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11.3 机械效率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沪粤版2025-2026学年 物理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11.3 机械效率教学目标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能区分这三种功。掌握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的特点。能进行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重点)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认识到研究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有用功(W 有)定义:对我们有用的功,也就是我们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实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克服重物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即 W 有 = Gh(G 为重物重力,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用桶从井中打水时,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即 W 有 = G 水 h(G 水为水的重力,h 为打水的深度)。额外功(W 额)定义:虽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产生原因:机械本身的重力:如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如使用滑轮组时,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滑轮轴与轴之间的摩擦等所做的功。实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用桶从井中打水时,克服桶的重力和绳子与井壁间的摩擦所做的功是额外功。总功(W 总)定义: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也就是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公式:W 总 = W 有 + W 额实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是总功,即 W 总 = Fs(F 为拉力大小,s 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桶从井中打水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此处可插入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示意图,标注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对应部分)机械效率(η)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公式η = (W 有 / W 总)× 100%特点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的,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00%。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机械对能量的利用率越高。常见机械的效率定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95% 左右。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90% 左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50% - 80%。起重机的机械效率约为 40% - 5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约为 60% - 80%。机械效率的计算例题解析例题 1:用一个动滑轮将重为 1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2m,所用的拉力为 60N,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已知:G = 100N,h = 2m,F = 60N求:η解:有用功:W 有 = Gh = 100N × 2m = 200J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2h = 2 × 2m = 4m(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绳子段数 n=2)总功:W 总 = Fs = 60N × 4m = 240J机械效率:η = (W 有 / W 总)× 100% = (200J / 240J)× 100% ≈ 83.3%答: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83.3%。例题 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重物重 800N,被提升的高度为 2m,拉力为 50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6m,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已知:G = 800N,h = 2m,F = 500N,s = 6m求:η解:有用功:W 有 = Gh = 800N × 2m = 1600J总功:W 总 = Fs = 500N × 6m = 3000J机械效率:η = (W 有 / W 总)× 100% = (1600J / 3000J)× 100% ≈ 53.3%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53.3%。注意事项计算机械效率时,要明确有用功和总功的计算方法,确保两者的单位统一。对于不同的机械,有用功和总功的表达式可能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例如,对于斜面,有用功 W 有 = Gh(G 为物体重力,h 为斜面高度),总功 W 总 = Fs(F 为沿斜面的拉力,s 为斜面长度)。机械效率的结果要用百分数表示,且一般保留一位小数。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额外功:减轻机械自身的重力:如选用轻质材料制作动滑轮、杠杆等机械部件。减小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如给滑轮轴加润滑油,减小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增大有用功:在机械承载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加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或增加被移动物体的重量。例如,用同一滑轮组提升更重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会提高。研究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机械效率反映了机械对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机械效率可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使用机械效率高的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在建筑工地上,选用机械效率高的起重机可以更快地完成吊装任务,节省能源;在交通运输中,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机械效率可以降低油耗,减少环境污染。课堂练习有用功是( )的功,额外功是( )的功,总功等于( )和( )之和。机械效率是( )与( )的比值,公式是( ),机械效率总是( )(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100%。用一个定滑轮将重为 5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3m,所用的拉力为 55N,那么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机械效率是( )。下列方法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 增加物体的提升高度B. 减小物体的提升高度C. 减小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D. 减小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课堂总结有用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额外功是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是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 η 表示,η = (W 有 / W 总)× 100%,机械效率总小于 100%。计算机械效率时,要准确区分有用功和总功,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结果用百分数表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减小额外功和增大有用功,研究机械效率对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课后作业用一个滑轮组将重为 6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5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25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18m,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 1000N,汽车行驶了 500m,消耗汽油的能量相当于做了 8×10 J 的功,求汽车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这些方法利用了哪些原理。