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成都期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话主要描述的生命现象是(  )
A.生长 B.繁殖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2.(2024七上·成都期中)2024年4月,成都二环高架月季花进入盛花期,粉色、红色、胭脂色的月季竞相开放。这些月季属于同种生物,但却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这体现了(  )
A.物种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3.(2024七上·成都期中)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令国外友人啧啧称奇,其中机器狗不仅能当拉拉队员,还能运送铁饼、花式比心等,可判断机器狗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生长繁殖
C.能否进行语言表达 D.是否需要能量
4.(2024七上·成都期中)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
5.(2024七上·成都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B.达尔文建立了生物进化论
C.哈维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D.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学
6.(2024七上·成都期中)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假若你所用的只有以下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2024七上·成都期中)用显微镜观察单词“d”时,视野中看到的是(  )
A.d B.p C.b D.q
8.(2024七上·成都期中)实验课上,小林对制作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纸吸引的位置应分别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9.(2024七上·成都期中)指纹识别是大多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小小的指纹包含了大量信息,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线粒体
10.(2024七上·成都期中)每年春季,龙泉桃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桃红。桃花呈现出桃红色主要是由于细胞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叶绿体
11.(2024七上·成都期中)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植物细胞也不会涨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植物细胞(  )
A.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B.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D.水无法进入植物细胞内部
12.(2024七上·成都期中)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的第一步都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B.动物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两部分
C.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
D.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能持续不断分裂
13.(2024七上·成都期中)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西南地区晚餐食谱可设置为杂粮米饭、莴笋炒兔丁、木瓜拌春笋。其中杂粮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A.无机盐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淀粉
14.(2024七上·成都期中)下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对这些生理过程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生长
B.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遗传物质少了一半
C.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组织
D.通过①②③等生理过程,使植物体由小长大
15.(2024七上·成都期中)“回锅肉”是四川人民餐桌上常见的菜品之一,其食材“五花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属于_____组织(  )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保护组织 D.薄壁组织
16.(2024七上·成都期中)小萌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结构①能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壁
B.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
C.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番茄果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17.(2024七上·成都期中)合肥园博园里的池塘边上种植了许多芦苇,其既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又能一定程度地抑制有害物质进入体内。这主要是由于(  )
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功能 B.细胞膜有支持作用
C.细胞质有吸收作用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8.(2024七上·成都期中)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在输卵管时即开始分裂,其分裂四次后所形成的细胞团中含有的细胞数目为(  )
A.3个 B.6个 C.8个 D.16个
19.(2024七上·成都期中)胚胎在第八周开始逐渐分化出不同细胞,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等。这些不同的细胞(  )
A.遗传物质不同
B.分化不需要消耗能量
C.结构与功能不同
D.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20.(2024七上·成都期中)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植物茎流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检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推测该传感器检测的植物组织是(  )
A.分生组织 B.输导组织 C.机械组织 D.薄壁组织
21.(2024七上·成都期中)绿萝因为生命力顽强,能够净化空气等特点,是办公室、教室常见的绿植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萝叶片呈现出的绿色与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关
B.绿萝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绿萝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D.绿萝所有细胞均含有叶绿体
22.(2024七上·成都期中)我们常吃的蔬菜中,属于根菜类的是(  )
A.马铃薯、芹菜 B.黄瓜、红薯
C.胡萝卜、红薯 D.藕、土豆
23.(2024七上·成都期中)五月底开始,成都邛崃市第一批成熟的“夏黑葡萄”陆续上市,其皮薄、果肉厚且汁水丰富,口感甘甜。下列有关“夏黑葡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果实中的果肉属于薄壁组织
B.葡萄的果皮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C.葡萄植株的花、果实、种子属于营养器官
D.葡萄甘甜的汁水主要来自其细胞质
24.(2024七上·成都期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有关水稻和青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的细胞都有叶绿体,青蛙的细胞都没有细胞壁
B.稻谷与水稻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C.青蛙的血管和水稻的导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D.水稻的结构层次与青蛙的结构层次相同
25.(2024七上·成都期中)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硫酸配制了pH为5的模拟酸雨,室温下用黄豆种子做如下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种子数 每天定时喷洒 温度 发芽率
1 100粒 适量模拟酸雨 20℃ 7%
2 100粒 等量清水 20℃ 91%
A.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可增加实验次数
B.该实验的变量为“酸雨”
C.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
D.该实验说明酸雨会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
二、综合题
26.(2024七上·成都期中)在生物学实验课上,小涵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1)后,用显微镜(如图2)进行观察,观察到的部分视野如图3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2)图1中步骤b、c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和   ,作用分别是   、   。
(3)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时,先转动图2中的⑤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③接近载玻片。然后只眼注视①内,同时转动[ ]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图3甲。
(4)图3中的视野由甲→乙→丙的操作是:先转动   换高倍物镜,此时视野变暗(如图3乙):将视野调亮,最后转动图2中的[ ]   使视野变得清晰(如图3丙)。
27.(2024七上·成都期中)唐代诗人李白在《咏桂》中写到“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桂花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桂花叶肉细胞视野图,图乙为桂花叶肉细胞结构简图,图丙为桂花植株结构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制作桂花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当在载玻片上滴加   ,说明理由:   。
(2)图甲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桂花叶肉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若要将物像移动到中央,则应向   移动装片。
(3)与动物细胞相比,图乙中的桂花叶肉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为   (填编号),除此结构外,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还有   和   。
(4)图乙中桂花叶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填编号)。
(5)从图丙中观察可知,构成桂花树的营养器官是   、   、   。
28.(2024七上·成都期中)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0天后,提取了雌性胎儿A猴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B猴的去核卵细胞中,最终生下了两只健康的猴子(如图),如图为“中中”和“华华”产生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融合细胞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了   、   和   。
(2)“中中”和“华华”的长相与图中   (填写图中字母)猴最为相像,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贮存在   中,它是细胞的   。
(3)融合细胞需要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胚胎,同时   能将不需要的物质阻挡在细胞之外。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细胞无法将有机物转换成能量,推测是   受到了影响。
29.(2024七上·成都期中)在期末复习时,依依同学分别绘制了大豆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图中甲)和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图中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甲、图乙可知,大豆和人体生命活动单位都是    。
(2)图乙中B到C的过程与图甲中的c过程相同,叫做细胞    。
(3)图甲中,大豆种子的子叶属于    组织;图乙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    (填字母)。
(4)图甲中h与图乙中    (填序号)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图甲比图乙少了    这一结构层次。
(5)大豆和人都是多细胞生物,各自有其相应的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其结构层次就是细胞,请写出一种单细胞生物的名称:    。
