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有成千成万的桥梁,在无数的河流上,便利了广大人民的交通。有许多桥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深刻的意义。长安的灞桥,北京的卢沟桥,就是卓越的例子。但从工程的技术上说,最伟大的应是北方无人不晓的赵州桥。如民间歌剧《小放牛》里的台词:“赵州桥,什么人修?”绝不是偶然的。它的工程技巧实在太惊人了。这座桥是跨在河北赵县洨水上的。跨长三十七公尺有余(约十二丈二尺),是一个单孔券桥。在中国古代的桥梁中,这是最大的一个弧券。然而它的伟大不仅在跨度之大,更在大券两端,各背着两个小券的做法。这个措置减少了洪水时桥身对水流的阻碍面积,减少了大券上的荷载,是聪明无比的创举。这种做法在欧洲到1912年才初次出现,然而隋朝的匠人李春却在1300多年前就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这桥屹立到今天,仍然继续便利着来往的行人和车马。桥上原有唐代的碑文,特别赞扬隋匠李春“两涯穿四穴”的智巧;桥身小券内面,还有无数宋金元明以来的铭刻,记载着历代人民对他的敬佩。李春两个字是中国工程史中永远不会被埋没的名字,每一位桥梁工程师都应向这位1300多年前伟大的天才工程师看齐!索桥。铁索桥,竹索桥,这些都是西南各省最熟悉的名称。在工程史中,索桥又是我们的祖先对于人类文化史的一个伟大贡献。铁链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他们的智慧把一种硬直顽固的天然材料改变成了柔软如意的工具。这个伟大的发明,很早就被应用来联系河流的阻隔,人们由此创造了索桥。除了用铁之外,我们还就地取材,用竹索作为索桥的材料。灌县竹索桥。在四川灌县,与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同样著名,而且在同一地点上的,就是竹索桥。在宽三百二十余公尺的岷江面上,它像一根线那样,把两面的人民联系着,使他们融合成一片。在激湍的江流中,勇敢智慧的工匠们先立下若干座木架。在江的两岸,各建桥楼一座,楼内满装巨大的石卵。在两楼之间,经过木架上面,并列牵引十条用许多竹篾编成的粗巨的竹索,竹索上面铺板,成为行走的桥面。桥面两旁也用竹索做成栏杆。西南的索桥多数用铁,而这座索桥却用竹。显而易见,因为它巨大的长度,铁索的重量和数量都成了问题,而竹是当地取不尽,用不竭,而又具有极强的张力的材料;重量又是极轻的。在这一点上,又一次证明了中国工匠善于取材的伟大智慧。(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材料二:古代建筑,只要能保存到今天,总有用。也许是能像古时一样地用它,如同四川都江堰:也许不能完全像古时那样地用它,如同北京故宫;也许它本身还有用,但现在却完全不需要了,如同万里长城。更多的是,它虽还有小用,但已不起作用,如果还有历史价值,那就只有展览之用了。古桥也是这样,各种用法都有,不过专为展览用的却很少。要么就是完全被荒废了,要么就是经过加固,而被充分大用起来。值得提出的是,有一些古桥,并未经过改变,“原封不动”,但却能满足今天的需要,担负起繁忙的运输任务。这是中国桥梁技术的一个特点。不用说,这种古桥当然是用石头造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物资撤退到后方,所经公路,“技术标准”都不是很高,路线上常有未经加固的古桥。但是,撤退的重车,却能安然通过,起初还限制行车速度,后来就连速度也放宽了。古桥是凭经验造起来的,当然没有什么技术设计。奇怪的是,如果用今天的设计准则,去验算这些古桥的强度,就会发现,它们好像是不能胜任这种重车的负担的。然而事实上,它们是竟然胜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我国古桥的构造,最重视“整体作用”,就是把全桥当作整体,不使任何部分形成孤立体。这样,桥内就有自行调整的作用,以强济弱,减少“集中负荷”的影响。比如拱桥,在“拱圈”与路面之间有填土,而桥墩是从拱圈脚砌高到路面的。拱圈脚、填土和路面都紧压在墩墙上,因而路面上的重车就不仅为下面的拱圈所承载,同时还为两旁墩墙的“被动压力”所平衡。但在现时一般拱桥设计中,这种被动压力是不计的,因而在验算时,这类古桥的强度就显得不足了。提高墩墙就是为了整体作用。其他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这都说明,古代的修桥大师,由于实践经验,是很能掌握桥梁作用的运动规律的,尽管不能用科学语言来表达它。正因为这样,我国古桥比起外国古桥来,如古罗马、古希腊、埃及、波斯的古桥,都显得格外均匀和谐,恰如其分,不像它们的那样笨重。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和玉带桥都能说明这一点。古桥保存到今天,当然不是未经损坏的。除去风雨侵蚀,车马践踏外,还会遇到意外灾害,如洪水、暴风、地震等等。也许原来施工上的弱点,日后暴露出来。这都需要修理。而修理对于建桥大师,正是调查研究的好机会。他们从桥的损坏情况,结合历来外加影响,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因而利用修理机会,予以解决。每经一次修理,技术提高一步。数千年来的修桥经验,是我国特有的宝贵民族遗产。赵州桥,建成于1300多年前,从那时起,一直用到今天,可算是古桥今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更可贵的是,它今天还是原来老样子,并未经大改变。