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于《红楼梦》答记者问詹丹记者:对于书中女性人物的出场,您认为作者几乎都当作重要事件来渲染,并且后来者的陆续上场都是对已有人物不断进行着烘托、分层和个性细化,这个说法能给我们稍微展开说明一下吗?詹丹: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红楼梦》主要是揭示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是为闺阁女子作传的。这也是作者一开始告诉我们的“当日所有之女子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而小说塑造的许多女性人物,又对主人公贾宝玉发生过深刻影响,所以,她们的出场,对主人公的人生历程、对他的心灵感受,当然也是对小说的重要情节发展,都显示了重要意义,从而被作者当作事件来渲染,给他们的出场以各种特写。与此同时,大部分男性人物的出场,却被作者有意无意忽视了,以至于有读者产生误解,以为《红楼梦》就是一部写女性的书,其实从全书出场人物比例看,男性还略多于女性。另一方面,其对重要女性人物的出场,如以贾宝玉心仪的林黛玉的上场为起点,①对她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通过描写其他相反或者相似的人物,来加以不断烘托、分层和细化。借助人物影射的创作方式,让不同阶层、不同立场、不同关系的几位相关女性人物,聚拢在贾宝玉身边,在形成诗意情感的交流或者不交流中,呈现种种变相。其一是晴雯。晴雯向来被视为黛玉的影射人物,她去世时,宝玉充满感伤,写下最具诗意的《芙蓉女儿诔》。晴雯病中挣扎着为宝玉补雀金裘,这种勇,既是不惧病魔的勇,但更是敢爱敢恨的勇。这样的勇敢力量,显然不同于林黛玉那种欲言欲止的羞涩与举手投足的柔弱,尽管其情感的深沉并不亚于黛玉。其二是香菱。香菱因学诗和黛玉相处,显示了大观园美好的一段诗意时光,也显示了香菱是一个具诗意气质的人,这一点与黛玉息息相通。香菱的诗意,也体现在她与黛玉回忆过去时,在与夏金桂谈菱角的香味时,都能体现出一种浓郁的诗意。所以,在一个特殊层次上,香菱也成了黛玉的影射,并与贾宝玉发生了微妙关系。贾宝玉与香菱玩斗草的游戏,拿的是夫妻蕙和并蒂莲,又十分体贴地让袭人来为她换弄脏的石榴裙,让香菱十分感叹。但毕竟香菱已是薛蟠的侍妾,所以与贾宝玉构成了一种特殊意义的诗意情感关系。其三是龄官。龄官外貌最近黛玉,王熙凤因为拿她来比黛玉,引发众人哄笑。但相似的又不只外貌。其作为贾府买来演戏的十二位女子之一,刚一出场,就表现出与黛玉相似的孤高自许性格,不肯出演非她惯演的戏目,而宝玉对她也颇有好感。但小说中,龄官作为黛玉的影射者,不同于晴雯和香菱,恰恰是以钟情于贾蔷并拒绝贾宝玉而出场的。但这种拒绝,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启悟了宝玉,让宝玉这样一个公子哥,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从传统的男子中心主义者的普遍占有欲中逐步醒悟过来,使自己的情感慢慢聚焦于黛玉一身。虽然上述三位女性可视为黛玉的影射,都具有诗一样的特质,但就感情本身言,这里有晴雯对宝玉的深沉而热烈,有香菱与宝玉的暧昧而后退缩,也有龄官对宝玉始终如一的冷淡和拒斥,体现出相似女性人物形象谱系中,与宝玉交往的丰富复杂。记者:您在书中谈到认为贾宝玉对女孩子的用情存在着情感表达与礼仪的裂缝,这个怎么说?詹丹: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男女有别”一篇,正好涉及这个问题。他在解读传统中国特点时说:“要维持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在传统的礼治社会,情感是受礼治制约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但贾宝玉恰恰不是这样的人。按道理说,在贾府中是不允许贾宝玉和女孩子有这样自由交往的天地的。但小说把人物的年龄设计得相对偏小,这样可以让大人放心,即便贾宝玉和黛玉已经为了情感闹得天翻地覆,老祖宗、王熙凤等还是把他们视为“儿戏”。②如果说这里有一个不完全受礼仪控制的裂缝,那是作者的艺术策略所营造的。【链接】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主要是揭示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是为闺阁女子作传的。B.《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出场意义重大,《红楼梦》是一部写女性的书。C.《红楼梦》中,晴雯、香菱、龄官都可视作黛玉的影射,具有诗一样的特质。D.詹丹认为,若是《红楼梦》中存在一个不完全受礼仪控制的裂缝,那是作者营造的。2.下列对画浪线句“男性还略多于女性”相关内容的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男性略多于女性”的事实,纠正了读者的错误认知。B.产生女性多的误解,是因为作者精心设计女性出场而忽视男性。C.作者重点写女性,是为了揭示众多女性对宝玉成长的深刻影响。D.对男性的描写难以引起读者关注,因为女性行止见识超出男性。3.下列对第一处画横线句“烘托、分层和细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为了渲染重要女性的出场,以对相近相反后来者的描写,来烘托映衬。B.晴雯与黛玉都情感深沉,晴雯敢爱敢恨的勇,与黛玉羞涩柔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C.香菱与黛玉的诗意气质相通;香菱与宝玉的斗草游戏暗示了香菱爱而不得的痛苦。D.龄官外貌与孤高性格最近黛玉,但她是以拒绝宝玉出场的,这也是对黛玉的影射。4.第二处画横线句中提出了“裂缝”的概念,作家是怎样营造这一“裂缝”的?5.结合链接资源,分析贾母、王熙凤等对宝玉爱情的态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蓝袍先生(节选)陈忠实我爷爷徐敬儒,是清帝的最末一茬秀才,因为科举制度的废止而不能中举高升,爷爷只好穿上蓝袍在杨徐村坐馆执教,教的是他的“四书五经”。我爷爷把门楼上那副“耕读传家”的题匾挖掉了,换上一副“读耕传家”的题匾,把“耕”和“读”的位置做了调换。我父亲初看时,还以为我爷爷笔下失误,问时,爷爷一拂袖子,瞪了父亲一眼,没有回答。我父亲不敢再问,却明白了是有意调换而不属于笔误,该当慢慢地去体味,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凿刻起来。爷爷瞑目前,选定我父亲做他的接班人,父亲穿上了爷爷留下的蓝袍去私塾坐馆执教。后来因为家庭内部变化,在我刚满十六岁的时候,父亲让我做他的替身去坐馆执教……过罢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我也穿上了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里怎么也稳实不下来。