缩体积不能使气体液化 D. 液化后气体的体积会增大
为什么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 “白气”?
为什么在浴室里洗澡时,镜子会变得模糊,洗完澡后过一段时间镜子又会变清晰?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提示: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测量气体液化前后的温度变化)。
2024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3.2液化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了解液化的方法。(重点)
02
知道液化及液化现象。
01
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重、难点)
03
观察与思考
云归而岩穴暝
图片和视频里面包含了怎样的原理?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小水珠
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
冬天说话时,口腔中吐“白气”
早晨的大雾
三、液化及其特点
液化现象
像水蒸气变水那样,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液化时气体会放出热量。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三、液化及其特点
液化
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使物质发生液化现象吗?
三、液化及其特点
液化的一种方式——降低温度
演示实验
除了塑料袋恢复原状,你还观察塑料袋上出现了什么吗?
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使得塑料袋中出现酒精的呢?
液化的酒精
浇上冷水
演示实验:
水蒸气遇______会液化,此时玻璃片温度会______,这说明液化会______热。


升高
思考: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烫到人谁更严重?
三、液化及其特点
液化的一种方式——降低温度
三、液化及其特点
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露珠
思考:你有注意过这些雾是在里面还是外面吗?
三、液化及其特点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实验:取一块玻璃,对着玻璃哈气(呼出水蒸气),用手摸一摸玻璃,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哪一面呢?
雾总是出现在热的水蒸气同侧
三、液化及其特点
液化的分析
思考:冬天眼镜上的水雾在哪一边?夏天汽车玻璃上的水雾会在哪一边呢?
有没有可能在温度不太低的时候使气体液化呢?
三、液化及其特点
液化的分析
三、液化及其特点
液化的另一种方式——压缩气体的体积
演示实验
气体被压缩会液化
三、液化及其特点
液化石油气
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液氮
打火机
液化的应用
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可以使任何气体液化,但压缩体积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需在一定温度下压缩。
注意: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
说明: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是液体小液珠。
三、液化及其特点
方法总结
知识点1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1.[2024·芜湖期中]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B
液化
2.[2025·淮南模拟]在冬天,人从外面进入屋内时,眼镜会起雾,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关于镜面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熔化后汽化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3.[新情境题]“天龙二号”是全球首款在首次发射中取得成功的私营航天纯液体运载火箭。该运载火箭的燃料为液氧和煤基航空煤油,通常情况下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____________和降低温度的方式使其液化。
压缩体积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4.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水蒸气的液化,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上方金属盘中放入________(填“温水”“沸水”或“冰块”),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冰块
降低温度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5.皮肤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  )
A.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跟皮肤的接触面积大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许多热量
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许多热量
C
知识点2
液化放热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6.用蒸笼蒸馒头,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需要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使蒸格中的馒头蒸熟。
液化
放热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7. [跨学科·生物 2025·阜阳月考]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沙漠中的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如图所示),水珠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
液化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8. [原创题]中国是有着古老饮茶传统的国家,沸水润茶,香气四溢,茶杯上方飘散着丝丝“白气”,如图所示。“白气”是茶杯中高温的________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发生了液化现象而形成的。该现象________热量,形成的“白气”是__________
(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水蒸气
降低温度
放出
小水滴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9. [原创题]炎热的夏天,小点从冰箱里拿出水倒入玻璃杯中,不一会儿,小点发现玻璃杯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倒入玻璃杯后,玻璃杯壁的温度比较________(填“高”或“低”),周围空气的温度较________(填“高”或“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图________(填“A”或“B”)中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杯壁上。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元认知·总结]用液化的原理分析小水珠或“白气”的出现可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液化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10.[2025年1月安庆期末]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防止小镜子进入口腔后起“雾”影响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雾”是水发生了汽化现象
B.“雾”是水蒸气
C.烤一烤的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遇冷液化影响观察
D.烤一烤的主要目的是消毒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11.如图所示的空气制水机,只需将空气吸入到设备的铜管中,就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下列有关空气制水机说法正确的是(  )
A.设备的铜管比空气的温度高
B.设备的铜管比空气的温度低
C.空气在铜管内发生凝固现象
D.空气在铜管内发生汽化现象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12.如图所示,用水壶烧开水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C
易错点睛:肉眼无法直接看到水蒸气,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温度较低处“白气”较浓。故选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13.[2025年1月宣城期末]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14. [原创题]如图所示,小点将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装有适量水的试管A中。
(1)水蒸气在试管中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A试管中的水面上升一定高度。
(2)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明A试管中的
物态变化需要放热。
液化
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15. [高阶思维]细心的小明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如图所示,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另外一根水管上没有水滴。他想知道哪一根是热水管,哪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不敢摸。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告诉小明,有水滴的那根是________水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
冷水管会液化成小水滴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5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方式
降低温度
液化放热
压缩体积
生活现象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