欧洲西班牙的塔霍河上,有一座石拱桥,建成于罗马特拉兼大帝时,距今已有1800多年,现仍存在,但其中有600年是毁坏得完全不能使用的,其服务年限之长,仍然不及赵州桥。在古桥今用这件事上,我国是足以自豪的。(摘编自茅以升《桥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涯穿四穴”是指在大券两端,各背着两个小券,能减少洪水时桥身对水流的阻碍面积,减少了大券上的荷载。B.西南的索桥多数是铁索,而灌县竹索桥却选择以竹索为材料,主要考虑到可以就地取材。C.古代修桥大师,虽不能用科学语言表达,但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可以掌握桥梁作用的运动规律。D.桥梁修理也是建桥大师调查研究的机会,这使得他们解决桥梁问题,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探讨中国古代桥梁的价值,并在讲述中结合具体的实例说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B.材料一指出灞桥和卢沟桥都比不上赵州桥伟大,说明桥梁最关键的价值应该是工程技术。C.古代桥梁大师掌握桥梁作用的运动规律,因而我国古桥比外国古桥显得格外均匀和谐。D.赵州桥虽在建成时间上晚于西班牙塔霍河上的石拱桥,但其在古桥今用方面仍值得中国自豪。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段指出欧洲1912年才出现与赵州桥类似的设计,是为了突出赵州桥风格的独特性。B.材料一第四段指出竹索桥像线一样联系两面的人民,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说明了桥梁沟通两岸的作用。C.材料二第一段阐述古代建筑在今天的各种不同用法,是为了凸显古代建筑用途的多样性。D.材料二第三段“整体作用”是指将桥和岸视为整体,通过互相作用分散“集中负荷”,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5.学校计划组织一次关于赵州桥的科普演讲活动,作为参加者,你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演讲?请根据两则材料,列出演讲要点,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家铺子①(节选)茅盾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林小姐忽然走出蝴蝶门来,站在街边看那索索的冻雨。从蝴蝶门后送来的林大娘的呃呃的声音又渐渐儿加勤。林先生嘴里应酬着,一边看看女儿,又听听老婆的打呃,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那位上海客人似乎气平了一些了,忽然很恳切地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林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上海客人顿了一顿,又接着说下去:“贵镇上的市面今年又比上年差些,是不是?内地全靠乡庄生意,乡下人太穷,真是没有法子——呀,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这个人靠得住么?”林先生心里一跳,暂时回答不出来。虽然是七八年的老伙计,一向没有出过岔子,但谁能保到底呢!而况又是过期不见回来。上海客人看着林先生那迟疑的神气,就笑;那笑声有几分异样。忽然那边林小姐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爸爸,寿生回来了!一身泥!”显然林小姐的叫声也是异样的。林先生跳起来,又惊又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两腿发软。这时寿生已经跑了进来,当真是一身泥,气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林先生估量那情形不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上海客人在旁边皱眉头。过了一会儿,寿生方才喘着气说:“好险呀!差一些儿被他们抓住了。”“到底是强盗抢了快班船么?”林先生惊极,心一横,倒逼出话来了。“不是强盗。是兵队拉夫呀!昨天下午赶不上趁快班。今天一早趁航船,哪里知道航船听得这里要捉船,就停在东栅外了。我上岸走不到半里路,就碰到拉夫。西面宝祥衣庄的被他们拉去了。我跑得快,抄小路逃了回来。他妈的,性命交关!”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林先生,又说道:“都在这里了。栗市的那家黄茂记很可恶,这种户头,我们明年要留心!——我去洗一个脸,换件衣服再来。”林先生接了那手巾包,捏一把,脸上有些笑容了。他到账台里打开那手巾包来。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然后点检银钱数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钞票四百二十元,这全部付给上海客人,照账算也还差一百多元:林先生凝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又说了许多好话,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叹口气:“再加一点吧,我也熬不过这个年关呀。”