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导学案知识框架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中世纪晚期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发展,认识生产关系调整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作用,理解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结构变革的规律。时空观念:结合时间轴和地图,梳理11-15世纪西欧垦殖运动、庄园衰落、租地农场兴起的时空脉络,明确经济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庄园衰落、租地农场经营的史料片段,提取关键信息,佐证土地经营方式和手工业生产的新特点。历史解释: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崛起的意义,用通俗语言解释“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雇佣关系、商品生产)。家国情怀:认识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理解生产力进步对社会转型的作用,培养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垦殖运动的影响;庄园制度衰落的原因;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特点;富裕农民与市民阶层的意义。难点:分析庄园制度衰落的深层原因;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中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认识经济变化与社会结构变革的关系。基础考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租地农场:(1)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开展垦殖运动;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2)建立: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3)特点:土地集中、产品推向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化)、雇佣关系(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2.手工工场:概况特点 出现雇佣关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生产效率高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农村 富裕农民 、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 手工业者 、 商人 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达标训练1.1489年英国一名叫“约翰”的人账本记录道:“租用河畔草场20英亩,年付租金30英镑”“雇12名自由民收割,支付日薪4便士”。据此判断,约翰的身份可能是( )A.庄园领主 B.城市市民 C.租地农场主D.手工工场主2.15世纪的欧洲,一位威尼斯商人在日记中写道:“农场的佃户不再像从前一样缴纳谷物,而是改为支付货币地租;城市里的织工们聚集在作坊中,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精美布料,商人负责销售获利。”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日益巩固 B.庄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D.手工工场已取代租地农场3.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原来的庄园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指的是(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D.集体农庄4.中世纪晚期的西欧,不少领主将自己的整块庄园出租给较为富裕的农民,富裕农民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并支付给他们合理的工资。这一现象反映了( )A.自给自足经济的盛行 B.庄园制度的强化C.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D.劳资矛盾的加剧5.13世纪,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从羊毛梳理到织成毛呢一共有26道工序,共分为五大段,每段都有精细的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流程。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人文主义发展 B.庄园经济繁荣C.机器生产兴起 D.生产效率提高6.下表是法国勃艮第地区人们对“夜晚”一词内涵不同时期的不同理解。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6世纪至11世纪 14世纪至16世纪“入室盗窃”“滋生罪孽”“混乱秩序”“女巫时间”“危险与冒险”“恶魔出没” “农场守夜”“夜工”“夜间劳动”“夜以继日”“轮班制”“经济生产”A.庄园经济已开始普遍存在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兴起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现代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7.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出现B.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直接剥削者C.农民彻底摆脱庄园领主控制D.农村租地农场的建立阻碍了农业发展8.在14世纪的西欧,许多农民在农闲时到商人所办的手工工场里做工,他们领取工资,与商人形成雇佣关系。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西欧( )A.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B.市民阶层逐渐衰落C.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D.世界市场初步确立9.在村庄小块耕地的周围是大片有待开垦的荒地,13、14世纪欧洲农民络绎不绝地涌进这些无人居住的空地,砍伐森林,烧毁灌木丛,抽干沼泽地,准备开垦和耕种。这一行动( )A.推动生产呈资本主义化特征 B.给领主们带来更丰厚的财富C.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 D.有利于封君封臣关系的巩固10.下表反映了中古后期英国伦敦的部分庄园经济情况。表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伦敦地区各类领主庄园谷物和麦芽处理情况(1288—1315) 主教地产 世俗领主地产 王室地产留存 43% 48% 42%转移 1% 4% 2%出售 56% 48% 56%A.封君封臣制逐步瓦解 B.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C.工厂制度的初步建立 D.全球商业联系初步建立11.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材料二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材料三 大约在14世纪末,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15至16世纪,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出现了租地农场。租地场主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1)材料一中的城市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2)材料二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学自治地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材料三中表明14世纪末到16世纪的西欧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出现了哪两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4)从工场主或农场主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两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属什么性质?参考答案1-10 CCCCD BACAB11.(1)方式:赎买自治特许状;武装起义赢得自治。(2)原因: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表现:免除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教育自主权。(3)方式: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4)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