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4.1.1 对顶角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 七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幻灯片 1:封面标题:4.1.1 对顶角副标题:认识对顶角的特征,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幻灯片 2:学习目标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图形中的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该性质解决简单的角度计算问题。通过观察、操作和推理,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幻灯片 3:情境引入 —— 相交线中的角展示图片:两条相交的直线(如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剪刀张开时的两片刀刃)。提问: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几个角?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入:两条直线相交时,会形成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其中对顶角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对顶角。幻灯片 4:对顶角的概念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对顶角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时,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图形展示:画出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形成∠AOC、∠BOD、∠AOD、∠BOC,标注∠AOC 与∠BOD 是对顶角,∠AOD 与∠BOC 是对顶角。特征分析:有公共顶点(如∠AOC 和∠BOD 的顶点都是 O)。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AOC 的两边是 OA 和 OC,∠BOD 的两边是 OB 和 OD,其中 OA 和 OB 互为反向延长线,OC 和 OD 互为反向延长线)。幻灯片 5:对顶角的识别步骤:确定两条相交直线,找到它们的交点(公共顶点)。观察角的两边,看是否互为反向延长线。符合 “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的两个角就是对顶角。示例:图中直线 EF 和 GH 相交于点 P,形成∠EPG、∠EPF、∠FPH、∠GPH。其中∠EPG 和∠FPH 是对顶角(有公共顶点 P,PE 与 PF 互为反向延长线,PG 与 PH 互为反向延长线);∠EPF 和∠GPH 是对顶角。易错点:不要把有公共顶点但两边不是反向延长线的角误认为对顶角,如上述图中的∠EPG 和∠EPF,虽然有公共顶点 P,但两边不是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幻灯片 6:对顶角的性质性质内容:对顶角相等。推理过程:如图,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因为∠AOC 和∠AOD 组成平角,所以∠AOC + ∠AOD = 180°(平角的定义)。因为∠AOD 和∠BOD 组成平角,所以∠AOD + ∠BOD = 180°(平角的定义)。因此,∠AOC + ∠AOD = ∠AOD + ∠BOD(等量代换),两边同时减去∠AOD,可得∠AOC = ∠BOD(对顶角相等)。结论:对顶角的度数相等,这是对顶角的重要性质,在角度计算中经常用到。幻灯片 7:例题 1—— 识别对顶角题目:如图,直线 AB、CD、EF 相交于点 O,指出图中的所有对顶角。图形: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O,形成多个角。解答过程: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 O,对顶角为∠AOC 与∠BOD,∠AOD 与∠BOC。直线 AB 和 EF 相交于 O,对顶角为∠AOE 与∠BOF,∠AOF 与∠BOE。直线 CD 和 EF 相交于 O,对顶角为∠COE 与∠DOF,∠COF 与∠DOE。结论:图中的对顶角有∠AOC 与∠BOD、∠AOD 与∠BOC、∠AOE 与∠BOF、∠AOF 与∠BOE、∠COE 与∠DOF、∠COF 与∠DOE。幻灯片 8:例题 2—— 利用对顶角性质计算角度题目:如图,直线 a、b 相交于点 O,∠1 = 50°,求∠2、∠3、∠4 的度数。图形:直线 a、b 相交于 O,∠1 与∠3 是对顶角,∠2 与∠4 是对顶角,∠1 与∠2 互为邻补角。解答过程:因为∠1 与∠3 是对顶角,所以∠3 = ∠1 = 50°(对顶角相等)。因为∠1 与∠2 组成平角,所以∠2 = 180° - ∠1 = 180° - 50° = 130°。因为∠2 与∠4 是对顶角,所以∠4 = ∠2 = 130°(对顶角相等)。结论:∠2 = 130°,∠3 = 50°,∠4 = 130°。幻灯片 9:例题 3—— 对顶角性质的综合应用题目:如图,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OE 平分∠AOC,∠AOE = 35°,求∠BOD 的度数。图形:直线 AB、CD 相交于 O,OE 是∠AOC 的平分线。解答过程:因为 OE 平分∠AOC,所以∠AOC = 2∠AOE = 2×35° = 70°(角平分线的定义)。因为∠AOC 与∠BOD 是对顶角,所以∠BOD = ∠AOC = 70°(对顶角相等)。结论:∠BOD = 70°。