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1.10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章 有理数【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第一页:标题页1.10 有理数的乘方——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方法(右下角添加授课教师姓名及日期:2025 年 7 月 30 日)第二页: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情况。比如,边长为\(5\)的正方形面积是\(5 5\),棱长为\(3\)的正方体体积是\(3 3 3\)。当相同因数的个数较多时,这样的乘法书写起来很繁琐,有没有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方。第三页:乘方的定义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表示方法:\(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 a a \cdots a\)(\(n\)个\(a\)),记作\(a^n\)。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 “\(a\)的\(n\)次方” 或 “\(a\)的\(n\)次幂”。实例:\(2 2 2 2\)可以记作\(2^4\),其中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 “\(2\)的\(4\)次方” 或 “\(2\)的\(4\)次幂”,结果是\(16\)。\((-3) (-3) (-3)\)可以记作\((-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 “\(-3\)的\(3\)次方”,结果是\(-27\)。第四页:乘方的注意事项指数\(n\)是正整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否则会改变其意义。例如:\(-2^4\)表示\(2^4\)的相反数,即\(-(2 2 2 2)=-16\);而\((-2)^4\)表示\(4\)个\(-2\)相乘,即\((-2) (-2) (-2) (-2)=16\)。\((\frac{1}{2})^3\)表示\(3\)个\(\frac{1}{2}\)相乘,即\(\frac{1}{2} \frac{1}{2} \frac{1}{2}=\frac{1}{8}\);而\(\frac{1}{2^3}\)表示\(2^3\)的倒数,即\(\frac{1}{8}\)(虽然结果相同,但意义不同)。一个数可以看作是它本身的\(1\)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例如:\(5 = 5^1\)。第五页: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例如:\(3^2 = 9\),\(2^5 = 3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例如:\((-2)^3=-8\)(指数\(3\)是奇数),\((-3)^4 = 81\)(指数\(4\)是偶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例如:\(0^5 = 0\),\(0^{10}=0\)。总结:乘方运算的符号由底数的符号和指数的奇偶性共同决定,计算时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乘方。第六页:例题解析(一)—— 基本乘方运算例题 1:计算下列各题(1)\((-4)^3\);(2)\((-2)^4\);(3)\(-2^4\);(4)\((\frac{2}{3})^2\);(5)\(0^7\)。解:(1)\((-4)^3\)表示\(3\)个\(-4\)相乘,指数是奇数,结果为负:\(\begin{align*}=&(-4) (-4) (-4)\\=&16 (-4)\\=&-64\end{align*}\)(2)\((-2)^4\)表示\(4\)个\(-2\)相乘,指数是偶数,结果为正:\(\begin{align*}=&(-2) (-2) (-2) (-2)\\=&4 4\\=&16\end{align*}\)(3)\(-2^4\)表示\(2^4\)的相反数:\(\begin{align*}=&-(2 2 2 2)\\=&-16\end{align*}\)(4)\((\frac{2}{3})^2\)表示\(2\)个\(\frac{2}{3}\)相乘:\(\begin{align*}=&\frac{2}{3} \frac{2}{3}\\=&\frac{4}{9}\end{align*}\)(5)\(0^7 = 0\)(\(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第七页:例题解析(二)—— 乘方与乘除混合运算例题 2:计算下列各题(1)\((-3)^2 (-2)\);(2)\(-2^3 ·(-4)^2\);(3)\((-1)^5 (-2)^4 ·(-3)^3\)。解:(1)\((-3)^2 (-2)\)先算乘方,再算乘法:\(\begin{align*}=&9 (-2)\\=&-18\end{align*}\)(2)\(-2^3 ·(-4)^2\)先算乘方,再算除法:\(\begin{align*}=&-8 ·16\\=&-0.5\end{align*}\)(3)\((-1)^5 (-2)^4 ·(-3)^3\)先算乘方,再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乘除:\(\begin{align*}=&(-1) 16 ·(-27)\\=&-16 ·(-27)\\=&\frac{16}{27}\end{align*}\)第八页:乘方的实际应用例题 3: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解:\(5\)小时包含\(10\)个\(30\)分钟,即细胞分裂\(10\)次。第\(1\)次分裂后:\(2\)个第\(2\)次分裂后:\(2 2 = 2^2\)个第\(3\)次分裂后:\(2 2 2 = 2^3\)个\(\cdots\)第\(10\)次分裂后:\(2^{10}\)个\(2^{10}=1024\)(个)答: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1024\)个。第九页:课堂练习填空题:\((-1)^3=\);\((-1)^{10}=\);\(-1^5=\)______。\(3^3=\);\((\frac{1}{2})^4=\);\(0^{2025}=\)______。若\(a^2 = 16\),则\(a=\);若\(a^3=-8\),则\(a=\)。计算下列各题:(1)\((-5)^3\)(2)\(-(-3)^4\)(3)\((-\frac{3}{4})^2\)(4)\((-2)^3 (-3)^2\)(5)\(-3^2 ·(-3)^2\)第十页:课堂小结乘方的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记作\(a^n\),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结果叫做幂。乘方运算的注意事项: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需加括号;指数\(1\)通常省略。乘方的运算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含乘方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第十一页:作业布置教材第 XX 页习题 1.10 第 1、2、3、4 题。计算下列各题:(1)\((-6)^2\)(2)\(-7^3\)(3)\((-\frac{1}{5})^3\)(4)\((-1)^7 (-2)^3\)(5)\(-2^4 ·(-8) (-1)^5\)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多少?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多少?观察下列算式:\(2^1 = 2\),\(2^2 = 4\),\(2^3 = 8\),\(2^4 = 16\),\(2^5 = 32\),\(\cdots\),你能发现\(2^n\)(\(n\)为正整数)的末位数字有什么规律吗?根据规律,\(2^{2025}\)的末位数字是多少?思考:\((a b)^n\)与\(a^n b^n\)相等吗?举例说明你的结论。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难点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二)讲授新课(25 分钟)互逆命题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命题真假的判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互逆定理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三)例题讲解(15 分钟)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如果 a = 0,那么 ab = 0。