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部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 我们都是热心人《善于帮助别人》第2课时第二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及重难点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 认识到帮助他人是公民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初步形成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社会共同体意识。├─ 道德修养 → 掌握智慧助人的方法:学会观察他人需求(如 “同学忘记带文具时主动询问” )、尊重他人意愿(如 “不强迫接受帮助” )、选择恰当方式(如 “悄悄帮助避免伤害自尊” )。├─ 法治观念 → 明确帮助他人的法律和道德界限:不侵犯他人隐私(如 “不随意公开他人家庭困难” )、不危害自身安全(如 “遇到火灾先拨打 119” )。理解帮助他人需符合社会规范,避免 “好心办坏事”├─ 健全人格 → 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责任意识 → 制定并执行日常帮助计划,将助人行为转化为长期习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有效帮助的策略与原则。└─ 教学难点 → 平衡帮助的主动性与他人的自主性。视频导入莫让爱心成为别人负担活动一:关 心 别人 讲 方 法关心他人要以( )为前提。没有尊重的关心往往不是真心的关心,甚至可能是一种( )。尊重他人伤害问:为什么故事中两位同学提供的帮助不被对方接受?因为高个子同学没有尊重矮个子同学。虽然看似在给予帮助,但实际上却在嘲笑矮个子同学的身高,所以矮个子同学不愿接受高个子同学的帮助。因为背书包的女同学所说的话戳到了腿受伤的同学的痛处,让她心里感到不痛快。虽然背书包的女同学是出于好心想帮助受伤的同学过马路,但是在表述的时候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说一说,再演一演。 同学,你想要哪本书呀?需要我帮忙吗?好的,谢谢你。同学,你腿受伤了,走路不方便,我扶你过马路吧。好的,辛苦你了!谢谢你!我们在关爱他人的时候需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友善)和(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雪中送炭小结:在关心、帮助别人时,我们要平等相待,要懂得尊重别人,不伤害、侮辱别人的自尊和人格,要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去帮助他人。活动二:了 解 别人 的 需 要只有用心了解他人的( )后,提供的( )才能( )帮到对方 。需要帮助真正一些地方,养老院平时很少得到关注,但一到重阳节,各种团体纷纷前来献爱心,来了一拨又一拨。老人们既高兴,又劳累。高兴的是,志愿者都很热情,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劳累的是,这么集中接待志愿者,老人们身体吃不消。一位老奶奶感慨地说:“原本是送爱心的活动,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点呢?”我觉得老奶奶的要求合理。在献爱心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他们的需要,根据他们的情况献爱心。我也觉得合理。志愿者们不能只在重阳节关爱老人,平时也应该抽出时间去陪伴、关心老人。志愿者们可以和养老院约好时间,这样就不会出现平时无人管、重阳扎堆来的情况了。这样的关爱没有了解老人们的真正需求。这样集中行为会让老人们感觉很累,不是真正关爱的行为。要发自内心地尊敬老人,为老人着想,想想老人们需要什么。平时多去关心、帮助他们,别让他们累着了。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小结: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不能仅凭着自己的喜欢和理解去关心和帮助他人,更不能把献爱心当成是完成任务,要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不仅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智慧。让我们看看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吧!问: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如果班主任直接说出真相,方明很可能不接受这个“岗位”,觉得300元钱是别人的施舍。班主任为了保护方明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就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班主任的做法是明智的,这是一种真诚的、无私的关爱。专门为他设立勤工 助学志愿者的岗位,是设身处地为他解决困难着想。班主任不把真想告诉方明是为了保护方明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这个故事中的老师利用勤工助学志愿者的岗位,既从经济上帮助了学生,又小心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是有智慧的表现。王羲之助人卖扇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人们知道后纷纷围拢来抢着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十分高兴,十分感谢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授人以渔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得到鱼的人高高兴兴的大吃大喝了几天,最后鱼都吃光了,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靠着鱼杆天天打鱼,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盖起了房子,有了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学会了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不仅要怀揣一颗平等、友善、热忱的心,还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意愿。帮助别人光有热情并不够,还要讲究方法,我们要给对方尊重和空间,让对方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人,做智慧的爱心传递者,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以________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________。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态度帮助他们。平等隐私意愿需求友善热诚一、过程性评价:通过 “助人方法使用记录单”,跟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观察需求、尊重意愿等策略的运用情况。二 、表现性评价:设计 “最佳帮助方案” 评选,要求学生为特定情境(如 “同学考试失利”)设计包含方法、语言、行动步骤的帮助计划。三、反思性评价:通过 “助人心情温度计”(用 1-5 分表示帮助他人后的开心程度),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与情感体验的关联。学习评价下 课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4 media2.mp4 media3.mp4 media4.mp4 第11课 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