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1—— 识别对顶角题目: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是( )A. ∠1 与∠2 B. ∠1 与∠3 C. ∠2 与∠3 D. ∠2 与∠4图形: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标注为∠1、∠2、∠3、∠4(∠1 与∠3 是对顶角,∠2 与∠4 是对顶角)。答案:B、D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2—— 角度计算题目: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若∠AOD = 120°,则∠BOC = ( )°,∠AOC = ( )°。答案:120;60幻灯片 12:课堂练习 3—— 综合应用题目: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AOC = 30°,OE⊥AB(OE 垂直于 AB),求∠EOD 的度数。图形:直线 AB、CD 相交于 O,OE 垂直 AB 于 O,形成直角∠AOE 和∠BOE。解答过程:因为 OE⊥AB,所以∠AOE = 90°(垂直的定义)。因为∠AOC = 30°,所以∠COE = ∠AOE - ∠AOC = 90° - 30° = 60°。因为∠COE 与∠DOE 组成平角,所以∠EOD = 180° - ∠COE = 180° - 60° = 120°。答案:120°幻灯片 13:易错点分析常见错误:对顶角识别错误,把不是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角当成对顶角,如认为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忽略对顶角的性质成立的前提是 “两条直线相交”,在非相交直线形成的角中错误应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在计算角度时,忘记结合平角的定义(180°),仅依赖对顶角性质,导致无法求出相关角的度数。规避方法:识别对顶角时,严格按照定义判断:必须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两者缺一不可,可通过画图标注角的两边来辅助判断。应用对顶角性质时,先确认两个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对顶角,再使用 “对顶角相等” 进行计算。解决角度计算问题时,灵活结合对顶角性质和平角、直角的定义,理清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幻灯片 14:课堂小结对顶角的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时,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核心应用:识别对顶角,利用对顶角相等进行角度计算。幻灯片 15:布置作业基础作业:教材课后练习题第 1、2 题(识别对顶角、利用性质计算角度)。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AOB 的对顶角是哪个角?若∠AOC = 55°,求∠BOD 的度数。提升作业:如图,直线 AB、CD、EF 相交于点 O,∠AOF = 3∠FOB,且∠AOC = 90°,求∠EOC 的度数。证明:对顶角的平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观察下图剪刀剪开纸片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 你能说出其中的原理么 此时如果把剪刀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试一试在笔记本中画出来新课导入相交线:如图,两条直线AB、CD都经过同一个点O,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点O是他们的交点。角 ∠1与∠2 ∠1与∠3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相邻互补相邻互补B123ACDO4新知探究思考:大家仔细观察所画的图形,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四个角,这几个角都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想一想:图中∠1的邻补角为_______图中∠4的邻补角为________如果两个角既相邻又互补,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和∠2C123ABDO4∠2,∠3∠2,∠3邻补角的概念从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上看,图中还有哪些角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呢?123ABCDO4∠1和∠4∠2和∠3问:图中∠1的对顶角是______. 图中∠2的对顶角是______.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123ABCDO4反向延长线∠4∠3对顶角的概念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12C12DD12A12B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牛刀小试COABD4321请你猜一猜,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1与∠3这两个角的大小保持怎样的关系对顶角的性质猜想: ∠1=∠3ABOCD4321例1: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1=30°,那么∠2,∠3和∠4各等于多少度?图中存在哪些相等关系?解: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由此我们得到∠1=∠3,∠2=∠4.