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章末复习】 课件(共5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章末复习】 课件(共59张PPT)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章末复习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2025新教材】北师大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章末复习
一、知识框架构建
通过这张知识框架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回顾与梳理。
二、知识要点回顾
(一)线段、射线、直线
定义与表示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表示为线段\(AB\)(\(A\)、\(B\)为端点)或线段\(a\) 。
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如射线\(OA\)(\(O\)为端点) 。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可表示为直线\(AB\)或直线\(l\) 。
区别与联系:从端点个数看,线段\(2\)个,射线\(1\)个,直线\(0\)个;从能否延伸看,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向一端延伸,直线向两端延伸;它们都是直的,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基本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二)角
定义与表示
静态定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 。
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形成 。
表示方法:可用三个大写字母(如\(\angle AOB\))、一个大写字母(顶点唯一时)、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如\(\angle 1\)、\(\angle \alpha\))表示 。
度量与单位换算:度量单位有度、分、秒,\(1^{\circ}=60'\),\(1' = 60''\) ,可进行度、分、秒的相互换算 。
比较与角平分线
比较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 。
角平分线:从角的顶点出发,将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若\(OC\)平分\(\angle AOB\),则\(\angle AOC = \angle BOC = \frac{1}{2}\angle AOB\) 。
尺规作角:可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依据是全等三角形 “边边边” 判定定理 。
(三)多边形
定义与相关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有边、顶点、内角、对角线等概念 。
分类:按边数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按边和角是否相等分为正多边形和一般多边形 。
对角线计算: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 - 3)\)条对角线,\(n\)边形对角线总条数为\(\frac{n(n - 3)}{2}\) 。
(四)圆
定义与相关概念
动态定义:线段绕端点旋转一周形成 。
集合定义: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相关概念有圆心、半径、弦、直径、弧、扇形等 。
基本计算:直径\(d = 2r\),圆的周长\(C = 2\pi r\),面积\(S = \pi r^2\),扇形面积\(S = \frac{n\pi r^2}{360}\)(\(n\)为圆心角度数) 。
三、典型例题精讲
(一)线段、射线、直线相关
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B. 直线比射线长
C.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D. 线段\(AB\)和线段\(BA\)不是同一条线段
答案:C
解析:射线\(AB\)端点是\(A\),射线\(BA\)端点是\(B\),不是同一条射线,A 错误;直线和射线长度无限,无法比较,B 错误;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C 正确;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D 错误 。
(二)角相关
例题 2:已知\(\angle AOB = 60^{\circ}\),\(OC\)平分\(\angle AOB\),\(\angle AOD = 15^{\circ}\),求\(\angle DOC\)的度数 。
解:因为\(OC\)平分\(\angle AOB\),所以\(\angle AOC = \frac{1}{2}\angle AOB = \frac{1}{2} 60^{\circ} = 30^{\circ}\) 。
当\(OD\)在\(\angle AOC\)内部时,\(\angle DOC = \angle AOC - \angle AOD = 30^{\circ} - 15^{\circ} = 15^{\circ}\);
当\(OD\)在\(\angle AOC\)外部时,\(\angle DOC = \angle AOC + \angle AOD = 30^{\circ} + 15^{\circ} = 45^{\circ}\) 。
(三)多边形相关
例题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多边形外角和是\(360^{\circ}\),内角和公式为\((n - 2) 180^{\circ}\) 。
由题意得\((n - 2) 180^{\circ} = 3 360^{\circ}\),\(n - 2 = 6\),解得\(n = 8\) 。所以这个多边形是八边形 。
(四)圆相关
例题 4:已知圆的半径增加\(2\)厘米,圆的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pi\)取\(3.14\))
解:设原来圆的半径为\(r\)厘米,原来周长\(C_1 = 2\pi r\)厘米 。
半径增加\(2\)厘米后,半径为\((r + 2)\)厘米,此时周长\(C_2 = 2\pi (r + 2) = 2\pi r + 4\pi\)厘米 。
周长增加的值为\(C_2 - C_1 = 2\pi r + 4\pi - 2\pi r = 4\pi\) 。
把\(\pi = 3.14\)代入,得\(4 3.14 = 12.56\)厘米 。
四、专项巩固练习
填空题
把\(15^{\circ}30'\)化成度的形式是______ 。
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作______ 条对角线 。
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circ}\),半径为\(3\)厘米,扇形的面积是______ 平方厘米(\(\pi\)取\(3.14\)) 。
选择题
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六边形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得到的图形不可能是( )
A. 圆 B. 椭圆 C. 三角形 D. 线段
解答题
已知线段\(AB = 10\)厘米,点\(C\)在线段\(AB\)上,且\(AC = 4\)厘米,点\(M\)是\(AB\)中点,点\(N\)是\(AC\)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 。
如图,\(\angle AOC = 80^{\circ}\),\(\angle BOC = 50^{\circ}\),\(OD\)平分\(\angle AOB\),求\(\angle AOD\)的度数 。
(此处插入相应图形)
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厘米,求这个圆的半径和面积(\(\pi\)取\(3.14\)) 。
五、课堂总结
再次回顾本章的知识框架和重点内容,强化对基本平面图形概念、性质、计算方法的记忆 。
强调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条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注意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应用 。
鼓励同学们课后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和反思,加强薄弱环节的练习,进一步提升对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
这份复习资料系统梳理了第四章知识,通过多种题型帮助巩固。你若对内容深度、例题类型、练习难度等有不同想法,欢迎随时提出,我们共同调整。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知识框架
基本平面图形
直线
射线
线段
线段的中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概念
角的度量
角的平分线
角的大小比较
多边形
概念
多边形的对角线
正多边形

