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草原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 草 原
教材pp.2~4
1.会写“毯、玻”等9个字。
2.能专注阅读课文,抓住词语理解句子,会积累和运用语言,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培养语感,学习把场面描写具体的方法。
4.进一步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美丽,了解草原的风俗民情,理解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了解草原的风俗民情,理解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能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对收集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阅读指导上做到指向明确;鼓励学生谈感受,在阅读中体会情感。
【学习方法】
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草原吗?(生:喜欢。)
2.草原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作家老舍先生所描绘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美丽辽阔的草原。(板书:草原)
初读课文
一、了解作家作品
(课件出示老舍的照片)同学们,你们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有多少呢?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词,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生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3.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4.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描写了作家做客草原的哪几个画面?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五个画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友好相见—盛情款待—依依惜别。
(2)启发学生说出对草原的印象。
理清了课文顺序,大家能说说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吗?(生回答)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生
回答:美。)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美
呢?(生回答)(师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指导书写
重点字:
毯:半包围结构,“毛”要托住“炎”。
裳:“口”稍扁;“衣”的横画较长,不要少写“点、横”。
微:左部是“彳”,不是“亻”;中部“山”下面的短横不能漏写。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分别描写了作家做客草原的哪几个画面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吧。
探究新知
一、朗读品析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风光美
1.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有感情地范读,指生展示读)
2.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课件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 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
图片展示,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朗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得美的句子,说说它美在哪里。小组交流分享。
3.有感情地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
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二、学习第2~5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体会草原的辽阔,学生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草原辽阔的句子。指生反馈交流。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2.初入草原,作者先见到了什么?走了许久,作者又看到了什么?(生:先见到了小鸟,又看到了河。)
3.主人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指生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学生自读第3~5自然段。
(1)主人的热情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①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等。
②蒙古包内:礼貌而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族姑娘们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等。
(2)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句子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
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作业布置
1.选用《学海乐园》相关同步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
基础上背诵第1自然段。
《草原》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浓浓的民族情。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理解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教师通过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尽量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