三、实验探究题
30.(2024七上·成都期中)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时节适时播种很重要。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选择以“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为研究课题。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如下,请你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验器材:培养皿,纱布,玉米种子。
实验方案:每组30粒玉米种子,按照下表设置进行培养。几天后,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
培养皿编号 1号 2号 3号
温度(℃) 22 22 4
光照情况 黑暗中 黑暗中 黑暗中
纱布情况 潮湿 干燥 潮湿
种子发芽数 28 0 0
结论与讨论:
(1)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选择   号和   号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2)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玉米种子的萌发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3)实验中各组要放置玉米种子30粒而不是1粒,目的是   。
(4)根据1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 A、生长是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诗句中 “惊起一滩鸥鹭” 没有体现生物的生长现象 ,A 错误。
B、繁殖是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诗句内容和生物繁殖无关,B 错误。
C、应激性是指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争渡” 的动作(外界刺激 )使鸥鹭受到惊扰而飞起,体现了鸥鹭对外界刺激(船的活动等 )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C 正确。
D、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诗句中没有体现新陈代谢相关内容,D 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物种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题干中都是月季,属于同一物种,不是物种多样性的体现,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的是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题干未涉及生态系统相关内容,B不符合题意。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由于遗传因子的差异,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如花的颜色;因此,月季属于同种生物,但却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遗传多样性,C符合题意。
D.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包括环境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的变化,不同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差异 。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能否自由行走不是生物的本质特征,比如汽车也能自由行走,但汽车不是生物,所以不能依据能否自由行走判断机器狗是否为生物,A 错误。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机器狗是由人类制造的机械装置,不能生长(体积增大、结构发育等 )和繁殖(产生后代 ),这一特征可判断其不是生物,B 正确。
C、能否进行语言表达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不一定都能进行语言表达(如植物 ),且机器狗的 “语言表达” 是程序设定,不是生物意义上的,C 错误。
D、机器狗的运行需要能量(如电能 ),但需要能量不是生物特有的,非生物的机器也需要能量驱动,所以不能以此判断,D 错误。
故选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其中,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特有的能体现生命延续和发展的特征。
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自然状态下的活动情况,没有对大熊猫进行人为干预,是在自然状态下借助工具进行观察记录,符合观察法的特点,所以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D 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实验法的人为干预操作、调查法的全面收集材料(这里主要是观察行为 )、比较法的对比分析,A、B、C 错误。
故选D。
【分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往往会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干预 。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如普查、抽样调查等 。
比较法:是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来认识事物 。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强调在自然状态下不干预研究对象 。
5.【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施莱登(植物学家 )和施旺(动物学家 )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该学说认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通过环球航行考察等,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核心 ),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B正确。
C.哈维是英国生理学家,他发现了血液循环(揭示了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规律 );而DNA 双螺旋结构是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C错误。
D.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森相遇,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即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D正确。
故选C。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6.【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①②无螺纹,是目镜;③④有螺纹,是物镜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显微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 ①(低倍目镜 )和④(低倍物镜 )组合放大倍数最小,能让视野范围最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物体的成像,经过两次放大后,最终成的像是倒立的,这里的 “倒立” 是指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把 “d” 写在一张小纸上,然后将这张纸旋转 180 度,会看到 “p”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8.【答案】B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全部,便于观察细胞结构。滴加碘液要在盖玻片一侧(图中①位置 ),这样碘液能从一侧渗透。吸水纸吸引在盖玻片另一侧(图中③位置 ),形成 “引流”,让碘液扩散到标本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9.【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不储存遗传物质,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遗传物质(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指纹信息由遗传物质控制,所以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B正确。
C.细胞质不断地流动,加快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含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0.【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色素、糖类、无机盐等。桃花呈现桃红色,是因为液泡中的色素(如花青素等 )使花瓣表现出相应颜色,A符合题意。
B.细胞膜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与桃花颜色呈现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结构,它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壁是无色的,所以它不是桃花呈现桃红色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本身是绿色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1.【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 选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当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滴加清水时,细胞会吸水,但细胞壁的支持作用能限制细胞过度膨胀,从而使植物细胞不会涨破,A 正确。
B 选项:细胞膜主要起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保护作用不是防止细胞涨破的主要原因,B 错误。
C 选项:液泡中含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关,但不是植物细胞滴加清水后不涨破的主要原因,C 错误。
D 选项:清水是可以进入植物细胞内部的,植物细胞会因吸水而膨胀,只是细胞壁限制了涨破,D 错误。
故选A。
【分析】植物细胞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液泡、叶绿体9绿色部分有、线粒体等结构。
12.【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第一步都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这是细胞分裂的重要起始步骤,A正确。
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新细胞,B正确。
C.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C正确。
D.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D错误。
故选D。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13.【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A.无机盐在杂粮米饭中含量较少,不是其主要营养成分,杂粮米饭主要是作为主食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杂粮米饭中蛋白质含量相对不高,一般豆类等食物蛋白质含量更丰富,所以蛋白质不是杂粮米饭主要营养成分,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杂粮米饭中维生素的含量并不高,维生素它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C不符合题意。
D.淀粉是一种多糖,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在杂粮米饭中,淀粉是主要的营养成分,它经过消化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供能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三类非供能物质。
14.【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生长
【解析】【解答】A.①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等限制,不能无限生长 ,A正确。
B.②过程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并非遗传物质少一半,B错误。
C.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C正确。
D.植物体由小长大是通过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以及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分析】由图可看出,①细胞由小变大,是细胞的生长过程;②细胞数目变多,是细胞的分裂过程;③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是细胞的分化过程。
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5.【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与脂肪无关,A不符合题意。
B.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脂肪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所以 “五花肉” 中的脂肪属于结缔组织,B符合题意。
