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2耳和听觉(课件)--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1.2耳和听觉(课件)--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4.6.1.2耳和听觉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024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4.6.1.2 耳和听觉
幻灯片 1:标题页
标题:4.6.1.2 耳和听觉
副标题:聆听世界的奇妙通道
配图:一张清晰的耳朵解剖图与声波传播的抽象示意图结合,展现耳与听觉的关联
幻灯片 2:引言 —— 耳的重要性
标题:为什么耳朵如此重要?
内容:耳朵是人体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它让我们能够听到大自然的风声雨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话语、美妙的音乐旋律等。失去听觉,我们将陷入寂静的世界,难以与外界正常沟通。据统计,全球约有 4.66 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这也凸显了保护耳朵和听觉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配图:人们通过耳朵聆听各种声音的场景合集,如听音乐、交谈、听自然声音等
幻灯片 3:耳的结构 —— 外耳
标题:声音的 “收集站”
内容:外耳是耳的最外侧部分,主要负责收集声波。它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位于头部两侧,呈不规则的漏斗状,表面覆盖着皮肤,内部由软骨支撑。它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周围环境中的声波,就像一个天然的 “声音接收器”,能将分散的声波汇聚起来。
外耳道:是一条从耳廓底部延伸到鼓膜的弯曲管道,长约 2.5 - 3.5 厘米。它的内壁覆盖着皮肤,皮肤内含有耵聍腺,能分泌耵聍(耳屎),耵聍可以阻挡灰尘、昆虫等进入耳道,同时对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外耳道的主要功能是将耳廓收集到的声波传导至鼓膜。
配图:外耳结构放大示意图,清晰标注耳廓和外耳道,并用箭头指示声波进入的方向
幻灯片 4:耳的结构 —— 中耳
标题:声音的 “放大器”
内容: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是一个含气的腔隙,主要功能是将声波的振动传递并放大。它由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
鼓膜:是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将外耳和中耳分隔开来。当声波传到鼓膜时,鼓膜会随着声波的振动而振动,就像鼓面受到敲击后产生振动一样。
听小骨:是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共有三块,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条 “骨链”,锤骨的一端附着在鼓膜上,镫骨的一端则与内耳的前庭窗相连。当鼓膜振动时,会带动锤骨振动,锤骨再带动砧骨,砧骨又带动镫骨,通过这种方式将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同时将振动幅度放大约 20 倍。
鼓室:是中耳内的含气腔室,容积约为 2 毫升。鼓室内有一条小管与鼻咽部相通,称为咽鼓管。咽鼓管的作用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证鼓膜能够正常振动。例如,当我们吞咽、打哈欠或打喷嚏时,咽鼓管会暂时开放,让空气进入或排出鼓室。
配图:中耳结构示意图,标注出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和鼓室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幻灯片 5:耳的结构 —— 内耳
标题:声音的 “转换器”
内容: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结构复杂而精细,又被称为 “迷路”,它是听觉和平衡觉的感受器所在部位。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组成。
半规管:由三条相互垂直的半圆形小管组成,它们分别位于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半规管内充满了液体,管内有特殊的感受器 —— 壶腹嵴。当头部做旋转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液体因惯性会发生流动,刺激壶腹嵴上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后,我们就能感知到头部的旋转运动和身体的平衡状态。
前庭:位于半规管和耳蜗之间,是一个椭圆形的腔室。前庭内也充满了液体,内有两个囊状结构 —— 球囊和椭圆囊,囊内有特殊的感受器 —— 囊斑。囊斑能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化和直线运动(如加速、减速、上下运动等)时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后,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平衡。
耳蜗:形似蜗牛壳,是一个螺旋形的管道。耳蜗内充满了液体,管道内有一层薄膜,称为基底膜,基底膜上有大量的听觉感受器 —— 毛细胞。毛细胞顶部有纤毛,纤毛漂浮在耳蜗内的液体中。当听小骨传来的振动通过前庭窗传到耳蜗内的液体时,液体的振动会引起基底膜的振动,从而使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弯曲,毛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
配图:内耳结构解剖图,分别展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的形态,重点标注毛细胞等关键结构
幻灯片 6:听觉的形成过程
标题:声音的 “旅程” 全解析
内容:听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耳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并通过神经传导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具体过程如下:
声波收集:耳廓收集外界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将声波传导至鼓膜。
振动传递: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传递到内耳的前庭窗。
信号转换:前庭窗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带动基底膜振动,使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传导:毛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听觉形成: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对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处理,我们就产生了听觉。
配图:听觉形成过程的动态示意图,用不同颜色的箭头标注声波、振动和神经冲动的传递路径
幻灯片 7:常见的听觉问题
标题:听力的 “隐形威胁”
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听觉出现问题,常见的听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导性耳聋:由于外耳或中耳的结构异常或病变,导致声波无法正常传导至内耳而引起的听力下降。例如,外耳道堵塞(如耵聍栓塞)、鼓膜穿孔、听小骨损伤或粘连等都可能导致传导性耳聋。这种类型的耳聋通常可以通过治疗或手术等方式改善听力。
感音神经性耳聋:由于内耳的毛细胞、听觉神经或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听力下降。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药物中毒(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衰老、遗传因素、头部外伤等。感音神经性耳聋往往难以治愈,但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方式帮助改善听力。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在耳内或颅内听到声音的感觉。耳鸣的原因很多,如噪音暴露、耳部感染、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长期耳鸣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就医查找原因并进行治疗。
配图:展示不同听觉问题成因的示意图,如外耳道堵塞、毛细胞损伤等
幻灯片 8:耳和听力的保护
标题:守护我们的 “聆听能力”
内容:耳朵和听力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护好它们:
避免噪音伤害:尽量避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如工厂、建筑工地、KTV 等。如果无法避免,应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耳朵的刺激。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避免使用耳机连续听音乐超过 1 小时。
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不要用尖锐的物体(如挖耳勺、发卡等)挖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如果耳朵内有耵聍,不要自行掏取,应请医生处理。游泳或洗澡时,要注意防止耳朵进水,若进水后可将头偏向一侧,轻轻晃动头部,让水流出,也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
预防耳部感染:注意耳部卫生,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如果出现耳部疼痛、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擤鼻涕时,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即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鼻孔,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涕,以免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 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坚果、鱼类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耳的正常功能。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配图:展示正确保护耳朵行为的图片,如佩戴防噪音耳塞、正确擤鼻涕、健康饮食等场景
幻灯片 9:课堂小结
标题:知识回顾与梳理
内容: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常见的听觉问题有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耳鸣等。
保护耳和听力的方法:避免噪音伤害、养成良好用耳习惯、预防耳部感染、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
配图:耳的结构、听觉形成过程和听力保护要点的综合思维导图
幻灯片 10:课后作业
标题:巩固与拓展练习
内容:
绘制耳的完整结构示意图,并详细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简述为什么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下降。
设计一份关于 “青少年如何保护听力” 的宣传小手册,内容包括至少 3 条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对应的理由。
配图:作业内容清晰展示,背景可选用与耳朵和听力相关的温馨插画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新课导入
请一组同学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要求只能用手势和动作,其他学生猜测。
  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的。
你来比划我来猜
张牙舞爪
东倒西歪
芭蕾舞
大猩猩
孙悟空
唱歌
前庭
咽鼓管
耳的基本结构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耳蜗
半规管
耳和听觉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收集声波
传递声波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传递振动
内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
       
