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24八上·揭西期中)在2023年10月3日的杭州亚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我国跳远运动员朱亚明以17.13米的成绩夺冠,他用到的运动方式有( )A.行走、奔跑 B.奔跑、跳跃 C.跳跃、爬行 D.行走、跳跃2.(2024八上·揭西期中)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把航天员乘组送入太空中。那么火箭发射上升过程中的运动方式与下列哪一种动物运动方式相似( )A.虾 B.蛙 C.水母 D.海马(2024八上·揭西期中)【主题一】自然界动物丰富多彩,他们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请完成下面小题3.2023年9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出“信鸽”扑翼式仿生飞行器。仿生飞行器上下摆动的扑翼是模仿鸟类的哪种运动方式?( )A.行走 B.跳跃 C.鼓翼 D.划水4.动物运动的意义不包括( )A.有利于争夺栖息地 B.有利于寻觅食物C.有利于冬眠 D.有利于繁殖后代5.(2024八上·揭西期中)老年人的易骨折,因为骨的成分无机物约占( )A.1/3 B.2/3 C.1/2 D.多于2/36.(2024八上·揭西期中)骨的成分中有机物主要是( )A.糖类 B.钠盐 C.钙盐 D.骨胶原蛋白7.(2024八上·揭西期中)如图是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肌肉中间较粗的①部分和两端较细的②部分分别是( )A.肌腱、神经 B.肌腹、肌腱 C.关节、韧带 D.肌肉、神经8.(2024八上·揭西期中)冬天我们常感觉“寒风刺骨”,这主要是因为寒风刺激了( )A.骨髓 B.骨膜内的神经C.成骨细胞 D.骨膜内的血管9.(2024八上·揭西期中)人在狂笑时若用力过猛,会出现上下颌不能合拢的现象,这是由于( )A.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腔内有滑液10.(2024八上·揭西期中)举手、转头等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包括:①骨绕关节转动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等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11.(2024八上·揭西期中)某同学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和废旧材料制作了图所示的关节模型,推测两个木棒对接处的海绵模拟的是( )A.关节头 B.关节囊 C.关节窝 D.关节软骨12.(2024八上·揭西期中)图表示的投篮动作①→②过程中,肱二头肌的变化是(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13.(2024八上·揭西期中)如图是排球运动的一个动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作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B.此时手臂的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C.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D.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14.(2024八上·揭西期中)动物在生活中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 B.老马识途 C.母鸡孵卵 D.蜘蛛结网15.(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A.大雁南飞 B.野狼的心跳 C.蜻蜓点水 D.蜘蛛结网16.(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C.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D.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17.(2024八上·揭西期中)狗熊偷食蜂巢中的蜂蜜,蜂巢中的工蜂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行为的功能划分,工蜂的行为中含了( )A.社群行为、攻击行为 B.社群行为、防御行为C.取食行为、防御行为 D.防御行为、领域行为(2024八上·揭西期中)【主题二】国宝鸟类“朱鹮”曾一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经过我国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开展人工繁育、恢复栖息地等工作,现在朱鹮的种群数量已达到9000余只。请完成下面小题。18.科研人员为了保护朱鹮,在其栖息地安装摄影机,记录朱鹮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19.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是(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B.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C.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D.以上说法都对20.(2024八上·揭西期中)只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植食动物 B.肉食动物 C.杂食动物 D.以上都不对21.(2024八上·揭西期中)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阳光→植物→蝉→螳螂→黄雀22.(2024八上·揭西期中)杜甫诗曰“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这些蜂、蝶对植物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防治害虫 B.帮助传粉 C.提供养料 D.促进开花23.(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图是细菌结构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细菌DNA集中的区域 B.②是细菌的运动结构C.所有细菌都有结构④ D.⑥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24.(2024八上·揭西期中)神舟十六号的实验任务之一是研究细菌在空间站舱外的生存状况。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2024八上·揭西期中) 【主题三】“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多地报告流感样病例,多以甲型流感为主。请回答小题。25.甲流病毒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甲流病毒的外壳和内核的组成分别是( )A.脂肪、蛋白质 B.脂肪、遗传物质C.蛋白质、遗传物质 D.遗传物质、蛋白质26.下列关于甲流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植物病毒 B.遗传物质在细胞核C.可以独立生活 D.没有细胞结构27.(2024八上·揭西期中)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也是分解者28.(2024八上·揭西期中)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培养液制成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酵母菌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有性生殖 D.出芽生殖29.(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列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 )A.流感病毒和大肠杆菌 B.蘑菇和木耳C.酵母菌和大豆 D.大肠杆菌和青霉30.(2024八上·揭西期中)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药物,它是由下列哪种生物生产的( )A.曲霉 B.乳酸菌 C.青霉 D.酵母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4小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内填序号,“____”填文字)31.(2024八上·揭西期中)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步骤一:制作如图所示的迷宫实验装置,在迷宫上方盖上透明玻璃,以便观察实验过程。步骤二:选取大小相同的小白鼠三只(A、B、C),分别放在迷宫实验装置中进行观察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情况,测得如下表数据。请分析: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4分13秒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3分8秒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5分2秒(1)实验开始前,要让小鼠处于 状态,以使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2)实验过程中选择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最后比较分析它们走迷宫获取食物所需要的时间而得出结论。据此,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3)本实验用多只小鼠做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 。