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测量电阻--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37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测量电阻--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37页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5.3 测量电阻
第5章 欧姆定律
教科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熟练掌握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准确阐述实验所需的器材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学会正确设计并连接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规范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
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公式\(R = \frac{U}{I}\)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并能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连接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等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和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记录、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
正确设计和连接实验电路,规范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
(二)教学难点
理解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调节方法,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和调节其滑片位置。
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探索测量电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讲授法:在实验前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实验后对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讨论法:在实验设计、误差分析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展示,规范实验操作步骤,演示实验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示范性。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知识回顾:提问学生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I = \frac{U}{R}\),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关系来测量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未知电阻,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准确测量这个电阻的阻值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 测量电阻。(板书课题:5.2 测量电阻)
(二)新课讲授
1.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10 分钟)
原理推导:根据欧姆定律\(I = \frac{U}{R}\),引导学生推导得出\(R = \frac{U}{I}\)。教师讲解:只要我们能够测量出导体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导体的电流\(I\),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出导体的电阻\(R\)。这种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伏安法。
原理讲解:结合电路图,详细讲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让学生明确在实验中,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用于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用于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强调实验中各器材的作用和连接要求,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实际应用。
2. 实验器材与电路设计(15 分钟)
器材介绍:教师展示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导线等。依次介绍每种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接线规则和调节方法,以及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和读数方法。
电路设计:引导学生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种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每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最终确定正确的实验电路图。强调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以保护电路。
3. 实验步骤与操作规范(15 分钟)
步骤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
(1)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断开开关,按照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电流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的顺序连接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处于合适的范围,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_1\)和\(I_1\)。
(3)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记录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_2\)、\(I_2\);\(U_3\)、\(I_3\)等。
(4)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操作演示:教师在讲台上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物电路连接的演示操作,边操作边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如导线连接要牢固,避免接触不良;电表的正负极不能接反;读取电表示数时,视线要垂直表盘等。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
(三)学生实验(20 分钟)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3 - 4 人,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操作员负责电路连接和操作,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员负责检查电路和监督操作规范。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数据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测量并记录多组实验数据,填写在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记录表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
(四)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5 分钟)
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利用公式\(R = \frac{U}{I}\)分别计算出每次测量的电阻值\(R_1 = \frac{U_1}{I_1}\),\(R_2 = \frac{U_2}{I_2}\),\(R_3 = \frac{U_3}{I_3}\)等。然后计算这些电阻值的平均值\(\overline{R} = \frac{R_1 + R_2 + R_3}{3}\),将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计算,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误差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实验器材的精度、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电表的读数误差、滑动变阻器的调节等方面进行思考。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出常见的误差原因,并讲解减小误差的方法,如选择精度更高的实验器材、规范实验操作、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知识梳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实验器材、电路设计、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分析等,强化学生对测量电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方法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法等,强调这些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重点强调:再次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规范要求,以及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课堂练习(10 分钟)
选择题
(1)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A. 电压表、电流表
B. 电压表、电能表
C. 电流表、电能表
D. 电压表、电阻箱
(2)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A. 保护电路,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B. 只能保护电路
C. 只能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D. 只能改变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
填空题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________(用公式表示)。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通过的电流为\(0.5A\),则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2)在连接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处。
简答题
简述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练习结束后,教师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七)作业布置(5 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规范使用物理公式和单位,加深对测量电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作业:尝试用伏安法测量家中一个用电器(如台灯、电风扇等)的电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记录实验数据和过程,分析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练习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在电路连接、仪器使用、数据计算等方面出现的错误,深入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例如,针对学生对滑动变阻器调节不熟练的问题,增加更多的演示和实践操作环节。同时,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作业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学习一种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进一步熟悉电压表、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会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3.能用U-I图像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
4.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爷爷的收音机坏了,小聪和小明决定把它修好。经过检查,发现一只标注模糊的电阻引线断了,需要更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阻值呢?
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1. 实验方案
要测量电阻
R=
需知道:
R两端的电压U
通过R的电流I
用电压表测出
根据欧姆 , 得到
用电流表测出
2. 测电阻的原理:
R =
I
U
这种利用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U
I

3.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
电压表
电流表
A
开关
滑动变阻器
V
待测电阻
R =
U
I
电源

4. 连接电路:
(1)在连接实验电路中,开关应是 的;在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移动到____________的位置;
(2)若待测电阻R约为10Ω,电源电压为3V,则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量程;
(3)实验中通过改变 来改变加在待测电阻上的电压和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以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
断开
阻值最大端
0~0.6A
0~3V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5. 进行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电压U/V 2.0 2.5
电流I/A 0.20 0.26
电阻R/Ω
数据处理:
1.5
待测电阻平均值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0.1Ω
在第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右图所示:
10
9.6
10.7
0.14
0
1.5
2.0
2.5
3.0
1.0
0.1
0.15
0.20
0.25
I/A
U/V
U-I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导体的电阻。



