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章末复习】(38页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章 内能【章末复习】(38页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第十三章 内能 章末复习
副标题: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综合应用
幻灯片 2:本章知识结构框架
核心主题:内能的概念、改变与应用
知识脉络:
分子动理论→内能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热量与比热容→热量计算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与做功
内能的利用:加热与做功
图示: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各知识点的关联,突出 “分子动理论是基础,内能是核心,改变方式是手段,实际应用是目的” 的逻辑关系。
幻灯片 3:知识点 1——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基本内容:
物质组成:物质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直径约 10 m,数量庞大。
分子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是其宏观表现(如花香弥漫、墨水扩散)。
分子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距离变化时,引力和斥力的主导作用不同(压缩时斥力为主,拉伸时引力为主)。
关键考点:扩散现象的判断、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作用力的实例分析。
幻灯片 4:知识点 2—— 内能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为焦耳(J)。
特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与机械能(宏观运动)无直接关联。
影响因素: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质量:同种物质、同温度下,质量越大,分子数量越多,内能越大。
状态:同种物质不同状态(如冰和水),分子间距和作用力不同,内能不同。
物质种类:分子结构差异导致内能不同(质量、温度、状态相同时)。
易混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 温度是内能的 “标志”,但内能变化不一定伴随温度变化(如晶体熔化)。
幻灯片 5:知识点 3—— 热量与比热容
热量(Q):
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是过程量,只能说 “吸收” 或 “放出”,不能说 “具有”。
单位:焦耳(J),与内能单位一致。
比热容(c):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物质的特性。
单位:J/(kg ℃),水的比热容为 4.2×10 J/(kg ℃)(物理意义:1kg 水温度升高 1℃吸收 4.2×10 J 热量)。
公式:\( c=\frac{Q}{m\Delta t} \),变形为热量计算公式\( Q=cm\Delta t \)(吸热\( Q_{ }=cm(t-t_0) \),放热\( Q_{ }=cm(t_0-t) \))。
幻灯片 6:知识点 4——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热传递:
条件:存在温度差。
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实质:内能的转移(能量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
实例:晒太阳、热水袋取暖、烧水。
做功:
实质:能量的转化(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效果: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如压缩空气);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如水蒸气顶开瓶塞)。
实例:搓手取暖、钻木取火、内燃机做功冲程。
异同点:
相同:都能改变内能,效果等效。
不同:热传递是转移,做功是转化。
幻灯片 7:知识点 5—— 内能的利用
利用内能加热:通过热传递转移内能,如取暖、烹饪、热水器加热。
利用内能做功: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如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
能量转化:燃料燃烧(化学能→内能)→内能做功(内能→机械能)。
效率问题:内能利用时存在能量损失(如散热、摩擦),实际效率低于 100%。
幻灯片 8:重点难点突破 —— 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
三者区别:
内能:状态量,与分子运动和作用有关。
温度:状态量,反映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热量:过程量,仅在热传递中存在。
相互关系:
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冰熔化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温度升高≠吸热(可能通过做功实现,如搓手升温)。
吸热≠内能增加(若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或减少)。
图示:用 Venn 图展示三者的包含关系与区别,标注典型反例。
幻灯片 9:重点难点突破 —— 比热容的理解与计算
特性理解:比热容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热量无关。
计算关键:
单位统一:质量用 kg,温度用℃,结果用 J。
温度变化量:\(\Delta t = |t - t_0|\),吸热取正值,放热取正值。
特殊场景:混合问题(热平衡方程\( Q_{ }=Q_{ } \))、状态变化(不适用\( Q=cm\Delta t \))。
示例:质量为 2kg 的水从 20℃加热到 70℃,吸收热量\( Q=4.2 10 2 50=4.2 10 J \)。
幻灯片 10:典例解析 1—— 概念辨析题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没有内能 B.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 D.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解析:
A 错误: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也不例外。
B 错误: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 “含有热量”。
C 正确: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D 错误:内能增加可能是状态变化(如冰熔化),温度不变。
答案:C
幻灯片 11:典例解析 2—— 热量计算题
题目:质量为 5kg 的水,温度从 10℃升高到 9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由燃烧酒精提供,且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 40% 被水吸收,需要燃烧多少克酒精?(水的比热容\( c=4.2 10 J/(kg · ) \),酒精的热值\( q=3.0 10 ·J/kg \))
解析:
水吸收的热量:\( Q_{ }=cm\Delta t=4.2 10 5 (90-10)=1.68 10 J \)。
酒精放出的热量:\( Q_{ }=\frac{Q_{ }}{\eta}=\frac{1.68 10 }{40\%}=4.2 10 J \)。
燃烧酒精的质量:\( m_{é }=\frac{Q_{ }}{q}=\frac{4.2 10 }{3.0 10 ·}=0.14kg=140g \)。
答案:水吸收热量 1.68×10 J,需要燃烧酒精 140g。
幻灯片 12:典例解析 3—— 实验探究题
题目: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
实验中用______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发现______升温更快,说明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解析: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
加热时间(相同加热器,时间越长,吸热越多)。
食用油;水(水升温慢,说明相同条件下吸热更多,比热容大)。
答案:1. 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 加热时间 3. 食用油;水
幻灯片 13:综合练习 ——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雪花纷飞 B. 桂花飘香 C. 落叶飘零 D. 尘土飞扬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比热容与质量有关 B. 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 C.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作冷却剂 D. 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一定多
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用热水泡脚取暖 B. 搓手使手暖和 C.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 D. 炉火烤焦食物
幻灯片 14:综合练习 —— 计算题
质量为 10kg 的水,温度从 25℃降低到 5℃,放出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被质量为 5kg 的铜块吸收,铜块的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 c_{ ° }=4.2 10 J/(kg · ) \),铜的比热容\( c_{é }=0.39 10 J/(kg · ) \))
幻灯片 15:本章易错点总结
混淆 “内能” 与 “机械能”:内能是微观能量,机械能是宏观能量,两者无必然联系。
错误描述热量:如 “物体含有热量”“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多”,热量是过程量,需用 “吸收 / 放出”。
比热容理解误区:认为比热容与吸热多少、质量、温度有关,实则是物质特性,仅与种类和状态有关。
改变内能方式判断错误:热传递是 “转移”(无能量形式变化),做功是 “转化”(有能量形式变化)。
幻灯片 16:复习建议与作业
复习建议:
结合实例理解概念(如用搓手和取暖对比做功与热传递)。
强化公式应用,注意单位换算和温度变化量计算。
整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概念混淆或计算失误)。
作业:
完成章末测试卷,重点攻克热量计算和实验探究题。
用思维导图梳理本章知识,标注自己的薄弱环节。
举例说明生活中内能利用的实例,并分析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
2024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章末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知识框架
内能
热量 比热容
热量
定义
单位
比热容
定义
单位
公式
决定因素
应用
热量的计算
吸热公式
放热公式
分子动理论
物质的构成
分子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扩散现象
影响因素
内能
定义
影响因素
改变方式
做功
热传递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热量 比热容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热量。
1.热量
(2)符号:Q
(3)单位:焦耳(J)
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可说“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_________与它的_____和___________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___表示。
2.比热容
吸收的热量
质量
升高的温度
c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__________
J/(kg · ℃)
(3)公式:________
(4)物理意义: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大小
(5)决定因素:物质的_____、_____
种类
状态
(6)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调节温度、作为导热介质
3.热量的计算
吸热公式:_____________
放热公式:_____________
Q吸=cm(t -t0)
Q放=cm(t0-t)