林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林先生忍痛又把这几天内卖得的现款凑成了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账客人送走了。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买客没有半个。林先生纳闷了一会儿,和寿生商量本街的账头怎样去收讨。两个人的眉头都皱紧了,都觉得本镇的六百多元账头收起来真没有把握。寿生挨着林先生的耳朵悄悄地说道:“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这两处欠我们的,就有三百光景,这两笔倒账要预先防着,吃下了,可不是玩的!”林先生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不过,师傅,随他们去造谣罢,你不要发急。荒年传乱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时势不好,市面清得不成话,素来硬朗的铺子今年都打饥荒,也不是我们一家困难!天塌压大家,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总不能大家一齐拖倒,弄得市面更加不像市面。”看见林先生急苦了,寿生姑且安慰着,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雪是愈下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些雪,就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此时,远在上海,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廛②。(有删改)【注】①本文节选自茅盾长篇小说《林家铺子》,该小说讲述的是30年代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虽再三苦苦挣扎而最终破产的故事。②市廛:商铺云集的商业街区。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年关将至之时,讲述了上海来的客人向林老板讨债的经过,勾勒出一幅旧社会的末世景象。B.林先生听了上海客人“这个人靠得住么”的问话后不禁“心里一跳”,这反映出他此时内心中的慌乱迟疑。C.寿生回来时,林先生“两腿发软”“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是因为他担心寿生去要的账被强盗抢了。D.上海客人先是“很恳切地”赞扬林先生,后来又对林先生的哀求无动于衷,要求“再加一点吧”,表现了他的世故伪善。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狗“抖一抖身体”,这些细节宛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生动形象,耐人寻味。B.“林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为林家铺子没有买客埋下伏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情节发展更为合理。C.文章开头的“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与结尾处的“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都展现了乱世年关的冷落。D.结尾写日军疯狂地轰毁繁盛的市廛,与第二段中“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呼应,构思缜密。8.小说中结尾处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茅盾说:“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绝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请结合这篇小说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谤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贞观六年,太宗曰:“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贞观七年,魏征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曰: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上下相蒙,君臣道隔,人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选编自《贞观政要》)材料二:上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对应处填写断句处对应的英文字母。