结论: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4=180°-∠1=180°-30°=150°∠3=180°-∠2=180°-150°=30°∠2=180°-∠1=180°-30°=150°例2 如图4.1.3,直线AB、CD相交于点E,∠AEC=50°,求∠BED的度数.ABCDE图4.1.3解:因为直线AB、CD相交于点E,所以∠AEC与∠BED是对顶角。根据对顶角相等,得∠BED= ∠AEC=50°(3) 若 1: 2 = 2:7,则∠1,∠2,∠3,∠4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若∠2是∠1的 3倍,则∠1,∠2,∠3,∠4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若∠1+∠3= 60 ,则∠1,∠2,∠3,∠4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50 、30 、150 45 、 135 、 45 、 135 40 、140 、40 、140 1.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随堂练习2.如图,直线 AB,CD,EF 相交于点 O.(1)写出∠AOC, ∠BOE的邻补角;(2)写出∠DOA, ∠EOC的对顶角;(3)如果∠AOC =50°,求∠BOD,∠COB的度数.AEDBFCO解:(1)∠AOC的邻补角是∠AOD和∠COB;∠BOE的邻补角是∠EOA和∠BOF.(2)∠DOA的对顶角是∠COB;∠EOC的对顶角是∠DOF.(3)∠BOD=∠AOC= 50°,∠COB=180°-∠AOC=130°.3.下列各图中的∠1与∠2是不是对顶角?【教材P172 练习 第1题】121212不是不是不是4.如图,∠1与∠2是对顶角,∠1=180°-∠A,∠2=35°,则∠A=____° 【教材P172 练习 第3题】121455.如图,直线AB、CB分别与直线DE相交于点F、G,直线IJ、KL分别与直线MN相交于点O、P,说出各图中的对顶角. 【教材P172 练习 第2题】ABCEFDG(1)KPLNOJMI(2)解:(1)∠AFE与∠DFB, ∠AFD与∠EFB, ∠CGE与∠DGB, ∠CGD与∠BGE解:(2) ∠MOI与∠JON, ∠MOJ与∠IOP, ∠MPL与∠KPN, ∠MPK与∠LPN知识点1 邻补角的定义与性质1.[2024开封期末]下列各图中,与 互为邻补角的是( )DA. B. C. D.返回2.[教材例1变式]如图,直线与相交于点, 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若 ,则 的度数为______.和返回知识点2 对顶角的定义3.[2025商丘期末]下面四幅图中,与 是对顶角的是( )AA. B. C. D.返回4. 如图,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图中与 ______(填“是”或“不是”)对顶角.不是返回5.如图,直线、、相交于点, 的对顶角是_______,的对顶角是_______.返回知识点3 对顶角的性质6.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则推导出“ ”的依据是( )C(第6题)A.同角的余角相等 B.等角的余角相等C.同角的补角相等 D.等角的补角相等返回(第7题)7.[2025太原期中]如图,我们把剪刀的两边抽象成两条相交的直线,若 ,则 ( )AA. B. C. D.返回8. 如图,为了测量古塔外墙底角 的度数,王明设计了如下方案:作,的延长线,,量出 的度数,就得到了 的度数,王明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对顶角相等返回9.[教材P练习T变式]如图,两条直线交于点 ,若,则 的度数为______.返回10.(4分)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平分 .若,求 的度数.解:因为平分, ,所以.因为,所以 .返回11.如图,取两根木条,,将它们钉在一起,转动木条,当 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第11题)A.增大 B.减少C.减少 D.减少返回12.[2025长春期末]如图,直线,,相交于点 ,______.(第12题)返回13.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将量角器的中心与点 重合,发现直线在 刻度线上,直线在 刻度线上,则 _____.(第13题)返回14. 已知直线,相交于点, ,过点 作射线,使 ,则 ___________.或返回15.如图,直线,,两两相交,与互余,,则_____, ______.(第15题)返回16.(8分)如图,直线和相交于点, 把分成两部分,且, 平分.(1)若 ,求 ;解:由对顶角相等,得 ,因为 ,所以 ,所以 .(2)若 ,求 .解:由平分 ,得 ,因为 ,所以 ,解得 ,所以 , ,所以 .返回17. 观察下列图形,回答各题.(1)图①中,共有___对对顶角,可以看成等于___×___;221(2)图②中,共有___对对顶角,可以看成等于___×___;632[解析] 点拨:单个角是对顶角的有3对,两个角组成复合角的对顶角有3对,共有6对, .(3)图③中,共有____对对顶角,可以看成等于___×___;1243[解析] 点拨:单个角是对顶角的有4对,两个角组成复合角的对顶角有4对,三个角组成复合角的对顶角有4对,共有12对, .(4)探究(1) 各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为整数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_________对对顶角.返回课堂小结BACDO12341.有公共顶点归类∠1和∠2、∠2和∠3、∠3和∠4、∠4和∠1∠1和∠3、∠2和∠4、1.有公共顶点位置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2.没有公共边两直线相交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名称数量关系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提示:考虑角的位置关系可从角的顶点和角的边入手!课堂小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