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 B.23.5° C.30° D.66.5°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我国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在地球越过P点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建成的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下图1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2示意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秦岭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下列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中山站 B.秦岭站 C.长城站 D.昆仑站
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2024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7.图示公转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巴黎(48°N,2°E)奥运会是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法国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举行。当地时间7月27日,中国队首枚金牌诞生。届时,来自三门峡(34°N,111°E)的非遗剪纸团队为冠军得主创作出“精彩瞬间”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中国队首金诞生时,最接近以下哪个节气场景( )
A.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D.烈日炎炎白昼长,知了声声不停忙
9.巴黎奥运会闭幕当天,巴黎和三门峡的太阳视运动可示意为( )
A. B.
C. D.
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悉,此次航天员团队将在2024年10月下旬返回地球。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运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起飞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
A.由②到①阶段 B.由①到④阶段区 C.由④到③阶段 D.由③到②阶段
1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北京的昼长( )
A.一直增大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小 D.先减后增
第十九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30°N,120°E)举办,我国运动健儿再创佳绩,各项赛事共夺得383块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一位。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第十九届亚运会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致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3.第十九届亚运会期间( )
A.杭州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 B.天安门升旗时间逐日提前
C.杭州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长 D.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变大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 ,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5.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 , 纽约(西五区)华人观看电视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A.4月24日9时59分 B.4月25日9时59分
C.4月24日7时59分 D.4月25日7时59分
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下图)于9月14日至10月31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灯会每晚亮灯时间随日落时间有所变化。小李同学于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入场参观了灯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小李参观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秋 B.秋分 C.寒露 D.立冬
17.小李入场时( )
A.开罗(30°N,31°E)夜幕降临 B.新加坡(1°N,104°E)夕阳西下
C.悉尼(34°S,151°E)艳阳高照 D.纽约(41°N,74°W)日出东方
18.灯会举办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北京正午日影渐长
C.每晚亮灯时间变晚 D.北京比上海日出早
新疆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为主题,开展主题探究学习。左图为活动方案略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红花采摘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的是( )
A.a B.b C.c D.d
20.红花采摘期间,当地同学描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B.日出方位越来越偏北
C.白昼时间逐日变短 D.正午影子朝南且变长
某年2月15日,我国某地(22°N,114°E)摄影师记录下日落时“山·海·城”的美景(下图),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8时9分,11分钟后当地完全日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根据拍摄时间推测,当地该日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 )
A.5时40分 B.5时56分
C.6时04分 D.6时28分
22.再一次在该地拍摄太阳位置相同的照片,最短需要等待( )
A.两个半月 B.四个半月
C.六个半月 D.八个半月
二、综合题
23.下图左图为某日日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空白部分为昼半球,虚线表示极圈。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光照图反应该日北半球节气为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此时,C点日出时间为 点,昼长为 小时,E点的地方时为 时。
(3)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点(填右图中序号),此日后半年内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4)此日,左图中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
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反映的是北半球(节气名称) ;此时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最长的是 ;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填序号)
(3)当地球公转至③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南或北)移动。
(4)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地区( )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C.日落时刻越来越早 D.正午时人的影长逐渐变短
(5)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
A.B.
C.D.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C D A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A D C B B C C
题号 21 22
答案 D D
1.B 2.B 3.C
【解析】1.读图可知,P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Q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L和S代表的角度为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即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5°,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B正确;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AC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应公转轨道的Q点,D错误。故选B。
3.P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越过P点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至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次年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4.D 5.C
【解析】4.由材料可知,我国秦岭站建成时间为2024年2月7日,大约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与图中④点位置接近,故D正确,ABC错,故选D。
5.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读图可知,中山站、秦岭站和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较高,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纬度最低,因此长城站的自转线速度最大,故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6.D 7.A
【解析】6.由图可判断,①附近为夏至,②附近为秋分日,③附近为冬至日,④附近为春分日,2024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夏至日之前、春分日之后,即图中的④-①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应该是远日点附近,即7月初,图中①点在夏至日6月22日过后,符合条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
8.C 9.B
【解析】8.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7月22日—24日交节。国队首金诞生时为7月27日。“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描写的是“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C正确;“暑退”、“露光”反映出已经进入初秋时节,应属于“立秋”节气,A错误;梅雨季出现在6-7月份,此时最接近“芒种”节气,B错误;“白昼长”可看出这一天是“夏至”,北半球白昼达一年中最长,D错误。故选C。
