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_____的自然科学。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2.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3.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_____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4.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A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
5.小明在演奏二胡时,用琴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而发声,小明手指不断在琴弦上移动,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填声音的特性)。
6.声呐装置是利用________方向性好、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用来探测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和测绘海底地形;利用________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几乎无孔不入的特点,可作为预报地震、海啸等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二、选择题(第7~15题单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第16~17题双选,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2分)
7.共享单车具有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小明用手机扫码后骑行共享单车的情景,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明自己 B.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
C.路旁的树木 D.小明骑行的共享单车
8.下面是某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身高大约是 B.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0次
C.眨次眼的时间大约是 D.手掌的长度大约是
9.对误差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中出现的错误就是误差 B.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出现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物理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0.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 cm、18.51 cm、18.80 cm、18.49 cm、18.50 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18.564 cm B.18.56 cm
C.18.505 cm D.18.51 cm
11.关于速度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运动路程越长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12.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高”和“低”是指 ( )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
14.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1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5s,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0~10s,两物体平均速度相同
C.0~10s,若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向南运动
D.5~10s,甲物体平均速度为10m/s
17.如图是课本中四个实验配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②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
C.图③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图④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固定于桌面的尺子,尺子发声的音调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1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陈和小邓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中(1)的探究结论,小陈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可以传声。
19.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_____。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LAB=1.6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
(4)在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v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若将斜面的倾角增大,小车仍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将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四、综合应用题
20.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3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此处海水的深度为多少米?(请按规范的物理解题格式答题)
参考答案
1.【答案】①.运动规律②.牛顿
2.【答案】①.3.00②.337.5
3.【答案】①.位置②.静止
4.【答案】①.地面②.战机B
5.【答案】①.振动②.音调
6.【答案】①.超声波②.次声波
7-15.
【答案】D
【答案】B
【答案】D
【答案】D
【答案】D
【答案】B
【答案】A
【答案】D
【答案】D
16.【答案】AB
17.【答案】BC
18.【答案】(1)①.振动②.转换法
(2)桌子上放一些绿豆
(3)空气
19.【答案】(1)
(2)①.刻度尺②.秒表
(3)25cm/s (4)小
(5)变大
20.【答案】2250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