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文字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文字素材)

资源简介

【25秋最新版】八上冀少版生物每日背默小纸条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传染病与免疫 第一节 常见的传染病
病原体:可引起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其中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细菌和病毒常见于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真菌易引起皮肤病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肺炎、细菌性痢疾、乙型肝炎、蛔虫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
传染病的分类:
分类 起因 常见的病例
寄生虫病 由寄生虫引起 蛔虫病、血吸虫病、蛲虫病、疟疾、丝虫病等
细菌性传染病 由细菌引起 鼠疫、伤寒、淋病、肺结核、百日咳、霍乱、痢疾、龋齿、猩红热等
病毒性传染病 由病毒引起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结膜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艾滋病、麻疹、水痘、脊髓灰质炎、腮腺炎、手足口病、狂犬病、禽流感等
真菌性传染病 由真菌引起 灰指甲等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常见传染病的症状:
常见的传染病 症状
血吸虫病 发热、咳嗽、胸痛、肠胃不适等,严重会引起肝脾肿大,腹水。
细菌性痢疾 发热、腹痛、腹泻等,严重会引发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
乙型肝炎 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痛、乏力等,严重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传染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和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人体健康的威胁。
扩展:
①不同传染病的致死性不相同,有强有弱;
②传染病有的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传播,有的可以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传播,例如禽流感。
【题型过关 神助手】
题型一 常见传染病的识别 题型二 传染病类型的判断
题型一 常见传染病的识别
【例题1】下列关于常见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 【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麻疹是一种传染病
肺结核是由病毒引起的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乙型肝炎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变式1】下列关于常见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蛔虫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蛔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流感和感冒一样,症状完全相同 【感冒和流感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
流感会引起发热、头痛等症状,是一种传染病
白血病属于传染病 【白血病属于非传染病】
题型二 传染病类型的判断
【例题2】下列关于传染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感冒属于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感冒不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手足口病属于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艾滋病属于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细菌性痢疾属于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变式2】下列关于传染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乙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病毒性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
血吸虫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血吸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痢疾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25秋最新版】八上冀少版生物每日背默小纸条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传染病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
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 引起的病原体 传播途径
流感 流感病毒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蛔虫病 蛔虫寄生虫 食用被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
痢疾 痢疾杆菌 直接或通过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手、食品、水源等
人类免疫缺陷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性接触、分娩和哺乳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食物、血液、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
传染病的共同特征是由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基本环节 定义 预防措施 举例
传染源 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感染病原体的人和动物都是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①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 ②深埋感染病原体的动物;
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①流感——戴口罩、正常遮挡喷嚏飞沫,减少病原体传播; ②洗净生吃的果蔬,减少寄生虫病的传播; ③消灭蚊蝇,能避免其携带的病原体传播; ④环境消毒,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们是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①锻炼身体 ②预防接种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患传染病的机会。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示意图:
大多数传染病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因而对传染病患者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恶性传染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①血液传播 ②性传播 ③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
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
发生易感染艾滋病行为后,要尽快告诉监护人,及时采取措施。
【题型过关 神助手】
题型一 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判定 题型二 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
题型一 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判定
【例题1】黄热病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病毒进行传播,蚊子属于
( D )
病原体 【黄热病病毒属于病原体】
传染源 【黄热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抗原
传播途径
【变式1】流感病毒、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健康人分别属于( B )
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
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病原体
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
题型二 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
【例题2】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D )
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变式2】出门戴口罩、喷洒消毒液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A )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染人群
清除病原体
【25秋最新版】八上冀少版生物每日背默小纸条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传染病与免疫 第三节 免疫
皮肤破损后,伤口容易感染,但健康的皮肤却不易感染,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免疫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类,人体能够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微生物起作用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构成 功能 免疫的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 阻挡病原微生物 非特异性免疫