你认为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行为(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这种行为的意义是让动物能更好地适应 环境。(5)以上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主要运用的生物探究方法是 和 。(6)实验后小鼠应该怎样处理? 。32.(2024八上·揭西期中)2023年10月7日,中国女排在杭州亚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0的比分完胜日本女排,成功卫冕亚运会冠军。这一战是中国女排史上的第9枚亚运金牌,再次展现了“女排精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赛的胜利离不开运动员平时艰苦的训练。运动员经过训练,图乙中的[ ] 增厚,保证了关节的牢固性;[ ] 和关节腔内的 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之间的灵活性。(2)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 ]内也有红骨髓。(3)女排队员在扣球时,肘关节起到了 (选填“杠杆”、“支点”或“动力”)作用,完成扣球这个动作需要消耗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 作用所提供。(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运动强度太大且时间长也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所以平时锻炼身体时,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建议? 。33.(2024八上·揭西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与真菌细胞相比,细菌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成形的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 生活,它们大多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甲图中 (填序号)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在恶劣的环境下,细菌可以形成能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这种休眠体叫 。(3)乙图为人的上肢关节和肌肉模式图。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有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以伸肘动作为例,[④]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③] 处于 状态。34.(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图分别是酵母菌、青霉、蘑菇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是 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有[1] 、[2] 、[3]细胞质、[4]细胞膜、[5] 等;青霉、蘑菇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和酵母菌一样,青霉、蘑菇的细胞内都有 ,所以酵母菌、青霉、蘑菇都属于真核生物。(2)青霉结构中的[2]是 菌丝,它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1] ,它是用来繁殖后代的:青霉结构中的[3]是 菌丝,它能够深入到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3)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1] 和[3] 组成。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运动员参加的是三级跳决赛,在跳远比赛中,在起跑点以奔跑的形式到达起跳点,然后借助惯性起跳。因此,三级跳远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方式有奔跑和跳跃,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2.【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解析】【解答】火箭发射上升是通过向后喷射物质,利用反作用力前进,这种运动方式类似于水母的运动 。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利用反作用力运动 。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答案】3.C4.C【知识点】动物与仿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运动的意义【解析】【分析】(1)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仿生技术是一种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的技术。(2)动物运动是为了主动获取食物、逃避敌害、迁移栖息场所,利于自身生存、繁衍后代。3.【解答】鸟的前肢特化为翼,翼的运动可分两种:鼓翼飞行和滑翔。鼓翼飞行靠双翅快速上下扇动产生升力与推力, 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滑翔则利用气流减少拍翅次数以节省体力, 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仿生扑翼飞行器上下扑打的动作正是模仿鸟类鼓翼飞行的原理,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解答】动物通过主动运动可迅速改变位置,从而高效觅食、寻找配偶、躲避天敌并完成繁殖,这对个体生存和种群延续至关重要。冬眠只是动物应对低温的一种生理策略,并不属于“运动的意义”范畴,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D【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比例会随年龄变化。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成年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于2/3,有机物少于1/3,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易发生骨折。所以老年人易骨折是因为骨的成分中无机物多于2/3,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长骨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6.【答案】D【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共同组成。其中,有机物以骨胶原蛋白为主,为骨骼提供弹性和韧性;无机物则以钙盐、磷盐为主,使骨坚硬。可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一个人一生中这些成分的含量是不断变化的。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7.【答案】B【知识点】骨骼肌【解析】【解答】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图中①是肌腹,②是肌腱,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8.【答案】B【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 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膜内的神经,神经能对外界寒冷的刺激作出反应。故答案为:B。【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9.【答案】A【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脱臼的问题,首先明确关节的结构。狂笑过猛,是一种脱臼现象。据此分析解答。关节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10.【答案】C【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解析】【解答】解: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举手、转头等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包括: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①骨绕关节转动等步骤.故选:C【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11.【答案】D【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解析】【解答】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即关节软骨。关节囊是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图示可知,海绵模拟的是关节软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木棒模拟骨,海绵模拟关节软骨,自行车旧轮胎模拟关节囊。12.【答案】C【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解析】【解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投篮过程中,先进行屈肘动作,再进行伸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投篮动作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13.