C.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动物没有保护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没有薄壁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16.【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细胞壁主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错误。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可见,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细胞核,B错误。
C.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同时细胞内也有信息的传递和变化,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体,C正确。
D.番茄果肉细胞不见光,没有叶绿体,其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病毒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7.【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壁主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但它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芦苇吸收营养物质和抑制有害物质进入不是细胞壁的功能,A错误。
B.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支持作用不是其主要功能,且题干体现的是物质进出控制,B错误。
C.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不是主要负责吸收物质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C错误。
D.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屏障,它能够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进入细胞,同时阻止其他物质进入,从而实现物质的进出控制。芦苇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抑制有害物质进入体内,正是依赖于细胞膜的这种选择透过性功能,D正确。
故选D。
【分析】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18.【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1 个细胞分裂1次变为21个,分裂2次变为22个,分裂3次变为23个,以此类推,分裂n次后细胞数目为2n个 。
受精卵分裂四次,根据上述规律,细胞数目为24=16个,D 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 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 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即21.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即22 , 3次分裂后形成8个细胞即23 ,因此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n。
19.【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细胞分化是细胞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遗传物质不会改变,这些不同细胞遗传物质相同,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化是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用于合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物质等,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化的结果就是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在生物体内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符合题意。
D.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20.【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主要功能是使植物生长,与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无关,A不符合题意。
B. 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该传感器检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输导组织(导管 )承担水分运输功能,所以推测检测的是输导组织, B符合题意。
C.机械组织对植物起支撑和保护作用,不参与水分的传输和分配,C不符合题意。
D.营养(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与植物体内水分的传输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21.【答案】D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A.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细胞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绿萝叶片呈现绿色与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于绿萝这样的植物也是如此,无论是其营养器官(根、茎、叶 )还是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都是由细胞构成并执行相应功能,B不符合题意。
C.绿萝作为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会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主要分布在绿萝的叶肉细胞中,负责进行光合作用。而绿萝的其他细胞,如根细胞、茎细胞等,并不含有叶绿体,它们主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物质运输等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2.【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 A、马铃薯:食用部分是块茎(属于茎 ),不是根 。芹菜:食用部分主要是茎和叶,不是根 。该选项不属于根菜类,A 错误 。
B、黄瓜:食用部分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不是根 。红薯:食用部分是根(块根,储存营养 ),属于根菜类,但因黄瓜不是,B 错误 。
C、胡萝卜:食用部分是根(肉质直根,储存营养 ),属于根菜类 。红薯:食用部分是根(块根 ),属于根菜类 。二者都属于根菜类,C 正确 。
D、藕:食用部分是茎(地下茎,莲藕的节、节间明显 ),不是根 。土豆:食用部分是块茎(属于茎 ),不是根 。该选项不属于根菜类,D 错误 。
故选C。
【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株利用,通过茎运到叶,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
23.【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A.植物的薄壁组织(也叫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葡萄果实中的果肉细胞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薄壁组织 ,A符合题意。
B.葡萄的果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是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器官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营养器官主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储存,包括根、茎、叶等。而生殖器官则负责植物的繁殖,包括花、果实、种子等。因此,葡萄的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而不是营养器官,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甘甜的汁水主要来自细胞的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包括糖类等,而不是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24.【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植物体的器官;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A.水稻的根细胞等不见光部分的细胞没有叶绿体,不是所有细胞都有叶绿体;青蛙是动物,动物细胞都没有细胞壁,A错误。
B.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种子,稻谷是水稻的果实,与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B正确。
C.青蛙的血管属于动物体的结缔组织(血液在血管中,血管有运输等功能 ),水稻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 ),动物体没有输导组织这一类型,C错误。
D.青蛙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水稻的结构层次,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此可见:水稻没有系统,D错误。
故选B。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25.【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为提高实验准确性,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可增加实验次数,求平均值等,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探究 “酸雨”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组喷洒模拟酸雨,一组喷洒清水,变量就是 “酸雨”(有无模拟酸雨 ),B不符合题意。
C. 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这样的种子自身条件良好,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 “酸雨” 这一变量引起,排除种子自身因素干扰, C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结果可知,第1组用模拟酸雨处理的发芽率为7%,第2组用清水处理的发芽率为91%,说明酸雨会抑制植物种子的萌发,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6.【答案】(1)cadb
(2)稀碘液(碘液);生理盐水;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⑥细准焦螺旋
(4)转换器;⑥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图 1 中,c是滴、a是刮和涂、d是盖、b是染和吸 。所以正确顺序是cadb 。因为要先滴加液体保持细胞形态,再刮取细胞涂抹,接着盖盖玻片,最后染色,这样的顺序符合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保证细胞结构完整且便于观察 。
(2)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图1步骤b染色时,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要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全部。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影响观察,因此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步骤c中,需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显微镜的构造中能够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够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较小,更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时,先转动图2中的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③物镜,以免压破装片和损伤镜头,直到③物镜接近载玻片2毫米处停止,然后另一只眼注视①目镜内,同时转动⑥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图3甲物像为止。
(4)转换器的作用是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特点是细胞体积小、数目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特点是细胞体积大、数目少、视野暗。因此图3中的视野由甲→乙→丙的操作是先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此时视野变暗(如图3乙);再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将视野调亮,最后转动图2中的⑥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得清晰(如图3丙)。
【分析】图1中:a刮和涂、b染和吸、c滴、d盖。图2 中: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简单的总结为:擦→c滴(生理盐水)→a刮和涂→d盖→b染和吸(稀碘液和吸水纸)。可见,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cadb。
