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三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梳理文章大意,掌握整体结构。(重点)2.能力目标:积累文言文字词,能够自主翻译文章。(难点)3.育人目标: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至少2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挑战100秒:100秒内我读了_____遍3.全班齐读4.观察“峡”字的字形结构,思考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两山夹水之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二、再读课文1.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章大意。2.翻译展示。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山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自:于,在。 2.略无:完全没有。 3.阙:同“缺”,空隙、缺口。 4.自非:如果不是。 5.亭午:正午。 6.夜分:半夜。 7.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至于:到了。 9.襄:冲上,漫上。 10.陵:山陵。 11.沿:顺流而下。 12.溯:逆流而上。 13.或:有时。 14.虽:即使。 15.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6.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7.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18.回清:回旋的清波。 19.绝 :极高的山峰。 20.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21.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22.良:甚,很。 23.晴初:天刚放晴。 24.霜旦:下霜的早晨。 25.肃:肃杀。凄寒。 26.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27.凄异:凄惨悲凉。 28.响:回声。 29.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30.故:所以。 31.裳:泛指衣服。三、三读课文1. 朗读第1段,说说三峡之山有什么奇特之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作者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肃杀 属引凄异:凄惨 哀转久绝:悲凉4.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侧面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5.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侧面写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借写猿声的悲凉,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拓展思考】1.课文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从先夏水写起?写水的顺序是承水势涨落的安排。夏水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色,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板书设计】10《三峡》背诵版一、重点字词(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3)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到了 襄:冲上,漫上(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6)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7)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8)不以疾也 疾:快 (9)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湍:急流(10)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11)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沖荡(12)清荣峻茂 荣:茂盛 (13)良多趣味 良:甚,很__(14)晴初霜旦 旦:早晨 (15)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16)属引凄异 属:连接 (17)空谷传响 响:回声(18)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二、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一词多义虚词:(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②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如果③有朋自远方来 介词,从④自以为大有所益 代词,自己(2)素 ①素湍绿潭 形容词,白色的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形容西,不加装饰的实 (3)绝 ①沿溯阻绝 动词,隔断词 ②绝 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③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清 ①回清倒影 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 形容词,清澈的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素湍绿潭 形容词作名词,急流晴初霜旦 名词作动词,下霜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理解性默写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文中描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文中描写三峡夏日水势汹涌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文中侧面描写江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江水湍急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描写三峡江水澄澈,风光优美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三峡春冬之景并抒发作者对三峡喜爱之情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当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阙处( ) 曦月( ) 襄陵( )沿溯( ) 御风( ) 素湍( )2.名句默写(1)文中第一段写山,其中“ ”突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 , , ”则从侧面极力渲染山之高峻,江之狭窄。(2)正面写山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侧面写山势峻拔狭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侧面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自非亭午夜分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2)或王命急宣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5.翻译重点字词(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③有朋自远方来 _____________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2)绝 ①沿溯阻绝②绝 多生怪柏③哀转久绝(3)清 ①回清倒影②清荣峻茂(4)素 ①素湍绿潭 ______________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5)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素湍绿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晴初霜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句子(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黄牛滩江水又东径①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②,成就分明③。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④,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⑤矣。(选自《水经注》,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①负刀牵牛 负:____________ ②犹望见此物 犹: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语段是围绕哪两个景点写的?作者在写南岸山石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绘的?写出原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阅读两段同样是写三峡的诗文,说说李白和郦道元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重在表现什么景物。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郦道元《黄牛滩》:“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