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七年级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全卷共三道大题,24小题,总分120分。
同学们,欢迎踏入“语文奇幻王国”的期末大冒险!在这片充满诗意与智慧的世界里,字词是灵动的精灵,文章是神秘的宝藏,而你们将化身勇敢的探索者,通过三个关卡的考验,解锁语文知识的无尽奥秘。现在,就让我们开启这场奇妙的知识征途吧!
第一部分 文字森林大闯关——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书写展示(2分)
推开语文奇幻王国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lán( )的文字星河,字词精灵们闪烁着光芒,编织出如梦似幻的奇异景象。远处,古老书山的轮kuò( )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召唤着勇敢的探险者前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字帖(tiè) 校对(jiào) 谰(lán)语 气冲斗牛(dǒu)
B.亘古(héng) 污秽(huì) 愧怍(zuò) 深恶痛绝(wù)
C.粗拙(zhuó) 晌午(shǎng) 告罄(qìng) 锲而不舍(qì)
D.哺育(pǔ) 诘问(jié) 迸(bèng)溅 鲜为人知(xiān)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工程师对设备的异常震动不以为然,没想到这个疏忽导致了后续严重的机械故障。
B.博物馆里的文物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C.他在运动会上夺冠后,得意忘形地向同学们讲述比赛过程。
D.班长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深受大家喜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
D.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情景默写(8分)
言为心声,行为心使。从古诗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隐约可见万物的仪态。杜甫《望岳》中,“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激励我们奋力攀登人生的巅峰;《木兰诗》中,“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提示我们在战场上勇敢无畏、奋力向前方显英雄之姿;陆游《游山西村》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启迪我们要正视困境,寻找转机;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⑦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告诉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斯是陋室,⑧___________”告诉我们品德高尚可以弥补物质的缺憾。
【综合性学习】大庆市各中学即将开展“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任务。(7分)
6.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写了一些关于“孝”的对联,但是有两组对联被弄混了,请把下面四个句子组成两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把序号填入答题卡上。(2分)
①甘泉露滴慈母爱 ②乌鸦离巢念反刍 ③羊羔出栏思跪乳 ④苍山丰林祥父恩
第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活动中,有同学呈现了下面这幅漫画作为宣传海报的图片,请仔细观察,给它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答: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班级组织同学们到社区敬老院去慰问,小渝不想去,他认为只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可以了。作为班长,你该怎样劝说他改变想法?(2分)
第二部分 经典长廊探秘记——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列内容,完成9-16题。(26分)
【名著阅读】
9.阅读以下内容,完成下列各题。(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3分,共5分)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主要用了_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2)下列有关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②在神父家的蛋糕面团上抹烟末儿
③瘫痪,双目失明 ④患大叶性肺炎兼伤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古诗阅读】(5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1.古诗文中某些诗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后两句诗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3分)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
(3)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 (4)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3处)(3分)
壮 而 好 学 如 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15.下列句子中与“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切问而近思 D.三十而立
16.【甲】【乙】两文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7-19题。(8分)
【材料一】
“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榜单发布
①4月14日,“典赞·科普中国”特别节目《为民·创新·启迪——科普中国在行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
