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及其应用(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34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及其应用(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34页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3.2.2 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及其应用
幻灯片 2:复习引入
回顾概念:回顾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和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概念,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问题引导: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绘制了海波(晶体)和石蜡(非晶体)熔化、凝固过程的温度 - 时间图像,那这些图像究竟能直观地反映出哪些信息呢?它们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又有怎样的应用呢?
幻灯片 3:晶体熔化图像详解
图像展示:再次呈现海波熔化过程的温度 - 时间图像(AB - BC - CD 段)。
阶段分析:
AB 段:固态海波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但仍保持固态结构。
BC 段:达到熔点(如海波熔点约 48℃),虽持续吸热,温度却恒定。此时固态海波逐渐向液态转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晶体的晶格结构,使分子挣脱固定位置束缚,变为自由移动的液态分子。
CD 段:全部变为液态后,继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液态分子热运动更剧烈,分子间距离进一步增大。
熔点确定:BC 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它是晶体的重要特征参数,不同晶体熔点不同,可借此鉴别晶体物质。
幻灯片 4:非晶体熔化图像详解
图像展示:展示石蜡熔化过程的温度 - 时间图像(持续上升曲线)。
过程分析:从开始加热,石蜡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逐渐过渡到液态。整个过程中,非晶体分子排列无序,无固定晶格结构,随着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减弱,状态逐渐变化,无明显固液共存阶段。
特点总结:无固定熔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反映其内部结构的无序性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复杂性。
幻灯片 5:晶体凝固图像详解
图像展示:呈现水结成冰(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 - 时间图像(DE - EF - FG 段)。
阶段分析:
DE 段:液态水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分子热运动减缓,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
EF 段:达到凝固点(水的凝固点 0℃),虽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液态水逐渐转变为固态冰,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放出的热量用于分子重新排列形成规则晶格结构。
FG 段:全部凝固为固态后,继续放热,温度继续下降,固态分子热运动进一步减弱,分子在晶格位置上振动幅度减小。
凝固点确定:EF 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可用于判断物质的凝固特性和纯度。
幻灯片 6:非晶体凝固图像详解
图像展示:展示石蜡凝固过程的温度 - 时间图像(持续下降曲线)。
过程分析:液态石蜡开始放热,温度持续降低,物质由液态逐渐变稠、变硬,直至完全变为固态。在此过程中,非晶体分子逐渐失去自由移动能力,无序地堆积在一起,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无明显固定凝固温度。
特点总结:无固定凝固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凝固,凝固过程中温度持续降低,体现其结构和性质与晶体凝固过程的差异。
幻灯片 7:熔化和凝固图像对比
晶体与非晶体对比:将晶体(以海波为例)和非晶体(以石蜡为例)的熔化、凝固图像放在同一页面展示。从有无固定熔点 / 凝固点、温度变化趋势、状态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
熔点 / 凝固点:晶体图像有水平线段(对应熔点 / 凝固点),非晶体无。
温度变化:晶体熔化 / 凝固时特定阶段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
状态变化:晶体熔化 / 凝固有明显固液共存阶段,非晶体状态变化较平缓,无明显固液共存界限。
熔化与凝固对比:对比同一种晶体(如水)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其形状相似性(关于水平熔点 / 凝固点线对称)及热量变化相反(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幻灯片 8:熔化和凝固图像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金属铸造:在金属铸造过程中,通过控制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 - 时间曲线,确保金属液均匀熔化,并按照预定速度冷却凝固,获得内部组织均匀、性能良好的铸件。如制造汽车发动机缸体,精确控制铝合金的熔化和凝固过程,避免出现气孔、缩松等缺陷,提高铸件质量和机械性能。
玻璃制造:玻璃是非晶体,在制造过程中,利用其熔化和凝固特点,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速度,调整玻璃的粘度和流动性,制造出不同形状和性能的玻璃制品,如平板玻璃、玻璃器皿等。缓慢冷却可使玻璃内部应力均匀分布,提高玻璃强度;快速冷却可制造出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玻璃。
幻灯片 9:熔化和凝固图像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冰淇淋制作:冰淇淋制作过程涉及水、奶油、糖等多种成分的熔化和凝固。通过精确控制原料的熔化温度和时间,使各成分充分混合均匀,再控制凝固过程的温度和速度,使冰淇淋形成细腻的冰晶结构,口感绵密。若凝固速度过快,冰晶粗大,口感变差;凝固速度过慢,影响生产效率。
巧克力调温:巧克力主要成分可可脂是晶体,具有多晶型特性。通过控制巧克力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调整可可脂的晶型,使巧克力具有良好的光泽、口感和稳定性。如将巧克力加热熔化后,缓慢冷却并搅拌,促使可可脂形成稳定的晶型,再进行成型,可保证巧克力在储存和食用过程中不变形、不发花。