(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分析:(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已知:在△ABC 中,∠B = ∠C。求证:AB = AC。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在△ABD 和△ACD 中,∠B = ∠C,∠BAD = ∠CAD,AD = AD(公共边),所以△ABD≌△ACD(AAS)。所以 AB = AC。(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1)如果 x = 2,那么 x = 4。(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对顶角相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五)课堂小结(5 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六)布置作业(5 分钟)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2.理解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学习目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 848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课堂导入问题1 如图,(1)一正方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平方厘米;(2)一正方体的棱长为2cm, 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立方厘米.2×2×22×22cm2cm2cm2cm2cm探究新知探究知识点1 乘方的意义2个2×2个2×2×2个2×2×2×2×2×2个2×2×2×2个21222324262×2×2×……×2×2×2个n个2n平方表示立方表示思考 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 它们都是乘法;并且它们各自的因数都相同.问题2 相同因数的乘法如何简化 新知探究知识点1 乘方的意义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即a·a·a· ·a = ann个…例如:2×2×2×22×2×2×2×2×2记作记作读作2的6次方(幂).读作2的4次方(幂).新知探究知识点1 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an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特别地,a2通常读作a的平方,a3通常读作a的立方.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指数为1时可省略不写.幂(乘方的结果)指数因数的个数底数因数新知探究知识点1 乘方的意义归纳(1)(-4)2表示-4的平方,-42表示4的平方的相反数.(-4)2与-42 互为相反数.观察下面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1)(-4)2与-42 ; (2)(2)注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底数一定要加上括号.新知探究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52-5-5平方666底数指数填一填:新知探究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问题3 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3) 09=0. 思考:你发现正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0的幂呢?解:(1) 53=5×5×5=125;新知探究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问题4 计算:解:新知探究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1 22 23 24 25 26 (-2)1 (-2)2 (-2)3 (-2)4 (-2)5 (-2)6 1.计算,填写下表:248163264-24-816-3264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对照思考:指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幂的正负 负数 正数 负数 正数 负数 正数 …新知探究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上表中计算结果的符号有什么规律?新知探究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拓展新知探究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问题5 计算:(1) (2)-23×(-32)(3)64÷(-2)5(4)(-4)3÷(-1)200+2×(-3)4(2)-23×(-32)=-8×(-9)=72;(3)64÷(-2)5=64÷(-32)=-2;(4)(-4)3÷(-1)200+2×(-3)4=-64÷1+2×81=98思考:通过以上计算,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你觉得有怎样的运算顺序?新知探究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知识点1 乘方的意义1.32可表示为( C )A. 3×2 B. 2×2×2C. 3×3 D. 3+3C1234567891011121314152. [新考法·定义辨析法](-2)5的意义是( D )A. -5乘2 B. -2乘5C. 2个-5相乘 D. 5个-2相乘D1234567891011121314153. 对于-32与(-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底数不同,结果不同B. 底数不同,结果相同C. 底数相同,结果不同D. 底数相同,结果相同【点拨】-32表示3的平方的相反数,底数是3,结果是-9;(-3)2表示-3的平方,底数是-3,结果是9.A123456789101112131415知识点2 乘方运算4. [2024·枣庄改编]下列数中,平方最大的是( A )A. 3C. -1 D. -2A1234567891011121314155. [2024·北京四中期末]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D )A. -23与(-2)3B. -(-2)与|-2|C. -52与-25D. -32与(-3)2D1234567891011121314156. 已知有理数 a , b 满足( a +2)2+| b -4|=0,则 ab= .16 1234567891011121314157. (1)填空:①(-1.2)2= ,(-12)2= ,(-0.12)2= ;②(-3)3= ,(-30)3= ,(-0.3)3= .1.44 144 0.014 4 -27 -27 000 -0.027 123456789101112131415(2)观察上述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①底数的小数点每向左(右)移动一位,它的平方的小数点向左(右)移动 位;②底数的小数点每向左(右)移动一位,它的立方的小数点向左(右)移动 位.两 三 123456789101112131415知识点3 乘方的应用8. [新视角·新定义题]规定一种新运算:a*b= a - ab ,如4*2=4-42=-12,则(-2)*3的值为( C )A. -10 B. -6C. 6 D. 8C1234567891011121314159. 当 n 是正整数时,(-1)2 n+1-(-1)2 n 的值是( B )A. 2 B. -2C. 0 D. 2或-2B12345678910111213141510. [新考向·传承数学文化]中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负数的国家,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李悝所著的《法经》中已出现使用负数的实例.《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及其加减法运算法则,并给出名为“正负术”的算法,请计算以下涉及“负数”的式子的值:-1-(-3)2= .-10 123456789101112131415有理数的乘方乘方的意义乘方的计算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课堂小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