【答案】A【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解析】【解答】AD. 完成一次简单的抬臂动作,也要在神经系统“总指挥”下,由运动系统执行;同时,消化系统提供葡萄糖、呼吸系统送来氧气、循环系统把养料与氧气及时送到肌细胞,并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因此,运动是多个系统协同的结果,A错误,D正确;B.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时则相反。图中运动员正在伸直手臂击球,处于伸肘状态,因此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B正确;C.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构成,C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14.【答案】B【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解析】【解答】ACD. 孔雀开屏、母鸡孵卵、蜘蛛结网都属先天性行为——它们由遗传基因决定,无需后天学习即可表现出来,ACD均不符合题意;B.老马识途则是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接触道路、积累经验、形成记忆后获得的本领,属于典型的“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15.【答案】B【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解析】【解答】动物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躯体运动、静止姿势、体色变化、气味排放和声音发出等。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按功能,又可分为取食、繁殖、防御、攻击、迁徙、社会行为等。大雁南飞是季节性的“迁徙行为”;蜻蜓点水是雌雄产卵的“繁殖行为”;蜘蛛结网属于由遗传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野狼的心跳是维持生命的生理过程,不具备外部可观察的适应意义,不属于行为。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16.【答案】C【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为动物提供了基本的生存和繁衍能力。而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因此,先天性行为确实为学习行为提供了基础,A正确。B、动物的学习能力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其神经系统越发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就越强。这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表现,B正确。C、虽然学习行为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中形成的,但它仍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为动物提供了学习的基础和潜力,影响着动物的学习速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因此,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是密切相关的,C错误。D、学习行为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通过学习,动物可以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成功率。因此,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D正确。故选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行为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17.【答案】B【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解析】【解答】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蜂群遭受到袭击时,工蜂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故答案为:B【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答案】18.A19.C【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解析】【分析】(1)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2)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18.【解答】观察法定义为“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借助感官或仪器对动物行为进行系统记录而不干扰动物的科学方法”。科研人员在朱鹮栖息地布设红外摄像头,全程记录其觅食、繁殖等活动,并未对朱鹮施加任何人为干预,完全符合观察法的核心要求,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9.【解答】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其两者最本质的是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答案】B【知识点】对动物进行分类【解析】【解答】A.专门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植食性动物,A不符合题意;B.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B符合题意;C.既能吃植物又能吃动物的动物称为杂食性动物,C不符合题意;D.因此A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食性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21.【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的食物链的书写方式是:植物→蝉→螳螂→黄雀。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2.【答案】B【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解答】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原本昆虫被植物的花招引来吸取花蜜的,但是昆虫在花丛中飞舞吸取花蜜的过程中,也为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23.【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解析】【解答】A.在细菌细胞内,遗传物质DNA集中在①未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B.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具备多细胞器官;②所示的鞭毛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运动器官,能让细菌在水中游动,B正确;C.②鞭毛和④荚膜并非所有细菌都具备,例如枯草芽孢杆菌有鞭毛无荚膜,肺炎链球菌则常有荚膜无鞭毛,C错误;D.⑥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图中①是未成形的细胞核、②是鞭毛、③是细胞质、④是荚膜、⑤是细胞壁、⑥是细胞膜。24.【答案】A【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形态结构【解析】【解答】细菌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为: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繁殖靠二分裂;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而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并含叶绿体(绿色部分)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缺少的是“成形的细胞核”。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有鞭毛和荚膜。【答案】25.C26.D【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25.【解答】甲流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外部的蛋白质衣壳和内部的核酸(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其“外壳”是蛋白质,“内核”是遗传物质。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6.【解答】A.甲流病毒只在人和某些动物细胞内才能繁殖,应归为动物病毒,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自然也不存在细胞核,B错误;C.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制,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会失去活性并形成结晶体,C错误;D.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也不具备细胞核,D正确。故答案为:D。