(2)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图1步骤b染色时,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要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全部。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影响观察,因此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步骤②中,需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显微镜的构造中能够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够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较小,更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时,先转动图2中的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③物镜,以免压破装片和损伤镜头,直到③物镜接近载玻片2毫米处停止,然后另一只眼注视①目镜内,同时转动⑥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图3甲物像为止。
(4)转换器的作用是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特点是细胞体积小、数目多、视野亮;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特点是细胞体积大、数目少、视野暗。因此图3中的视野由甲→乙→丙的操作是先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此时视野变暗(如图3乙);再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将视野调亮,最后转动图2中的⑥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得清晰(如图3丙)。
27.【答案】(1)清水;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
(2)右下方
(3)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4)⑥
(5)根;茎;叶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观察植物细胞;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细胞吸水后,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不会涨破,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所以制作桂花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理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 。
(2)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即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甲中细胞位于视野右下方,要将物像移到中央,物像应向左上方移动,那么装片就要向右下方移动 。
(3)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在图乙中,独叶草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细胞提供能量。除此结构外,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还有细胞壁(提供细胞形状和支持)和液泡(存储水分和溶解的矿物质等)。
(4)在图乙中,独叶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⑥细胞质,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是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5)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等器官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故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是植物的繁殖基础,故为生殖器官。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1)在制作桂花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因为桂花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故可以用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
(2)在图甲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独叶草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由于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实际上细胞位于装片的左上方。若要将物像移动到中央,则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这样细胞就会在视野中央呈现。
(3)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在图乙中,独叶草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细胞提供能量。除此结构外,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还有细胞壁(提供细胞形状和支持)和液泡(存储水分和溶解的矿物质等)。
(4) 在图乙中,独叶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⑥细胞质,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是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5)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等器官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故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是植物的繁殖基础,故为生殖器官。
28.【答案】(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A;细胞核;控制中心,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3)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膜
(4)线粒体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融合细胞作为细胞的一种,也具备这些基本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是细胞代谢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 。所以融合细胞基本结构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2)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提供细胞核的 A 猴,因为细胞核中贮存遗传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所以 “中中” 和 “华华” 的长相与 A 猴最为相像 。
(3)融合细胞需要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胚胎。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则使细胞逐渐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细胞无法将有机物转换成能量,这通常是由于细胞的线粒体受到了影响。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它负责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细胞使用。如果线粒体受损或功能异常,就会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进行能量转换和供应。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融合细胞作为特殊类型的细胞,其基本结构同样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液态的部分;细胞核则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贮存场所,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克隆过程中,被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提供细胞核的个体。因为细胞核中包含了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所有遗传特征。所以,“中中”和“华华”这两只克隆猴的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A猴最为相像。细胞核不仅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还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3)融合细胞需要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胚胎。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则使细胞逐渐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细胞无法将有机物转换成能量,这通常是由于细胞的线粒体受到了影响。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它负责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细胞使用。如果线粒体受损或功能异常,就会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进行能量转换和供应。
29.【答案】(1)细胞
(2)分化
(3)营养;G
(4)D;系统
(5)草履虫
【知识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单细胞生物;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豆和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所以大豆和人体生命活动单位都是细胞 。
(2)图甲中c过程和图乙中B到C的过程,都是细胞在个体发育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
(3)图甲中,大豆种子的子叶中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图乙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G神经组织。
(4)甲图中h表示大豆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而乙图中的D肝脏、胃属于人体的器官,因此它们同属于一个结构层次器官。大豆是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是动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因此甲比乙少了系统。
(5)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细菌、酵母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分析】甲图ab表示细胞的分裂,c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植物体主要有d保护组织、e营养组织、f分生组织、g输导组织、h是器官、k是植物体;乙图AB表示分裂、F是肌肉组织、G是神经组织、H是结缔组织、K是上皮组织、D是器官、E是动物体。
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图甲和图乙中,a和A都表示细胞,这是大豆和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单位。
(2)图乙中B→C过程与图甲中的c过程相同,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图甲中,大豆种子的子叶中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图乙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G神经组织。
(4)甲图中h表示大豆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而乙图中的D肝脏、胃属于人体的器官,因此它们同属于一个结构层次器官。大豆是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是动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因此甲比乙少了系统。
(5)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细菌、酵母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30.【答案】(1)1/2;2/1
(2)不需要
(3)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应该选择1号和2号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2)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种子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黑暗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达到93%,由此可知,玉米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3)探究实验时生物样本数量要适宜,数量过少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缺少说服力,所以实验中各组要放置玉米种子30粒而不是1粒,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种子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黑暗的条件下,种子萌发,而3号种子在低温下,适宜的水分和黑暗中种子没有萌发,根据1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 / 1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成都期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话主要描述的生命现象是(  )