幻灯片 10:熔化和凝固图像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岩浆活动:地球内部岩浆的形成、运移和凝固过程可通过类似熔化和凝固图像来研究。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变化,成分发生改变,其冷却凝固形成岩石的过程也与温度 - 时间密切相关。分析不同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可推测岩浆的来源、演化过程以及冷却条件,帮助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历史。
冰川融化与冻结: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存库,其融化和冻结过程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影响重大。通过监测冰川温度变化,绘制温度 - 时间曲线,可研究冰川的融化速率和冻结规律,预测冰川退缩趋势,评估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幻灯片 11:课堂小结
图像特征:晶体熔化 / 凝固图像有水平线段对应熔点 / 凝固点,非晶体无;晶体熔化 / 凝固特定阶段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持续变化;晶体有明显固液共存阶段,非晶体无。
应用领域:在材料加工(金属铸造、玻璃制造)、食品工业(冰淇淋制作、巧克力调温)、地质研究(岩浆活动、冰川变化)等领域,通过控制和分析熔化和凝固图像,优化生产工艺、保障产品质量、研究自然现象。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
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在 BC 段该物质处于______状态。
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晶体熔化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 B. 晶体凝固图像中,温度下降时对应的阶段是放热过程 C. 晶体熔化图像中,温度不变的阶段不吸热也不放热 D. 非晶体凝固图像中,温度持续上升
某工厂要铸造一个零件,根据零件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在铸造过程中应如何控制温度,以保证零件质量?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关于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熔化和凝固图像在其他领域(如医疗、电子等)的应用实例,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科普短文。
观察家中冰箱冷冻室的食物结冰过程,思考其中涉及的熔化和凝固知识,尝试绘制简单的温度 - 时间变化示意图(可定性描述)。
202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2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及其应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知道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重点)
2.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难点)
你还知道哪些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想一想
观察冰、雪、雨、霜,思考:(1)冰、雪、霜是什么物态?(2)雨水是什么物态?(3)水蒸气是什么物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任务一、知道物态变化
交流思考
1.夏天大家把水放到冰箱冷冻室里,水会变成冰;在汽水里放冰块,会发现,不一会儿,冰块消失了;
2.在家里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听到“哎呀,忘看锅了糊锅了”或者“水熬没了”等,思考:饮料里的冰去哪了?锅里的水去哪里了?
答:1.冰化成了水;2.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任务一、知道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示例
铁矿石在高温炉中化成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
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液态氮和固态氧、氮等。
任务一、知道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我们把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任务一、知道物态变化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思考:把晶体加热到熔点就停止加热,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吗?
晶体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持续吸热
三、熔点和凝固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你能分析EF、FG、GH的过程吗?
三、熔点和凝固点
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三、熔点和凝固点
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约为2500℃,应该选择什么材料做灯丝比较好呢?
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温度曾经达到过-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三、熔点和凝固点
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回顾:晶体熔化条件是什么呢?你推出凝固的条件吗?
晶体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持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持续放热
思考: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水会结成冰,还是冰会化成水呢?
熔化吸热
化雪总比下雪冷
饮料加冰更降温
冷冻食品保鲜
冰块降温
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凝固放热
菜窖里面放水
往冰屋里浇水
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把冰握在手中,冰会 ,同时手会
感觉到 (“冷”或“暖”),说明
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地 ;
相反,物质凝固时要 热,如北方的
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容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凝固 的热量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 (“高”或“低”),菜不容易被冻坏。
熔化

