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静电现象(课件35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1 静电现象(课件35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5.1 静电现象
副标题:探索看不见的电荷世界
姓名:[你的名字]
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实验演示预告:将准备好的碎纸屑放在桌面上,用一把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然后靠近碎纸屑。
提问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梳子会出现什么神奇的现象?为什么梳子能 “吸引” 碎纸屑呢?这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静电世界,揭开静电现象的神秘面纱。
幻灯片 3:什么是静电现象
概念定义: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等情况下产生的暂时电荷积累现象,这些电荷在物体上静止不动,不像电流那样定向移动,因此被称为静电。
举例说明:除了刚才的梳子吸纸屑,生活中还有很多静电现象,比如冬天脱毛衣时会听到 “噼啪” 声,有时还能看到火花;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后能吸引小纸片等。
图片展示:展示脱毛衣产生火花、塑料尺吸引小纸片的图片,让学生对静电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幻灯片 4:静电的产生原因
物质的微观构成: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起,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物体整体呈电中性,不显电性。
摩擦起电原理: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弱的物体的电子会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这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这种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动画演示:播放摩擦起电的微观过程动画,展示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静电产生的本质。
幻灯片 5: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
电荷种类: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验演示: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将其中一根悬挂起来,用另一根靠近它,观察到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靠近悬挂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到它们相互吸引。通过实验直观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示意图展示:用示意图展示同种电荷排斥、异种电荷吸引的现象,加深学生的记忆。
幻灯片 6: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常见场景列举:
冬天梳头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干燥的天气里,用手触摸金属门把手时,会有轻微的 “触电” 感觉,这是因为人体积累的静电通过门把手放电。
印刷厂里,纸张之间会相互吸附,影响印刷质量,这是由于纸张之间摩擦产生了静电。
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和吸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火灾或爆炸。
图片展示:展示上述生活中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幻灯片 7:静电的应用
静电除尘:在工业生产中,静电除尘设备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空气中的粉尘带上电荷,然后被吸附到带电的极板上,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广泛应用于水泥厂、钢铁厂等工厂的废气处理。
静电复印:静电复印机工作时,先使感光鼓带上静电,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原稿上的字迹成像在感光鼓上,使感光鼓上相应位置的静电消失,再吸附上带相反电荷的墨粉,最后将墨粉转移到纸上并加热固定,完成复印过程。
静电喷涂:在喷漆作业中,将涂料带上电荷,待涂工件带上相反电荷,涂料颗粒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会均匀地吸附在工件表面,提高喷漆效率和质量,减少涂料浪费。
图片展示:展示静电除尘设备、静电复印机、静电喷涂作业的图片,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幻灯片 8:静电的危害与防护
静电的危害:
静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在易燃易爆场所(如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火花会点燃可燃物,造成严重后果。
静电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精密电子仪器的生产和使用环境中,静电可能损坏电子元件,影响设备性能。
静电会吸附灰尘,影响产品质量,如在纺织厂,静电会使纤维吸附灰尘,影响纺织品的质量。
静电防护措施:
保持环境湿度: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产生静电,增加环境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例如在工厂车间、实验室等场所使用加湿器。
接地放电:将容易产生静电的物体(如设备、管道、人体等)通过导体与大地连接,使积累的静电及时释放到大地,避免电荷积累。
使用防静电材料:生产和使用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服、防静电地板等材料,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图片展示 **:展示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静电标识、接地装置、防静电工作服等图片,介绍其防护原理。
幻灯片 9:课堂实验活动
实验一:摩擦起电实验:
器材:塑料尺、碎纸屑、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
步骤:让学生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用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要求:记录实验现象,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实验二:静电使水流弯曲实验:
器材:塑料瓶(装满水,底部钻一小孔)、梳子。
步骤:让塑料瓶中的水缓慢流出,用梳子在头发上梳几下后靠近水流,观察水流是否发生弯曲。
要求: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幻灯片 10: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回顾静电现象的概念、产生原因(摩擦起电)、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的应用以及静电的危害与防护等重点知识。
核心观点强调:静电是电荷的暂时积累,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静电既有有用的一面,也有危害的一面,我们要合理利用静电,做好防护措施。
思维导图展示: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题目展示: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电。
同种电荷相互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冬天脱毛衣时听到 “噼啪” 声
B. 用磁铁吸引铁钉
C.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
举例说明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各举一例)。
答案讲解:逐一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幻灯片 12: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观察生活中更多的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利用静电原理工作的设备,介绍其工作过程和应用领域。
幻灯片 13:结束页
总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静电现象的奥秘,知道了静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既有帮助我们的一面,也有需要我们防范的一面。
鼓励语: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继续观察和探索静电现象,发现更多物理知识的乐趣!
