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1.B 2.D 3.B4. B5.(1)①多数人对古诗词阅读兴趣较低,缺乏系统计划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2)②此观点片面。诗歌传承需结合纸质阅读、线下活动、课堂教学等多元方式,而非仅依赖电子媒介。6. (1)心忧炭贱愿天寒;(2)山光悦鸟性;(3)潭影空人心;(4) 拣尽寒枝不肯栖;(5)故人不独亲其亲;(6)不独子其子。7. D8. (1)导航、翻译、疾病诊断等各种 AI 应用在生活中广泛应用(2)我认为 AI 不会也无法真正替代人类9. A10.欲归不得的失望(思乡而不能回或思乡);客居异乡的孤独、寂寞;仕途失意(政治上失意或失意)的感慨。【解析】欲归不得的失望(思乡而不能回):从“日日望乡国”可以看出,诗人每天都盼望能回到家乡,然而却只能“空歌白苎词”,白白地吟唱思乡的歌曲,无法真正实现归乡的愿望,体现出欲归不得的失望与愁苦。客居异乡的孤独、寂寞:“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诗人在异乡遭遇失意之事,只能独自自言自语,心中的愁苦也只有自己知道,无人倾诉,深刻地表现出客居异乡的孤独寂寞。仕途失意的感慨:“失意还独语”中的“失意”二字直接表明诗人在仕途上遭遇不顺,心中充满感慨与愁苦。结合全诗来看,诗人客居蓟北,远离家乡,却又无法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种无奈与失落加剧了他的愁绪。11.B12. (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2)老师您推行的道义太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接受。13.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用感叹号表达了自己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改后就无法体现作者的强烈情感。14.①韩愈认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倾吐出来,借《马说》就自己怀才不遇的现状抒发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之情。②孔子及弟子认为即使道义不被接受,也依然能享受贤才彼此之间相处的快乐。③陈子昂借诗歌表现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15.①找乡长申请修路;②拦住县长请求修路;③宣布修路,村民热情高涨;④修路启动,村民投工投劳。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路”比作“飘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修路之后,山路平整宽阔、蜿蜒绵长的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一心为民精神的敬重之情。17.(2 分一个点,其中性格 1 分,结合文本 1 分)①淡泊名利、一心为民。从“父亲决定豁出去了,觉得不当村支书也没什么了不起”可以看出。②自尊心强。从“父亲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可知。③富有智慧,行动果敢。从“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组就地取材等”可以看出。④有号召力。从“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等”可以看出。⑤耿直倔强。从“父亲独独的站在空阔的院子里,一动不动等”可以看出。18.①“长长的山路”象征过去贫穷闭塞的生活,山路漫长难行,阻隔了山寨与外界的联系,村民生活艰难;(2 分)②“长长的山路”象征现在和未来的幸福生活,父亲和村民们修好的山路,连通了山外的世界,给乡村带来巨大的变化,让村民们走向幸福生活。(2 分)③我的成长就是一条伴随着坎坷与美好收获的长长的山路。(言之有理即可,1 分)19.B20.(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5 分)①保尔因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不能参加工作,曾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开始了文字创作。②保尔长期参加战斗和超负荷工作,双腿完全瘫痪,只有右手还能活动,病情继续恶化,致使最终失明。但他并不气馁,决定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开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但他写完的三章小说原稿不慎被邮局遗失,只好重新写作,书稿完成后,大受赞赏,即将出版。保尔终于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归到战斗的行列,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③保尔和丽达曾经是一对恋人,但保尔把丽达的哥哥误认成她的丈夫。经过时间的发酵,两人虽然解开了误会,但保尔认为革命事业未竟之前不应该谈私人感情,两人最终分离。这一事件使保尔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与执着。21.【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题目要求记录所遇矛盾及解决后的收获。立意上,需突出矛盾对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展现从解决矛盾中获得的成长感悟,如面对矛盾时坚持、思考、转变等品质的提升,让读者明白矛盾虽带来困扰,却也是成长契机。选材构思:选材可从学习、生活、兴趣等方面入手。学习上,如数学成绩不佳与渴望进步的矛盾,可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请教老师同学,成绩提升后收获坚持与努力的意义;生活中,像与朋友因误会产生矛盾,主动沟通化解后懂得理解与包容的重要性;兴趣培养方面,如想学绘画却因学业繁忙时间不足,合理规划时间兼顾两者,明白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构思时,先点明矛盾,如学习数学时的困境;接着写解决过程,如遇到难题不放弃、请教他人等;最后写收获,如成绩进步带来的自信。以清晰脉络呈现矛盾与成长的关系,让读者从中有所感悟。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未质量监测试题语文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作为文明古国,我们的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作为科技大国,我们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化县某校组织了传统文化校园科技节,下面是某个学生小组打算向校报投稿的文章《科技为器,文化为魂》,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1-2题。【科学技术】(1)当马王堆碰撞“数字化”,让沉睡千年的文化瑰宝涣发新生;当“中国V谷”接入“大模型”,创意内容生产发生效率变革;当湖湘文化注入创新基因,新的文化业态和产业生态动能澎湃…当前,文化资源大省湖南,正积极探索并心无旁骛地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着力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湖南“无门槛”的文化资源使用模式已悄然渗入二次创作的每一寸土壤,①在一次又一次咬文嚼字般的实践中,激发传统文化的无限活力。②湘绣非遗传承人妙手回春,运用动态捕捉和3D建模技术打造“数字绣娘”虚拟P,让千年针法在元宇宙空间演绎湖湘美学;长沙花鼓戏院团借助全息投影与5G直播技术,(②)在梅溪湖大剧院呈现虚实交融的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吸引百万年轻观众在线互动…(③)文化和科技融合使湖湘文化更好地发扬与传承。“我们积极支持创新平台加强文化科技领域应用布局,强化算力底层支撑。”(④)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湖南各公共服务平台正持之以恒地推进文化建设,加速带动文化科技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1.结合上面文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骛”为“追求”之意,“心无旁骛”“好高骛远”“趋之若骛”中“骛”字形都没错误。B.“持之以恒”中“恒”读“héng”,“盘桓”“断壁残垣”“亘古”中加点的形近字都不读“héng”C.第①向句中“咬文嚼字”使用正确,突出湖南文化资源使用模式探索的不易。D.第②向中“妙手回春”使用正确,意为湘绣传承人让传统手艺焕发新活力。2.关于上述文段,标点使用、病句修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句有语病,应将“让”去掉。B.第(2句标点使用错误,应将“”改为《》。C.第(3)句有语病,应改为“传承与发扬”。D.第(4句标点使用错误,应将“:”改为“。”3.小语从网上摘录了下面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语文学习能让我们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对语言文化的探索与传承。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DeepSeek等先进工具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它只是辅助工具,无法替代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③无论是与他人交流,还是阅读书籍、撰写文章,语文都是我们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④同时,语文学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也是培养情感表达和文化素养的关键。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语文第1版共6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文).pdf 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