走出我家那幢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的门楼,似乎这村巷一夜之间变得十分陌生了,街巷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一搂抱粗的古槐,端直的白杨,夏天结出像蒜薹一样的长英的楸树,现在好像都在瞅着我,看我这个十六岁的先生会不会像先生那样走路!那些拥拥挤挤的一家一户的门楼里,有人在窥视我的可笑的走路的姿势吧?不管怎样,我已经走出街门了,没有再退回去的余地了,只有朝前走。这时候,像面对一个十分面熟而又确实读不出字音的生字时顺手掀开字典,我想到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我多少次看见父亲来去学堂时走在村巷里的身姿,而他训导我的如何走路的条文倒模糊了。我抬起头,像父亲那样,既不仰高,也不低垂,两目平视,梗直脖根,绝不左顾右盼,努力做到不紧不慢,朝前走过去。走进学堂的黑漆大门了,三间敞通的瓦房里,学生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摆满了学生自己从家里搬来的方桌和条凳,排列整齐,桌子四周围坐着年龄差别很大的学生,在哇啦哇啦背书。除了新添的几个启蒙生,教室里坐着的全是那些春节以前和我同窗的本村的熟人、同伴、同学,有的个子比我长得还高还壮实,我今天看见他们,心里却怯了,我完全知道他们和我父亲捣蛋的故伎,尤其是杨马娃和徐拴拴两人,念书笨得很,却尽出鬼点子捣蛋。我一进门就瞅见他俩的诡秘的脸相,倒有点怯场了,那些不怀好意的脸相!我立即走向那张四方教桌,偏不注意那几个扮着怪相的脸。我在父亲坐过的那把直背黑漆木椅上坐下来,腰似乎自然地挺直了,父亲就是这样挺着身坐。桌子角上压着一沓打好了格子的空影格纸,那是学生们递上来的,等待我在那些空格里写上正楷字,他们再领回去,铺在仿纸下照描,我取下一张空格纸,从铜笔帽里拔出毛笔,蘸了墨,刚写下一个字,忽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蓝袍先生——”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地哄笑的声浪。我转过头,看见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他的嘴角吊着涎水,一只手在背后抓挠着屁股,得意地傻笑着,我立即追问:“谁叫你这么称呼我?”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伸出手来!”傻子脸色立时大变,眼里掠过惊恐的阴影,把双手藏到背后去了。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一只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右手护住左手嚎啕起来:“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蓝袍先生’,让我挨打……呜呜呜呜……”我立即站起,一下子揪住杨马娃,这个暗中专门出鬼点子捣乱的“坏头头”。不压住这个杨马娃,我日后就难得在这张椅子上坐安稳。我命令:“杨马娃,到前头来!”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他个子虽不高,年岁不小了,也是个老学生。他应付差事似的朝我草草鞠了一躬,就站住了。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伸出手——”杨马娃伸出手来。他的眼里滑过一缕冤枉的无可奈何的神色,既不看我,也不看任何人,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打者的呻唤,更听不到求饶声了,我突然觉得那只手在向我示威,甚至蔑视我。教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我感到了两方的对峙在继续,我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不然就会被压倒,难得起来。我也不吭气,谁也不看,只看着那只要击中的手。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唤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先……先先先生!马娃叫我叫你‘蓝袍先生’,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下书的,不会打手的。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蓝袍先生’……我往后再不……”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直打下去吗?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鞠了躬,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我重新坐好,提起毛笔,题写那张未写完的影格儿,手却在抖。我第一次执板打人,心里却没有享受打人的畅快,反倒添加了一缕说不清的滋味……就这样,我穿着蓝袍,像爷爷,像父亲,做起了先生……人说,我活脱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样儿!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杨徐村解放了,人民政府废止了我的课程,让我到城南的师范学校去进修。我来到了师范学校,一个新的世界,我脱掉蓝袍,穿上了“列宁装”,无论如何,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我像卸下了钢铸铁浇的铠甲,顿时感到浑身舒展了。我挺直了脊背,向前走去……(选自《蓝袍先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偏不注意那几个扮着怪相的脸”里的“偏”有“故意”的意思,掩饰“我”第一次执教时内心的不安和胆怯。B.小说中“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运用神态、动作描写,表现杨马娃挨打后的无奈和些许反抗。C.小说中“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唤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这一句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冷峻、规矩、严谨的人。D.在小说中,傻瓜“深深地鞠了一躬”,杨马娃“文质彬彬地鞠了躬”表现出他们对于“我”的惩罚的信服。7.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门楼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体现出爷爷对“读”、对知识的重视,同时也为下文塑造“我”的形象做了铺垫。