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熟悉二战后世界人口的迁移3.中国国内人口迁移。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别。2.学习难点: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迁移。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填出各个省份的名称。我国西北五省是陕甘宁青新,省会分别是: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我国西南五省是云贵川渝藏,省会分别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东北三省是黑吉辽,省会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黄河中下游有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省会分别是: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长江中下游有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省会分别是: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有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省会分别是: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属于直辖市的有:()、()、()、()、属于特别行政区的有:()、()位于沿海地区的省份和直辖市有:辽宁、河北、(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津、()、()、上海、()、()、()、()、海南、台湾★★二、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之外,改变其的行为。2、人口迁移的类型:永久性迁移、迁移;自发迁移、迁移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迁移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⑴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⑵新大陆发现后,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活动。⑶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①(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②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④人口迁移发生了一些变化。4、国内人口迁移⑴不同时期的表现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北宋靖康之难,是人口大规模的由向迁移。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一带的人口迁往“走西口”一带的人口迁往、等地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工农业建设。④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主要表现为从地区向地区迁移。⑵重要形式:的人口迁移。从向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普遍人口迁移现象。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读课本P11页文字内容和图1-2-1填写表格。时间人口迁出大洲人口迁出大洲新大陆发现前当今世界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000千米以上★★2、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C.某家庭乔迁新居D.三峡移民★★3、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4、二战前后都是人口主要迁出地的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5、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的是()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迁移的特点有()A.从城市迁往农村B、规模小、频率低C、由内地迁往边疆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7、读下图,结合国情分析,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8、左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则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问题。关于我国不同区域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经迁出区C、东南沿海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规模很大第四部分课堂小结列出本节知识体系:我的疑问: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