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1.5.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第一章 有理数【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第一页:标题页1.5.2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右下角添加授课教师姓名及日期:2025 年 7 月 30 日)第二页: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及加法的两个重要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 + b)+c = a+(b + c)\)。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运用这些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第三页: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意义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直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可能会比较繁琐,而且容易出错。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步骤:将容易计算的数先结合相加,减少运算量。提高计算准确性:通过合理分组,让计算过程更清晰,降低出错概率。培养简便运算意识:学会观察数的特点,选择最优的计算策略。第四页:运用运算律的常见技巧(一)技巧 1:同号结合法把所有的正数结合在一起相加,所有的负数结合在一起相加,再把结果相加。原理: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相对简单,先分别计算同号数的和,再进行异号相加,可减少符号判断的次数。例题 1:计算\(13+( - 12)+17+( - 18)\)解: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正数与正数结合,负数与负数结合:\(\begin{align*}&13+( - 12)+17+( - 18)\\=&(13 + 17)+[( - 12)+( - 18)]\\=&30+( - 30)\\=&0\end{align*}\)第五页:运用运算律的常见技巧(二)技巧 2:相反数结合法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结合相加,因为它们的和为 0,可简化计算。原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能快速消去部分数,减少计算量。例题 2:计算\(( - 2.5)+3.1+( - 2.5)+( - 3.1)\)解:观察到\(3.1\)与\(-3.1\)互为相反数,\(-2.5\)与\(-2.5\)是相同的数,结合如下:\(\begin{align*}&( - 2.5)+3.1+( - 2.5)+( - 3.1)\\=&[( - 2.5)+( - 2.5)]+[3.1+( - 3.1)]\\=&( - 5)+0\\=&-5\end{align*}\)第六页:运用运算律的常见技巧(三)技巧 3:同分母或易通分结合法对于分数相加,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分数先结合相加。原理: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可避免复杂的通分过程。例题 3:计算\(\frac{1}{2}+( - \frac{2}{3})+\frac{4}{5}+( - \frac{1}{2})+( - \frac{1}{3})\)解:\(\frac{1}{2}\)与\(-\frac{1}{2}\)互为相反数,\(-\frac{2}{3}\)与\(-\frac{1}{3}\)分母相同,结合如下:\(\begin{align*}&\frac{1}{2}+( - \frac{2}{3})+\frac{4}{5}+( - \frac{1}{2})+( - \frac{1}{3})\\=&[\frac{1}{2}+( - \frac{1}{2})]+[( - \frac{2}{3})+( - \frac{1}{3})]+\frac{4}{5}\\=&0+( - 1)+\frac{4}{5}\\=&-1+\frac{4}{5}\\=&-\frac{1}{5}\end{align*}\)第七页:运用运算律的常见技巧(四)技巧 4:凑整结合法把能凑成整数(整十、整百等)的数先结合相加。原理:整数相加计算简便,通过凑整可将复杂的小数或分数运算转化为简单的整数运算。例题 4:计算\(0.7+( - 0.9)+( - 1.8)+1.3+( - 0.2)\)解:观察到\(0.7\)与\(1.3\)能凑成 2,\(-0.9\)、\(-1.8\)与\(-0.2\)能凑成\(-2.9\),结合如下:\(\begin{align*}&0.7+( - 0.9)+( - 1.8)+1.3+( - 0.2)\\=&(0.7 + 1.3)+[( - 0.9)+( - 1.8)+( - 0.2)]\\=&2+( - 2.9)\\=&-0.9\end{align*}\)第八页:综合例题解析例题 5:计算\(( - 1)+2+( - 3)+4+( - 5)+\cdots+( - 99)+100\)分析:观察这组数据,从左到右每两个数为一组,都是\((- °)+ °\),且每组的和为 1。解:利用加法结合律分组计算:\(\begin{align*}&( - 1)+2+( - 3)+4+( - 5)+\cdots+( - 99)+100\\=&[( - 1)+2]+[( - 3)+4]+[( - 5)+6]+\cdots+[( - 99)+100]\\=&1 + 1+1+\cdots+1\\=&50\end{align*}\)(共 50 组,每组和为 1,所以总和为 50)第九页:注意事项运用运算律时,要连同数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避免符号错误。例如:\(3+( - 5)\)交换位置后是\(( - 5)+3\),不能写成\(-5 + 3\)(虽然结果相同,但要规范书写)。分组时要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有时可以多种技巧结合使用。计算过程中要仔细核对每一步的结果,确保准确性。对于多个数相加的情况,不要急于计算,先观察数的特征,再选择合适的运算律。第十页:课堂练习计算下列各题:(1)\(( - 7)+( + 10)+( - 11)+( + 2)\)(2)\(2.4+( - 3.7)+( - 4.6)+5.7\)(3)\(\frac{3}{4}+( - \frac{1}{6})+( - \frac{1}{4})+( - \frac{5}{6})\)(4)\(( - 1.5)+3+( - 2.5)+( - 3)+4\)(5)\(1+( - 2)+3+( - 4)+\cdots+( - 100)\)某超市一周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下(收入为正,支出为负):\(+5200\)元、\(-2300\)元、\(+1800\)元、\(-2700\)元、\(+3500\)元、\(-1400\)元、\(-1600\)元。