概念
圆弧
扇形
圆心角
知识梳理
1.线段、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1)区别
一、线段、射线、直线
图形名称 图形画法 表示方法 延伸情况 端点个数 能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A
B
a
O
A
A
B
m
线段AB
或线段a
射线OA
直线AB
或直线m
不能延伸
一方延伸
两方延伸
两个
一个
没有



①都是直的
②射线和线段都可以看做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成为_____,向两方无限延伸就成为_____;射线向反方向无限延伸就成为_____。
(2)联系
射线
直线
直线
A
B
a
O
A
A
B
m
2.有关线段的基本事实
(1)两点之间,_____最短。
线段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_____。
距离
3.比较线段的长短
A
B
(C)
D
A
D
(C)
B
A
B
(C)
(D)
线段AB大于线段CD
AB>CD
线段AB等于线段CD
AB=CD
线段AB小于线段CD
AB<CD
点M把线段AB 分成_____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 叫作线段 AB 的中点。
相等
4.线段的中点
A
B
M
几何语言:
若点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AM=MB= AB
(或AB=2AM=2BM )
1.角的概念
类型 概念 举例
静态描述
动态描述
角由两条具有公共顶点的射线组成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顶点


顶点
终边
始边
二、角
表示方法 图示 记法 注意
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
O
A
B
∠AOB或∠BOA
∠O
∠AOB记作∠α
∠BOC记作∠1
顶点字母写在中间
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能用这种方法表示
要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并标注
O
A
B
C
α
1
2.角的表示方法
3.角的度量与单位换算
1°的 为 1 分,记作 1′,
即 1°= 60′。
1′ 的 为 1 秒,记作 1′′,
即 1′ = 60′′。