A.生长 B.繁殖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 A、生长是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诗句中 “惊起一滩鸥鹭” 没有体现生物的生长现象 ,A 错误。
B、繁殖是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诗句内容和生物繁殖无关,B 错误。
C、应激性是指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争渡” 的动作(外界刺激 )使鸥鹭受到惊扰而飞起,体现了鸥鹭对外界刺激(船的活动等 )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C 正确。
D、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诗句中没有体现新陈代谢相关内容,D 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2024七上·成都期中)2024年4月,成都二环高架月季花进入盛花期,粉色、红色、胭脂色的月季竞相开放。这些月季属于同种生物,但却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这体现了(  )
A.物种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物种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题干中都是月季,属于同一物种,不是物种多样性的体现,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的是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题干未涉及生态系统相关内容,B不符合题意。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由于遗传因子的差异,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如花的颜色;因此,月季属于同种生物,但却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遗传多样性,C符合题意。
D.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包括环境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的变化,不同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差异 。
3.(2024七上·成都期中)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令国外友人啧啧称奇,其中机器狗不仅能当拉拉队员,还能运送铁饼、花式比心等,可判断机器狗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生长繁殖
C.能否进行语言表达 D.是否需要能量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能否自由行走不是生物的本质特征,比如汽车也能自由行走,但汽车不是生物,所以不能依据能否自由行走判断机器狗是否为生物,A 错误。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机器狗是由人类制造的机械装置,不能生长(体积增大、结构发育等 )和繁殖(产生后代 ),这一特征可判断其不是生物,B 正确。
C、能否进行语言表达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不一定都能进行语言表达(如植物 ),且机器狗的 “语言表达” 是程序设定,不是生物意义上的,C 错误。
D、机器狗的运行需要能量(如电能 ),但需要能量不是生物特有的,非生物的机器也需要能量驱动,所以不能以此判断,D 错误。
故选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其中,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特有的能体现生命延续和发展的特征。
4.(2024七上·成都期中)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自然状态下的活动情况,没有对大熊猫进行人为干预,是在自然状态下借助工具进行观察记录,符合观察法的特点,所以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D 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实验法的人为干预操作、调查法的全面收集材料(这里主要是观察行为 )、比较法的对比分析,A、B、C 错误。
故选D。
【分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往往会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干预 。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如普查、抽样调查等 。
比较法:是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来认识事物 。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强调在自然状态下不干预研究对象 。
5.(2024七上·成都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B.达尔文建立了生物进化论
C.哈维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D.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学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施莱登(植物学家 )和施旺(动物学家 )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该学说认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通过环球航行考察等,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核心 ),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B正确。
C.哈维是英国生理学家,他发现了血液循环(揭示了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规律 );而DNA 双螺旋结构是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C错误。
D.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森相遇,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即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D正确。
故选C。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6.(2024七上·成都期中)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假若你所用的只有以下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①②无螺纹,是目镜;③④有螺纹,是物镜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显微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 ①(低倍目镜 )和④(低倍物镜 )组合放大倍数最小,能让视野范围最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7.(2024七上·成都期中)用显微镜观察单词“d”时,视野中看到的是(  )
A.d B.p C.b D.q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物体的成像,经过两次放大后,最终成的像是倒立的,这里的 “倒立” 是指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把 “d” 写在一张小纸上,然后将这张纸旋转 180 度,会看到 “p”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8.(2024七上·成都期中)实验课上,小林对制作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纸吸引的位置应分别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全部,便于观察细胞结构。滴加碘液要在盖玻片一侧(图中①位置 ),这样碘液能从一侧渗透。吸水纸吸引在盖玻片另一侧(图中③位置 ),形成 “引流”,让碘液扩散到标本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9.(2024七上·成都期中)指纹识别是大多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小小的指纹包含了大量信息,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线粒体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不储存遗传物质,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遗传物质(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指纹信息由遗传物质控制,所以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B正确。
C.细胞质不断地流动,加快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含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0.(2024七上·成都期中)每年春季,龙泉桃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桃红。桃花呈现出桃红色主要是由于细胞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叶绿体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色素、糖类、无机盐等。桃花呈现桃红色,是因为液泡中的色素(如花青素等 )使花瓣表现出相应颜色,A符合题意。
B.细胞膜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与桃花颜色呈现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结构,它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壁是无色的,所以它不是桃花呈现桃红色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本身是绿色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1.(2024七上·成都期中)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植物细胞也不会涨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植物细胞(  )
A.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B.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D.水无法进入植物细胞内部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 选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当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滴加清水时,细胞会吸水,但细胞壁的支持作用能限制细胞过度膨胀,从而使植物细胞不会涨破,A 正确。
B 选项:细胞膜主要起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保护作用不是防止细胞涨破的主要原因,B 错误。
C 选项:液泡中含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关,但不是植物细胞滴加清水后不涨破的主要原因,C 错误。
D 选项:清水是可以进入植物细胞内部的,植物细胞会因吸水而膨胀,只是细胞壁限制了涨破,D 错误。
故选A。
【分析】植物细胞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液泡、叶绿体9绿色部分有、线粒体等结构。
12.(2024七上·成都期中)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的第一步都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B.动物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两部分
C.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
D.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能持续不断分裂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第一步都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这是细胞分裂的重要起始步骤,A正确。
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新细胞,B正确。
C.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C正确。
D.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D错误。