9.巴黎奥运会闭幕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对比巴黎和三门峡的纬度可知,三门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巴黎,由此排除A和C;根据直射点在北半球可知,该日巴黎和三门峡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10.A 11.B
【解析】10.读图可知,图中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根据图中的公转方向,可判断出②为北半球的春分日,④为北半球的秋分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起飞时是4月25日,应该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由②到①阶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时间是4月25日到10月中下旬,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北京的昼长先变长后变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最大;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最大。
12.A 13.C
【解析】12.第十九届亚运会于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举办期间地球公转位置靠近近日点并向近日点方向运动,根据“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由图分析可知,第十九届亚运会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致位于甲。故选A。
13. 第十九届亚运会于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半球移动,杭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长,C正确;杭州纬度低于北京,故杭州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北京昼渐短,天安门升旗时间逐日推后,B错误。北极地区出现极夜,且极夜范围变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春分日时,昼夜等长。春分到夏至,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地区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现象,而且极昼的范围逐渐变大。
14.A 15.D
【解析】14.二分二至日的判读遵循“左斜左冬,右斜右冬”的规律,根据图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可以确定节气和日期。读图可知,④为冬至日,②为夏至日,根据地球运动方向可知,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为2024年4月25日,最接近春分日,A正确,BCD错。故选A。
15.东八区和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当东八区是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向西减去13个小时,即西五区的时间的时间为4月25日7时59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16.C 17.B 18.B
【解析】16.根据二十四节气可知,9月23日前后为秋分,半个月后为寒露,与10月13日接近,寒露过后依次为霜降、立冬,秋分之前一个半月为立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北京时间19时入场,东八区19时,开罗为东二区,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为13时,正值中午,A错误;新加坡为东七区,比北京时间晚1个小时,为10月13日18时,地处赤道,正值夕阳西下,B正确;悉尼为东十区,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为21时,不可能艳阳高照,C错误;纽约为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为6时,10月13日纽约昼短夜长,6时应该还未日出,且日出时为东南方向,D错误。故选B。
18.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是在7月初,灯会举办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快,A错误;9月14日至10月31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昼变短,故日影渐长,每晚亮灯时间变早,B正确C错误;9月14日至秋分,北京昼长比上海更长,日出更早,秋分至10月31日,北京昼长比上海更短,日出更晚,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具有明确的规律性: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随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端,即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赤道;接着太阳直射点进入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端,即南回归线;最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到第二年的春分日再次直射赤道。
19.C 20.C
【解析】19.根据材料可知,本地红花采摘时间是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速度慢,与夏至日相接近。图中a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本地红花采摘时间是7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日出渐晚,日落变早,白昼时间渐短,日出方位角越来越偏南,正午影子朝北,且变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21.D 22.D
【解析】21.读材料,当地该日日落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8时9分+11分=北京时间18时20分,当地该日日落地方时为18时20分-24分=17时56分,当地昼长为(17时56分-12时)X2=11时52分,当地该日日出地方时为:日落时间-昼长=17时56分-11时52分=6时4分,当地该日日落时间约为北京时间6时28分,D对,排除ABC。故选D。
22.一年中的两天在同一地点以相同角度能拍出太阳在同一个位置,说明这两天该地昼长时间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是相同的,因此这两天到夏至日的时间距离是相等的再一次在该地拍摄太阳位置相同的照片,最短需要等待八个半月。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
【点睛】昼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12-日出时间)×2;昼长=(日落时间-12)x2。
23.(1) 冬至 (23°26'S,60°E)
(2) 4 16 0/24
(3) ① 先变快后变慢
(4) 66°34'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分析】本题以日照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试题,涉及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坐标、地方时与昼夜长短计算、公转位置与速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及极昼极夜范围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左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南极上空视角),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可判断北半球节气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坐标: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图中60°E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故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23°26'S,60°E)。
(2)C点日出时间与昼长:图中相邻经线经度差为30°(360°÷12),地方时相差2小时。A点位于赤道,地方时为6时(晨线与赤道交点)。C点所在经线与A点所在经线经度差30°,且C点在A点西侧,地方时为4时;C点位于晨线上,日出时间为4时,昼长=(12-日出时间)×2=(12-4)×2=16小时。E点地方时:E点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3)公转位置: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1月初),右图中①位置对应冬至日,②为秋分,③为夏至,④为春分。公转速度变化:此日后半年内,地球先向近日点(1月初)移动,公转速度变快;过近日点后向远日点(7月初)移动,公转速度变慢,故变化情况是先变快后变慢。
(4)A地正午太阳高度:A地位于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纬度差,则H=90°-|0°-23°26|=66°34'。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4.(1) 夏至 甲 丙>丁>乙>甲
(2)②④
(3)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北
(4)C
(5)D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连接地心与日心,交点位于北回归线,反映的是北半球夏至。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最长的是甲;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与直射点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丙>丁>乙>甲。
(2)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①为夏至,由此可知③为冬至,②为秋分,④为春分;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②秋分日和④春分日。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因此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4)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即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地区昼长变短,故日落时刻越来越早,C对;白昼渐短黑夜渐长,A错;此期间地球越来越靠近近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B错;直射点往南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正午时人的影长逐渐变长,D错。故选C。
(5)根据所学可知,热水器集热板应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根据图中光照图可判断,①表示夏至日,②表示冬至日,③④表示春秋分,加上H=90°-当地与直射点纬度差,可计算出该地夏至日H=73°26′,春秋分H=50°,冬至日H=26°34′,故夏至日、春秋分和冬至日,该地集热板夹角分别为16°34′、40°、63°26′,ABC均合理,D不合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