×60
×60
×3600
÷60
÷60
÷3600
( )
( )
( )
( )
( )
( )
4.方位角

西


O
东北
东南
西南
西北
北偏西45°
南偏西45°
北偏东45°
南偏东45°
A
D
C
B

西


O
30°
25°
M
N
南偏西25°
北偏东30°
5.角的比较
O C在∠AOB内部
O C与OA重合
O C在∠AOB外部
O
B
A
(D)
(O')
C
O
B
A
(O')
(D)
(C)
O
B
A
(O')
(D)
C
∠AOB大于∠CO′D
记作∠AOB>∠CO′D
∠AOB等于∠CO′D
记作∠AOB=∠CO′D
∠AOB小于∠CO′D
记作∠AOB<∠CO′D
6.角的和与差
语言表示 数学记法
O
A
C
B
∠AOC=∠AOB+
∠BOC
∠AOC是∠AOB与
∠BOC的和
∠AOB=∠AOC-
∠BOC
∠AOB是∠AOC与
∠BOC的差
∠BOC=∠AOC-
∠AOB
∠BOC是∠AOC与
∠AOB的差
7.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的角,这条射线叫作这个角的平分线。
相等
几何语言:
O
B
A
C
如图,射线 OC 是∠AOB 的平分线
这时,∠AOC =∠BOC = ∠AOB
(或∠AOB = 2∠AOC = 2∠BOC)
三、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1.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对角线的概念
元素 概念 举例 图例
顶点
边 内角 对角线
A
B
C
D
E
五边形ABCDE
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
点A,B,C,D,E
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
线段AB,BC,CD,DE,EA
相邻两条边所组成的角
∠EAB,∠ABC ,∠BCD ,∠CDE,∠DEA
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
线段AC,AD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作正多边形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正三角形
正四边形(正方形)
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
正八边形
2.正多边形
3.圆
概念 概念 图例

圆心 半径
A
O
平面上,一条线段OA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
固定的端点O
线段OA
概念 概念 图例
圆弧
扇形 圆心角
A
O
B
圆上任意两点 A,B 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记作 ,读作“圆弧 AB ”或“弧 AB ”
由一条弧 AB 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 OA,OB 所组成的图形
顶点在圆心的角
复习题
1.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 A,B,C,D,请用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
(1)作射线 CD;
(2)作直线 AD;
(3)连接AB;
(4)作直线 BD与直线
AC 相交于点O.
A
B
C
D
O
知识技能
2. 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请你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如图,∠ABC 是平角,过点 B 任作一条射线 BD ,得到 ∠DBA 与 ∠DBC。当∠DBA 分别是什么角时,∠DBA<∠DBC , ∠DBA>∠DBC, ∠DBA=∠DBC?
A
B
C
解:当∠DBA 是锐角时,∠DBA<∠DBC。
当∠DBA 是钝角时,∠DBA> ∠DBC。
当∠DBA 是直角时,∠DBA= ∠DBC。
4.一副三角尺拼成如图所示的图案,求∠EFC,∠CED,∠AFC 的度数.
解:∠EFC = 45°,
∠CED =60°,
∠AFC = 135°。
5. 如图,分别求出甲、乙、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解:甲、乙、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
360°×25% = 90°,360°×40% = 144°,
360°×35% = 126°。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之比为 1∶2∶3∶4,分别求出它们圆心角的度数。
解: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
数学理解
7.如图,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着线砌墙,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解决
8.如图,已知线段 a,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请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
(1)在射线OA,OB, OC,OD上作线段 OA′,OB′,OC′,OD′,使它们分别与线段 a 相等;
(2)连接 A′C′,C′B′,B′D′,D′A′。
你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图形?
解:(1)(2)如图所示。
所得到的图形是正四边形(正方形).
9.用尺规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已知∠α,∠β,且∠α>∠β,作∠DEF,使∠DEF=∠α-∠β ;
(2)如图(2),以点B为顶点、射线BC为一边,作∠EBC,使∠EBC=∠A。
α
β
(1)
(2)
A
B
C
D
解:(1)如图,∠DEF即为所求。
解:(2)如图,∠EBC即为所求。
考点1 六个概念
概念1 直线、射线、线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直线与直线是不同的直线 B.射线与射线 是同一条射线
C.线段与线段是同一条线段 D.直线
概念2 线段的中点
2.如图,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 的中点,则下列式子不正
确的是( )
D
A. B.
C. D.
概念3 角
3.(4分)[教材习题变式]如图,以 为顶
点的角有几个?把它们表示出来。以 为顶点的小于
平角的角有几个?把它们表示出来。
解:以为顶点的角有3个,分别是,, 。
以为顶点的小于平角的角有4个,分别是,, ,

概念4 角平分线
4.如图,射线平分,射线平分 ,有以
下结论:
; ;
; 。
其中正确的有( )
A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概念5 多边形
5.[2025洛阳期末]从七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出 条对角
线,这些对角线将该七边形分割成个三角形,则 的值为( )
C
A.7 B.8 C.9 D.10
概念6 圆及其相关概念
6.如图是一个以 为圆心的圆。
(1)半径有_________;
(2)直径有____。