②该节目以“为民、创新、启迪”为主题,通过科普专家演讲、年度科普榜单代表情景采访等环节,宣传展示科技和科普领域的先进事迹,并揭晓“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榜单。
③“典赞·科普中国”是由中国科协牵头主办的一项科普领域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9届。“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榜单由相关部门、央企、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网络平台等184家单位推荐产生。
(节选)
【材料二】
“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作品简介
①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 科普影视片 通过有效聚焦中小学生公共安全领域的问题,采用模型搭建解读、动画原理剖析、真人实景拍摄等手法,成为师生家长认可的公共安全科普节目。
② 《科学公开课》 科普影视片 以“传播科学思想·培养科学兴趣”为宗旨,通过中小学生能理解、愿意听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普及基础及前沿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
③ “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 科普展览 展览通过互动展品、影像文物、艺术化场景等,展现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在杂交水稻领域攻坚克难的伟大历程。
④ 《了不起的中国科技》 科普图书 真实记录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与嫦娥五号任务全过程、京张高铁的智能线路以及南极科考的故事。
⑤ 《江小惜的时光旅行》 科普展览 以“江小惜”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来到不同文明时期的方式,为大众系统科普水知识,展现水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紧密关系以及人类与水的相处方式。
⑥ 《中国国家公园: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科普图书 以轻松、简洁、易懂的文风,讲述中国境内的典型生态结构、珍稀野生动植物、地理地貌特征、气候水文特点、生态文明历史、科研环保对策等科普内容。
⑦ 《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 科普图书 通过一连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阐述科学的文化本性,展现科学家精神。
⑧ 《促进健康,怡享老年》 科普图书 以老年健康观念、老年特有疾病和症状、老年常见慢性病管理三大主题分设板块,围绕老年人关心的高频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
⑨ 《智能时代》 科普影视片 围绕人工智能的诞生发展、赋能生产生活等方面,深层次呈现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技术突破、道德伦理等多维度属性。
⑩ 《长江!长江!》 科普图书 以科学与人文兼具的地理学家视角、全景式手绘画卷和诗意语言,完整呈现了长江文明、长江生态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伟大成就。
【材料三】
1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典赞·科普中国”节目是中国科协举办的一项科普领域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9届。
B.《智能时代》影视片深层次呈现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技术突破、道德伦理等多维度属性。
C.《科学公开课》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公开课,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对科学的好奇心。
D.材料三的统计图看,科普图书销量第二季度接近漫画销量,科普逐步受到重视。
18.阅读【材料三】,对比统计图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分)
19.阅读【材料二】,说说“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的特点。(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20-23题。(11分)
岁月深处的歌声
董改正
①我在高铁上落座,一位精致优雅的母亲抱着一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走过来,对四邻微笑并致歉。放好行李后,母亲坐定,将身子绷成弯弓的孩子勉强放坐在腿上,掏出一部手机,迅速点亮屏幕,动作行云流水。动画片的声音传出,孩子立刻切换到静音状态,双手握着手机,出奇地安静。母亲拿出蓝牙耳机,孩子侧过脑袋,任由妈妈给他戴上。母亲又拿出另一部手机,她也戴上耳机,开始他们的旅程。
②我不觉莞尔,想起那些年哄孩子的场景。窗外风景掠过,心头一幅幅图画翻动,一首首歌像一只只鸟雀,从故乡的暮色里飞来。
③首先入耳的是父亲苍老的歌声。那是十三年前,女儿五岁,寄养在父母那里。家中已有三十多年没有幼儿了,石头一般的父亲柔软下来,看孙女的眼神里尽是宠溺。那个秋日的黄昏,我从小城赶回,夕阳绮丽,晚霞满天,大群的鸟叽叽喳喳地叫着,飞舞着。71岁的老父亲,背着我5岁的女儿,迎着夕照慢慢走着。女儿应是睡熟了,小小的脑袋搭在父亲的肩头,双手一左一右,垂在父亲的胸前。父亲尽力让自己的腰弯得更舒缓,让女儿躺得更舒服。乡村的暮色是丰富的,有小狗从他们身边跑开,有端碗的老人笑眯眯地从他们身边走过,有大朵大朵的红花陪着他们一路开放。我听见父亲在唱歌,歌声弥漫在四面围拢过来的夜色里:“好大月亮好卖狗,拣个铜钱打烧酒,走一步,喝一口,问你老爹爹可要小花狗?”
④如果这时候女儿醒着,她应该会学小狗“汪汪”地叫起来。但此刻的她睡着了,像雪一样安静。一定是她哭闹,父亲才背着她吧?或者不是,祖孙俩相依相偎着,在童谣声中,一个沉入睡眠,一个沉入往事。
⑤我想起母亲的哼唱。那是夏夜的庭院里,三顶蚊帐各垂自帐顶的染树枝、椿树枝、楝树枝,在金贵的小南风中轻轻摇晃。蚊帐外,一群群萤火虫在小风里飘荡,轻若浮光,飘如水里的光点。“该睡了。”母亲在最里面的蚊帐中轻轻说道。我和弟弟睡意全无,还在说着白天的事情。母亲的歌谣就在此时响起:“萤火虫,点点红,哥哥骑马我骑龙……骑我的马,上扬州,扬州里面一枝花,摆摆尾子到姐家……”
⑥母亲轻轻地哼唱着,由清晰到模糊,终于杳杳如渐行渐远的旧梦。星月在天,我们睡着了。
⑦我想起往生的外婆,她有多少哄睡的歌谣啊!40多年前,我是个多么烦人的小孩。在那个名叫“路东王家”的小村里,在那个晚饭后必用清水洗尘的小院里,在那张已经被汗渍和岁月包浆的竹床上,外婆为我唱沉了多少灿灿的星月,为我唱来了多少个软软的夜。那些歌谣,如今依然浮漾在我的心里,如云如月,如月光捏成的行板。