吸热

放出

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
1.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 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应该是固态或液态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在a.铁、b.蜂蜡、c.海
波、d.冰、e.松香、f.萘、g.玻璃这些物质中,属于晶体
的是 ,属于非晶体的是 。(均填字母)
acdf 
beg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3. [太原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款3D打印笔,使用时在笔中装入
塑料条,接通电源加热一段时间,塑料条受热变软、变稀
后被挤出,可见塑料是 (填“晶体”或“非晶
体”)。
非晶体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4. [临汾侯马期末]某部电影中有一种常温下像水银一样可以
流动的金属,它的名字叫作镓,熔点只有29.8 ℃,托在
手心里就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液体,如图所
示。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镓是 (填“晶体”或
“非晶体”)。
熔化 
晶体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5. [阳泉期末]冰糖葫芦(如图)是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具有
酸甜脆爽的口感。常用竹签串山楂,蘸以猛火熬制的糖
稀,待山楂串裹上薄薄而均匀的一层糖稀才算成功,将蘸
好糖稀的山楂串冷却2~3 min,完成冰糖葫芦的最后定
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C
A. 糖稀冷却是熔化过程
B. 熬制糖稀是凝固过程
C. 糖稀冷却是放热过程
D. 口中糖稀消失是熔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6. 【物理与日常生活】为保持蔬菜新鲜,常会在蔬菜里放些
冰块,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冰 (填物态变化名
称) (填“吸”或“放”)热。
熔化 
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变式】如图所示,在北方的冬天,人们在菜窖里放几桶
水,就能防止菜窖内存放的蔬菜被冻坏,这是因为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 (填“吸”或“放”)热,从而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降得过低。

固 
放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7. 【物理与工程实践】先进战机机身会采用一种微胶囊自修
复材料。其原理是在金属内部埋植固态合金,当机身出现
裂纹时,系统会控制加热装置工作,使微胶囊内的合
金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流出并填充裂纹,然
后 (填“吸热”或“放热”)形成固态合金从而实
现损伤修复。
熔化 
放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8. 【新情境题】冰雕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为了
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降到足够低,
但是每多降温1 ℃,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
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的温度控制的最佳
数值是( B )
A. 5 ℃ B. 0 ℃
C. -5 ℃ D. -10 ℃
B
点拨:冰的熔点是0 ℃,温度再低要多消耗能量,温度再
高冰会熔化。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的
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0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9. [运城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2~4 min以内温度不变,该过程
不吸热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0. 冬天,道路结冰会使交通事故增多,研究者研发了一种
新型沥青,即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融雪剂。这种
沥青能持续释放甲酸钾,从而延缓道路结冰,原因是
( B )
B
A. 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上升
B. 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下降
C. 甲酸钾使冰的熔点上升
D. 甲酸钾能吸收热量,使冰熔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1. [晋城期末]如果你将一块-30 ℃的冰放在25 ℃的环境
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选项中最能正确反映冰块的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B )
A
B
C
D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共用选项】将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
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以上选项中与其对应的是( D )
A
B
C
D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2. 【新情境题】如图所示,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沾
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
液体球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冰
球”。用手摸上去,“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
为此过程中会 热量。
凝固 
放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3. [质疑创新]夜晚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菊一起上
学时,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
一定降到了0 ℃,而小菊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以下,你认为 的说法是正确的,理由是



小菊 

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水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
不断放热,只有气温降到0 ℃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
才会凝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熔化和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探究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