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3分)B2.(3分)C3.(3分)B4.(7分)(1)黄香温席、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C(3)知恩顺意的回报 春去秋来的坚持(言之有理即可)5. (6分)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双袖龙钟泪不干 造化钟神秀 闻说鸡鸣见日升 化作春泥更护花二、阅读与鉴赏(48分)6.(3分)D7.(3分)A8.(4分)水稻适应性强,种植区域广;食用方便;是首要粮食作物,地位重要;孕育中华文化,培养精神气质;产量高。(任意答出四点即可)9.(3分)B10.(3分)运用心理描写,衬托出青藏线上生活环境恶劣、艰苦,突出青藏线上战士们勇敢坚守的大无畏精神。11.(3分)插叙“我”去青藏线采风的经历,与一线的战士形成对比,衬托出青藏线上生活环境的恶劣,突出青藏线上战士们的勇敢坚强,为下文写“我”理解二哥做铺垫。12.(3分)青藏线上一座座山川紧紧相连,景色壮美;“我们”家连续两代人都参军到青藏线兵站;青藏线上一座座兵站紧紧相连,一代代军人紧密团结,守护青藏线;高原战士不畏艰险的精神像山川一样崇高、永恒。(任意答出两点即可)13.(3分)C14.(3分)“晚虹”描绘了傍晚的绚烂彩虹,“新水”写出了雨水还在滴落,“青草路”使人感受到青草的丰茂与生机,“绿杨村”使人仿佛看到被绿色的杨树环绕包围的村庄。全诗色彩明丽,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5.(3分)A16.(3分)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17.(2分)敲击它,它的声音清脆悠扬,远远就能听到。18.(4分)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的相同点有:品德高尚、正直不屈。甲文中“莲,花之君子者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莲花的正直、不攀附、体现君子的正直高洁。乙文中“坚刚而不屈,义也;折而不挠,勇也”,表明君子具有刚强不屈、勇敢的品质。19.(3分)B20.(5分)(1)奥斯特洛夫斯基 丽达(2)一个人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有了理想,生活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生活中的困难也就总能想办法克服。(言之有理即可)三、写作(50分)21.评分标准:(50~44分)一类作文: 内容切合题意,立意深刻;语言准确流畅;结构完整、严谨;卷面美观,没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字体端正。(44~38分)二类作文: 内容充实,符合题意,有中心;语言生动准确;结构完整、有条理。 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少,字体清楚。(38~30分)三类作文: 内容较单薄,稍偏离题意,有中心;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少,字迹不够清楚。(30~20分)四类作文: 内容单薄,偏离题意,有中心;有语病,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完整;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较多,卷面混乱。(20~0分)五类作文: 有内容,完全偏离题意;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结构混乱,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很多。202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一、积累与运用(22分)阅读语段,完成1-2小题。走进七下语文课本,我们得遇良师益友。大将吕蒙改过自新,让鲁肃刮目相待;志愿军战士扛起千钧重负,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航天英雄杨利伟处心积虑操作飞船,俯瞰祖国大地……我们也认识了粗zhuō却不失可爱的阿长,认识了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黄文秀,认识了驿路上修qì小茅屋的一群淳朴善良的人……我们要尊崇家喻户晓的英雄,也要对鲜为人知的小人物心生敬意。这些人亦师亦友,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永不褪色。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及拼音对应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gǎn 绌 葺 xiān B. kàn 拙 葺 xiǎnC. kàn 绌 茸 xiǎn D. gǎn 拙 茸 xiān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有一个使用有误,请你找出来( )(3分)A.良师益友 B.刮目相待 C.处心积虑 D.家喻户晓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沈括,他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B.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的北面。C.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D. 《陋室铭》中“丝竹”泛指音乐,其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4.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育人中学正在开展主题为“大爱有‘行’·孝心无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7分)(1)“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留下了很多关于“孝”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故事名称。(2分)(2)下列句子不符合“孝老敬亲”主题的一项是( )(3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C.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D.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3)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2分)示例: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 ,孝是 。5.诗香源远流长,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诗句。(6分)家,是一缕散不去的乡愁。