27.【答案】C【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故答案为:C【分析】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尸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8.【答案】D【知识点】真菌的生殖【解析】【解答】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当环境适宜时,它会在细胞表面向外鼓出一个小泡,称为“芽体”。芽体在母体的营养支持下逐渐长大,待其体积接近母体细胞一半时,便在两者之间形成隔膜,最终脱落成为独立的新个体。这种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就叫做出芽生殖。因此,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表面大小不一的突起,正是其正在进行出芽生殖,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见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29.【答案】A【知识点】细菌的营养方式;真菌的营养方式【解析】【解答】A.流感病毒必须侵入活细胞才能复制,属于寄生;大肠杆菌多数株系可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寄生,属于寄生,A符合题意;B.蘑菇、木耳均属于分解者真菌,靠分解枯枝落叶等有机物获取营养,属于腐生,B不符合题意;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把糖类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属于腐生;大豆则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独立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C不符合题意;D.大肠杆菌营寄生生活;青霉依靠分解有机质生存,属于腐生,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细菌、真菌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有些细菌、真菌会使动物植物患病,腐生的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些细菌、真菌能够与动植物共生。30.【答案】C【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青霉素是一种由青霉菌分泌的抗生素,最早由弗莱明发现。它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常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见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31.【答案】(1)饥饿(2)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3)平均值;控制单一变量(4)减少;后天学习;复杂多变(5)实验法;观察法(6)放回适合它们生存自然环境中【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解析】【解答】 (1)实验前,先让小鼠空腹12h,使其产生明显觅食动机,可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故填:饥饿。(2)设置三只品种、月龄、性别、大小与活动力相近的小白鼠 A、B、C,重复走同一迷宫,探究“不同个体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是否相同”。故填: 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 。(3)采用多只小鼠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降低个体差异带来的偶然误差;统一品种、性别、月龄、体型与活力,可排除除训练次数外的其他变量,使结果更可靠,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故填: 平均值 ; 控制单一变量 。(4)数据表明,训练次数越多,小鼠穿越迷宫的平均用时越少,说明学习能力随训练增强;该行为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有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取食效率。故填: 减少 ; 后天学习 ; 复杂多变 。(5)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和观察法(记录行为表现)。故填:实验法;观察法。(6)实验结束后,将小鼠放归适宜的自然环境,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故填: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自然环境中 。【分析】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1)实验开始前,为了让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需要让小鼠处于饥饿状态。饥饿状态的小鼠会更迫切地寻找食物,从而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比较他们这三次走迷宫所需时间,就是想观察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所以探究的问题是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3)在本实验中,用多只小鼠做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通过控制这些变量,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训练次数的不同,而不是由于小鼠本身的差异。(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说明训练可以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模式,它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生存能力。(5)以上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主要运用的生物探究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6)实验后小鼠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32.【答案】(1)②关节囊;⑤关节软骨;滑液(2)③(3)支点;呼吸(4)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解析】【解析】(1)关节由至少两块骨端构成,包括关节面、②关节囊与关节腔。凸起的关节头与凹陷的关节窝表面覆盖光滑的⑤关节软骨,既减磨又缓冲冲击;外围的关节囊是坚韧的结缔组织“外套”,围成密闭的关节腔,腔内有滑液润滑。经常锻炼可使关节囊增厚、韧带增强,从而提高关节稳固性;关节软骨与滑液则共同保证运动灵活。故填: ②关节囊 ; ⑤关节软骨 ; 滑液 。(2)骨髓分红、黄两种。儿童时期,骨髓腔与骨松质内均为红骨髓,造血旺盛;成年后,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取代,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骨松质中的红骨髓终生保留造血能力。当人体大出血时,黄骨髓可逆转为红骨髓,迅速恢复造血。因此,儿童造血能力强于成人,是因为其③骨髓腔仍充盈红骨髓。故填: ③ 。(3)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收缩,牵动骨骼绕关节运动。由于肌肉只能拉不能推,一个动作需两组以上肌肉协同完成: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时相反。运动中,神经负责调控,骨作杠杆,关节作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扣球等剧烈动作所需的大量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线粒体内的呼吸作用。故填:支点;呼吸。(4)高强度、长时间训练易导致膝关节磨损。日常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负荷,避免一次性高强度运动,每次训练后安排充分休息与恢复,并辅以热身、拉伸及护膝等保护措施,减少关节损伤风险。故填: 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分析】(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而骨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层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2)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3)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4)图甲①骨松质、②骨密质、③骨髓腔、④骨膜;图乙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1)关节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构成,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除了这些基本结构,有的关节还有韧带等辅助结构。经常锻炼可以使②关节囊增厚,保证关节的牢固性;⑤关节软骨和③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增加关节之间的灵活性。