2024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5.1 静电现象
第十五章 电和电路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学习目标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01
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重点)
02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摩擦起电的实质。(重、难点)
03
知道静电的利用和防止。(重点)
04
闪电
静电
电鳗放电
自然界中的电现象:
观察与思考
思考:你知道哪些与电相关的现象?
如图,将塑料绳分成更细的丝,用手摩擦后将塑料丝提起来,便可以看见塑料丝飘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原来,摩擦后的每一根塑料丝都带了电,使原本应自然下垂的塑料丝散开来。
如图,将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
近小纸屑。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
能_______小纸屑。
吸引
一、摩擦起电
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如图,将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细
水流。细水流将会向塑料棒______。
偏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摩擦起电
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一些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放开气球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两气球相互排斥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演示:有趣的气球
将两个充气后的气球悬挂起来,让他们碰到一起,如图a。
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如图b。
(a)
(b)
如图a,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的现象。
排斥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
如图b,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的现象。
排斥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
如图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的现象。
吸引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小结
加油站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
在国际单位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所带电荷也只有几十库仑。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构造
(2)操作
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
如果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简易仪器
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可以反映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张角越大,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简易仪器
原子结构
原子核(带正电荷)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若中性原子失去电子,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和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此时,原子显示出带正电荷。
(电中性)
若中性原子跟另外的电子结合在一起,此原子就显示带负电荷。
思考: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带电?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摩擦起电的实质
当两物体摩擦时
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一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带电的物体与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另一端。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材料等。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静电感应——另一种静电现象
摩擦起电、静电感应都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喷涂等。
三、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静电喷涂
油罐车后的拖地铁链
知识点1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猫在毛毯上打滚后身上粘了多个气球的情景。气球被“粘住”是由于猫在与毛毯打滚时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轻小的气球能粘在猫身上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吸引轻小物体
2.[2025·合肥月考改编]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活动中,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依次两两靠近,如图甲、乙、丙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电荷间
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点2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2)把其他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相互排斥,而跟橡胶棒相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相互排斥,由此可推理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只存在______种电荷。
(3)如图丁所示,用上面的橡胶棒靠近
另一小棒,若它们相互排斥,则小棒
带________电。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3.将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轻质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关于泡沫球带电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不带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4.[2025年1月阜阳期末]关于如图所示的
验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验电器可以直接检验出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B.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C.验电器的金属箔用塑料片代替效果会更好
D.按如图所示方式使用时,金属球和金属箔带有异种电荷
B
知识点3
验电器和摩擦起电实质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5.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解释摩擦起电现象: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____(填“强”或“弱”),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因此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
电荷(电子)的转移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6.下列四幅图均是与静电现象相关实际应用的例子,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C
知识点4
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7.[2024·阜阳模拟]如图所示的是一个装有静电除尘纸的拖把,拖地时除尘纸与地板摩擦后,可以轻松地将附近的灰尘和头发清理干净。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静电除尘纸和地板摩擦创造了电荷
B.摩擦后的静电除尘纸与地板带有同种电荷
C.静电除尘纸吸附灰尘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静电除尘纸吸附灰尘利用了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8.[2025·马鞍山月考]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负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它们互相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正电,丙球可能不带电
D.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9.[2025年1月六安期末]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塑料细丝越来越蓬松,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塑料丝通过__________(填“摩擦起电”或“静电感应”)方式带上了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从而相互排斥。
摩擦起电
同种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0. [中考趋势题]网上有一段视频:用一把塑料梳子在毛绒玩具上摩擦几下后靠近细小的水流,水流就会变弯曲。你觉得这是________(填“真的”或“假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的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1.[2025年1月黄山期末]如图甲所示的为两个验电器A、B,其中验电器A的金属球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后,金属箔张开了一定角度。现用一金属棒连接验电器A、B的金属球,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现象,由此可见有部分电荷________________(填“从A转移到B”或“从B转移到A”)。
从B转移到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2. [新考法]如图所示的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约束能力强弱的排序图,分析可知:若使摩擦起电的效果最明显,应该选取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质;毛衣与木块摩擦后,木块带________电。
毛皮
梳子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3.如图所示,当一个带负电的物体甲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乙时,乙的a端会带正电、b端会带负电。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可移动的自由电子,电子带____(填“正”或“负”)电;自由电子受到物体甲所带电荷的________(填“吸引”或“排斥”)作用移动到导体乙的一端;若将图中的物体甲换成带正电的物体,则导体乙的b端________(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排斥
带正电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静电现象
一些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就说物体带了电。
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电荷。
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