恃其富A强B不虞C后患D驱天下E以从F欲G罄万物H而自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两次,与《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的“再”意义相同。B.蒙,欺骗,蒙骗,与《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的“蒙”意义不同。C.角,音jué,与《促织》“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的“角”读音、意义相同。D.臣,使动用法,与《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的“举”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两者的观点一致B.唐太宗认为伤害自己的不仅在于外物的诱惑,自己沉迷吃喝、声色,而且在于自己说出不合事理的话语导致众叛亲离。C.唐太宗认为要使天下安定必须先端正自身,戒骄奢淫逸。谏议大夫魏征与詹何都认为太宗所说的确实符合古人的道理。D.唐太宗把自己比作金子,表现出自己做好明君主的自信,把魏征比作高明的冶炼工匠,表达对魏征才干与品格的赞扬。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所以重之也。(2)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14.魏征希望唐太宗做到哪几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吴仲庶舍人送德化郭尉①梅尧臣蒲叶高帆十二幅,秋风逆水满樯开。是时不畏浪头起,到日定将船尾堆。用舍东方言虎鼠②,贱疏梅福比蒿莱③。少年才辨无如美,庐岳峰前莫滞回。【注】①郭尉:郭祥正,在任职星子县主簿期间,与上司不合,弃官。后其重归仕途,任德化县尉。②东方言虎鼠:出自《史记·东方朔传》“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③梅福比蒿莱:典出《汉书》,梅福因王莽专权而弃官归隐。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比喻手法将船帆比作蒲叶,突出江船的精巧轻便,极具画面感。B.颔联虚实结合,既实写送别所见,又想象了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场景。C.颈联诗人以梅福自比,感慨自身地位低微,表现了人才境遇的变化无常。D.本诗是送别诗,主要抒发了离别的愁绪,其中也寄寓诗人对人生的思考。16.梅尧臣在诗中是如何鼓励友人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深秋时节,古都金陵江水澄澈、山峰林立的景色,使人联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述的“,”。(2)《红楼梦》中,用“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靡之气。《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相近的句子“,”。(3)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尽管实力比不上秦国,但“”,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节假期在当下已成为人们在忙碌一年后休息调整的一个长假,甲,这是为什么呢?假期后,人们更易感到疲惫,主要和睡眠质量下降有关。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有两个“罪魁祸首”。一是作息规律紊乱,大多数人在春节期间会因为兴奋而熬夜,破坏了日常的作息规律,影响身体的休息,从而导致疲惫;二是暴饮暴食、入睡困难,暴饮暴食会加重胃的负担,乙,身体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①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②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③很多人都会经心准备丰富的美食。④而这些美食比日常饮食的糖分、油脂含量都要高,⑤人们的大块朵颐会加重胃的负担。⑥虽然除了睡眠质量下降这一原因外,⑦节日里的出行、待客也会加剧忙碌劳累,⑧让人感到疲惫。18.文中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年前我回了一次家乡,一天闲走,去看了看老家的旧址,发现我们那个家原来是不算小的。我家的大门开在科甲巷,而在西边的竺家巷有一个后门。我的家即在这两条巷子之间。临街是铺面。从科甲巷口到竺家巷口,有这么几家店铺:一家豆腐店,一家南货店,一家烧饼店,一家棉席店,一家药店,一家烟店,一家糕店,一家剃头店,一家布店。我们家在这些店铺的后面,占地多少平方米我不知道,但总是不小的,住起来是相当宽敞的。正屋当中是一个堂屋,堂屋铺地的箩底砖的边角都磨圆了,而且特别容易返潮。天将要下雨,砖地上就是潮乎乎的。一想到正堂屋,总会想到下雨,有时接连下几天,真是烦人。雨老不停,我的一个堂姐就会剪一个纸人贴在墙上,这纸人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笤帚,风一吹,就摇动起来,叫“扫晴娘”。也真奇怪,扫晴娘扫了一天,第二天多少会放晴。放晴后,我们会去花园。