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欧姆定律--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26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欧姆定律--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26页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5.2 欧姆定律
第5章 欧姆定律
教科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5.2 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欧姆定律的内容,熟练掌握其数学表达式\(I = \frac{U}{R}\),清晰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的含义、单位及相互关系。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包括已知其中两个物理量求解第三个物理量,能够正确分析电路结构,灵活选取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规范书写解题步骤和格式。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并能结合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路进行综合分析与计算,准确求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推导欧姆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工具从实验数据中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在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电路结构、提取有效信息、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对电阻串并联规律的探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路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欧姆定律这一重要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科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体会物理学科的魅力。
在推导和应用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规范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以及对电阻串并联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准确把握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动态电路和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规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如电路故障分析、动态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推导过程、电阻串并联规律等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推导法:引导学生从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数据出发,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得出欧姆定律,让学生理解定律的来龙去脉,培养科学思维。
练习法:通过精选典型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复杂电路问题、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电路仿真软件等展示电路结构、电流电压变化情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路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知识回顾:提问学生上节课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回顾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问题引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电流与电压、电阻存在这样的定量关系,那么这个定量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 欧姆定律。(板书课题:5.2 欧姆定律)
(二)新课讲授
1. 欧姆定律(15 分钟)
公式推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表格,选取电阻一定时,多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让学生计算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通过计算发现,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同理,在电压一定时,分析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数据,得出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是定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研究成果,推导出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 = \frac{U}{R}\)。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强调公式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同时,说明公式的变形\(U = IR\)和\(R = \frac{U}{I}\),并解释每个变形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
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要注意 “同一性” 和 “同时性”。“同一性” 指的是\(I\)、\(U\)、\(R\)必须是针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同时性” 指的是三者对应的是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2. 欧姆定律的应用(20 分钟)
简单计算示例: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例如:已知某导体的电阻为\(10 \),两端的电压为\(5V\),求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根据欧姆定律\(I = \frac{U}{R}\)进行计算,规范书写解题步骤,强调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准确性。然后,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电路分析应用:展示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如由电源、开关、定值电阻和电流表组成的串联电路,或者由电源、开关、两个并联的定值电阻和电压表组成的并联电路。让学生分析电路结构,确定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电阻。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识别电路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0 分钟)
电阻串联规律推导: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电阻\(R_1\)和\(R_2\)串联的电路图,引导学生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 = I_1 = I_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 U_1 + U_2\))。根据欧姆定律\(I = \frac{U}{R}\),\(I_1 = \frac{U_1}{R_1}\),\(I_2 = \frac{U_2}{R_2}\),因为\(I = I_1 = I_2\),所以\(\frac{U}{R} = \frac{U_1}{R_1} = \frac{U_2}{R_2}\),又因为\(U = U_1 + U_2\),从而推导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 R_1 + R_2\)。通过实例计算,如两个分别为\(3 \)和\(5 \)的电阻串联,求总电阻,让学生理解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电阻并联规律推导:同样利用多媒体展示两个电阻\(R_1\)和\(R_2\)并联的电路图,分析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 U_1 = U_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 I_1 + I_2\))。根据欧姆定律,\(I = \frac{U}{R}\),\(I_1 = \frac{U_1}{R_1}\),\(I_2 = \frac{U_2}{R_2}\),由于\(U = U_1 = U_2\),\(I = I_1 + I_2\),进而推导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frac{1}{R} = \frac{1}{R_1} + \frac{1}{R_2}\)。通过具体计算,如两个\(6 \)的电阻并联,求总电阻,加深学生对并联电阻计算的理解。
综合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包含电阻串并联的复杂电路题目,如由三个电阻组成的混联电路,已知部分电阻和电压,求电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路结构,运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规律进行求解。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识别电路结构,合理运用规律和公式。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知识梳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变形公式及其物理意义,电阻串联和并联的规律及计算公式。
方法总结:总结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先分析电路结构,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强调在处理电阻串并联问题时,要牢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重点强调:再次强调运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 “同一性” 和 “同时性”,以及电阻串并联规律在实际电路分析和计算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选择题
(1)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
B.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大
D.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2)两个电阻\(R_1 = 5 \),\(R_2 = 10 \),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R_1\)和\(R_2\)的电流之比\(I_1 : I_2\)为( )
A. \(1 : 1\)
B. \(1 : 2\)
C. \(2 : 1\)
D. 无法确定
填空题
(1)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3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A。
(2)把两个电阻\(R_1 = 20 \),\(R_2 = 30 \)并联在电路中,它们的总电阻为______Ω,若通过\(R_1\)的电流为\(0.3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V,通过\(R_2\)的电流为______A。
计算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电阻\(R_1 = 4 \),\(R_2 = 8 \),求:(1)电路中的总电阻;(2)通过\(R_1\)和\(R_2\)的电流;(3)\(R_1\)和\(R_2\)两端的电压。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练习结束后,教师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5 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规范使用物理公式和单位,加深对欧姆定律及电阻串并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作业:观察家庭中的一个电路(如照明电路或插座电路),尝试分析其中是否存在电阻的串并联情况,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公式运用、电路分析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加强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例如,针对学生在处理电阻串并联复杂电路时的困难,增加更多的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同时,观察学生在推导公式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知道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物理意义,能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及滑动变阻器.
