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42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声音的特性(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42页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2 声音的特性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以及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
能通过实例区分声音的不同特性,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幻灯片 3:引入 —— 声音的多样性
情景展示: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音频,如小提琴、钢琴、长笛等,同时展示对应的乐器图片。
问题提出:我们能清晰分辨出这些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生活中,我们还听到过高低不同、强弱各异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差异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幻灯片 4:音调 —— 声音的高低
实验探究: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高低。快划时,纸片振动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慢划时,纸片振动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钢尺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频率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 “赫”,符号为 Hz。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
结论: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幻灯片 5:人耳的听觉范围
可听声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 20Hz 到 20000Hz。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举例:展示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如蝙蝠能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等。说明不同动物的听觉范围和发声范围与人类不同。
强调:人耳对中频段(1 - 4KHz)的声音最为敏感。
幻灯片 6: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量易于集中。
应用:超声探伤(检测金属内部缺陷)、B 超(医学诊断成像)、超声清洗(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测距(测量海底深度、鱼群位置等)。
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传播距离远、能量衰减小、能绕过障碍物。
应用:监测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军事上用于侦察敌方的核试验、导弹发射等。同时说明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如可能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等。
幻灯片 7:响度 —— 声音的强弱
实验探究: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用力越大,音叉振动幅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力越小,音叉振动幅度越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振幅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声音越分散,响度也越小。
幻灯片 8:响度的单位 —— 分贝(dB)
分贝的定义: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常见声音的分贝值:展示一些常见环境或声音的分贝值图片,如: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dB;安静的图书馆环境约为 30 - 40dB;正常交谈的声音约为 60dB;繁华街道上的声音约为 70dB;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约为 90dB;电锯工作时的声音可达 110dB;长期处于 90dB 以上的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伤;120dB 以上的声音会使人耳感到疼痛,甚至可能导致鼓膜破裂。
幻灯片 9:音色 —— 声音的特色
实验对比:播放小提琴、二胡、钢琴演奏同一音符的音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它们音色的不同。
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由于音色不同,我们也能区分它们。例如,不同人的声音音色不同,所以我们能通过声音辨别熟人;不同品牌、材质的乐器,音色也各具特色。
补充说明:当发声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音色也可能改变,比如一把小提琴的琴弦老化,其音色会与新琴有所不同。
幻灯片 10: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 —— 实例分析
实例 1:“女高音引吭高歌,男低音轻声伴唱”。分析:“女高音”“男低音” 描述的是音调,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轻声伴唱” 描述的是响度,引吭高歌响度大,轻声伴唱响度小。
实例 2:我们能通过声音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即使不同乐器演奏相同音调、响度的音符,我们依然能凭借音色将它们区分开来。
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情景,让学生判断描述的是声音的哪种特性,如 “震耳欲聋”“尖锐刺耳”“闻其声知其人” 等。
幻灯片 11:声音特性的综合应用
音响设备:音响通过调节不同频率声音的响度,来实现对音质的优化,使音乐更加动听。例如,增强低音部分的响度,可让音乐更具节奏感;调节高音部分的响度,能使声音更清晰明亮。
乐器制作:乐器制作师根据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音色的影响,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乐器。如小提琴的琴身通常用特定的木材制作,以获得独特、优美的音色;长笛的管身材质和开孔位置等设计,也会影响其音色和音调。
声乐训练:歌唱家通过训练,掌握控制发声频率(音调)、振幅(响度)以及发声方式(影响音色)的技巧,从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演唱效果。
幻灯片 12:课堂小结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人耳听觉范围 20Hz - 20000Hz,超声和次声有独特应用。
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等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单位是分贝(dB)。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可用于辨别声音。
幻灯片 13:课堂练习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较______(选填 “高” 或 “低”),其翅膀振动频率较______(选填 “高” 或 “低”)。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关于声音特性的练习题。
观察生活中各种声音现象,举例说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如何体现的,并记录下来。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报告。
202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声音的特性
第二章 声现象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提问:为什么小白兔能判断出大灰狼的声音不是外婆的声音呢?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情况和发声特点。
演示2: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
钢尺振动较快,发出的声音尖而细。
钢尺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低而粗。
演示1: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一些,并拨动钢尺;
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认识音调、探究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
1.认识音调,探究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
活动一:将钢尺一端伸出桌面,一手将另一端紧压在桌边,另一只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端,使钢尺发出声音,观察发声和振动情况。
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提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活动二: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一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较快),使钢尺伸出卓面的长度长一些,再次拨动钢尺(钢尺振动较慢)。
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钢尺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总结: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因此,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2.认识频率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f)。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如:物体在1 s内振动1 000次,频率为1 000 Hz。
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活动探究
教师分别用拨片以两种速度(快和慢)拨动木梳的锯齿,比较两种情况下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的高低决定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观察并比较两个不同音调相同时间内的波形图
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少,波形较稀疏,频率低,音调低。
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波形较密集,频率高,音调高。
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3.探究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
声波的分类
思考:(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2)为什么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猫或者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觉?
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人的听觉范围
人的听觉范围
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二、响度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会与什么有关呢?
如图,这个音量大小调整的是什么?
响度
进行实验:
1.敲击音叉,将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这里用到了什么方法?
转换法
二、响度
敲击力度 响度大小 振动幅度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敲击力度越小,振动的幅度越____,听到的声音越____;
敲击力度越大,振动的幅度越____,听到的声音越____。




