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灯光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灯光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8? 灯 光
教材pp.26~27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并掌握文章倒叙、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2.了解“灯光”与“火光”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标题之间的联系,感受革命英烈的献身精神。
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标题之间的联系。
感受革命英烈的献身精神。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方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从而助推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1课时
情景导入
1.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我们对灯光都非常熟悉,平时却并不特别注意它。本课作者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名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写作背景。
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梳理结构。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课文第1~2自然段写作者在天安门广场散步时,听到一句赞叹——多好啊!从而陷入了回忆。课文第3~11自然段写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写事情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作者在璀璨的灯光下,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
(2)不论是现在还是往昔,课文一直围绕着什么来写?
光,灯光和火光。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聚焦主问题
1.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标题又有什么联系?找到相关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
2.学生小组内交流。
(二)聚焦天安门的灯光,唤醒难忘的回忆
1.正当作者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联系上下文,为什么这句话让“我心头微微一震”?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牺牲前留下的话语。
2.像这样先写现在,再回忆过去的写法叫倒叙。再看课文的结尾,也写到了灯光,这就是首尾呼应。而灯光就是全文的线索。
(三)聚焦书中的灯光与战场上的火光
1.聚焦郝副营长书中的灯光。
(1)学生找到并朗读描写郝副营长书中的灯光的语句。
(2)指导学生朗读郝副营长的话。
“多好啊!”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3)郝副营长多么向往这灯光啊!他向往的仅仅是这灯光吗?(不是,郝副营长向往着战争胜利后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这也是郝副营长的理想,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理想。(板书:理想)
2.聚焦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1)这段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千钧一发。)
(2)学生找到并朗读描写战场上火光的语句。
(3)此时,战场上出现的火光和灯光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板书:奋斗)
郝副营长在战场上点燃的火光,是为了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为此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从火光下看别人的电灯,到为了孩子们在电灯下学习而点亮火光,这是前后呼应。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作者的《七根火柴》《三人行》。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回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解放战争中,郝副营长为实现让祖国的孩子在电灯底下安心读书这一理想而英勇献身的事。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来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教师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朗读、思考、想象,从而领悟到郝副营长的伟大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