B.小说第三段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我”在赴学馆途中的所见,在写树木古槐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我”初次去学堂途中的敏感与忐忑。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述亲切自然,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令人信服,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读者共情。D.小说心理描写细腻,从赴学馆途中的不自信到进入学堂后的胆怯,再到与杨马娃冲突后的暴怒,最后惩戒学生后的满足,让读者看到了“我”的成熟。8.结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比较“套子”与“蓝袍”内涵的异同点。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儿子“我”,但行文中却多次提到父亲,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以秦之强A诸侯B譬如郡县之君C臣D但恐诸侯E合F从G翕H而出不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同“释”,舍弃,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牛羊何择焉”的“择”意思不同。B.书,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书”意思不同。C.布衣,指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用“布衣”借指平民,与材料一中的“黔首”意思相同。D.“乃亡去”中的“亡”,指损失,与成语“亡羊补牢”中“亡”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宗明义,观点鲜明,虽用“窃以为”示谦卑,但直率地否定了驱逐客卿的行为。B.材料一通过列举秦国历史上客卿的功绩,论证逐客会削弱秦国实力,最终说服秦王撤销逐客令。C.材料二秦王因韩非与韩王合谋弱秦,故采纳李斯建议优先攻打韩国,体现其对外政策的战略性远见。D.材料二尉缭献策秦王通过贿赂六国豪臣瓦解合纵,但因预判秦王得志后必苛待臣属,故选择逃离。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2)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14.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李斯与尉缭对“用客之道”观点的异同。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秀野种粟韵①朱熹阿香一笑走丰隆②,雨遍平畴万顷中。旧喜樊迟③知学圃,今看许子④快论功。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珍重诗翁且强健,东阡南陌兴无穷。【注】①次韵:和诗的一种方式。秀野:朱熹朋友刘韫的别号。②阿香:推雷车的女神。丰隆:雷神。③樊迟:孔子弟子,曾向孔子请教如何种菜。④许子:许行,为神农之学,手种粟而后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借用“阿香”“丰隆”等古代神话传说,抒发了降雨时的欢快心情。B.风雷之后,滂沱大雨解除了万顷农田的旱情,大地迎来了耕种的时机。C.诗人曾为儒家弟子学习农耕而高兴,如今为朋友耕耘的丰收在望而喜悦。D.尾联说自己虽年老却身体好,表达漫步田间小路,尽享无穷兴味的愿望。16.颈联“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是《次秀野种粟韵》的经典之句,历来受人称颂,请对其进行赏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建议要厚待、礼遇人才,“ , ”再“并力西向”,就会让秦国寝食难安。(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舷、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或是淡泊世事的承载,或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不久前发布了《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②截止2024年6月,③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④占整体网民的52.4%,⑤超过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的用户数量,⑥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白皮书》显示:今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作为新生事物,微短剧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这种快速“拔节”也带来成长的烦恼。在流量追求下,格调不高、千篇一律,过度强化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这样的作品屡见不鲜。这也说明微短剧实现艺术张力的手段还很有限,在题材和主题上仍然缺少开拓。微短剧走好精品化之路,首先应保持特色。开门见山的“6秒原则”,几组镜头、几个场景、几句台词的紧凑叙事,让观众津津乐道,这类微短剧独特的艺术特色,应当保持下去。其次要增加营养。微短剧需要抓住用户心理,要用艺术的方式解答问题、升华情感,而不能只做问题和情绪的“放大器”。近年来,《我的归途有风》《你的岛屿已抵达》《恋恋茶园》《东坡先生赶考记》等各种素材的微短剧作品,从厚植内涵、传递向上向善力量方面作出探索,赢得大量关注和点赞。由此可见,都往一个题材上挤是“劝退”观众的毒药,丰富微短剧的素材库才是繁荣创作的必然要求,更是观众群体的切实需求。作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文艺形式,微短剧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文化新业态,激发着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显示着蓬勃朝气。现在,编剧人才扶持、人工智能赋能、IP培育运营等产业新貌令人欣喜,相关支持措施落地生根,都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能量。