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认识热量和比热容(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人教版(2024)40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1认识热量和比热容(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人教版(2024)40页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3.1.1 认识热量和比热容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道热量的概念,了解热量的单位。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记住水的比热容。
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能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解释相关现象。
幻灯片 3:引入 —— 生活中的吸热与升温现象
情景展示:展示夏天在太阳下,沙滩和海水的温度差异;用同样的炉火加热一锅水和一锅油,水和油升温快慢不同的图片或视频。
问题提出:为什么同样在太阳照射下,沙滩比海水烫?用相同的热源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油,为什么油升温更快?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一样吗?
幻灯片 4:热量的概念
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叫作热量,通常用字母 “Q” 表示。
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常用单位还有千焦(kJ),1kJ = 1000J。
理解要点: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 “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 “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热量的传递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实例:冬天烤火时,手从火焰中吸收热量;一杯热水放在空气中,会向空气放出热量。
幻灯片 5:实验探究 —— 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目的:探究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或酒精灯)、烧杯、温度计、天平、水、食用油(或沙子)。
实验设计:
用天平称取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它们加热,保证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水和食用油的温度,直到它们升高一定温度(如升高 20℃),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表:
物质
质量 /g
初始温度 /℃
末温度 /℃
温度升高值 /℃
加热时间 /min

500
食用油
500
幻灯片 6: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热量),食用油的温度升高得比水快;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说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水的吸热能力比食用油(或沙子)强。
幻灯片 7:比热容的概念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 “c” 表示。
物理意义:比热容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强弱。比热容越大,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温度变化越慢;比热容越小,吸热能力越弱,温度变化越快。
公式:\( c=\frac{Q}{m\Delta t} \),其中 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 表示物质的质量,\(\Delta 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读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幻灯片 8: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 4.2×10 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 J。
其他物质的比热容: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常温下):
物质
比热容 c/[J/(kg ℃)]
物质
比热容 c/[J/(kg ℃)]

4.2×10
酒精
2.4×10

2.1×10

0.46×10
煤油
2.1×10

0.88×10
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幻灯片 9:热量的计算公式
吸热公式: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为\( Q_{ }=cm(t-t_0) \),其中\( t \)为末温,\( t_0 \)为初温,\( t-t_0 \)为温度升高量(\(\Delta t_{ }\))。
放热公式:当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为\( Q_{ }=cm(t_0-t) \),其中\( t_0-t \)为温度降低量(\(\Delta t_{é }\))。
公式变形:\( m=\frac{Q}{c\Delta t} \),\(\Delta t=\frac{Q}{cm}\)。
单位统一: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质量 m 的单位用 kg,温度的单位用℃,热量 Q 的单位用 J。
幻灯片 10:比热容计算示例
例题 1:质量为 2kg 的水,温度从 20℃升高到 7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 c=4.2×10 J/(kg ℃))
解析:\( m=2kg \),\( t_0=20 \),\( t=70 \),\(\Delta t=t-t_0=50 \),\( Q_{ }=cm\Delta t=4.2 10 J/(kg · ) 2kg 50 =4.2 10 J \)。
例题 2:质量为 1kg 的铁块,温度从 100℃降低到 30℃,放出多少热量?(铁的比热容 c=0.46×10 J/(kg ℃))
解析:\( m=1kg \),\( t_0=100 \),\( t=30 \),\(\Delta t=t_0-t=70 \),\( Q_{ }=cm\Delta t=0.46 10 J/(kg · ) 1kg 70 =3.22 10 J \)。
幻灯片 11: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释自然现象: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大,白天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慢,砂石升温快;夜晚放出相同热量时,水降温慢,砂石降温快。
夏天在海边感觉凉爽,冬天感觉温暖:水的比热容大,能吸收或放出较多热量而温度变化不大。
生产技术应用:
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温度时能吸收更多热量,有效带走发动机的热量。
用热水袋取暖: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能长时间保持温暖。
培育秧苗时,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排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夜晚灌水可防止秧苗受冻,早晨排水可促进秧苗生长。
幻灯片 12:课堂小结
热量: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多少,单位是焦耳(J)。
比热容:物质的特性,表示吸热能力强弱,公式\( c=\frac{Q}{m\Delta t} \),单位 J/(kg ℃),水的比热容是 4.2×10 J/(kg ℃)。
热量计算:吸热\( Q_{ }=cm(t-t_0) \),放热\( Q_{ }=cm(t_0-t) \)。
应用:解释昼夜温差、作为冷却液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幻灯片 13:课堂练习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______。
质量为 5kg 的水,温度升高 2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 4.2×10 J/(kg ℃))。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温度无关 D. 比热容与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关于热量和比热容的练习题。
为什么北方地区在冬季供暖时,常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结合比热容知识进行解释。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写一段简短的介绍。
2024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1.1认识热量和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重点)
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难点)
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当我们买了一瓶红酒准备庆祝却发现没有开瓶器打不开时,
怎么办?
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呢
类 比
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分子动能越大。
思考:
1.烧水壶在烧水时,水的温度_____,水____热。
2.在烧水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水吸收的热的多少呢?

