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内能【章末复习】--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 20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内能【章末复习】--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 20页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章末复习
第1章 内能
教科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1 章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内能的概念,清晰区分内能与机械能的不同,熟练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结合实例说明其原理。
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熟练运用比热容公式\(Q = cm\Delta t\)进行热量计算,明确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及意义。
全面掌握热量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热量传递的方向,理解热值的定义,熟练运用热值公式\(Q = mq\)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内能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运用公式进行热量计算和分析内能变化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生活中内能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取物理信息、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内能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在探究内能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通过对能源利用和热量传递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及其应用实例。
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及运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热量计算。
热量的概念、热量传递方向的判断以及热值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区分内能、热量、温度这三个易混淆的物理量。
熟练运用比热容公式解决复杂的热量计算问题,如涉及多种物质混合、热平衡方程的应用等。
理解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效率问题,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综合运用内能、比热容、热值等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内能知识的核心概念、公式和原理,帮助学生明确知识要点,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内能、比热容等易混淆的概念和复杂的计算问题展开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练习法:通过精选典型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展示内能变化的现象(如摩擦生热、热传递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也可展示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应用场景图片,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比归纳法:将内能与机械能、热量与温度、比热容与热值等概念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15 分钟)
内能的概念与改变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结合生活中物体发热、升温的现象,让学生分析物体内能的变化,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如压缩空气引火实验、热水冷却过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种方式的本质区别和共同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比热容
复习比热容的概念,强调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结合比热容公式\(Q = cm\Delta t\),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通过简单的计算示例,如已知水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求吸收的热量,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质比热容大小差异对生活现象的影响,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昼夜温差不同的原因。
热量与热值
回顾热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热量的传递方向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通过实例,如热水和冷水混合,让学生判断热量传递方向和物体内能的变化。
讲解热值的定义,即\(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结合公式\(Q = mq\),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如计算\(2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已知酒精热值)。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燃料燃烧效率的问题,如家用煤炉燃烧煤炭时,放出的热量是否能全部被利用。
(二)重点知识突破(20 分钟)
内能、热量、温度的辨析
选取典型的辨析题,如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让学生分析每个选项,结合概念讲解对错原因,强化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的区分和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内能、热量、温度变化的实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热容的综合计算
讲解复杂的比热容计算例题,如 “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 \)升高到\(60 \),吸收了\(3.36 10^{5}J\)的热量,求该物质的比热容;若将该物质与质量为\(1kg\)、温度为\(80 \)的水混合,不计热量损失,求混合后的温度”。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清解题思路,根据比热容公式和热平衡方程逐步进行计算,规范解题步骤和格式,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比热容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热水器的热量计算、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热容知识的实际意义。
热值与能量综合问题
展示涉及热值和能量转化的综合问题,如 “某家庭用天然气热水器加热质量为\(50kg\)、初温为\(20 \)的水,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70\%\)被水吸收,要使水温升高到\(60 \),需要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4 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 · )\))”。引导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热值公式、比热容公式和效率公式进行综合计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如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练习与讲解(20 分钟)
课堂练习:发放精心设计的综合练习题,涵盖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多种题型,题目难度循序渐进,全面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
选择题: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D. 物体的内能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填空题:水的比热容是\(4.2 10^{3}J/(kg · )\),其物理意义是______;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
简答题:简要说明为什么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袋中的热水温度会降低,而人体的温度会升高?
计算题:用煤气灶把\(2kg\)、初温为\(20 \)的水烧到\(70 \),消耗了\(20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 10^{3}J/(kg · )\),煤气的热值为\(4.2 10^{7}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讲解与分析: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对于选择题,分析每个选项的正确与否,讲解相关知识点;对于填空题,强调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简答题,展示学生的答案,点评回答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回答问题;对于计算题,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思路,强调公式的正确运用和计算的准确性,规范解题过程,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知识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章的重点知识,包括内能的概念与改变方式、比热容、热量和热值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印象。
方法归纳:总结学习本章知识的方法,如通过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运用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方法。
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本章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作业布置(5 分钟)
书面作业:布置教材中的复习题和适量的课外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规范答题格式,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一个利用内能的生活现象(如煮饭、烧水等),思考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报告,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复习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知识漏洞。针对学生在内能概念理解、比热容计算和概念辨析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增加实例讲解和动画演示;对于计算易出错的学生,设计专项计算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同时,总结复习课教学中知识梳理、练习讲解等环节的经验,为今后的复习教学提供参考,不断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分子
不停地做无规则



剧烈
动能
势能
做功
热传递
内能
焦耳
完全
质量
(或)
(或)
/
放热性能
特性
知识点1 分子动理论
1. 妈妈在家用青菜腌制咸菜,小明发现需要好几
天的时间菜才能入味,而炒菜时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
分钟。其主要原因是( )
D
A. 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 炒菜时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 炒菜时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返回
知识点2 热学综合
2. 如图所示是企鹅爸爸将企鹅蛋夹在肚皮和脚掌之间进行孵化的情景,
企鹅爸爸要在 的严寒中站立近两个月,保证企鹅蛋不碰触冰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A. 孵蛋过程中,企鹅爸爸会将自己的温度传递给企鹅蛋
B. 孵蛋过程中,企鹅爸爸自身的热量会减小
C. 若企鹅蛋接触冰面,企鹅蛋会将内能转移给冰面,温
度降低
D. 企鹅蛋接触冰面会冻坏,说明冰的内能小于企鹅蛋的
内能
返回
3. 砖的制作工艺流传了数千年,从晒制到烧制,
从青砖到红砖,小小的砖块见证了人类迈向文明的历程,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 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砖块的内能
C. 烧制红砖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 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比热容变小
返回
4. [2025·梅州期中]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地球
表面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做了一个实验:用脸盆装 的水,
能接收到太阳光的水的表面积为 ,经过太阳光垂直照
射,水温升高了。该实验中水吸收了__________
的热量,平均每分钟每平方米水面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 。
若用加热的方式使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假设干木
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至少需要燃烧
______的干木柴。[水的比热容为 ,
干木柴的热值是
0.035
【点拨】实验中 的水吸收的热量
;平均每分钟每平方米水面吸收的热量
;由题意可知,燃烧干木柴
放出的热量 ,则至少需要燃烧干木柴的
质量 。
返回
1. [2024·广州改编]如图是燃气灶烧水的情境和
该燃气灶灶头的示意图。
(1)天然气本身无色无味,为了安全和警示,通常会向天
然气中加入臭味剂。拧动点火装置,若燃气未点燃,会闻到
臭味,表明__________________(填“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
有斥力”或“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拧动点火装置,天然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
头被点燃,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壶中水吸热升温,
分子热运动______(填“加剧”或“减弱”),内能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烧开后,壶内水蒸气顶开
壶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加剧
增大
减小
(3)壶中装有密度为、质量为 的水,则
壶中水的体积为 _________ ,若天然气的热值
,完全燃烧 的天然气放
出热量为__________,其中 的热量被水吸收,已
知水未沸腾,比热容为 ,则水的温度升
高了 ____ 。
20
返回
2. 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
却(热奶和水质量相同),根据测量数据得到热奶和水的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的___
(填“”或“ ”)。
(2)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___
(填“”或“ ”),变化慢是因为该物质的比热容____。

(3)热奶和水的内能发生变化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曲
线对应物质在 ______(填“继续”或“停止”)吸收
热量。
热传递
停止
(4)若水和热奶的质量之比为 ,如果不计热量损失,从
图乙通过计算可得热奶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 。
(5)如果要加快热奶的冷却速度,请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低水温(合理即可)
返回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