这座花园里面随意地生长着一些杂草和树木,杂草肆意蔓延着,树木是高大的。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临街的店铺以“一家……”的形式全部罗列出来,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2.下列选项中的“多少”和文中加点处的“多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只要打开书,多少都能学点知识。C.无论你需要多少帮助,我们都会尽力提供。D.他为了这一目标,做了多少努力,你们知道吗?六、整本书阅读2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观园内众人为宝玉、宝琴、岫烟、平儿摆酒庆生,大家拈阄行令,或射覆或拇战,饮酒为乐,十分热闹,探春吃醉了酒,独自在芍药栏的青石板上酣睡。B.贾琏在众人料理贾敬丧事期间偷娶了尤二姐,王熙凤从家僮处查知此事,假意接近尤二姐,将其骗入大观园后,用挑唆、欺凌的手段致使尤二姐吞金自尽。C.时值春日,因林黛玉偶作《桃花行》,大观园众人将“海棠社”改为“桃花社”,推林黛玉做社主,以柳絮为题限调填词,宝钗、黛玉与湘云的词尤受好评。D.王夫人因受下人蛊惑,命令王熙凤带领家中仆妇以查找东西为名抄检大观园,探春知道消息后,秉烛开门而待,悲痛众人抄家自败,趁势怒骂滋事的仆妇。七、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如果我们一直接受现实的样子,那么它就会永远如此。”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B 2.B 3.B 4.①材料二先借现存古代建筑不同的使用情况引出话题,即中国古桥具有“古桥今用”的独特优势。②然后以抗战时期重车过桥的案例引发疑问。③接着进一步分析原因,揭示古桥“整体作用”的技术智慧。④最后从古桥今用的角度,强调中国古桥的优越性。 5.①工程技术的巧妙:赵州桥“两涯穿四穴”的设计(大券两端,各背着两个小券)。②整体作用:赵州桥的设计把全桥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不使任何部分形成孤立体。③古桥今用:建成于1300多年前的赵州桥,至今仍然在使用,且未经过大的改变。【答案】6.D 7.B 8.①环境方面:描写了恶劣寒冷的天气,渲染了冷落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②人物方面:烘托出林先生年关将至却收不起帐的悲苦心境,暗示林先生的悲惨命运。③结构方面:照应前文多处对于雪的描写,使文章结构严谨。 9.①这句话说的是文学的典型性,即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代表性);②小说写林先生诚实、认真、谨慎地经营铺子,却举步维艰、濒临破产的故事,从一个人、一个铺子的角度切入,聚焦个人的苦难,反映整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特征;③表现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腐朽政府的压榨下,中华民族濒临危亡的境地。【答案】10.BDG 11.D 12.A 13.(1)魏征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这是我器重他的原因。(2)最终(于是)拥有天下最尊贵身份的隋炀帝,死在平民的手上(被平民杀死),子孙灭绝,被天下人耻笑,难道不让人痛惜吗! 14.①重视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或节制欲望,不恃强暴虐等有关修身的具体做法);②善于纳谏;③以史为鉴;④居安思危。【答案】15.D 16.①诗歌前两联描绘帆船在逆风中破浪前行的画面,借行船鼓励友人要迎难而进,必将达到目的。②颈联,作者借用东方朔和梅福的典故,鼓励友人如今“被用”即当如“虎”,要抓住机遇,展现才华、积极作为,干出一番事业。③尾联“少年才辨无如美”肯定友人才华出众,鼓励友人大展才华,有所作为。④尾联“庐岳峰前莫滞回”以面对山峰不要停留后退为喻,鼓励友人不畏艰险,直面挑战(或尾联“庐岳峰前莫滞回”以面对山峰不要停留后退为喻,劝友人不要沉迷于眼前美景,要在官场上积极作为、展现才华)。17.【答案】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答案】18.①“经心”的“经”改为“精”。②“大块朵颐”的“块”改成“快”。 19.甲:但假期后人们更容易疲惫乙: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导致入睡困难20.④改为:而这些美食的糖分、油脂含量比日常饮食的都要高⑥改为:除了睡眠质量下降这一原因外【答案】21.①将临街的店铺全部罗列出来,让读者了解了从科甲巷口到竺家巷口的距离之远,直观说明老家的宽敞。②店铺的一一呈现蕴含了作者对往日生活场景的回忆,十年前的回乡所见仍记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③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强调了店铺种类丰富,增强了画面感与生活气息,又整齐和谐,具有韵律美。 22.B23.略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