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40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升华和凝华(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40页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3.4 升华和凝华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区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特点。
能结合实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掌握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形式及其能量变化规律。
幻灯片 3:引入 —— 生活中的特殊物态变化
情景展示:展示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樟脑丸逐渐变小、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霜的形成等图片或视频片段。
问题提出:冰冻的衣服没有熔化为什么会变干?樟脑丸为什么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窗户上的冰花和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些现象中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幻灯片 4:升华的概念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例如: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樟脑丸变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等。
特点:升华过程中物质不经过液态,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能量变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这就是为什么用干冰冷藏食物时,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冷藏效果。
幻灯片 5: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及应用
自然现象:
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衣服上的冰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升华成水蒸气,衣服逐渐变干。
雪人在阳光下逐渐变小:雪吸收热量,升华成水蒸气,雪人慢慢变小,没有液态水留下。
生活应用:
樟脑丸防虫:衣柜中的樟脑丸会慢慢升华,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弥漫在衣柜中,起到防虫、防蛀的作用。
干冰的应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舞台烟雾效果(干冰升华使周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 “白雾”)、食品冷藏等。
幻灯片 6:凝华的概念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例如: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变成干冰、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霜等。
与升华的关系: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是固态→气态,凝华是气态→固态。
能量变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这就是为什么深秋或初冬的早晨,植物上的霜在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但环境温度依然较低。
幻灯片 7: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及应用
自然现象:
霜的形成:深秋或冬天的夜晚,气温降低到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霜。
雾凇(树挂):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美丽的雾凇。
窗户上的冰花: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在玻璃内表面凝华成小冰晶,形成冰花。
生活应用:人工降雨中,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长大后下落,可能熔化成为雨滴降落。
幻灯片 8: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实例
升华吸热的应用:
医疗领域: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局部组织降温,进行冷冻治疗,如治疗皮肤病、祛斑等。
保存食物:在运输易腐烂的食品时,放置干冰,干冰升华吸热,维持低温环境,延长食品保质期。
凝华放热的应用:
农业生产:深秋时节,为防止农作物受霜冻危害,农民有时会燃烧秸秆产生烟雾,烟雾中的尘埃颗粒可作为凝华的核心,使水蒸气在较高温度下凝华,释放热量,提高空气温度,保护农作物。
幻灯片 9:六种物态变化及其能量变化总结
列表总结:
物态变化
变化前状态
变化后状态
能量变化
例子
熔化
固态
液态
吸热
冰化成水
凝固
液态
固态
放热
水结成冰
汽化
液态
气态
吸热
水蒸发成水蒸气
液化
气态
液态
放热
水蒸气液化成水
升华
固态
气态
吸热
樟脑丸变小
凝华
气态
固态
放热
霜的形成
图示展示:用物态变化循环图展示六种物态变化的关系,突出升华和凝华在物态变化中的位置。
幻灯片 10:物态变化现象辨析
实例分析:
雨的形成:大多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变大后下落形成雨;也可能是水蒸气先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熔化后形成雨滴。
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形成雪花。
冰雹的形成:云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可能与其他小水珠或小冰晶结合,形成较大的冰雹。
练习:给出具体现象,让学生判断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如 “灯泡用久了钨丝会变细” 是升华现象,吸热;“灯泡内壁会变黑” 是钨蒸气凝华现象,放热。
幻灯片 11:课堂小结
升华和凝华:升华是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是气态→固态(放热),二者互为逆过程,均不经过液态。
现象与应用:冰冻衣服晾干、樟脑丸变小是升华;霜、冰花、雾凇是凝华,干冰应用利用升华吸热,农业防霜冻利用凝华放热。
物态变化总结:六种物态变化各有特点,需掌握其状态变化和能量变化规律,能解释常见现象。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冰棍冒 “白气” C. 秋天,草叶上出现露珠 D. 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关于凝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凝华过程需要吸热 B. 凝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凝华过程中物质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解释现象:冬天的早晨,有时会看到窗户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这些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
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记录 2 - 3 个例子,并分析它们的吸放热情况。
查阅资料,了解干冰在人工降雨中的具体作用过程,写一段简短的说明文字。
202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重点)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
放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液化
汽化
凝固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如香皂发出的气味,樟脑丸变小。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的作用,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晾干了
设计实验:
碘能够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但是过程比较缓慢,怎么加快它的变化呢?
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达到500℃,怎样做才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变为气态呢?
一、升华和凝华
演示实验:
加热前:碘为_____态
加热时:碘由_____态直接变为_____态,这个过程需要_____热。
冷却时:碘由_____态直接变为 _____态,这个过程需要_____热。
说一说你观察到的现象。