该超市这一周的总收入(总收入 = 各项收入总和)是多少元?总支出是多少元?最终结余多少元?第十一页:课堂小结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用它们可以简化多个有理数相加的计算。常见的运用技巧有:同号结合法、相反数结合法、同分母或易通分结合法、凑整结合法。运用运算律时要注意连同符号一起移动,分组要灵活,以简化计算为目的。计算后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养成严谨的计算习惯。第十二页:作业布置教材第 XX 页习题 1.5 第 4、5、6 题。计算下列各题:(1)\(15+( - 20)+( - 15)+7+5\)(2)\(( - 0.5)+3.25+( - 5.5)+( - 2.25)\)(3)\(\frac{1}{3}+( - \frac{1}{5})+( - \frac{2}{3})+\frac{3}{5}\)(4)\(1+( - 2)+( - 3)+4+5+( - 6)+( - 7)+8+\cdots+97+( - 98)+( - 99)+100\)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 A 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的路程(单位:km)为:\(+10\)、\(-3\)、\(+4\)、\(+2\)、\(-8\)、\(+13\)、\(-2\)、\(+12\)、\(+8\)、\(+5\)。(1)收工时检修小组在 A 地的哪边?距 A 地多远?(2)若每千米耗油 0.2 升,从 A 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思考:如何用加法运算律快速计算从 1 到 100 的所有整数的和?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难点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二)讲授新课(25 分钟)互逆命题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命题真假的判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互逆定理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三)例题讲解(15 分钟)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如果 a = 0,那么 ab = 0。(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分析:(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已知:在△ABC 中,∠B = ∠C。求证:AB = AC。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在△ABD 和△ACD 中,∠B = ∠C,∠BAD = ∠CAD,AD = AD(公共边),所以△ABD≌△ACD(AAS)。所以 AB = AC。(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1)如果 x = 2,那么 x = 4。(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对顶角相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五)课堂小结(5 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六)布置作业(5 分钟)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提高运算能力.3.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意识.学习目标回顾 小学学过哪些加法运算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课堂导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为了给灾区群众筹集善款,支持灾后重建,某中学七年级一班捐款786元,七年级一班捐款957元,七年级三班捐款1214元,七年级四班捐款1543元.这四个班级一共给灾区捐款多少元?786+957+1214+1543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4500课堂导入问题1 计算下列算式,它们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你能从中获得什么结论?30+(-20)( - 20 ) + 303.02 + ( - 2.07 )( - 2.07 ) + 3.020+ ( - 20)( - 20 ) + 0= 10= 10= 0.95= 0.95= - 20= - 20总结 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新知探究知识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问题2 计算下列算式,它们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你能从中获得什么结论?[ 8 + ( - 5 ) ] + ( - 4)8+ [ ( - 5 ) + ( - 4 ) ]= - 1= - 1[ 7 + ( - 3 ) ] + ( - 4)7 + [ ( - 3 ) + ( - 4 ) ]= 0= 0总结: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新知探究知识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新知探究知识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问题3 计算:(1)(-2.4)+(-3.7)+(-4.6)+5.7;(2)解:(1)(2)新知探究知识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归纳应用加法运算律运算时常用的三个规律:1.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2.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3.