二、响度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_____;
振幅越小,响度越_____。


二、响度
讨论与思考: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还能说出其他影响响度的因素吗?
距离
声音的集中度
传声介质
二、响度
手鼓社团活动时,敲鼓的力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响度变大
B. 响度变小
C. 音调变高
D. 音调变低
A

二、响度
思考:你知道上面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吉他
长笛
三、音色
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曲子,我们却可以分辩出来;就是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
三、音色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点。
波形不同,表示音色不同
三、音色
活动:全班同学请闭眼,随机选两名同学读课文,你能分辨出来他们是谁吗?
三、音色
长笛的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竖琴的琴弦越长越粗,音调越低;越短越细,音调越高。
编钟的钟体越大,音调越低;钟体越小,音调越高。
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
打击乐器
弦乐器
管乐器
音调
1. 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的单位
是 ,符号是 。如果声源在1 s内振动1 000
次,它的频率就是 。
频率 
赫兹 
Hz 
1 000 Hz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Hz。人们
把频率高于 Hz的声叫作超声波。人们把低
于 Hz的声叫作次声波。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
率为5~6 Hz,产生的声属于 声波,这种声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20 000 
20 000 
20 
次 

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3. 【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小点在用一把钢尺探究影响音
调高低的因素。
(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适当拨动
钢尺,就可以听到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
打”)振动发出的声音。
钢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 (填“相
同”或“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时,仔细聆听它振动发
出的声音,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其振动的
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3)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相同 
低 
低 
频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4. 【创新题·新器材】如图甲,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
示波器,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图像。小明发现,刚开始的
时候,图像如图乙;过了几秒钟,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
知,这段时间内,声音的音调 (填“有”或“没
有”)发生改变。
没有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响度
5. 【教材改编题】小华同学利用音叉和乒乓球做了如下
实验。
(1)敲击音叉,让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乒乓球(如图所示),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
音叉在振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相比(1)中的实验,小华用更大的力度敲击音叉,他发
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更大了,此时他听到音叉声音
的 (填声音的特性)也随之改变。
(3)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
的摆动,采用的方法是 法。
响度 
转换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6. 使用电脑时,我们经常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用鼠标拖动
滚条,可以改变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
响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音色
7. 【物理与日常生活】机场常用声音驱鸟,预防飞鸟对起落
的飞机构成威胁。当发现小鸟有可能对航班造成威胁时,
机场立刻开启声波驱鸟设备,利用提前录制好的本地猛禽
的叫声驱赶飞鸟。有时为了使驱鸟效果更好,工作人员会
调大音量。声波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 ;改变
播放音量改变了声音的 。
音色 
强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8. [朔州月考]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团团同学班合唱《歌唱祖
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多么嘹亮”指声音的( C )
A. 音色好 B. 音调高
C. 响度大 D. 频率高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9. 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的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
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钟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
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
( C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传播途径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0. [太原期中]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
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B )
A. 提高声音的音调
B. 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C. 降低声音的音调
D. 增强音色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1. 小点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
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 调节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 拨动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2. [大同模拟]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
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
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 木棒轻轻刮动比用力刮动,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
C. 木棒快速刮动比慢慢刮动,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
D. 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点拨: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
的;木棒轻轻刮动比用力刮动,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小;
木棒快速刮动比慢慢刮动,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模拟
青蛙的叫声是指模拟出相近的音色。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
俱寂的绝美画卷,诗歌意境中描绘的“万籁俱寂”主要
是指声音的 特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被誉为“文外独绝”,“蝉噪”和“鸟鸣”是根据
声音的 来判断的。(均填“音调”“响度”或
“音色”)
响度 
音色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4. 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是几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
形,其中响度最小的是图 。甲、丙两图的
相同, 不同。
丙 

调 
音色、响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5. [运城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
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填“空气
柱”或“竹管”)。
(2)用相同的力边吹边推拉铁丝环时,改变了布团⑤的位
置,从而改变了笛声的 (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
空气柱 
音调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声音的特性
音调
音调:声音的高低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音色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响度:声音的强弱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