二、电压——电流图像
将上表数据用描点法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你发现了什么?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 定义:用纵轴表示电压U,用横轴表示电流I,画出的图线叫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 伏安特性曲线为直线的表示电阻是定值电阻,为曲线的为曲线的表示电阻是可变电阻。
小灯泡的电阻是否会变化呢?伏安特性曲线是什么样的?
3. 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线性电阻。
I/A
U/V
0
R2
R3
U/V
定值电阻的大小关系:R1>R2>R3
R1
例1. 如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连接电路时,应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右端
B.连接电路时,要使电流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C.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R的阻值也变大
D
测小灯泡的电阻
A
V
L
R
S
按电路图顺序将器材摆放好,按图连接电路,
先串联后并联电压表。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灯泡亮度
1 1 0.22 4.55 暗
2 2 0.30 6.67 较亮
3 3 0.34 8.82 很亮
逐渐增大电压,让灯丝由暗变亮,记录若干组电压、电流值,填入下表: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灯的电阻还用求平均值吗
在测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找到小灯泡电阻随电压变化的规律,因此不能求平均值,因为灯的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样,求平均值就没意义。



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图像不是直线。
将上表数据用描点法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你发现了什么?
I/A
0
R灯
0.1
0.2
0.3
0.4
1.0
2.0
3.0
4.0
U/V
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有何不同点?
1. 测定值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阻值,这样是为了减小误差;而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普遍规律。
2. 定值电阻的U—I图像是一条直线,而小灯泡的U—I图像是一条曲线。
知识点1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
1.[2024·内江]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提供的实
验器材有:
A.两节新干电池
B.电压表(量程, )
C.电流表(量程, )
D.滑动变阻器
E.待测电阻 (阻值约为几欧)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图甲是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请在图中圆圈内正确填
写表示电表的字母符号。
如图1所示
图1
(2)连接电路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
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
(填“断开”或“闭合”)。
调零
断开
(3)根据图甲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丙中
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有五条导线未连接),要求测量时
电表示数尽可能精确。
如图2所示
图2
(4) 测得的部分数据已记录在表格中,表格
中第一行的最后空格栏内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___。在第3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根据这三
次测得的数据,阻值的平均值为____ 。
实验序号
1 1.6 0.20 8.0
2 2.0 0.24 8.3
3 0.30
阻值的平均值/
8.1
返回
知识点2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2.[2024·枣庄节选]如图甲所示为“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
装置,已知小灯泡标有“ ”字样。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
如图所示
(2)在检查电路无误后进行实验,
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时,为了测
量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应将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填“ ”或“
”)端移动,同时眼睛注意观察
_________(填“电压表”“电流表”或
“灯泡”),直至小灯泡正常发光。
电压表
(3)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
并绘制 图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
电阻大约是____ 。(保留一位小数)
8.3
(4)根据图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填“变化”或
“不变”)的,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
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返回
3. [2025·苏州月考]如图所示是电学中常见的电路图,在、 两点间
分别接入元件,并进行对应实验。下列关于不同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
是( )
C
A.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接入 间电阻大小和
电压大小
B.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间电阻大小不变,必
须使 间电压成倍数变化
C. 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滑动变阻器用于改变电阻两端
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D. 测量小灯泡的阻值——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

返回
4.[2025·南京期末]图甲是某小组同学完成“用伏安法测量
定值电阻 阻值”的实验电路图。
(1)小明检查电路,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将错
误导线打上“×”,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接。
如图所示
(2)改正错误后,开关闭合前,
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____端;
开关闭合前,小明发现电流表的

指针在零刻度线左侧,如图乙所示,若不调零,改变滑动变
阻器阻值,先后测得两组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分别为 与
、与,则 较为准确的阻值为_ _____(用实验中所测
物理量表示)。
示数都偏小,所以直接用
计算出的阻值作为 的
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比较,
的测量值偏大,但与 的
差值、与 的差值是准确的,
设调零前电流表的示数为 ,
则当电流表示数为 时,有
,当电流
表示数为 时,有
,联立①
②可得 ,所以将
作为测量结果较为
准确。
返回
测量电阻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过程
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原理
电压—电流图像
定值电阻
三次测量不能取平均值
是一条直线
小灯泡电阻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是一条曲线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