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六年级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全卷共三道大题,24小题,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1.读拼音,根据语境字迹工整写词语。(2分)
2025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伟大日子。76年前的今天,我们摆脱压迫,终于站了起来。今夜,人们点燃万千烟火,通xiāo达旦( )庆祝,每个人的脸上都笑意盈盈。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今日而牺shēng( )的革命先烈们,勿忘历史,砥砺前行,让我们创造更好的明天。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贩卖fān 焉知非福yān 避免 翻箱倒柜
B.挑剔tì 哄堂大笑 hōng 熬粥 轻歌曼舞
C.衣襟jīn 混水摸鱼hùn 耽搁 惊惶失措
D.徘徊 huí 锲而不舍qiè 惆怅 信手拈来
3.人民网《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的新闻报道下,网友们纷纷留言,发表评论,以下评论中带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我不禁心潮澎湃,向中国航天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B.中国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C.天问一号完成“惊鸿一落”,随波逐流,它稳稳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开启了火星的探测之旅。
D.航天人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勇气,在漫漫征途上书写了动人传奇。
4.下列句子对应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联想)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C.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
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排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B.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居里夫人登上了科学研究的高峰。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各地垃圾分类推进力度不一,存在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准确率不高。
大家就六年级时名著阅读活动,做了以下的交流。
6.下面的推荐语说的是名著( )(2分)
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这是“一本富有教益,严肃认真和没有一句假话的书”,再现了人民在农业区的生活和荒野大地。
A.《鲁滨逊漂流记》 B.《骑鹅旅行记》 C.《汤姆·索亚历险记》 D.《爱丽丝漫游奇境》
7.关于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书的序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因此我们阅读名著只读序言就够了。
B.为更好地理解名著,可以先了解作品梗概、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书评。
C.边读边思考,随时批注,记录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感想、评价等。
D.读完名著后,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结构,写读后感,演课本剧,等等。
8.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如图具有他楷书作品特点的是( )(2分)
A. B.
9.诗词名句积累填空。(8分)
“飞花令”是我国自古代流传至今的游戏,展现出汉语言文字背后丰富多彩和极具特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校园里,同学们正在进行着以“雨或水”字为主题的飞花令:“终日不成章,①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④______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⑤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⑥______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⑦________________,钟山只隔数重山。”其中一位同学接不上令,摇了摇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一旁的老师刚想接令,边上的一位同学脱口而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⑧________________。”老师听了,笑着说:“真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0-15题。(共21分)
【古诗阅读】(7分)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0.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马诗》是一首唐代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代七言绝句。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1.《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①_______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②____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③___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④________________。(4分)
【文言文阅读】(14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虽有④“槁暴”⑤,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②輮(róu);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规:圆规。④有(yòu):同“又”。⑤槁(gǎo)暴(pù):晒干。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
12.解释下面加点字。(4分)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 ) ②冰,水为之( )
③及日中则如盘盂( )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3.用“/”画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节奏。(限断两处)(2分)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读文段,选一选。(4分)
①形状 ②温度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
两小儿辩斗时,一小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________”;一小儿从________角度来看,认为“________”。他们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按文章记叙顺序填空)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9题。(共12分)
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①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个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的好奇心。
④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停滞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6.短文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四个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分)
瓦特发明蒸汽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竺可桢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②③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看破红尘的过客”和“心如止水的高僧”在文中指的是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B.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中的“他们”指的是那些没有好奇心的人。
C.“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这句话中的“他们”指拥有好奇心、力求探究事物本质的人。
D“他们就像浮萍”中的“他们”是指那些看问题肤浅,认知也很肤浅的人。
19.对文章观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重要源泉。
B.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
C.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
D.有好奇心的人,人生才不会庸庸碌碌,事业才能向前发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3题。(11分)
往事依依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③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④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⑤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⑥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⑦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选文有删节)
20.我读《水浒传》会“身历其境”“津津有味”是因为( )(3分)
A.我以前读过《评注图像水浒传》。
B.我的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风景就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的背景。
C.我曾目睹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D.我想象着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21.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是( )(3分)
A.第①段以“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夸张写法,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B.第③段“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了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C.第④段引用《千家诗》诗句中丰富的颜色描写,抒发了自己读诗后的美好感受。
D.第⑤段列举了初中国文老师诵读的情景,强调两位国文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
22.文章以“往事依依”为题,文中的“我”深情回忆了少年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这些往事唤起了“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3分)
23.文中的“我”回忆往事时,谈到了一些读书方法,写写你学到的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50分)
24.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被爱包围着,亲人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你是否常常体会到这些爱?你是否想到过回报或感谢这些人?还是因为沉浸在爱中太久,而忽略了这一切?
请以“谢谢你”为题目,选择身边的一个人,回忆他(她)对你的关爱,再选择其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情写下来,表达你对他(她)的感谢吧!注意条理清晰,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不少于5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六年级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宵 牲
评分标准(2分)
2.A
评分标准(2分)
3.C
解析:C.有误,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坚定的立场或明确的主见,跟着别人或随着潮流而行。不符合语境。
评分标准(3分)
4.A.解析:A有误,“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通过“喜得快要发疯了”极度夸大了八儿喜悦的程度,而不是联想。
评分标准(3分)
5.A
解析:B.有误,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C.有误,搭配不当,去掉“能否”。D.有误,成分残缺,在“不高”后面加上“的现象”。
评分标准(3分)
6.B
评分标准(2分)
7.A
评分标准(2分)
8.B
解析:A、不符合题意。该书法作品点画较为生硬,缺乏圆润多姿的感觉,运笔也不够自然流畅,不符合赵孟頫楷书点画圆润、运笔自然的特点。
B、符合题意。该书法作品点画明显圆润,线条流畅自然,并且能看出带有行书那种流畅连贯的笔意,符合赵孟頫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笔意的特点。
评分标准:(3分)
9.①泣涕零如雨 ②雨雪霏霏 ③渭城朝雨浥轻尘 ④好雨知时节 ⑤天街小雨润如酥 ⑥水是眼波横 ⑦京口瓜洲一水间 ⑧萧萧暮雨子规啼
评分标准:(8分)每空1分儿出现漏字,添字,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10.C评分标准:(3分)
11.①良马 ②石灰 ③石灰的颜色 ④高尚的节操
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
12.①热水 ②代词,指冰 ③到了 ④反省
评分标准:(4分)
1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评分标准:(2分)
14.(1)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评分标准:(4分)
15.①④②③
评分标准:(4分)
16.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评分标准:(2分)
17.①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袁隆平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
评分标准:(4分)
18.A 评分标准:(3分)
19.B 评分标准:(3分)
20.D 评分标准:(3分)
21.A 评分标准:(3分)
22.看图品图(看《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学习诗词)
评分标准:(3分)
23.读古诗或故事要大声朗读;通过图书中的插图想象书中描绘的画面。
评分标准:(2分)
三、写作
24.作文评价等级及赋分标准
等级 内容 表达 特征
A级(46-5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文体明确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B级(41-45分)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文体明确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工整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C级(31-40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基本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文体基本明确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D级(21-3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虚假 文体不明确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基本清楚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事例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E级(11-20分) 文不对题,内容空洞,感情匮乏,语句不通,表达不清,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字迹潦草难辨。
F级(1-10分) 作文不符合写作要求,如内容透露考生的学校,姓名等真实信息,文体超出要求,字数严重不达要求等等。
G级(0分) 思想不健康,涉嫌抄袭,没有文字等等。
说明:
1.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2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2.残篇评定:
①3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②3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2分,不评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⑥完全空白的,评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