一、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气态
气态
固态
固态
一、升华和凝华
柜子中的樟脑球是怎么消失的?
一直冰冻的衣服是怎么 “晾干”的?
升华
固态冰
气态水蒸气
升华
固态樟脑丸
气态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气态水蒸气
凝华
固态小冰晶
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
思考: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内侧
冰花总是出现在热的水蒸气同侧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气态水蒸气
固态小冰晶
(遇冷)
凝华
霜的形成
雾凇的形成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用久了发黑的灯泡
1.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2.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
钨丝
吸热升华
钨蒸气
钨的颗粒
放热凝华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特点:容易升华,能够快速降温。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制造舞台效果
思考:你能说出干冰制造舞台效果的原理吗?
食品中加入干冰,显得高级
用于保鲜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干冰会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上便形成雨。
人工降雨(1)
人工降雨(2)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
升华
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液化
冰晶
小水珠

下降过程遇到暖空气,冰晶熔化。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水蒸气
熔化
汽化
(吸热)
凝固
液化
凝华
(放热)
制冷作用
制热作用


升华
思考:水的三种状态冰、水、水蒸气三者之间转化过程名称以及吸热、放热关系。
三、水循环
水循环
三、水循环
升华和凝华
1. [晋中期末]在南北朝时期用“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
消,齐鲁谓之雾凇”来描述如图所示的美丽景观,其中
“寒气结冰”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C )
C
A. 凝固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
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
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C )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吸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吸热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 [吕梁期中]2023年春节,一幅伊木河边防连战士在-53 ℃
的寒风里执勤的图片火遍全网,如图所示,他的睫毛和帽
子上都结满了霜,这些霜可能是( C )
A. 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而成
B. 战士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C. 战士呼出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D. 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而成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4. [运城期末]每年到了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
发烧,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退热贴(如图),退热贴内部
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
失,在此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
程需要 热。
升华 
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水的三态变化
5. 自然界中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循环之中(如图)。
下列有关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环节①对应的物态变化过程为升华,环节③对应熔化
B. 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 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D.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海洋中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6. 【创新题·新考法】如图所示的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
充完成图中①②两空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
况:① ;② 。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7. [吕梁交城一模]“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
雪未大也”,意思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
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
得次数少,雪量也不大,所以称为小雪。下列现象的原理
与雪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B )
B
A. 草叶上出现露珠 B. 树枝上出现雾凇
C. 开水冒白气 D. 冰雕变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8. [立德树人·现代科技]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等
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金属一般具
有较好的延展性,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变成液
态,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你觉得在玻
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 D )
D
A. 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
B. 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 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
D. 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使玻璃变成不透明状态
熔化
升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9. [晋中期末]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
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放置一段时间
后,发现杯内物块均变小。甲杯内有液体出现,外壁有小
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外壁有一层薄霜生成。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B
A. 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
B. 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
C. 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

D. 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点拨:冰块变小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干冰变小是升华
现象,需要吸热,故B正确,A错误;小水珠生成是液化
现象,需要放热,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
C、D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0. [质疑创新][吕梁期末]如图是冬天小丽家玻璃上漂亮的
“冰花”,小丽说:“这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
凝固形成的。”小丽的说法 (填“正确”或“错
误”),理由是

错误 
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
成的小冰晶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1. [科学素质·科学探究]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
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
的实验方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 ℃,标准大气压下,
碘的熔点为114 ℃,碘的沸点为184 ℃,上述设计
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此
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
乙 
熔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
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小明观察盛有干冰的容器外壁出
现一层白霜的现象,白霜是
(填“容器中的水”“容器中的水蒸气”“容器外
面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
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填“吸收”或
“放出”)热量。
容器外面空气中的水蒸
气 
凝华 
放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接着他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
惊讶的现象出现了,如图丙所示,水立刻剧烈“沸腾”起
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中主要是 (填“空气”“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
体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升华和凝华
升华
凝华放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凝华
生活现象
生活现象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