(2)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因此,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③骨髓腔内也有红骨髓。(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扣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因此女排队员在扣球时,肘关节起到支点作用,完成扣球这个动作需要消耗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运动强度太大且时间长也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 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33.【答案】(1)细胞核;叶绿体;有机物;分解者;④(2)分裂生殖;芽孢(3)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细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的区别;骨骼肌【解析】【解答】(1)细菌个体微小,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完整的单细胞生命体。它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四部分构成,与真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无成形的细胞核。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叶绿体,因此无法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只能摄取环境中现成的有机养料,在生态系统中多扮演“分解者”角色。其中,位于最内侧的④细胞膜所代表的结构能够能选择性地让物质进出细胞。故填: 细胞核 ; 叶绿体 ; 有机物 ; 分解者 ; ④ 。(2)细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即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几乎相同的子细胞。当外界条件恶劣(如缺水、高温或辐射)时,部分细菌会形成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芽孢外壳厚、水分少,能抵抗极端环境;一旦条件适宜,芽孢又可萌发,重新变为活跃的细菌。故填: 分裂生殖 ; 芽孢 。(3)每块骨骼肌的两端都通过肌腱跨过关节,分别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肌肉受神经刺激后收缩变短,便拉动骨以关节为轴转动,从而产生运动。由于一块肌肉只能“拉”而不能“推”,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两组肌肉协同完成:屈肘时,位于前方的④肱二头肌收缩,位于后方的③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③肱三头肌收缩,④肱二头肌舒张。故填: 舒张 ; 肱三头肌 ; 收缩 。【分析】(1)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有鞭毛和荚膜。(2)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任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图中:①肌腹,②是肌腱,③肱三头肌,④肱二头肌。(1)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与真菌细胞相比,细菌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大多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④细胞膜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④肱二头肌收缩,③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③肱三头肌收缩,④肱二头肌舒张。34.【答案】单;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细胞核;气生;孢子;营养;菌盖;菌柄【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真菌的种类和结构【解析】【解答】(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最外层是1细胞壁,内侧紧贴的是4细胞膜,内部充满3细胞质,中央可见明显2细胞核,并含多个5液泡;因无叶绿体,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青霉、蘑菇等大型真菌则由大量菌丝构成的菌丝体,菌丝分节且每节都有完整细胞核,因此三者均属真核生物。故填: 单 ; 细胞壁 ; 细胞核 ; 液泡 ; 细胞核 。(2)青霉的繁殖体位于气生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分枝,分枝末端串生青绿色孢子,孢子成熟后随风散布,遇适宜环境即可萌发成新个体;同时,匍匐或深入基质的营养菌丝不断分泌胞外酶,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后再吸收,为整个菌体提供能量与原料。故填: 气生 ; 孢子 ; 营养 。(3)蘑菇由1菌盖、2菌褶和3菌柄三部分组成:菌盖呈伞状,下方密生菌褶,菌褶表面产生孢子;菌柄起支撑作用,基部常有菌托或菌环与地下菌丝相连,共同完成繁殖与营养功能。故填: 菌盖 ; 菌柄 。【分析】(1)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见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2)图中:酵母菌的基本结构有1细胞壁、2细胞核、3细胞质、4细胞膜和5液泡,没有叶绿体;青霉的结构中1孢子,2气生菌丝,3营养菌丝;蘑菇的结构中a孢子、1菌盖、2菌褶、3菌柄等结构,其中地上部分为子实体。1 / 1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24八上·揭西期中)在2023年10月3日的杭州亚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我国跳远运动员朱亚明以17.13米的成绩夺冠,他用到的运动方式有( )A.行走、奔跑 B.奔跑、跳跃 C.跳跃、爬行 D.行走、跳跃【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运动员参加的是三级跳决赛,在跳远比赛中,在起跑点以奔跑的形式到达起跳点,然后借助惯性起跳。因此,三级跳远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方式有奔跑和跳跃,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2.(2024八上·揭西期中)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把航天员乘组送入太空中。那么火箭发射上升过程中的运动方式与下列哪一种动物运动方式相似( )A.虾 B.蛙 C.水母 D.海马【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解析】【解答】火箭发射上升是通过向后喷射物质,利用反作用力前进,这种运动方式类似于水母的运动 。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利用反作用力运动 。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2024八上·揭西期中)【主题一】自然界动物丰富多彩,他们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请完成下面小题3.2023年9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出“信鸽”扑翼式仿生飞行器。仿生飞行器上下摆动的扑翼是模仿鸟类的哪种运动方式?( )A.行走 B.跳跃 C.鼓翼 D.划水4.动物运动的意义不包括( )A.有利于争夺栖息地 B.有利于寻觅食物C.有利于冬眠 D.有利于繁殖后代【答案】3.C4.C【知识点】动物与仿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运动的意义【解析】【分析】(1)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仿生技术是一种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的技术。(2)动物运动是为了主动获取食物、逃避敌害、迁移栖息场所,利于自身生存、繁衍后代。3.【解答】鸟的前肢特化为翼,翼的运动可分两种:鼓翼飞行和滑翔。鼓翼飞行靠双翅快速上下扇动产生升力与推力, 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滑翔则利用气流减少拍翅次数以节省体力, 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仿生扑翼飞行器上下扑打的动作正是模仿鸟类鼓翼飞行的原理,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解答】动物通过主动运动可迅速改变位置,从而高效觅食、寻找配偶、躲避天敌并完成繁殖,这对个体生存和种群延续至关重要。冬眠只是动物应对低温的一种生理策略,并不属于“运动的意义”范畴,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5.(2024八上·揭西期中)老年人的易骨折,因为骨的成分无机物约占( )A.1/3 B.2/3 C.1/2 D.多于2/3【答案】D【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比例会随年龄变化。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成年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于2/3,有机物少于1/3,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易发生骨折。