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3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3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明确不同物距下像的特点(大小、正倒、虚实)。
能准确描述物距、像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理解像的性质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成像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幻灯片 3:引入 —— 回顾与问题
知识回顾: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但成像效果不同,这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
问题提出:凸透镜成像的效果为什么会不同?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距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当物体在不同位置时,像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幻灯片 4:实验探究 ——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已知焦距 f)、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准备:
测量并记录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f(例如 f=10cm)。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等高共轴),目的是让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步骤:
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u > 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记录物距 u 和像距 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把蜡烛移到物距 u = 2f 处,移动光屏,观察像的特点,记录 u 和 v。
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f < u < 2f,移动光屏,观察像的特点,记录 u 和 v。
把蜡烛移到物距 u = f 处,移动光屏,观察能否在光屏上成像。
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以内,即 u < f,移动光屏,观察能否在光屏上成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改变蜡烛位置,重复实验,验证规律的普遍性。
幻灯片 5: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示例 f=10cm)
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
物距 u 与焦距关系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正倒 / 大小 / 虚实)
1
u > 2f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u = 2f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f < u < 2f
15
30
倒立、放大、实像
4
u = f
10

不成像
5
u < f
5

正立、放大、虚像
分析方法:对比每次实验的物距范围、像距与焦距的关系,总结像的性质变化规律。
幻灯片 6: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u > 2f
成像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与像距关系:像距 v 满足 f < v < 2f,像距小于物距。
应用实例:照相机,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胶片上。
示意图:展示物体在 u > 2f 时的成像光路图,标注物距、像距、像的性质。
幻灯片 7: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u = 2f
成像特点: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与像距关系:像距 v = 2f,像距等于物距。
应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时,像也在二倍焦距处,物距或像距的一半即为焦距。
示意图:展示物体在 u = 2f 时的成像光路图,明确等大实像的位置。
幻灯片 8: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f < u < 2f
成像特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与像距关系:像距 v > 2f,像距大于物距。
应用实例:投影仪,投影片在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屏幕上。
示意图:展示物体在 f < u < 2f 时的成像光路图,说明放大实像的形成过程。
幻灯片 9: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u = f
成像特点:不成像。
原理:物体在焦点处时,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射出,没有交点,因此无法成像。
应用:可用于确定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平行光会聚于焦点,物体在焦点处不成像。
示意图:展示物体在 u = f 时的光路图,折射光线平行,无像形成。
幻灯片 10: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u < f
成像特点: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与像距关系:像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像距大于物距(虚像到透镜的距离)。
应用实例:放大镜,物体在焦点以内,透过透镜可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示意图:展示物体在 u < f 时的成像光路图,标注虚像的位置和性质(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幻灯片 1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变化
物距变化对像的影响:
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u 减小),在 u > f 时,像逐渐远离凸透镜(v 增大),像的大小逐渐变大。
当物体从焦点处向凸透镜靠近(u < f 且减小),虚像逐渐变小,且始终在物体同侧。
口诀记忆:“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针对实像);虚像同侧正立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动态示意图:用动画或多幅图展示物体移动时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过程。
幻灯片 12:实像与虚像的对比
实像:
形成原因: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特点:倒立,能呈现在光屏上,与物体分居凸透镜两侧(实像时)。
实例:照相机、投影仪成的像。
虚像:
形成原因: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特点:正立,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实例:放大镜成的像、平面镜成的像。
幻灯片 1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解释生活现象:
照相机拍近景时,镜头要往前伸(增大像距),因为物距减小,像距需增大才能成清晰的像。
投影仪投出更大的像时,要增大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
解决问题:根据成像规律判断像的性质,计算焦距或物距范围,例如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15cm,当物体距透镜 2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 f < 20cm < 2f)。
幻灯片 14:课堂小结
五种情况规律:u > 2f 成倒立缩小实像;u = 2f 成倒立等大实像;f < u < 2f 成倒立放大实像;u = f 不成像;u < f 成正立放大虚像。
动态变化: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像与虚像:实像倒立能成在光屏,虚像正立不能成在光屏。
应用:结合规律解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幻灯片 15:课堂练习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当物体距透镜 15cm 时,成的像是(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要使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应放在凸透镜的( )A. 一倍焦距以内 B.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 二倍焦距处 D. 二倍焦距以外
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像的大小逐渐_____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
幻灯片 16: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练习题。
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实验,验证成像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为什么用照相机拍远景时镜头要往后缩,拍近景时镜头要往前伸。
202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难点)
观察图片,思考:我们了解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 , 那么它们所成的像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这其中有什么规 律吗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
进行实验:
1.按图组装好装置。2.把蜡烛放在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3.把蜡烛像凸透镜移近几厘米,重复上述操作。4.继续移动,满足什么条件时无法在屏上观察到像?此时像在哪?有什么特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记录: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物像位置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 f =___cm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 f ,f成倒立、缩小、实像
物距与焦距关系:当u>2 f 时
F
F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 ,v=2f
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与焦距关系:当u = 2 f 时
F
F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成倒立、缩小、实像
物距与焦距关系:当 fF
F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不成像
平行
物距与焦距关系:当u = f 时
F
F
u=f ,无像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
F
物距与焦距关系:当u < f 时
u成正立、放大、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分析与论证: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4.当物体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像、像距是如何变化的?
(点击使用动画演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想想议议:根据刚才的分析,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和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像的时,物距和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成放大的像时,像距较大,成缩小的像时,物距较大。
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像,物距小于像距成放大像。
没有;没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结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实像总是异侧倒。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点击使用动画演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吕梁期末]芳芳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
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
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1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使烛焰所成的像在光
屏中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3)如图2,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
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
是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
小”)的实像。
缩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
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
“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
再次成 、 (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清晰的 像。
远离 
倒立 
放大 
实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5)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 cm刻度线处,此时 (填
“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6)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
像向 (填“上”或“下”)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
中心,你的操作是 。
不能 
上 
将凸透镜向下移(或将光屏向上
移)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判断成像情况
2. 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小明
选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将蜡烛换成“F”形光源后,
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如图),在光屏上可以观察到清
晰的像。小明看到的像是( B )
B
A
B
C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3. 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有清晰的像。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1)光屏上呈现的像是 。
(2)现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那么在光屏上将看
到 。
C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判断像距、物距、焦距
4. 物理课上,小点手持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观察物理课
本,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清晰的像,则课本离凸透镜的
距离可能为( A )
A. 7.5 cm B. 12.5 cm
C. 20 cm D. 25.5 cm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5.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D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 cm
B. 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30 cm
C.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
D.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30 cm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6. 有一点燃的蜡烛,大小如图(a)所示,将它放在距离凸透
镜16 cm处,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图(b)所示的清晰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B )
A. 7 cm B. 14 cm
C. 6 cm D. 16 cm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7. [大同期末改编]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C
A. 实验中应该保持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B. 蜡烛在移动到45 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D. 若在实验过程中手指尖不小心触碰到了凸透镜,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8. [朔州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B )
B
A. 该凸透镜的焦距f=20 cm
B. 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当物距u=8 cm时,所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
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向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9. 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
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个凸透镜。有焦距为5
cm和10 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
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
合理的是( D )
D
A. f=5 cm、h=10 cm
B. f=10 cm、h=12 cm
C. f=5 cm、h=12 cm
D. f=10 cm、h=6 cm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0. 如图是用一个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的情景,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图甲成的是 像,图乙成
的是 像(前两空均填“虚”或“实”)。图甲的物
距为u甲,图乙的物距为u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u
甲 (填“>”“<”或“=”)u乙。
虚 
实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