它是木兰返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木兰诗》)情不自禁的喜悦;它是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亲人远隔的泪雨滂沱。国,是壮丽秀美的璀璨山河。它是杜甫笔下“ ,阴阳割昏晓”(《望岳》)泰山的高大巍峨与神奇秀丽;它是王安石笔下“飞来山上千寻塔, ”(《登飞来峰》)中的雄伟壮丽;更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其五)]以身许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二、阅读与鉴赏(共4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8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 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 —— 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能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 “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 “五谷” 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 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 —— 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 —— 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 1 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 “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 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 “南征北战”,从 “苏湖熟” 到 “湖广熟”,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材料三】2024 年中国稻谷、小麦、豆类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情况种类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稻谷 29006.9 20753.5 7154.7小麦 23587.4 14009.9 5939.6豆类 11822.0 2362.8 1998.66.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 分)A. 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B. 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C. 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D. 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 1 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7.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 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B. 加点词语 “据记载” 表明 “五谷” 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性。C. 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D. 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8.为什么说 “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一座座山川紧相连文清丽①大哥发了一张他与文旭在机场的合影。大哥说,他这是送文旭去青藏兵站。②一看到“青藏兵站”几个字,我感觉自己的手都微微颤抖了。我想到了绵延青藏线上那越来越高的海拔,想到了那一座座山川紧紧相连的壮美,也想到了青藏线给予我和我们家人特有的馈赠……③身为老兵的大哥,对儿子能上高原显然充满自豪。大哥说:“这是军人的荣耀!”二哥听到消息,沉吟半天说:“他去了我的老部队竟然不告诉我,有种!”④二哥的话,让我的眼角忽然湿了,我想起二哥当年写的一封封家信。二哥是20世纪60年代末参军到青藏高原的。在那个号称“世界屋脊”的地方,二哥给家里写信说:“当兵太苦了,喝的水里有虫子,山上四季都是积雪。因为缺氧,嘴唇都是紫的。一旦得个急病,基本就没命了。”我妈听了,眼泪流得止也止不住。我爹让上中学的姐姐给二哥回信,问是不是就他一个人在高原上当兵,要是还有另一个人,他就不用怕!二哥从此便再没诉过苦。⑤一次,驻地连降暴雨,河床决堤,外出巡逻的副连长和两名战士突然没了消息。二哥带人顶着大雨在昆仑山里艰难搜索,一走就是几十公里。等找到副连长时,被泥石流紧紧裹挟的副连长已经牺牲了。二哥他们流着泪,脱下军帽,向牺牲的副连长默哀。后来,二哥让战友把副连长的遗体架到自己背上,一路踉踉跄跄地背回了营区……⑥1998年,我到青藏线采风。车一过唐古拉山口,我便头痛欲裂,同行的一位女编辑难受得差点写遗书。我们赶紧抱起氧气袋,边吸氧边看外面的风光,我想:从前的高原战士可没像我们这般幸运。⑦那时,我突然懂得了二哥为什么比同龄人苍老,也明白了二哥对自己受的苦为啥在后来的家信中只字不提。⑧三天后,我到青海参加活动,想趁机看看文旭。在兵站门口,凝望着哨兵守卫的热悉的大门,想起二哥当年写的家信,就是从这里走进我的心间:从这里寄出的一张张汇款单,变成了家中一袋袋化肥、一件件新衣和我的学费。而我最初的梦想也正是从这里发芽。18岁那年,我只身一人迈进了响着军号的院子,开始了军旅生活。那以后,我慢慢知道了青藏线上楚玛尔河里的石头是白色的,沱沱河里的石头是赤色的,我见证了二哥与他的战友在高原上走的一道道梁、种的一棵棵树……⑨我拨通了文旭的手机。先是一阵熟悉的歌曲:“呐喊一声有我在,这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呐喊一声有我在,战旗上续写我们的荣光……”接着响起了文旭的声音。我惊讶,才几天没见,我已明显感觉到文旭的声音变了。我知道,那就是高原的味道。接通电话,我没说我在兵站门口,只说今天在天路上碰到很多汽车兵,感觉他们个个“都像你”。⑩文旭沉吟了一下,说:“姑,我懂你的意思。”随后,他告诉我,他去了军史馆,许多官兵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在军史馆荣誉墙上,他还看到了他二叔的照片。他说,上了高原才明白:祖国,不只是一个词。在2000千米的青藏线上,他一直都在思考:军旅生涯该怎样度过 当看到那一座又一座山川紧紧相连,他仿佛已经找到了那个答案。(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记叙了“我们”两代人参军与青藏兵站的特殊情缘,突出中心。B.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是大哥,通过他送儿子参军,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C.