故选D。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13.(2024七上·成都期中)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西南地区晚餐食谱可设置为杂粮米饭、莴笋炒兔丁、木瓜拌春笋。其中杂粮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A.无机盐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淀粉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A.无机盐在杂粮米饭中含量较少,不是其主要营养成分,杂粮米饭主要是作为主食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杂粮米饭中蛋白质含量相对不高,一般豆类等食物蛋白质含量更丰富,所以蛋白质不是杂粮米饭主要营养成分,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杂粮米饭中维生素的含量并不高,维生素它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C不符合题意。
D.淀粉是一种多糖,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在杂粮米饭中,淀粉是主要的营养成分,它经过消化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供能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三类非供能物质。
14.(2024七上·成都期中)下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对这些生理过程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生长
B.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遗传物质少了一半
C.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组织
D.通过①②③等生理过程,使植物体由小长大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生长
【解析】【解答】A.①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等限制,不能无限生长 ,A正确。
B.②过程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并非遗传物质少一半,B错误。
C.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C正确。
D.植物体由小长大是通过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以及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分析】由图可看出,①细胞由小变大,是细胞的生长过程;②细胞数目变多,是细胞的分裂过程;③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是细胞的分化过程。
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5.(2024七上·成都期中)“回锅肉”是四川人民餐桌上常见的菜品之一,其食材“五花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属于_____组织(  )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保护组织 D.薄壁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与脂肪无关,A不符合题意。
B.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脂肪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所以 “五花肉” 中的脂肪属于结缔组织,B符合题意。
C.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动物没有保护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没有薄壁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16.(2024七上·成都期中)小萌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结构①能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壁
B.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
C.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番茄果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细胞壁主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错误。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可见,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细胞核,B错误。
C.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同时细胞内也有信息的传递和变化,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体,C正确。
D.番茄果肉细胞不见光,没有叶绿体,其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病毒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7.(2024七上·成都期中)合肥园博园里的池塘边上种植了许多芦苇,其既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又能一定程度地抑制有害物质进入体内。这主要是由于(  )
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功能 B.细胞膜有支持作用
C.细胞质有吸收作用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壁主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但它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芦苇吸收营养物质和抑制有害物质进入不是细胞壁的功能,A错误。
B.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支持作用不是其主要功能,且题干体现的是物质进出控制,B错误。
C.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不是主要负责吸收物质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C错误。
D.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屏障,它能够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进入细胞,同时阻止其他物质进入,从而实现物质的进出控制。芦苇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抑制有害物质进入体内,正是依赖于细胞膜的这种选择透过性功能,D正确。
故选D。
【分析】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18.(2024七上·成都期中)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在输卵管时即开始分裂,其分裂四次后所形成的细胞团中含有的细胞数目为(  )
A.3个 B.6个 C.8个 D.16个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1 个细胞分裂1次变为21个,分裂2次变为22个,分裂3次变为23个,以此类推,分裂n次后细胞数目为2n个 。
受精卵分裂四次,根据上述规律,细胞数目为24=16个,D 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 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 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即21.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即22 , 3次分裂后形成8个细胞即23 ,因此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n。
19.(2024七上·成都期中)胚胎在第八周开始逐渐分化出不同细胞,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等。这些不同的细胞(  )
A.遗传物质不同
B.分化不需要消耗能量
C.结构与功能不同
D.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细胞分化是细胞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遗传物质不会改变,这些不同细胞遗传物质相同,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化是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用于合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物质等,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化的结果就是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在生物体内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符合题意。
D.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20.(2024七上·成都期中)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植物茎流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检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推测该传感器检测的植物组织是(  )
A.分生组织 B.输导组织 C.机械组织 D.薄壁组织
【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主要功能是使植物生长,与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无关,A不符合题意。
B. 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该传感器检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输导组织(导管 )承担水分运输功能,所以推测检测的是输导组织, B符合题意。
C.机械组织对植物起支撑和保护作用,不参与水分的传输和分配,C不符合题意。
D.营养(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与植物体内水分的传输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21.(2024七上·成都期中)绿萝因为生命力顽强,能够净化空气等特点,是办公室、教室常见的绿植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萝叶片呈现出的绿色与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关
B.绿萝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绿萝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D.绿萝所有细胞均含有叶绿体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A.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细胞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绿萝叶片呈现绿色与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于绿萝这样的植物也是如此,无论是其营养器官(根、茎、叶 )还是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都是由细胞构成并执行相应功能,B不符合题意。
C.绿萝作为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会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主要分布在绿萝的叶肉细胞中,负责进行光合作用。而绿萝的其他细胞,如根细胞、茎细胞等,并不含有叶绿体,它们主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物质运输等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2.(2024七上·成都期中)我们常吃的蔬菜中,属于根菜类的是(  )
A.马铃薯、芹菜 B.黄瓜、红薯
C.胡萝卜、红薯 D.藕、土豆
【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 A、马铃薯:食用部分是块茎(属于茎 ),不是根 。芹菜:食用部分主要是茎和叶,不是根 。该选项不属于根菜类,A 错误 。
B、黄瓜:食用部分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不是根 。红薯:食用部分是根(块根,储存营养 ),属于根菜类,但因黄瓜不是,B 错误 。
C、胡萝卜:食用部分是根(肉质直根,储存营养 ),属于根菜类 。红薯:食用部分是根(块根 ),属于根菜类 。二者都属于根菜类,C 正确 。
D、藕:食用部分是茎(地下茎,莲藕的节、节间明显 ),不是根 。土豆:食用部分是块茎(属于茎 ),不是根 。该选项不属于根菜类,D 错误 。
故选C。
【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株利用,通过茎运到叶,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
23.(2024七上·成都期中)五月底开始,成都邛崃市第一批成熟的“夏黑葡萄”陆续上市,其皮薄、果肉厚且汁水丰富,口感甘甜。下列有关“夏黑葡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果实中的果肉属于薄壁组织
B.葡萄的果皮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C.葡萄植株的花、果实、种子属于营养器官
D.葡萄甘甜的汁水主要来自其细胞质
【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A.植物的薄壁组织(也叫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葡萄果实中的果肉细胞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薄壁组织 ,A符合题意。