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根据算式的特征,恰当的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运算简便.新知探究知识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问题4 某水库在星期一的水位是110.3m,星期二下降了0.2m,星期三上升了0.7m,星期四下降了0.8m.(1) 如果规定水位上升为正,下降为负,请你将每天水位变化情况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出来.(2)星期四的水位是多少米?新知探究知识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解:(1)每天水位的变化量分别是:星期二为-0.2m,星期三为+0.7m,星期四为-0.8m.(2) 根据题意,得110.3+(-0.2)+(+0.7)+(-0.8)=[110.3+(+0.7)]+[(-0.2)+(-0.8)]=111+(-1)=110(m).答:每天水位的变化量分别是:星期二为-0.2m,星期三为+0.7m,星期四为-0.8m.星期四的水位是110m.新知探究知识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运用的运算律.计算:( - 1 ) + ( + 2 ) + ( - 3 ) + ( + 4 ).解:原式= ( - 1) + ( - 3 ) + ( + 2 ) + ( + 4 ) ( )=[( - 1 ) + ( - 3 )]+[( + 2 ) + ( + 4 )] ( )= ( - 4 ) + ( + 6 )= 2.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随堂练习2.某储蓄所先后办理了7笔业务:取出9.5万元,存入5万元,取出8万元,存入12万元,存入25万元,取出10.25万元,取出2万元,这时的存款比最初( )A.增加12.25万元 B.减少12.25万元C.增加12万元 D.减少12万元A随堂练习3.用简便方法计算:(1)(+23)+(- 27)+(+ 9)+(- 5);(2)(+0.7)+(- 0.9)+(- 1.8)+ 1.3 +(- 0.2).解:(1)原式 =[( + 23 ) + ( + 9 )]+[( - 27 ) + ( - 5 )]= ( + 32 ) + ( - 32 )= 0.(2)原式 =[( + 0.7 ) + 1.3]+[( - 1.8 ) + ( - 0.2 )]+ ( - 0.9 )= 2 + ( - 2 ) + ( - 0.9 )= - 0.9.随堂练习4.上周五股民新民买进某公司股票1 000股,每股35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股票(单位:元)的涨跌情况: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每股涨跌 + 4 + 4.5 - 1 - 2.5 - 6则在星期五收盘时,每股的价格是多少?解 :根据题意,得35 + ( + 4 ) + ( + 4.5 ) + ( - 1 ) + ( - 2.5 ) + ( - 6 ) = 34 ( 元 ).答:每股的价格 34 元.随堂练习5.10筐苹果,以每筐3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记录如下:2, -4, 2.5, 3, -0.5, 1.5, 3, -1, 0, -2.5.问这10筐苹果总共重多少千克?=8+(-4)解:根据题意得:2+(-4)+2.5+3+(-0.5)+1.5+3+(-1)+0+(-2.5)=(2+3+3)+(-4)+[2.5+(-2.5)]+[(-0.5)+(-1)+1.5]=4所以这10筐苹果总重量为:30×10+4=304(千克)随堂练习知识点1 加法的运算律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律.(1) (-21)+15+(+21)=15+(-21)+(+21) =15+[(-21)+(+21)]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123456(2) (-10.3)+6.2+(-2.7)+(+2.8)=(-10.3)+(-2.7)+6.2+(+2.8) =[(-10.3)+(-2.7)]+[6.2+(+2.8)]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1234562. (-8)+11+(-2)+(-11)=(-8)+(-2)+11+(-11)=[(-8)+(-2)]+[11+(-11)]=-10+0=-10,上面的计算所运用的运算律是( D )A. 加法交换律B. 加法结合律C. 先用加法结合律,再用加法交换律D. 先用加法交换律,再用加法结合律D123456知识点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3. 某村共有8块小麦试验田,每块试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的相比,情况如下(增产为正,减产为负,单位:kg):55,-40,10,-16, 27,-5,-23, 38.那么今年的小麦总产量与去年的差是 kg.46 12345655+(-40)+10+(-16)+27+(-5)+(-23)+38=(55+10+27+38)+[(-40)+(-16)+(-5)+(-23)]=130+(-84)=46(kg),所以今年的小麦总产量与去年的差是46 kg.【点拨】123456知识点3 生活中的加法运算律4. 王先生到市行政中心大楼办事,假定乘电梯向上一楼记作:+1,向下一楼记作:-1,王先生从1楼出发,电梯上下楼层依次记录如下(单位:层):+6,-3,+10,-8,+4,-7,-2.请问王先生最后 (填“是”或“不是”)回到出发点1楼.是 123456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5. [母题 教材P19例2]计算:(1)(-2.6)+(-3.4)+(+2.3)+1.5+(-2.3);【解】原式=[(-2.6)+(-3.4)]+1.5+[(+2.3)+(-2.3)]=-6+1.5+0=-4.5.123456(2)(-2.125)+ + +(-3.2).【解】原式=[(-2.125)+ ]+[ +(-3.2)]=3+0=3.123456利用拆数法求数列和6. [新考法·阅读类比法]【阅读材料】对于 ++17 + 可以如下计算:原式=[(-5)+(- )]+[(-9)+(- )]+(17+ )+123456=[(-5)+(-9)+17+(-3)]+[(- )+(- )+ +(-)]=0+=-1 .123456上面这种方法叫作拆数法,依照上面的方法,请你计算:+ +4 048+ .【解】原式=[(-2 023)+ ]+[(-2 024)+]+4 048+ =[(-2 023)+(-2 024)+4 048]+[ + + ]=1+(-1)=0.123456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课堂小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