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案 (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案 (3)

资源简介

科目
地理
教材
必修二
备课组长
授课教师
备课日期
上课周次
课题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
理解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公众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途径。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总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要有设计意图和师生活动)
导入:看下面一段材料,说一说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概况(一)人口1.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净增人口在1400万左右。每年有2000万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等待就业,每年新增的国民收入有l/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2.控制人口增长任务艰巨,近年内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1994年到2000年,每年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数仍然保持在1亿多人,边远地区育龄妇女数还在增多,部分推迟生育的妇女今后还将生育。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约7000万,流动人口的增加使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增大。3.近年来出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4.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1993年,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2%,老年人口达7350万。在一些出生率较低的地区,如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5.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估计有近7000万。1993年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5.5%,其中80%以上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二)资源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33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耕地和草场共有400多万平方千米的面积缺水,有6000多万农民和4500万牲畜缺少足够的清洁饮用水。2.耕地短缺矛盾十分突出,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全国已有1/3的省、自治区人均耕地不足O.067公顷,东部沿海地带的广东、浙江等省,人均耕地仅有O.033公顷左右。3.能源供需矛盾加大,油气短缺问题严重;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远大于年增长速度,现有矿山能力将有较大消失;浪费资源严重、矿业开发秩序混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治理。4.用材林消耗量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草地资源综合优势和潜力未能有效发挥,过牧超载、乱开滥垦、草地荒漠化严重。(三)环境1.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达11.4万亿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为1823万吨。大中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2.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1994年达149.8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远不能适应需要。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加重。3.到1994年,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亿吨,占地55697公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1994年,据39个城市统计,平均等效声级高达72.6分贝。在城市噪声源中,生活噪声占46.8%,交通噪声占28.9%,工业噪声占8.3%,施工噪声占5.1%,其他噪声占10.9%。4.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43亿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达580万吨。【提问】中国的人口状况如何 中国的人口现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资源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师:总之,通过以上的事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要想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活动】请同学们看图6.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阅读材料“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如何理解《中国21世纪议程》是指导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行动方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书中提出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对策。师:《中国21世纪议程》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l世纪议程》。该议程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它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也为我国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繁荣、更美好的社会提出了具体奋斗目标。【转折】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了解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采取哪些措施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实现途径。【活动】案例2、3,分析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带来的效益。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了解了我国现存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明确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同时也通过留民营村的生态建设,提醒我们应加强环保措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是光辉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2.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1)庞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3)深刻的环境危机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清洁生产2.生态农业
教后反思
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本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在教学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时,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以清晰地印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