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长揖(yī) 被甲(bèi) 弓弩(nǔ)
B. 入彀(gòu) 按辔(pèi) 兵刃(nèn)
C. 匈奴(xiōng) 曩者(rǎng) 称谢(chēng)
D. 嗟乎(jiē) 介胄(zhòu) 俘虏(lǔ)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军中/闻将军令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已而之细柳军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3)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5)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2)改容式车
(3)可得而犯邪 
5. 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3)天子先驱至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无何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军 ①上自劳军( )
②至霸上及棘门军( )
③周亚夫军细柳( )
(2)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 )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3)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②使人称谢( )
(4)乃 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5)之 ①不闻天子之诏( )
②已而之细柳军(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8.对下面文化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营垒,成语“作壁上观”中的“壁”即此意)
C.将军亚夫持兵揖曰(揖:读yī,拱手行礼,如“作揖”)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表示威严)
9.下面对课文有关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记述的是周亚夫治军严明的史实,周亚夫是绛侯周勃之子,由此可以推断《史记》中的“世家”是记述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
B.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明了《史记》具有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C.本文描写人物多用侧面衬托手法,如“持兵揖”的动作描写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D.文中的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 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汉文帝称赞他为“真将军”。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军士吏被甲( )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3)军霸( )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晰。第一段是事件背景的呈现,第二段写皇帝劳军的情况,最后写劳军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
B.持节是一种古代礼仪,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C.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是汉文帝,全文通过记叙他劳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开明、识大体的皇帝。
D.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
13.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将之所慎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戎,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戎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称谢 ②辞
15、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 破 而 后 言 返
1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17.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说说真将军应具备的特点。(最少写三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8.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
大将军∕甚爱之 B. 大将∕军甚爱之
C. 大将军甚∕爱之 D. 大将军甚爱∕之
1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屏人论事( )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20.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2)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D 2.D 3.(1)不久 (2)过了不久。居,经过。无何,不久 (3)控制住车马 (4)先前 (5)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4.(1)被通披:披在身上 (2)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3)邪通耶:语气助词 5.(1)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2)营垒 墙 (3)先行引导的人员 走在前面引导 (4)经过 住 6.(1)
军队 军营 驻军、驻扎 (2)皇帝发布的命令 下诏,下命令 (3)使者,使臣
派遣 (4)才 就 (5)的 到,往 7.(1)(皇帝)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2)皇帝被他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皇帝)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8.D 9.C
10、(1)同“披”,穿着 (2)营垒 (3)驻军、驻扎。 (4)必,一定
11、(1)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
(2)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12、C
13.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惊”; 为文帝礼仪周至而“惊”。
14、致意; 推托。
15、敌破/而后言返。
16、①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②文武兼备的人,才可以胜任将领。
17、文武兼备、刚柔并济、军纪严明,深知“五慎”。
18.A
19. (1)屏:退避 ;(2)阳: 通“佯”,假装。
20.(1)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2)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22.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