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分子动理论--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35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分子动理论--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35页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1.1 分子动理论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教科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熟练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应用,能够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简单的分子数量、分子质量等相关计算;正确理解分子的大小和质量数量级,并能区分不同物质分子大小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布朗运动、扩散现象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在分子大小估算等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通过对分子动理论发展历程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能够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建立宏观量和微观量之间的联系;分子大小的估算方法,理解建立分子球模型或立方体模型的思路。
教学难点
对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理解,特别是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以及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通过科学推理和模型构建,理解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生活中的现象:打开一瓶香水,不一会儿整个教室都能闻到香味;将一滴墨水滴入清水中,墨水会逐渐扩散,使整杯水都变色。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香水的气味能扩散到整个教室?墨水为什么会在水中扩散?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微观世界奥秘?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分子动理论。
(二)新课讲授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0 分钟)
讲解分子的概念,强调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介绍阿伏伽德罗常数 \( N_{A}=6.02 10^{23}mol^{-1} \) ,说明它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通过举例,如 1 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都约为 \( 6.02 10^{23} \) 个,让学生感受分子数量的巨大。
进行简单计算:已知水的摩尔质量为 \( 18g/mol \) ,计算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引导学生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计算,得出 \( m = \frac{M}{N_{A}} = \frac{18 10^{-3}}{6.02 10^{23}} kg \approx 3 10^{-26} kg \) ,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质量之小。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5 分钟)
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在两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然后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更快。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红墨水会在水中扩散?为什么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通过讨论,得出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更多扩散现象的例子,如炒菜时香味四溢、煤堆放在墙角时间久了,墙壁内部也会变黑等,加深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
布朗运动
播放布朗运动的视频或动画,展示显微镜下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粉颗粒的运动轨迹,提出问题:花粉颗粒为什么会做无规则运动?
讲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花粉颗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的不平衡撞击,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强调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改变液体的温度或花粉颗粒的大小,布朗运动会如何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温度和颗粒大小对布朗运动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理解。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15 分钟)
演示实验:将两个表面干净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然后尝试将它们拉开,发现很难拉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铅块会粘在一起,从而引出分子间存在引力。
再举例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利用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的图像( \( F - r \) 图像),详细讲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当 \( r = r_{0} \) ( \( r_{0} \) 约为 \( 10^{-10}m \)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力为零;当 \( r < r_{0} \) 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 \( r > r_{0} \) 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 \( r > 10r_{0} \) 时,分子力可以忽略不计。
联系生活实际,解释一些现象:如弹簧的拉伸和压缩与分子力的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强调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重要性以及分子动理论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已知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M \) ,密度为 \( \rho \)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 N_{A} \) ,求该物质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的体积。
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D. 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 \( r = r_{0} \) 时,分子力为零,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 \( r > r_{0} \) 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 当 \( r < r_{0} \) 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 当 \( r > r_{0} \)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引力大于斥力
D. 当 \( r \) 逐渐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五)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相关内容,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发展历程,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文章,介绍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五、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香水、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显微镜(若条件允许)、花粉颗粒、两个表面干净的铅块。
多媒体资源:布朗运动的视频或动画、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的图像、分子动理论相关的教学课件。
这份教案涵盖了分子动理论教学的主要环节。你可以说说对教案的看法,比如是否需要增减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我会进一步完善。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能识别某些生活、生产及大自然中的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教学目标
王安石如何判断远处是梅花而不是雪呢?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阅读教材p2和p3页,回答问题: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组成的,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2)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_,分子肉眼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雪花、柳絮、灰尘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单个的分子。
分子
物质基本性质
10-10m
不能
不是
自主阅读
知识点 1
物质的构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常见的物质,不管轻重、大小、固液气、是否有生命等都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新课教学
研究表明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__m,合_______nm.
分子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来,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10-10
0.1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电子显微镜
新课教学
1. 物质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很小,直径约10-10m。
2.分子是保持物质基本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分子动理论
新课教学
观察思考
春暖花开,满园飘香
糖块放入水中,
整杯水变甜
煤炭堆在石灰墙角,
石灰墙变黑
推测: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气体扩散现象
新课教学

液体扩散现象
新课教学
固体扩散现象
新课教学
一、分子动理论
3.扩散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4.扩散现象说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隙
思考: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酒精和水混合
结论:
3.扩散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4.扩散现象说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间隙
一、分子动理论
注意:(1)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一般地,固体间扩散最慢,液体次之,气体最快。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扩散现象呢?
(请从固体、液体、气体方面举例)
人闻到的花香
将盐放入水中,水变咸了
腌制咸鸭蛋
炒菜加盐味后菜入味
注:尘土飞扬、雪花飞舞、雾霾等都不属于扩散现象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散开
液体
没有一定的形状
没有一定的体积
没有一定的形状
有一定的体积
有一定的形状
有一定的体积
观察思考
分子之间有斥力
分子之间有引力
观察思考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距离关系 类比分析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距离等于 平衡距离 r=r0 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 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分子间距离小于 平衡距离 r<r0 相当于压缩弹簧 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距离大于 平衡距离 r>r0 相当于拉伸弹簧 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间距离大于 10倍分子直径 r>10r0 相当于弹簧超过 限度 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用类比的方法理解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
5.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一、分子动理论
分子间作用力:固>液>气
分子间距离:气>液>固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质三态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很难被压缩,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分子间距离比固体的大,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间没有力的作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某个现象只表现出一种。
2.分子间距增大,作用力减小,但斥力减小的更快;
分子间距增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间距减小,作用力增大,但斥力增大的更快;
分子间距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4.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②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物体都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③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破镜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一、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
1.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 分子不可再分
B. 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
际是不存在的
C. 分子的直径约为
D. 灰尘是很小的分子,所以分子用人眼可以看见
返回
知识点2 分子的运动
2. [2024·宜宾]下列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A. 桂花花香四溢 B. 雪花漫天飘舞
C. 灰尘空中飞扬 D. 江面雾气弥漫
返回
3.[2024·成都期末改编]东东为了研
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先在玻璃杯里装
一半清水,然后用细管向水下面注入
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实验开始时”

扩散
无规则运动
“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观察到的现象。其中____
(填“甲”“乙”或“丙”)是静放30日后观察到的现象。这种现
象是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
返回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第4题)
4.亲身体验和深入思考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将底面削平、削干净的铅柱、 压紧后就很难
将其分开,甚至能吊起质量为 的钩码,此
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有同学认为此时
分子之间没有斥力,这个观点是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的。
引力
错误
返回
5. 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排出空气后用食指按住
针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发现水很难被压缩,
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若将针筒里面的水换成空气,
发现空气较容易被压缩,这说明空气分子间存在较大的
_______。
斥力
间隙
(第5题)
返回
6. [2024·广元]“女皇蒸凉面”是广元地方特色美食,凉面
的口感、香气深受人们喜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油辣子附着在凉面上,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 香气四溢,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凉面条之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吃一口凉面,只有几个分子进入口中
返回
7. 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各种物理知识,下列古诗文画线字句
中能够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D
A.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C.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点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
的“落英缤纷”,落花是可见的,不是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中的“柳絮飞”,柳絮是
可见的,不是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五津”中的“风烟望五津”,烟是可见的,不是分子,故C不符
合题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的“暗香来”,是扩散
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返回
8. [2025·南京期中]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
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放置,抽去玻
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
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D
(第8题)
A. 此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 可以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与空气的集气瓶调换位置
D. 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返回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固(有形有体)
气(无形无体)
液(有体无形)
分子热运动
基本
观点
宏观
特性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