内有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由鼓室通向咽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听觉的形成
声波
耳郭
鼓膜
外耳道
耳蜗
听小骨
听神经
形成听觉
大脑的一定区域
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
保护耳和听觉
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
不要让脏水进入外耳道
擤鼻涕时,压住单个鼻孔擤,且不要太用力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鼻咽部有炎症时,及时治疗
其他感觉


皮肤
有许多对气味敏感的嗅细胞——嗅觉
感受酸、甜、苦、咸等刺激——味觉
感受外界冷、热、触、压——触觉
1.耳的基本结构(如图)
耳郭
外耳道
前庭
耳蜗
咽鼓管
鼓膜
听小骨
基本结构 功能
耳 外耳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声波的通道
中耳 鼓膜 把声波转成振动
听小骨 放大振动
鼓室 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内耳 耳蜗 有感受细胞,产生听觉冲动
前庭 感受重力、头部位置的变化和
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的刺激
半规管 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刺激
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________→鼓膜→听小骨→________内的感觉细胞→听神经→________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特别提醒]
视觉感受器在视网膜上,听觉感受器在耳蜗中。
外耳道
耳蜗
大脑
3.其他感觉器官
(1)鼻: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________。
(2)舌: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__________,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刺激。
(3)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________、压等刺激的功能。
嗅细胞
味细胞

知识点1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其中内耳的结构包括
(  )
A.耳郭、外耳道、鼓膜
B.鼓膜、听小骨、鼓室
C.耳蜗、听小骨、咽鼓管
D.半规管、前庭、耳蜗
D
耳和听觉
2.[思维训练·类比思维 2025·渭南模拟]远处声音微弱时,用手掌托在耳后,听到的声音会变大,此时手掌发挥的功能类似于(  )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3.[生命观念]“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图是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能够接收声波,产生振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4.[2024·福州质检]植入“人工耳蜗”能帮助听障人士重建听力,“人工耳蜗”的功能是(  )
A.传导声波 B.产生振动
C.感受刺激 D.产生听觉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5.[真实情境 2025·泰州模拟]古代晕船又称“苦船”,以下结构与其有关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前庭和半规管 D.耳蜗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6.正在认真答题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声波传导的正确顺序是(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感觉细胞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的一定区域
A.①④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7.[2025·保定模拟]小点的妈妈教育他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因为容易损伤(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鼓室
A
解题思路:鼓膜较薄,位于外耳道底部,直接与外界接触,容易受到外力伤害。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8.下列措施中,不能保护耳或听力的是(  )
A.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
B.为减少噪音,可戴耳机听着音乐睡觉
C.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
D.要遵医嘱,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9.[创新题·新情境 2025·广州模拟]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鼻 B.耳、鼻
C.眼、皮肤 D.耳、皮肤
D
知识点2
其他感觉器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0.[古话今议 2025·龙岩月考]“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味觉 B.听觉和味觉
C.听觉和视觉 D.触觉和味觉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1.[2024·陕西中考]研究表明,与人类学习说话相关的神经中枢在5岁左右发育完成。5岁前因耳蜗病变造成耳聋的患者,若在相关神经中枢发育完成后再植入人工耳蜗,仅能听到声音,无法正常说话。下列关于耳蜗和“5岁前耳聋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入人工耳蜗越早越好 B.耳蜗位于中耳
C.失去听觉不会影响说话 D.耳蜗形成听觉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2.科学用耳,能够保护耳的健康。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避噪声: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导致[②]________破裂,甚至失去听觉。
(2)常按摩:按摩耳垂后,能促进由③半规管、前庭和[④]________构成的内耳的血液
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鼓膜
耳蜗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知识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