微短剧如同一位翩翩少年,还有不够成熟的一面,在观众的陪伴和反馈中成长,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多处划线处运用引号,其中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这种快速“拔节”也带来成长的烦恼。B.开门见山的“6秒原则”。C.只做问题和情绪的“放大器”。D.都往一个题材上挤是“劝退”观众的毒药。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把微短剧比作“翩翩少年”,请分析其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大家常挂在嘴边。“百步”只是一种比较虚的说法。饭后适当散散步,对于大多数健康的人来说,有助放松心情,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所以一直被视为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不过,①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做法是,饭后不要马上散步,最好饭后休息二三十分钟,再开始散步较为适宜。如果饭后马上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②_________________,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甚至是多病的人来说,最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在北方的冬季,③_________________,有些人在餐厅进餐时吃得红光满面,大汗淋漓,如果饭后匆忙离开,在外面瑟瑟的寒风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起风寒头痛,甚至可能加大心脏的供血负担。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建议“饭后百步走”。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小明出了大门,小强忙催促道:“我们快走吧,要迟到了!”B.刘老师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C.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D.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B 2.D 3.C 4.①作者将人物年龄设计得相对偏小,使大人放松警惕;②营造出贾宝玉与女孩子自由交往的空间,突破传统礼仪的束缚。 5.①贾母、王熙凤等将宝玉与黛玉的情感视为“儿戏”,未加严格约束;②她们的态度符合传统礼治社会避免感情激动以维持社会关系的要求;③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宝玉的恋爱提供了空间,却也暗示了其最终可能被礼教压抑的命运。【答案】6.D 7.D 8.相同点:都象征着束缚人思想与行为的旧有观念或制度。不同点:“套子”更侧重保守、封闭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蓝袍”则象征着传统私塾教育的束缚以及旧有文化对人的禁锢。 9.①通过父亲的形象衬托“我”的成长与转变,父亲的言行是“我”效仿的对象,也让“我”最终意识到传统的束缚;②展现了父子之间的传承与变革,父亲代表的旧传统与“我”后来的新变化形成对比;③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我”的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突出了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答案】10.ACF 11.D 12.C 13.(1)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名声。(2)如果秦王在天下得志,天下人都会成为他的俘虏。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14.相同点:都认为任用外来人才对秦国有利。不同点:李斯强调客卿对秦国发展的历史功绩,主张广纳客卿;尉缭则侧重通过谋略利用人才,且对秦王的为人有警惕,认为不可久留。【答案】15.D 16.①使用庄稼成熟的意象。写出秋风吹过田垄时的情景,庄稼茂盛。“郁郁”形容庄稼茂盛、成熟低垂,在晚风中摇曳的姿态。营造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②用拟人和想象得手法。“翻”“弄”赋予自然以人格化,写出稻浪翻滚的远景与稻穗低垂的近景。想象秋收之时的美景,强化了春日雨后种粟的喜悦之情。③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简洁明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融情于景,使得诗句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④表达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遥怜”体现诗人对远方田野的关心和怜爱,“预想”通过想象表达对未来丰收的美好憧憬。17.【答案】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答案】18.第①处,将“了”改为“的”;“发布了……显示”句式杂糅,“了”字多余,应把“了”改为“的”第②处,将“截止”改为“截至”;“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用在停止时间之后;放在停止时间之前应用“截止到”或“截至”。第③处,将“规模”改为“数量”。后文提到的是用户“规模已达19.76亿人”,这里的“规模”用词不当,人数应该用“数量”来准确表述,所以要将“规模”改为“数量”。19.B20.①把微短剧比作“翩翩少年”,“翩翩少年”通常给人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感觉,形象地体现出微短剧作为一种新的文艺形式,蓬勃朝气的特点;②“少年”表明微短剧作为新文艺形式在艺术张力手段有限、题材主题开拓不足等地方还有不成熟的一面,表现出微短剧的特点现状,让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体会。【答案】21.D 22.①饭后散步也有讲究②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③室内外温差较大23.略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