考点2 两个性质(基本事实)
性质1 直线的基本事实
7.生活中有下列两种现象,对于这两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1:打靶瞄准
现象2:燃放的烟花在天空形成美丽的弧线
D
A.均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
B.均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
C.现象1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现象2用“线动成面”来解释
D.现象1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现象2用“点动成线”来解释
性质2 线段的基本事实
8.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是( )
B
A.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B.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C.利用圆规可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关系
D.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考点3 三个计算
计算1 线段的有关计算
9.(4分)[2025湛江期末]如图,,是线段上的两点,是 的
中点,是的中点,若,,求 的长。
解:因为, ,
所以 。
因为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所以, ,
所以 ,
所以 。
计算2 角的有关计算
10.(4分)已知 ,,求 的度数。
解:因为 , ,所以

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如图①,则 ;
②如图②,则

综上,的度数为 或 。
计算3 圆心角与扇形面积的计算
11.(8分)将一个半径为 的圆分成三个扇形,其圆心角的比为
,求:
(1)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解:因为一个周角为 ,所以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2)其中面积最大的扇形的面积。
解:因为 ,所以圆心角为 的扇形的面积最大,
其面积为 。
故其中面积最大的扇形的面积是 。
考点4 三个方法
方法1 几何计数的方法
12.(12分)如图,平面内有,, 三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
有如下两种情况:
(1)若平面内有,,, 四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有多
少种情况?请画图说明。
解:如图所示,有三种情况。
(2)若平面内有六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多少条
直线?
解:最多可以画 (条)直线。
(3)若平面内有 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多少条直
线?(直接写出结果)
解:最多可以画 条直线。
方法2 线段、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13.(8分)如图,点,, 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所有小正方形的
边长都相等,按要求画图:
(1)画出线段,直线,射线 ;
解:如图所示,线段,直线,射线 即为所求。
(2)延长线段到点,使,根据画图可以发现: __
,线段___线段;___(后两个空填“ ”“ ”或“
”)。
解:如图所示, 即为所求。
方法3 尺规作图的方法
14.(8分)[2025杭州月考]如图,已知平面上有射线,线段 和

(1)用尺规完成下列作图:延长线段到,使;以 为顶
点,射线为一边,在射线上方作,使它等于 ;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 即为所求。
(2)根据(1)中所作图形,比较和的大小。若点 是线段
的中点,,,求线段 的长度。
解:由(1)知, ,
因为 ,
所以 。
因为, ,
所以 。
因为点是线段 的中点,
所以 ,
所以 。
考点5 四种思想
思想1 方程思想
15.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四点,使 ,若
,,则___ 。
5
思想2 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16.(8分)如图,为直线 上一点,
,平分 。
(1)若 ,求 的度数;
解:因为 ,平分 ,
所以 。
所以 。
(2)猜想与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 。理由如下:
因为,平分 ,所以

即 。
又因为 ,
所以 。
思想3 分类讨论思想
17.(4分)已知线段,直线上有一点,且 ,
是线段的中点,求线段 的长。
解:当点在线段 上时,如图①所示。
因为是线段 的中点,
所以 。
又因为,, ,
所以 。
当点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
同理可得 。
又因为,, ,
所以 。
综上,线段的长为或 。
思想4 数形结合思想
18.(8分) 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它们
表示的数分别为,,,且,点 表示的数是20。
(1)若,求, 的值;
解:因为,所以,所以 。
因为点表示的数是20,所以点表示的数是,点 表示
的数是 。
所以的值为,的值为 。
(2)在(1)的条件下,动点,分别从,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
同时动点从点出发向右运动,点,, 的速度分别为8个单位长度
/秒、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为线段的中点,点 为
线段的中点,在点,相遇前,运动多少秒时恰好满足 ?
解:设运动秒时恰好满足,易知 。
由(1)得 ,所以易得
, ,
所以当时,,解得 。
所以运动2.5秒时恰好满足 。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