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试卷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试卷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的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0.5 m B.2 m C.3 m D.4.5 m
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200张A4纸的总厚度,则一张A4纸的厚度为(  )
A.2cm B.0.01m C.10μm D.100μm
4.俗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参照物是( )
A.水 B.舟 C.船夫 D.河岸
5.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5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 m/s,则她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5 m/s B.6 m/s C.6.25 m/s D.7 m/s
6.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7.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如图,航天员坐在飞船中,火箭被发射升空,关于这一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射塔是静止的,载人飞船和航天员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发射塔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D.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8.某同学用一把最小刻度为1 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12 cm、3.13 cm、3.32 cm、3.12 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                              
A.3.12 cm B.3.123 cm C.3.13 cm D.3.172 5 cm
9.如图所示,小婷乘坐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婷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的运动方向和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的运动方向分别是 (  )
A.右 左 B.左 右 C.右 右 D.左 左
10.2024年11月18日,有消息称中央空管委将在苏州等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起降飞行器)试点,初步形成“半小时空中通勤圈”。图甲所示的飞行器,在某次任务中从A地飞到相距80km的B地,其路程s与时间t、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MN间图像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s-t图像中段应为直线
②第4min-26min,飞行器做加速直线运动
③Q点对应的值为75
④飞行器0-4min的平均速度比26-30min的平均速度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被测纽扣的直径是 cm。
12.古人曾写下“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的诗句。通常我们觉得树木是不动的,但此处“唯看远树来”是以 (选填“船”或“岸”)为参照物,说明机械运动具有 性。
13.如图所示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一种方法:自行车和摩托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图中若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____相同,则运动的____越长,速度越快。
14.为了测量小石步行的平均速度,如图测出小石的步长为 cm,若他按此步长用400s走了500步,则平均速度为 m/s。
15.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制的“飞行汽车”成功完成全球首条跨海跨城航线的首飞,起飞时以旁边的建筑为参照物,飞行汽车是 的;该飞行汽车以的巡航速度匀速飞行,飞行的路程为 。
16.如图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中并排站立授课,以陈冬为参照物,刘洋是 ,以地球为参照物,陈冬是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固定物体是 。(均选填“运动的”、“静止的”)
17.题图是小球从空中落入水中的频闪照片,每块瓷砖高6cm,每隔0.1s拍摄一次。小球下落过程中,若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是 (选填“静止”、“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的,AC段平均速度为 m/s,即 km/h。
三、实验题
18.频闪摄影又被称为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物体连续运动的过程。某实验小组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在实验室拍摄了苹果开始下落一段时间后的频闪照片,相机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5s。
(1)苹果在这一段时间内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苹果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
(3)若要测出苹果在AD段的平均速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测量原理是 。图中s1=1.0m,s2=2.0m,s3=3.0m,则苹果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陡”或“缓”)些,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产生的误差。
(3)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所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
20.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5 min,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100 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21.动车组列车从北京出发,目的地为天津,全程约120km,列车全程行驶了30min。请解答下列问题:
(1)动车组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
(2)如图所示是北京到滨海的列车时刻表。动车组列车若以速度v行驶到滨海,求北京到滨海的距离;
(3)动车组列车全长约200m,若它以速度v完全通过一座长760m的大桥,则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铅笔没有与刻度尺水平对齐,故B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点睛】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2.【答案】B 
【详解】图中可以看出,行“夸赞礼”的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约为三个手臂长,在2 m左右,故A、C、D错误,B正确。
3.【答案】D
【详解】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纸的左端与3.00cm对齐,右端与5.00cm对齐,200张A4纸的总厚度为L=5.00cm-3.00cm=2.00cm
则一张A4纸的厚度为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详解】A.船在逆水中行驶,水本身是流动的,以水为参照物,无法明确船是“进”还是“退”,因为水的流动会使参照变得不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
B.舟就是船本身,不能以船自身为参照物来判断船是前进还是后退,故B不符合题意;
C.船夫在船上,与船是相对静止的,以船夫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无法体现“退”,故C不符合题意;
D.河岸是固定不动的,逆水行舟时,如果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向后移动,就可以说船在 “退”,所以河岸可以作为 “退” 的参照物,故D符合题意。
5.【答案】C
【详解】晓燕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v===6.25 m/s,故C正确。故选C。
6.【答案】B