⑧高铁上,那个孩子睡着了,像雪一样安静。妈妈收了手机,将他搂在怀里,望着车窗外疾驰而去的风景,如面对流水,如面对时光。
(节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8月9日,有删改)
20.本文围绕“歌声”依次回忆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外婆在小院里为“我”唱哄睡歌谣。
21.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孙女的宠溺?请用简要概括(2分)
2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23.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请联系本文温馨的亲情故事,说一个发生在你身上,让你印象深刻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谈谈亲情之爱对个人成长的影响。(4分)(至少运用一种描写方法)
第三部分 创意岛屿大冒险——写作(50分)
24.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景或者是一瞬间,会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动、震撼……请以“那一刻,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少于600字;
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④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自选;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斓 廓
评分标准:(2分)每个汉字书写正确1分儿。
2.A
评分标准:(2分)
3.B
评分标准:(3分)
4.C
评分标准:(3分)
5.①会当凌绝顶 ②一览众山小 ③万里赴戎机 ④关山度若飞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⑥柳暗花明又一村 ⑦政入万山围子里 ⑧惟吾德馨
评分标准:(8分)每空1分儿出现漏字,添字,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6.①和④ ③和②
评分标准:(2分)
解析: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动物名词“羊羔”对“乌鸦”,动宾结构“出栏”对“离巢”,动宾结构“思跪乳”对“念反刍”,且“乳”是三声,是仄声字,“刍”是二声,是平声字,故上联为③,下联为②。自然风景名词“甘泉”对“苍山”,名词“露滴”对“丰林”,偏正结构“慈母爱”对“祥父恩”,且“爱”是四声,是仄声字,“恩”是一声,是平声字,故上联为①,下联为④。
7.“孝”的传承(1分) 理由:漫画的内容是,妈妈在给奶奶捶背,宝贝在给妈妈捶背。这体现了“孝”的代代传承。(2分)
评分标准:(3分)
8.小渝,“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可“敬老”同样重要,去社区敬老院慰问,不仅可以为那里的老人带去温暖,也可以让自己在奉献中收获快乐,你说呢?
评分标准:(2分)
二、阅读理解
9.(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动作 (2)D
评分标准:(5分)[第一小题每空1分,第二小题3分)
10.D
评分标准:(2分)
11.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的最高。(1分)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2分)
评分标准:(3分)
12.(1)推托 (2)等到 (3)晚 (4)怎么
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
13.(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
评分标准:(4分)
14.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评分标准:(3分)
15.B
解析:A.而:连词,表顺承;B.而:连词,表转折,却;C.而:连词,表并列;D.而:连词,表顺承;
评分标准:(2分)
16.示例:学习不分早晚,只要有决心就应坚持学习;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通过学习可以不断提升个人素养。评分标准:(2分)
译文【乙】:晋平公问师旷:“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正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感叹:“说得好啊!”
17.A评分标准:(3分)
解析:A.依据材料一③段“‘典赞·科普中国’是由中国科协牵头主办的一项科普领域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9届。‘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榜单由相关部门、央企、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网络平台等184家单位推荐产生。”一段中的“由中国科协牵头主办”可知,选项中的“中国科协举办”表述有误;
18.①童话销售量最少,漫画的销售量最多。②第二季度,除童话和漫画销售量下降(科普和趣味数学销量上升),其他两类的销售量都有增加。③第二季度,科普类的销售增加最明显。
评分标准:(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9.①科普涉及领域广;②科普内容形式多样;③科普群体涉及广。
评分标准:(3分)
20.①父亲背着“我”女儿在秋日黄昏边走边唱童谣
②母亲在夏夜庭院里为“我”和弟弟哼唱歌谣
评分标准:(2分)
21.女儿睡着后,父亲尽力让自己的腰弯的更舒缓,让女儿躺的更舒服;
女儿睡着了,父亲还是边走边唱歌,让女儿睡得更好。
评分标准:(2分)
2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那些歌谣比作云月月光捏成的行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对那些岁月深处的歌谣的感受,表达了我对亲人和旧时光的怀恋之情。
评分标准:(3分)
23.答案要求:讲述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故事(1分),至少运用一种描写方法(1分)体现亲情的温暖让自己不再害怕困难,懂得感恩等对自己成长的具体影响,在回答时,要结合自身经历。(2分)
评分标准:(4分)
三、写作
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