所以老年人易骨折是因为骨的成分中无机物多于2/3,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长骨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6.(2024八上·揭西期中)骨的成分中有机物主要是( )A.糖类 B.钠盐 C.钙盐 D.骨胶原蛋白【答案】D【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共同组成。其中,有机物以骨胶原蛋白为主,为骨骼提供弹性和韧性;无机物则以钙盐、磷盐为主,使骨坚硬。可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一个人一生中这些成分的含量是不断变化的。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7.(2024八上·揭西期中)如图是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肌肉中间较粗的①部分和两端较细的②部分分别是( )A.肌腱、神经 B.肌腹、肌腱 C.关节、韧带 D.肌肉、神经【答案】B【知识点】骨骼肌【解析】【解答】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图中①是肌腹,②是肌腱,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8.(2024八上·揭西期中)冬天我们常感觉“寒风刺骨”,这主要是因为寒风刺激了( )A.骨髓 B.骨膜内的神经C.成骨细胞 D.骨膜内的血管【答案】B【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 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膜内的神经,神经能对外界寒冷的刺激作出反应。故答案为:B。【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9.(2024八上·揭西期中)人在狂笑时若用力过猛,会出现上下颌不能合拢的现象,这是由于( )A.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腔内有滑液【答案】A【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脱臼的问题,首先明确关节的结构。狂笑过猛,是一种脱臼现象。据此分析解答。关节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10.(2024八上·揭西期中)举手、转头等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包括:①骨绕关节转动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等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答案】C【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解析】【解答】解: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举手、转头等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包括: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①骨绕关节转动等步骤.故选:C【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11.(2024八上·揭西期中)某同学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和废旧材料制作了图所示的关节模型,推测两个木棒对接处的海绵模拟的是( )A.关节头 B.关节囊 C.关节窝 D.关节软骨【答案】D【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解析】【解答】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即关节软骨。关节囊是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图示可知,海绵模拟的是关节软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木棒模拟骨,海绵模拟关节软骨,自行车旧轮胎模拟关节囊。12.(2024八上·揭西期中)图表示的投篮动作①→②过程中,肱二头肌的变化是(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答案】C【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解析】【解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投篮过程中,先进行屈肘动作,再进行伸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投篮动作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13.(2024八上·揭西期中)如图是排球运动的一个动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作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B.此时手臂的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C.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D.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答案】A【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解析】【解答】AD. 完成一次简单的抬臂动作,也要在神经系统“总指挥”下,由运动系统执行;同时,消化系统提供葡萄糖、呼吸系统送来氧气、循环系统把养料与氧气及时送到肌细胞,并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因此,运动是多个系统协同的结果,A错误,D正确;B.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时则相反。图中运动员正在伸直手臂击球,处于伸肘状态,因此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B正确;C.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构成,C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14.(2024八上·揭西期中)动物在生活中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 B.老马识途 C.母鸡孵卵 D.蜘蛛结网【答案】B【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解析】【解答】ACD. 孔雀开屏、母鸡孵卵、蜘蛛结网都属先天性行为——它们由遗传基因决定,无需后天学习即可表现出来,ACD均不符合题意;B.老马识途则是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接触道路、积累经验、形成记忆后获得的本领,属于典型的“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15.(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A.大雁南飞 B.野狼的心跳 C.蜻蜓点水 D.蜘蛛结网【答案】B【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解析】【解答】动物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躯体运动、静止姿势、体色变化、气味排放和声音发出等。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按功能,又可分为取食、繁殖、防御、攻击、迁徙、社会行为等。大雁南飞是季节性的“迁徙行为”;蜻蜓点水是雌雄产卵的“繁殖行为”;蜘蛛结网属于由遗传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野狼的心跳是维持生命的生理过程,不具备外部可观察的适应意义,不属于行为。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16.(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C.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D.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答案】C【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为动物提供了基本的生存和繁衍能力。而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因此,先天性行为确实为学习行为提供了基础,A正确。B、动物的学习能力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其神经系统越发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就越强。这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表现,B正确。C、虽然学习行为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中形成的,但它仍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为动物提供了学习的基础和潜力,影响着动物的学习速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因此,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是密切相关的,C错误。D、学习行为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通过学习,动物可以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成功率。因此,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D正确。