【详解】A. 由图可知,甲车、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 小车甲运动的s 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 /s;小车乙运动的v 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
C.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
D.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7.【答案】BD
【详解】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择参照物,没有参照物不能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故A错误;在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B正确;在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以发射塔为参照物,航天员与发射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C错误;在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故D正确。
8.【答案】A 
【详解】根据四次测量结果,可以观察出3.32 cm与其他三次结果偏差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去掉;依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出结果,在最后结果除不尽时采取四舍五入,平均数的位数与所测数据位数相同,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则木块的厚度=(3.12 cm+3.13 cm+3.12 cm)÷3≈3.12 cm。
9.【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汽车与小树、电线杆和村庄在一条直线上时,汽车向右行驶,因为村庄离车最远,所以相对于电线杆向左运动得慢些,则小婷从车里往外看,以电线杆为参照物时会看到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向右运动,同理,可得出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向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10.【答案】C
【详解】①②.从图乙的v-t 图看从第4min-26min时间内,飞行器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中应为一条倾斜直线,则s-t图像中段应为直线。故①正确,②错误;
③.根据v-t 图第4min-26min飞行器飞行的距离为
飞行器前4min飞行了9km,故Q点对应的值即路程为
故③正确;
④.飞行器0-4min和26-30min的飞行过程中,飞行时间相同,但0-4min飞行距离为9km,而26-30min的飞行距离为
根据物体运动快慢比较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大,运动的越快,所以0-4min平均速度大于26-30min平均速度。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11.【答案】1.13 【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纽扣左侧与3.00 cm对齐,右侧在4.1 cm与4.2 cm之间偏向4.1 cm一侧,估读为4.13 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4.13 cm-3.00 cm=1.13 cm。
12.【答案】船;相对
【详解】若以船为参照物,远处的树是运动的,因此可以看到“远树来”。
诗人以地面为参照物,树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变,树是静止的;诗人以船为参照物,树与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3.【答案】时间 路程
【详解】本题考查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让自行车和摩托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图中当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知识归纳】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大小或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长短。
14.【答案】80.0;1
【详解】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石的步长为80.0cm。
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15.【答案】运动;21
【详解】起飞时以旁边的建筑为参照物,飞行汽车的位置在变化,是运动的。
该飞行汽车以的巡航速度匀速飞行,飞行的路程为
16.【答案】静止的;运动的;静止的
【详解】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在中国空间站中并排站立,他们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陈冬为参照物,刘洋是静止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陈冬与地球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陈冬是运动的。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是同步的,所以地球同步卫星与地面固定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故以是地面固定物体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17.【答案】向上运动;0.9;3.24
【详解】小球下落过程中,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向上离小球越来越远,故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向上运动。小球从A点到C点运动距离,运动时间,AC段平均速度为。
18.【答案】(1)变速 (2)小于 (3)刻度尺;;4
【详解】(1)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路程不相同,所以是变速运动。
(2)由图可知,AC段的时间是AB段的2倍,即tAC=2tAB;AC段的路程大于AB段的2倍,即sAC>2sAB;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得AB段的平均速度为,AC段的平均速度为,则。
(3)时间间隔已知,只要用刻度尺测出长度,就可以计算平均速度;计算平均速度需要使用公式,所以测量原理是;AD段的路程为
,AD段的时间为,所以AD段的平均速度为。
19.【答案】(1)
(2)缓;时间
(3)0.025;变速
(4)大
【详解】(1)要测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该实验的原理是。
(2)斜面坡度越陡,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实验时应保持斜面坡度较缓些,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产生的误差。
(3)由图可知,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由于小车通过上半程用时2s,下半程用时1s,所以小车所做的是变速运动。
(4)如果让小车过了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段的时间偏小,根据可知,路程一定时,测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20.【答案】(1)2 400 m (2)11 m/s
【详解】(1)由v=可得,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5 min的路程:s1=v1t1=8 m/s×5×60 s=2 400 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s2=v2t2=20 m/s×100 s=2 000 m,汽车在这次测试中行驶的总路程:s=s1+s2=2 400 m+2 000 m=4 400 m,汽车在这次测试中行驶的总时间:t=t1+t2=5×60 s+100 s=400 s,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v===11 m/s。
21.【答案】(1);(2);(3)
【详解】
(1)从北京到天津,列车全程行驶的时间是
所走过的路程是
则动车组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2)从图中可以看到,北京到滨海的行驶时间是
那么北京到滨海的距离是
(3)由题意可知,动车组列车走过的路程是
以速度v完全通过一座长760m的大桥,则需要的时间是
答:(1)动车组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是;(2)北京到滨海的距离是;(3)若它以速度v完全通过一座长760m的大桥,则需要的时间约是。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