呼吸道黏膜 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 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 溶解多种细菌的细胞壁,杀灭细菌 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 吞噬和消灭多种病原微生物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特点 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防御作用 只针对某一特征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
范围 第一、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抗体是某种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会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微生物或物质。如病原体、移植器官、过敏原、疫苗等。
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首先发挥防御作用的是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的攻击性、针对性强,能选择性地将非特异性免疫未消灭的病原微生物逐一清除,使人体获得对这种疾病的免疫力。
当免疫过强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过敏与人体的免疫有关,是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关。
过敏体质的人接触使其过敏的物质会引起皮肤红斑、瘙痒、皮疹、或者心跳、血压变化以及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过敏体质的人,宜尽早进行过敏原测定并远离过敏原。
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要全面均衡饮食,适当多喝水,可以增强免疫力。有计划地锻炼身体、有规律地作息、保持愉悦的心情,可提高免疫力。
注意:
①注射疫苗→抗原;
②注射抗毒血清→抗体;
③免疫球蛋白→抗体;
④抗体和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⑤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
【题型过关 神助手】
题型一 免疫类型的判定 题型二 抗体和抗原的辨析
题型一 免疫类型的判定
【例题1】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
接种乙肝疫苗
黏膜具有清除异物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把病原微生物阻挡在外【非特异性免疫】
【变式1】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此免疫属于同类型的是( B )
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 【糖丸是一种疫苗,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鼻毛具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某些人吃鱼、虾后发生过敏反应【鱼、虾过敏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器官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例题2】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移植前须做配型实验,配型成功方可移植。从免疫角度来看,被移植的器官属于( A )
抗原
抗体
病原体
疫苗
【变式2】下列抗原和抗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抗原主要是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
抗原可以被抗体吞噬
抗原一定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特殊蛋白质
疫苗是一种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
【25秋最新版】八上冀少版生物每日背默小纸条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传染病与免疫 第四节 免疫
疫苗是将病原体或其特定的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免疫制剂,用来预防该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接种疫苗能预防相应的传染病,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疫苗等类型。
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的原因:
接种疫苗可以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后,免疫系统需要一定时间来产生抗体,不能立即产生抗体。
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从而在未来抵御相应疾病。
计划免疫是依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特定人群接种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的传染病。
接种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①首先了解自己是否有过敏史、慢性病等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况。
②其次要了解接种疫苗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严格按免疫程序接种。
③接种后一般要留观30分钟左右,当天尽量不洗澡、不游泳,以免注射部位感染。
④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⑤如果出现轻微发热或注射部位疼痛,通常是身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表现。
9、糖丸的全称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由于预防脊髓灰质炎。
【题型过关 神助手】
题型 疫苗和计划免疫的概念
【例题1】下列关于疫苗和计划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疫苗接种后,免疫系统能够立即产生抗体
计划免疫是针对所有疾病进行的普遍接种
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
疫苗只能在感染发生后使用,无法预防疾病
【变式1】下列哪项是计划免疫的主要目的( B )
增强人体自然免疫力
预防特定传染病的发生
治疗已感染的疾病
延缓疾病的传播速度
【变式2】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 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疫苗通常是用 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将刺激人体内的 淋巴细胞 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的角度看,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 免疫,注射的疫苗属于 抗原 。
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结核病 ;婴幼儿在两三个月时口服“糖丸”(脊灰疫苗)是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C )
A.注射乙肝疫苗
B.注射百白破疫苗
C.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
D.注射麻疹疫苗
(5)下列哪项不是免疫的功能( C )
A.防御感染 B.自身稳定
C.排泄废物 D.免疫监视
【25秋最新版】八上冀少版生物每日背默小纸条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生活习惯与健康 第一节 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
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炎以及哮喘、气管炎等都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癌症有肺癌、肝癌、白血病、胃癌、食道癌、淋巴癌等。
癌症的致病因素有行为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代谢因素、感染因素。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发霉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环境中的甲醛是引起白血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是长期的高脂、高糖、高盐等不健康饮食,吸烟、酗酒、运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情绪的长期不稳定等因素。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长期暴饮暴食、膳食不均衡、睡眠时间不足、运动少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糖尿病。
非传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通常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①在日常生活中,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不吃变质食品,少吃随、炸 、熏、烤的食物,保持健康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②不吸烟、不酗酒,坚持每天锻炼 并保证足够的睡眠,形成健康的生活作息, 保持乐观心态;
③远离辐射、化学物质等致癌因素,可减少各种非传染生疾病的发生。
【25秋最新版】八上冀少版生物每日背默小纸条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生活习惯与健康 第二节 拒绝毒品
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大麻、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属于毒品。
经过伪装的新型毒品常有以鸦片为原料的麻布烟、由冰毒和氯胺酮混合的“奶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