故选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行为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17.(2024八上·揭西期中)狗熊偷食蜂巢中的蜂蜜,蜂巢中的工蜂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行为的功能划分,工蜂的行为中含了( )A.社群行为、攻击行为 B.社群行为、防御行为C.取食行为、防御行为 D.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答案】B【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解析】【解答】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蜂群遭受到袭击时,工蜂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故答案为:B【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2024八上·揭西期中)【主题二】国宝鸟类“朱鹮”曾一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经过我国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开展人工繁育、恢复栖息地等工作,现在朱鹮的种群数量已达到9000余只。请完成下面小题。18.科研人员为了保护朱鹮,在其栖息地安装摄影机,记录朱鹮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19.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是(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B.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C.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D.以上说法都对【答案】18.A19.C【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解析】【分析】(1)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2)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18.【解答】观察法定义为“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借助感官或仪器对动物行为进行系统记录而不干扰动物的科学方法”。科研人员在朱鹮栖息地布设红外摄像头,全程记录其觅食、繁殖等活动,并未对朱鹮施加任何人为干预,完全符合观察法的核心要求,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9.【解答】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其两者最本质的是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2024八上·揭西期中)只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植食动物 B.肉食动物 C.杂食动物 D.以上都不对【答案】B【知识点】对动物进行分类【解析】【解答】A.专门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植食性动物,A不符合题意;B.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B符合题意;C.既能吃植物又能吃动物的动物称为杂食性动物,C不符合题意;D.因此A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食性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21.(2024八上·揭西期中)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阳光→植物→蝉→螳螂→黄雀【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的食物链的书写方式是:植物→蝉→螳螂→黄雀。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2.(2024八上·揭西期中)杜甫诗曰“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这些蜂、蝶对植物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防治害虫 B.帮助传粉 C.提供养料 D.促进开花【答案】B【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解答】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原本昆虫被植物的花招引来吸取花蜜的,但是昆虫在花丛中飞舞吸取花蜜的过程中,也为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23.(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图是细菌结构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细菌DNA集中的区域 B.②是细菌的运动结构C.所有细菌都有结构④ D.⑥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解析】【解答】A.在细菌细胞内,遗传物质DNA集中在①未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B.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具备多细胞器官;②所示的鞭毛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运动器官,能让细菌在水中游动,B正确;C.②鞭毛和④荚膜并非所有细菌都具备,例如枯草芽孢杆菌有鞭毛无荚膜,肺炎链球菌则常有荚膜无鞭毛,C错误;D.⑥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图中①是未成形的细胞核、②是鞭毛、③是细胞质、④是荚膜、⑤是细胞壁、⑥是细胞膜。24.(2024八上·揭西期中)神舟十六号的实验任务之一是研究细菌在空间站舱外的生存状况。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答案】A【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形态结构【解析】【解答】细菌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为: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繁殖靠二分裂;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而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并含叶绿体(绿色部分)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缺少的是“成形的细胞核”。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有鞭毛和荚膜。(2024八上·揭西期中) 【主题三】“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多地报告流感样病例,多以甲型流感为主。请回答小题。25.甲流病毒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甲流病毒的外壳和内核的组成分别是( )A.脂肪、蛋白质 B.脂肪、遗传物质C.蛋白质、遗传物质 D.遗传物质、蛋白质26.下列关于甲流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植物病毒 B.遗传物质在细胞核C.可以独立生活 D.没有细胞结构【答案】25.C26.D【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25.【解答】甲流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外部的蛋白质衣壳和内部的核酸(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其“外壳”是蛋白质,“内核”是遗传物质。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6.【解答】A.甲流病毒只在人和某些动物细胞内才能繁殖,应归为动物病毒,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自然也不存在细胞核,B错误;C.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制,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会失去活性并形成结晶体,C错误;D.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也不具备细胞核,D正确。故答案为:D。27.(2024八上·揭西期中)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也是分解者【答案】C【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故答案为:C【分析】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尸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8.(2024八上·揭西期中)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培养液制成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酵母菌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有性生殖 D.