B.葡萄的果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是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器官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营养器官主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储存,包括根、茎、叶等。而生殖器官则负责植物的繁殖,包括花、果实、种子等。因此,葡萄的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而不是营养器官,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甘甜的汁水主要来自细胞的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包括糖类等,而不是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24.(2024七上·成都期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有关水稻和青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的细胞都有叶绿体,青蛙的细胞都没有细胞壁
B.稻谷与水稻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C.青蛙的血管和水稻的导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D.水稻的结构层次与青蛙的结构层次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植物体的器官;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A.水稻的根细胞等不见光部分的细胞没有叶绿体,不是所有细胞都有叶绿体;青蛙是动物,动物细胞都没有细胞壁,A错误。
B.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种子,稻谷是水稻的果实,与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B正确。
C.青蛙的血管属于动物体的结缔组织(血液在血管中,血管有运输等功能 ),水稻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 ),动物体没有输导组织这一类型,C错误。
D.青蛙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水稻的结构层次,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此可见:水稻没有系统,D错误。
故选B。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25.(2024七上·成都期中)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硫酸配制了pH为5的模拟酸雨,室温下用黄豆种子做如下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种子数 每天定时喷洒 温度 发芽率
1 100粒 适量模拟酸雨 20℃ 7%
2 100粒 等量清水 20℃ 91%
A.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可增加实验次数
B.该实验的变量为“酸雨”
C.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
D.该实验说明酸雨会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
【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为提高实验准确性,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可增加实验次数,求平均值等,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探究 “酸雨”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组喷洒模拟酸雨,一组喷洒清水,变量就是 “酸雨”(有无模拟酸雨 ),B不符合题意。
C. 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这样的种子自身条件良好,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 “酸雨” 这一变量引起,排除种子自身因素干扰, C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结果可知,第1组用模拟酸雨处理的发芽率为7%,第2组用清水处理的发芽率为91%,说明酸雨会抑制植物种子的萌发,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二、综合题
26.(2024七上·成都期中)在生物学实验课上,小涵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1)后,用显微镜(如图2)进行观察,观察到的部分视野如图3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2)图1中步骤b、c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和   ,作用分别是   、   。
(3)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时,先转动图2中的⑤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③接近载玻片。然后只眼注视①内,同时转动[ ]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图3甲。
(4)图3中的视野由甲→乙→丙的操作是:先转动   换高倍物镜,此时视野变暗(如图3乙):将视野调亮,最后转动图2中的[ ]   使视野变得清晰(如图3丙)。
【答案】(1)cadb
(2)稀碘液(碘液);生理盐水;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⑥细准焦螺旋
(4)转换器;⑥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图 1 中,c是滴、a是刮和涂、d是盖、b是染和吸 。所以正确顺序是cadb 。因为要先滴加液体保持细胞形态,再刮取细胞涂抹,接着盖盖玻片,最后染色,这样的顺序符合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保证细胞结构完整且便于观察 。
(2)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图1步骤b染色时,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要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全部。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影响观察,因此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步骤c中,需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显微镜的构造中能够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够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较小,更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时,先转动图2中的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③物镜,以免压破装片和损伤镜头,直到③物镜接近载玻片2毫米处停止,然后另一只眼注视①目镜内,同时转动⑥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图3甲物像为止。
(4)转换器的作用是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特点是细胞体积小、数目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特点是细胞体积大、数目少、视野暗。因此图3中的视野由甲→乙→丙的操作是先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此时视野变暗(如图3乙);再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将视野调亮,最后转动图2中的⑥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得清晰(如图3丙)。
【分析】图1中:a刮和涂、b染和吸、c滴、d盖。图2 中: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简单的总结为:擦→c滴(生理盐水)→a刮和涂→d盖→b染和吸(稀碘液和吸水纸)。可见,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cadb。
(2)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图1步骤b染色时,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要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全部。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影响观察,因此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步骤②中,需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显微镜的构造中能够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够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较小,更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时,先转动图2中的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③物镜,以免压破装片和损伤镜头,直到③物镜接近载玻片2毫米处停止,然后另一只眼注视①目镜内,同时转动⑥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图3甲物像为止。
(4)转换器的作用是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特点是细胞体积小、数目多、视野亮;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特点是细胞体积大、数目少、视野暗。因此图3中的视野由甲→乙→丙的操作是先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此时视野变暗(如图3乙);再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将视野调亮,最后转动图2中的⑥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得清晰(如图3丙)。
27.(2024七上·成都期中)唐代诗人李白在《咏桂》中写到“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桂花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桂花叶肉细胞视野图,图乙为桂花叶肉细胞结构简图,图丙为桂花植株结构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制作桂花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当在载玻片上滴加   ,说明理由:   。
(2)图甲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桂花叶肉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若要将物像移动到中央,则应向   移动装片。
(3)与动物细胞相比,图乙中的桂花叶肉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为   (填编号),除此结构外,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还有   和   。
(4)图乙中桂花叶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填编号)。
(5)从图丙中观察可知,构成桂花树的营养器官是   、   、   。
【答案】(1)清水;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
(2)右下方
(3)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4)⑥
(5)根;茎;叶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观察植物细胞;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细胞吸水后,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不会涨破,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所以制作桂花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理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 。
(2)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即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甲中细胞位于视野右下方,要将物像移到中央,物像应向左上方移动,那么装片就要向右下方移动 。
(3)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在图乙中,独叶草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细胞提供能量。除此结构外,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还有细胞壁(提供细胞形状和支持)和液泡(存储水分和溶解的矿物质等)。