升高
加热水的过程就是热传递的过程


知识点
1
热量
1.热量
单位:焦耳(J)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符号:Q
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热量。
②1g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约为4.2J。
①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可说“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
2.探究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
把一壶水加热到100℃和加热到60℃所用时间一样长?
烧开一壶水需要的热量多
加热到100℃需要的热量多
同种物质的质量越大、温度升得越高,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物体吸收的热量除了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思考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生活实际:
同样的日照条件
沙子热得烫脚
海水却很凉爽
分析:
吸收相同的热量
沙子升高温度多
海水升高温度少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种类有关
猜想
是因为海水和沙子是不同物质吗?
3.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研究对象:
水和食用油
所要控制的因素:
①升高的温度
②加热的时间
①质量相同
②相同的容器
③相同的电加热器
完全相同的热源,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食用油和水在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也相同。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实验方案:
方案一: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的时间)。
你能想到几种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铁架台、温度计、计时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烧杯、水、食用油等
进行实验:
方案一: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
物质 质量m/g 初温t0/℃ 末温t末/℃ 升高的温度 t /℃ 加热时间t/s
水 300 21.9 53.5 31.6 120
食用油 300 22.1 108.4 86.3 120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比食用油低。
进行实验:
方案二: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的时间)。
物质 质量m/g 初温t0/℃ 末温t末/℃ 升高的温度 t /℃ 加热时间t/s
水 300 21.9 43.5 22 53
食用油 300 22.1 43.6 22 32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水加热的时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多
物质 质量m/g 初温t0/℃ 末温t末/℃ 升高的温度 t /℃ 加热时间t/s
水 300 21.9 53.5 31.6 120
食用油 300 22.1 108.4 86.3 120
物质 质量m/g 初温t0/℃ 末温t末/℃ 升高的温度 t /℃ 加热时间t/s
水 300 21.9 43.5 22 53
食用油 300 22.1 43.6 22 32
实验结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不同种类的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
知识点
2
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与它的质量(m)和升高的温度( t)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
1. 比热容
定义:
单位:
公式:
比热容
单位:J/(kg·℃)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J
质量
单位:kg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单位:℃
沙子


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2. 比热容的理解
①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②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③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有些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相近或相同);
④物质的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①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强;
②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比热容越小,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质量为1 kg的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比热容的实质:
拓展实验:
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例1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变成冰后,比热容不变
B.铝的比热容比铜的大,当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时,铜块吸收的热量更多
C.10 kg铁块的比热容比1 kg铁块的大
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变化的多少无关
D
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会变化
铝块吸收的热量更多
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 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为什么同一纬度的海滨城市和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会如此大
海滨24℃-32℃
沙漠5℃-42℃
质量相等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
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沙石比热容小,白天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升温慢,夜晚放热,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小。
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质量相等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升高相同温度时,吸热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
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质量相等的物体,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降低相同温度时, 放出的热量多,用热水取暖效果好。
例2 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
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
C.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
B
水蒸发吸热
知识点1 热量
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______,其单位是______。热
量是过程量,只能说______或______热量,不能说______或______热量。
(后四空均填“含有”“具有”“吸收”或“放出”)
热量
焦耳
吸收
放出
含有
具有
知识点2 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2.如图所示,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小明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和托盘天平,还需
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秒表
(2)实验中选取初温相同、______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倒入烧杯,用相
同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
(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判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
法叫______法。
质量
加热时间
转换
(3)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水 30 96 163 220
食用 油 30 64 89 124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如果使水和食用油都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的
加热时间更长,这表明______(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升

质量
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由此,物理
学中引入的物理量是________。
不同
比热容
知识点3 比热容
3. 水约占人体体重的 ,有助于调节体温,其
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 )
B
A.温度 B.比热容 C.沸点 D.熔点
(第4题)
4.[2024济南期中]夏季的海边,由于水和
砂石的比热容不同,常能够形成海风或者陆
风。海风指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反之为陆
风。如图是某地空气流动情况,据此判断此
时为( )
A
A.白天,形成的是海风 B.晚上,形成的是海风
C.白天,形成的是陆风 D.晚上,形成的是陆风
5.水的比热容为,其物理意义是 水温度升高
(降低)吸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一杯温水被小明喝下
一半后,杯中水的比热容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6.[2024西安期末]如图所示是苏轼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鸭先知”的情景。初春的傍晚,由于水的________较大,江水比岸上的
砂石暖,温度变化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比热容
较小
(第6题)
7.[2024河北保定期末]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
性来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中与水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
A.炎热的夏季在室内洒水降温 B.城市中建设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
C.夜晚在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冬季房屋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
8.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水 铝
煤油、冰 干泥土
砂石 铜
D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汽车发动机用水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9. [2024重庆江津期
中]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
两容器中分别装有和 的纯
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加热,不计
C
A.甲容器中的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B.甲、乙两容器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容器中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水从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水的比热容 ( )
10.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 浸没
在沸水中煮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球。将质
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
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
则三块金属中比热容最小的是____。


(第10题)
1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是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在 段的比热容______(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在 段的比热容。(不计热量损失)
晶体
小于
(第11题)
12. 如图,有面积、深度均不同的两个游泳池,训练池
位于主池旁。训练池 的面积较小,水深较浅。两池同时受阳光照射,
两池水温度上升(两池初始水温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训练池 的水温上升较快,因为水深较浅
B.训练池 的水温上升较快,因为表面积较小
C.主池 的水温上升较快,因为水深较深
D.主池 的水温上升较快,因为面积较大
热量和比热容
热量
比热容
单位:焦耳(J)
符号:Q
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热量。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
定义:
单位:
公式:
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