①单位:Q→J、c→J/(kg·℃)、m →kg、t、t0 → ℃
升高(降低)到t ℃ → 末温为t ℃;
升高(降低)了t ℃ → 温度差 t = t ℃ 。
②审题:
例1 选用水来冷却拖拉机的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容____(填“大”或“小”)。如果水箱装有质量为20kg的水,水温从20℃上升到70℃,水吸收了_________J的热量。[c水=4.2×103J/(kg· ℃)]

4.2×106
例2 “睡前常洗热水脚,舒筋活络睡眠好。”小丽需用温度为40℃的水泡脚,便把90℃的热水与3kg、20C的冷水混合。设混合过程中没有热量的损失,求:[c水=4.2×103 J/(kg· ℃)]
(1)冷水吸收的热量。
(2)所需热水的质量。
解:(1)冷水吸收的热量
Q吸 = c水m1(t -t1)= 4.2×103J/(kg·℃)×3kg×(40℃-20℃)= 2.52×105J
(2)混合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所以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即Q放= Q吸=2.52×104J,则所需热水的质量
知识点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等构成的。
分子
原子
2.扩散现象
(1)定义:_____的物质在相互_____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不同
接触
(2)影响因素:扩散的快慢与_____有关,温度越___,扩散得越快。
温度

(3)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
_________;②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无规
则的运动
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_____构成的;
3.分子动理论
②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
③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
分子
热运动
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斥力大于引力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斥力小于引力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例3 总复习阶段,善于思考的乐乐结合生活现象对分子动理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春雨润万物,冬雪披素衣。水分子间距不同表现为雨、雪不同物态
B.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C.临近中午,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跑到空气分子的间隙中去了
D.我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仿佛闻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属于扩散现象
D
知识点3
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与分子_____的总和。
动能
势能
(2)单位:_____,符号____。
焦耳
J
(3)影响因素:_____、质量、体积、状态及物质的种类等。
(4)改变方式:_____和_______。
做功
热传递
(5)特点: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温度
热传递 做功
区别 实质
实例
条件
规律
联系 能量的转移
能量的转化
冬天对着手哈气取暖
冬天用力搓手取暖
存在温度差
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2.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
3.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内能 机械能
区别 定义
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
存在条件
联系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物质种类
整个物体所具有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的程度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质
①永远存在;②永不为零
①运动、高处、或发生弹性形变;②可以为零
①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但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②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4 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
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
A
古代省油灯
知识点4
温度、内能、热量的辨析
温度: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
是一个过程量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全部热量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
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例5 [多选]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能越大的物体所含有的热量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
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减少
BD
知识体系构建
分子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性质
温度
做功
热传递
水的比热容较大
易错分类集训
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宏观现象和微观运动
1.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分子很小,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 )
×
(2)把一大块盐碾成细小的盐粒,一个盐粒就是一个分子。( )
×
(3)“一人吸烟,全家受罪”是因为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4)有霾天气里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
动。( )
×
易错点2 忽视物态变化过程内能的变化
2.《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精密铸造法——“失
蜡法”,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做法是:制模
结壳 浇铸 成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
的是( )
C
A.结壳过程中加热烘烤,温度从外壳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
B.壳中包裹的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打磨成型过程中,铸件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D.当温度为 时,组成铸件的分子停止无规则运动
易错点3 不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3.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场景。初春时昼夜温差
大,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冻伤,常常在傍晚往农田里灌水,
白天再将水放出。原因是( )
D
A.水的温度比泥土的温度低 B.水的内能比泥土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的密度小 D.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的比热容大
易错点4 忽略物态变化
4.铝的比热容为,质量为、初温为 的
铝块温度降低到 ,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这些热量全部被
水吸收,可使质量为、初温为的水升高____。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比热容取
40
核心考点巩固
考点1 热量 比热容
1.[2025成都期末]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小明常
常用热水为妈妈泡脚。关于热水泡脚过程中涉及的物
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泡脚过程中水的温度降低,比热容变小
B.泡脚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脚的内能
C.洗脚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热水泡脚过程中热量由脚传给了水
2.[2024江苏南京期中]根据图示的天气状况和地表环境信息,推断昼
夜温差最小的是( )
D
A. B. C. D.
3.[2024湖北武汉期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和 两种
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所示是和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
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与的比热容之比为
B.与的比热容之比为
C.都加热时间, 吸收热量多
D.和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热量多
4.[2024广东揭阳期中]甲、乙液体分别
置于两个不同的恒温封闭环境中,质量保
持不变,测得甲、乙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____(填“甲”或“乙”)液体的分子
运动随时间越来越剧烈。

(2)甲液体所在环境的温度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 ”
或“大于 ”)。
大于
(3)乙液体在“”段、“”段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
,则___(填“ ”“”或“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可得,在和相同时,段乙液体的温度变化量更大
5.糖炒栗子是人们钟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如图所示,为了让栗子快速、
均匀受热,常将石英砂与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这主要是利用了石英砂
的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栗子和石英砂吸收相同得热量,石英砂的温
度升高得更____(填“多”或“少”)。
比热容小

考点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6.[2024湖南怀化质检]下列诗句中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
D
A.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B.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2024北京密云期末]如图所示的是小军同学为同学表演“铁树开花”
魔术的装置:利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的特性,将浓氨水和浸有酚酞溶液
的湿脱脂棉团放在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
该魔术利用了以下哪个物理知识( )
B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8.[2024河北邢台期末]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
的是( )
D
A.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B.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9.[2024陕西榆林期末]中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
中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
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填“引力”或“斥力”)。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
淡的药香味,这是______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
浓郁,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_____(填“剧烈”或“缓
慢”)。
引力
扩散
剧烈
考点3 内能
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只要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的冰变成 的水,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11.[2024福建南平期末]如图,自热米饭是使用化学方法加热的方便食
品。盒内发热包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往盒内加少量水,盖上盒盖,开始
加热米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第11题)
A.生石灰和水反应会吸收热量 B.盖上盒盖可以加快热量散失
C.米饭在加热过程中内能增加 D.发热包通过做功改变米饭的内能
(第12题)
12.[2024安徽宣城期末]宣纸具有“纸中之王”、“千
年寿纸”的美誉,因产自古代宣州府而得名,其制作
过程复杂,需要近百道工序,历时一年多才能完成。
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描绘的
“透火焙干”场景,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透火焙干”是将湿纸贴在热墙上,通过________的方
式增加湿纸内能,提高温度,使纸面水分蒸发加快,
从而使湿纸干得更快。
热传递
中考新考法提升练
1. [2024福建]“煮”的小篆写法如图,表
示用火烧煮食物。下列实例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
式上相同的是( )
A
A.热水暖手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
2. [2024成都]某固态物体的质量
为,其物质的比热容为 ,用稳定的热源对它
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
D
A.在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
B.在 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
C.在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
D.该物质在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 时间段的比热容
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记录上述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最
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