第⑩段加点词“意思”是指文旭与其他当兵者外形不太像,而是不畏艰难、勇敢的精神“像”。D.文章第④段属于插叙,插叙当年二哥当兵时写家信诉苦的情景。1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按括号内要求作答。(3分)我想:从前的高原战士可没像我们这般幸运。(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11.文章第⑥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12.标题《一座座山川紧相连》有什么寓意 请简要概括。(3分)(三)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4题。(6分)塞路初晴雍陶晚虹①斜日塞天昏②,一半山川带雨痕③。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注释】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②昏: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③雨痕:雨水冲洗后留下的痕迹。④新水:雨水。⑤乱侵:到处流淌。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前两句正面点题,时间、地点十分明确,重点照应了“初晴”。B.三、四句写雨水在长满青草的路上流淌,附近的村庄,绿杨簇拥,炊烟袅袅。C.诗人描绘出雨后初晴景象,全诗由近及远,写景富于变化,极有层次。D.诗人行走塞路,所见之景赏心悦目,充满诗情画意,别具一格。14.本诗描绘景物时,在色彩搭配上很有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赏析。(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注释】①栗而理:坚硬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情:真诚。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15.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蔓不枝”中的“蔓”,参考字典义项,是“草本蔓生植物的枝茎”的意思。B.“香远益清”的“益”是“更加”的意思,与成语“精益求精”的“益”的意思相同。C.“濯”字的形旁是“氵”,通常和水相关,“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濯”字,意思是“洗”。D.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君子比德焉”的“比”字,可解释为“比拟”。16.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栗 而 理 知 也 坚 刚 而 不 屈 义 也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18.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 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4分)(四)名著阅读(8分)19.下列关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全文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B.保尔·柯察金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最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保尔在完全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也没有灰心丧气和产生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C.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丰富人物形象。书中的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富有表现力。D.读书时,我们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以及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新认识、新观点等。20.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保尔轻轻地说:“这件事不仅怪我,《牛虻》这部小说和其中宣扬的革命浪漫主义也该负责。有的书描写出来的革命者一个个光彩夺目,超凡入圣,他们性格刚强、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献身于我们的事业,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使我产生做这种人的愿望。所以,我用《牛虻》这部小说所宣扬的方式处理了我对你的感情。现在我觉得这挺可笑,但更多的是遗憾。”“那么说,你对《牛虻》这部小说的评价已经改变了 ”“不,A,基本上没有改变!我只是抛弃了那种用苦行来考验自己意志的毫无必要的悲剧行径。然而我赞同主人公牛虻的性格的主要方面-他的英勇气魄、他接受各种考验时的无穷的力量。我欣赏这种类型的人,他能忍受痛苦,既不向公众展示自己的痛苦,也不向任何一个人诉苦。我喜欢这种革命者的典型。在他们心目中,个人的私生活绝对不能和集体的事业相提并论。”(1)本文选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人名), 选段中的A是 (人名)。(2分)(2)《牛虻》这本书对保尔影响巨大。你在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受到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呢 (3分)三、写作(50分)生活中,总有一种味道让你铭刻于心:炎炎夏日里,一口清凉的西瓜,是沁人心脾的味道;蔚蓝天空下,满野金黄的稻谷,是馥郁芬芳的味道;异地他乡处,一缕淡淡的乡愁,是魂牵梦萦的味道;依稀晨光中,母亲忙碌的身影,是淳厚质朴的味道;静谧柳荫旁,品读那别有情趣的文字,也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味道,无处不在。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特征要鲜明,要有真情实感;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2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答题卡写作(50分)题 目:400字600字800字9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2.docx 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排2.docx 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答题卡 K排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