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花之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花之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 花之歌
教材pp.10~11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的写法寄托的内心美好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首诗在用词和声音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通过点拨拓展学生的阅读体会、培养表达的能力。
【学习方法】
在读中感受、领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以实现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的目的。
1课时
情景导入
1.(师出示课件:多幅鲜花图)(生欣赏鲜花)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
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分层并概括层意。
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4):讲述了“我”是什么(花的形象美)。
第二部分(5~7):写了“我”每天都在做什么(花的精神美)。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1)课件出示: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大自然说出来”比喻花开,“又收回去”比喻花落。
③指导朗读,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
(2)课件出示: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①想象画面。
示例:我仿佛看见绿茵茵的草地上,花朵点点,就像星星在天空闪烁。
②看图片(草地上的鲜花盛开),直观感受。
③读出美的感受。男女生比赛读,通过朗读带入画面。
(3)课件出示: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①“诸元素”指什么?
四季,即春、夏、秋、冬。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
③指生读,读出花的四季变化。
(二)联系背景,读懂诗情
1.学生阅读课文第5~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并说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自己。
(1)课件出示: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①“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
“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2)课件出示: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①读完这句话,你能概括花的精神吗?(小组交流讨论)
②指生汇报。
花的精神是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③读出花向往光明、积极向上的精神。
2.师生合作,教师引读第5~7自然段。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诵给家人听。
《花之歌》这首散文诗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不要孤芳自赏,懂得了不论失意还是得意,我们的心中都应该开满怡人的鲜花的道理。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在读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花”的形象,寻找人生的启迪。教师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朗读、思考、想象,从而领悟到花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