(4)在图乙中,独叶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⑥细胞质,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是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5)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等器官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故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是植物的繁殖基础,故为生殖器官。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1)在制作桂花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因为桂花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故可以用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
(2)在图甲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独叶草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由于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实际上细胞位于装片的左上方。若要将物像移动到中央,则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这样细胞就会在视野中央呈现。
(3)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在图乙中,独叶草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细胞提供能量。除此结构外,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还有细胞壁(提供细胞形状和支持)和液泡(存储水分和溶解的矿物质等)。
(4) 在图乙中,独叶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⑥细胞质,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是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5)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等器官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故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是植物的繁殖基础,故为生殖器官。
28.(2024七上·成都期中)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0天后,提取了雌性胎儿A猴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B猴的去核卵细胞中,最终生下了两只健康的猴子(如图),如图为“中中”和“华华”产生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融合细胞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了   、   和   。
(2)“中中”和“华华”的长相与图中   (填写图中字母)猴最为相像,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贮存在   中,它是细胞的   。
(3)融合细胞需要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胚胎,同时   能将不需要的物质阻挡在细胞之外。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细胞无法将有机物转换成能量,推测是   受到了影响。
【答案】(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A;细胞核;控制中心,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3)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膜
(4)线粒体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融合细胞作为细胞的一种,也具备这些基本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是细胞代谢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 。所以融合细胞基本结构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2)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提供细胞核的 A 猴,因为细胞核中贮存遗传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所以 “中中” 和 “华华” 的长相与 A 猴最为相像 。
(3)融合细胞需要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胚胎。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则使细胞逐渐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细胞无法将有机物转换成能量,这通常是由于细胞的线粒体受到了影响。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它负责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细胞使用。如果线粒体受损或功能异常,就会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进行能量转换和供应。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融合细胞作为特殊类型的细胞,其基本结构同样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液态的部分;细胞核则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贮存场所,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克隆过程中,被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提供细胞核的个体。因为细胞核中包含了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所有遗传特征。所以,“中中”和“华华”这两只克隆猴的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A猴最为相像。细胞核不仅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还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3)融合细胞需要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胚胎。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则使细胞逐渐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细胞无法将有机物转换成能量,这通常是由于细胞的线粒体受到了影响。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它负责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细胞使用。如果线粒体受损或功能异常,就会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进行能量转换和供应。
29.(2024七上·成都期中)在期末复习时,依依同学分别绘制了大豆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图中甲)和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图中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甲、图乙可知,大豆和人体生命活动单位都是    。
(2)图乙中B到C的过程与图甲中的c过程相同,叫做细胞    。
(3)图甲中,大豆种子的子叶属于    组织;图乙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    (填字母)。
(4)图甲中h与图乙中    (填序号)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图甲比图乙少了    这一结构层次。
(5)大豆和人都是多细胞生物,各自有其相应的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其结构层次就是细胞,请写出一种单细胞生物的名称:    。
【答案】(1)细胞
(2)分化
(3)营养;G
(4)D;系统
(5)草履虫
【知识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单细胞生物;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豆和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所以大豆和人体生命活动单位都是细胞 。
(2)图甲中c过程和图乙中B到C的过程,都是细胞在个体发育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
(3)图甲中,大豆种子的子叶中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图乙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G神经组织。
(4)甲图中h表示大豆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而乙图中的D肝脏、胃属于人体的器官,因此它们同属于一个结构层次器官。大豆是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是动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因此甲比乙少了系统。
(5)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细菌、酵母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分析】甲图ab表示细胞的分裂,c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植物体主要有d保护组织、e营养组织、f分生组织、g输导组织、h是器官、k是植物体;乙图AB表示分裂、F是肌肉组织、G是神经组织、H是结缔组织、K是上皮组织、D是器官、E是动物体。
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图甲和图乙中,a和A都表示细胞,这是大豆和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单位。
(2)图乙中B→C过程与图甲中的c过程相同,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图甲中,大豆种子的子叶中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图乙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G神经组织。
(4)甲图中h表示大豆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而乙图中的D肝脏、胃属于人体的器官,因此它们同属于一个结构层次器官。大豆是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是动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因此甲比乙少了系统。
(5)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细菌、酵母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三、实验探究题
30.(2024七上·成都期中)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时节适时播种很重要。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选择以“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为研究课题。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如下,请你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验器材:培养皿,纱布,玉米种子。
实验方案:每组30粒玉米种子,按照下表设置进行培养。几天后,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
培养皿编号 1号 2号 3号
温度(℃) 22 22 4
光照情况 黑暗中 黑暗中 黑暗中
纱布情况 潮湿 干燥 潮湿
种子发芽数 28 0 0
结论与讨论:
(1)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选择   号和   号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2)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玉米种子的萌发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3)实验中各组要放置玉米种子30粒而不是1粒,目的是   。
(4)根据1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
【答案】(1)1/2;2/1
(2)不需要
(3)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应该选择1号和2号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2)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种子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黑暗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达到93%,由此可知,玉米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3)探究实验时生物样本数量要适宜,数量过少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缺少说服力,所以实验中各组要放置玉米种子30粒而不是1粒,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种子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黑暗的条件下,种子萌发,而3号种子在低温下,适宜的水分和黑暗中种子没有萌发,根据1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