4.会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我们上一章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分别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
初步讨论
1.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 。
2.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 。
正比
反比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的电阻成反比。那么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酒精测试仪
喝没喝酒、喝多喝少用它一测就知道了,
其中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通过欧姆定律的
学习我们就能解答这些问题。
【欧姆定律的内容】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电压
电阻
电流
I =
U
R
一、 欧姆的研究发现
欧姆(1787-1854)
德国物理学家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V
Ω
A
I =
U
R
国际单位制:
【公式中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
【注意】
【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读题、审题(注意已知量的内容);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
二、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对同一段电路,知道I、U、R中任意两个物理量,可以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I =
U
R
U= I R
R=
U
I
欧姆定律
变形
求I
求U
求R
由欧姆定律推导可以得出 ,对此推导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同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几倍,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
D
U=12 V
I
R=30 Ω
【例题分析】
例1.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解:
I =   =    = 0.4 A
U
R
12 V
30 Ω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为0.4 A。
【例题分析】
例2. 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1)画电路图;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选用公式求解 I。
解题步骤
例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 0.6 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20 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RL=20 Ω
I=0.6 A
A
R'
L
【例题分析】
解:
UL=ILRL =0.6 A×20 Ω =12 V
IL=I=0.6 A
答: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2 V。
知识点1 欧姆定律
1. 根据欧姆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 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越大
返回
知识点2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2.某导体两端加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则这段导
体的电阻为____ ,要使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变为 ,则该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 。若将该导体置于超低温环境下使其
变为超导体,则此时它的电阻为___ 。
10
6
0
返回
(第3题)
3.如图所示,将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
接在、之间,电压表示数为 ,
电流表示数为 ,若换用阻值为
的电阻接在、 之间,电压表示
数为___ ,电流表示数为____A。
8
0.2
返回
(第4题)
4. 定值电阻的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当该电阻两端电压为 时,通过它的电
流为( )
A
A. B. C. D.
返回
(第5题)
5. 如图,已知铝芯电缆每
长的电阻为 (导体的材料、横
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输电过程中,地下电缆某处短路,导致用
户停电。为找到发生短路的地点,工人在
B
A. B. C. D.
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将4节新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测得电
路电流为 ,由此可知,电缆短路处到用户的距离是
( )
返回
(第6题)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
电阻 。闭合开关 ,若将单
刀双掷开关 接触点1,电流表示数为
,则电源电压为___ ;若将单刀
双掷开关接触点2,电流表示数为 ,
则未知电阻的阻值为____ 。
5
10
返回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 闭
合后,电压表示数为 ,则电源电压为多少?
【解】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
路,电压表测 两端的电压,串联电
路各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
,则 两端电压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
电压之和,则电源电压 。
返回
8. [2025·苏州期末]如图
所示,小鸟双脚立在某高压输电线的
同一根导线上。高压输电线每千米的
电阻为 ,通过输电线的电流是
。如果一只小鸟两脚间的距离是 ,该小鸟身体的电
阻约为 ,那么它两脚间的电压约为___________ ,
通过它身体的电流约为______________A。
返回
欧姆定律
欧姆的研究发现
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应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与计算电路问题
内容
公式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