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学习和工作要讲究效率,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观察与思考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学习目标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一、有用功与额外功实验1:用手将一重物直接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实验2:利用斜面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实验3: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移到高处。实验与探究思考: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观察与思考如图所示的两种机械做功的情况中,哪些功是我们需要的有用功?哪些功是不得不做的功?(a)用滑轮组提起重物(b)利用挖掘机挖掘、搬运泥土归纳与小结1.有用功(W有用):是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2.额外功(W额外):无利用价值却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做的功4.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用+W额外5. W总>W有用(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2)当你用滑轮提升一个重物时,你选择哪一种滑轮?二、机械效率观察与思考在物理学中,把有用功W有用与总功W总的比叫做机械效率。用η 表示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体现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思考:(1)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2)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不能。因为使用机械总有额外功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1.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叫做机械效率。3.功率和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的两种不同性能,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选择器材,组装一个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并用它来提升重物G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思考:(1)滑轮组工作时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3)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从而计算滑轮组工作时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测量器材?注意事项(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2)拉力F 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在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读数,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钩码。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实验 序号 钩码 所受 重力 G/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钩码 上升的高度 h/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m 动力对滑轮组 做的功 W总/J 滑轮组对钩码做的功 W有用/J 机械效率η1234记录数据表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实验结论思考: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起重机:40%~50%滑轮组:50%~70%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水泵:60%~80%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2)减少机械的摩擦等来减小额外功。(1)减少机械自重。(3)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4)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5)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态。2345678110111291.如图所示,在升旗过程中,克服旗的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人对绳子的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均填“有用功” “额外功”或“总功”)[变式]如图所示,工人用135 N的拉力将重240 N的货物匀速提升2 m,此过程中有用功是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_J。有用功知识点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总功480540602.判断下列关于机械效率说法的正误。(1)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2)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3)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4)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5)任何机械额外功不可避免,机械效率总小于1。( )×知识点2机械效率×√×√2345678110111293.[跨学科·数学 2025年1月六安期末]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机械在某次使用时的参数,其中“900 J”和“720 J”为所做的有用功,“75%”和“70%”表示额外功所占的比例,甲的机械效率为η甲,乙的机械效率为η乙,则η甲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η乙。小于2345678110111294.[2025·马鞍山月考]如图所示,某建筑工人用大小为400 N的拉力F,通过定滑轮将重为300 N的重物匀速提升2 m,此过程中该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75%2345678110111295.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重为3 N的小车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25 N。小车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1.6 m,提升高度h=0.6 m。则小明对小车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1.890%2345678110111296.[2024·镇江中考改编]如图所示,用重为2 N的动滑轮将重力为5 N的木块匀速提升1 m,所用拉力F为4 N。求:(1)此过程中的总功。(2)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解:拉力做的总功W总=Fs=Fnh=4 N×2×1 m=8 J,此过程中的有用功W有用=Gh=5 N×1 m=5 J。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 %=62.5%。2345678110111297.[原创题]在讨论使用机械的目的时,小萌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力F1将物体B匀速提升0.5 m,F1做功为3 J,若借助滑轮组用力F2把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高度,F2做功为4.5 J,则F1=______N,F2=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保留1位小数)。6366.7%2345678110111298.[2024·西安模拟]在一次车辆故障处置过程中,拖车所用装置简化图如图所示。交警指挥拖车在水平路面上将质量为1.5×103 kg的故障车以2 m/s的速度匀速拖动了12 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125 N,故障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2%。则拉力F做功是______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W,有用功是________J,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g取10 N/kg)4 5007503 60080%2345678110111299.[2024·池州模拟改编]如图甲所示,工人用250 N的拉力将质量为40 kg的物体从地面运到高10 m的楼上。物体上升高度h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体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_m/s,整个过程中工人所做的功为________J,工人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g取10 N/kg)0.255 00012580%23456781101112910.[2025年1月亳州期末改编]某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为200 N,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 m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______m,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动滑轮重为________N。(绳子的重力、绳子与滑轮各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24023456781101112911.3 机械效率一、有用功与额外功1.有用功; 2.额外功;3.总功。二、机械效率1.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2.公式: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堂小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