出芽生殖【答案】D【知识点】真菌的生殖【解析】【解答】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当环境适宜时,它会在细胞表面向外鼓出一个小泡,称为“芽体”。芽体在母体的营养支持下逐渐长大,待其体积接近母体细胞一半时,便在两者之间形成隔膜,最终脱落成为独立的新个体。这种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就叫做出芽生殖。因此,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表面大小不一的突起,正是其正在进行出芽生殖,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见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29.(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列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 )A.流感病毒和大肠杆菌 B.蘑菇和木耳C.酵母菌和大豆 D.大肠杆菌和青霉【答案】A【知识点】细菌的营养方式;真菌的营养方式【解析】【解答】A.流感病毒必须侵入活细胞才能复制,属于寄生;大肠杆菌多数株系可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寄生,属于寄生,A符合题意;B.蘑菇、木耳均属于分解者真菌,靠分解枯枝落叶等有机物获取营养,属于腐生,B不符合题意;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把糖类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属于腐生;大豆则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独立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C不符合题意;D.大肠杆菌营寄生生活;青霉依靠分解有机质生存,属于腐生,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细菌、真菌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有些细菌、真菌会使动物植物患病,腐生的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些细菌、真菌能够与动植物共生。30.(2024八上·揭西期中)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药物,它是由下列哪种生物生产的( )A.曲霉 B.乳酸菌 C.青霉 D.酵母菌【答案】C【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青霉素是一种由青霉菌分泌的抗生素,最早由弗莱明发现。它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常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见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4小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内填序号,“____”填文字)31.(2024八上·揭西期中)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步骤一:制作如图所示的迷宫实验装置,在迷宫上方盖上透明玻璃,以便观察实验过程。步骤二:选取大小相同的小白鼠三只(A、B、C),分别放在迷宫实验装置中进行观察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情况,测得如下表数据。请分析: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4分13秒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3分8秒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5分2秒(1)实验开始前,要让小鼠处于 状态,以使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2)实验过程中选择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最后比较分析它们走迷宫获取食物所需要的时间而得出结论。据此,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3)本实验用多只小鼠做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 。你认为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行为(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这种行为的意义是让动物能更好地适应 环境。(5)以上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主要运用的生物探究方法是 和 。(6)实验后小鼠应该怎样处理? 。【答案】(1)饥饿(2)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3)平均值;控制单一变量(4)减少;后天学习;复杂多变(5)实验法;观察法(6)放回适合它们生存自然环境中【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解析】【解答】 (1)实验前,先让小鼠空腹12h,使其产生明显觅食动机,可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故填:饥饿。(2)设置三只品种、月龄、性别、大小与活动力相近的小白鼠 A、B、C,重复走同一迷宫,探究“不同个体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是否相同”。故填: 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 。(3)采用多只小鼠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降低个体差异带来的偶然误差;统一品种、性别、月龄、体型与活力,可排除除训练次数外的其他变量,使结果更可靠,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故填: 平均值 ; 控制单一变量 。(4)数据表明,训练次数越多,小鼠穿越迷宫的平均用时越少,说明学习能力随训练增强;该行为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有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取食效率。故填: 减少 ; 后天学习 ; 复杂多变 。(5)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和观察法(记录行为表现)。故填:实验法;观察法。(6)实验结束后,将小鼠放归适宜的自然环境,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故填: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自然环境中 。【分析】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1)实验开始前,为了让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需要让小鼠处于饥饿状态。饥饿状态的小鼠会更迫切地寻找食物,从而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比较他们这三次走迷宫所需时间,就是想观察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所以探究的问题是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3)在本实验中,用多只小鼠做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通过控制这些变量,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训练次数的不同,而不是由于小鼠本身的差异。(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说明训练可以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模式,它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生存能力。(5)以上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主要运用的生物探究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6)实验后小鼠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32.(2024八上·揭西期中)2023年10月7日,中国女排在杭州亚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0的比分完胜日本女排,成功卫冕亚运会冠军。这一战是中国女排史上的第9枚亚运金牌,再次展现了“女排精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赛的胜利离不开运动员平时艰苦的训练。运动员经过训练,图乙中的[ ] 增厚,保证了关节的牢固性;[ ] 和关节腔内的 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之间的灵活性。(2)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 ]内也有红骨髓。(3)女排队员在扣球时,肘关节起到了 (选填“杠杆”、“支点”或“动力”)作用,完成扣球这个动作需要消耗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 作用所提供。(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运动强度太大且时间长也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所以平时锻炼身体时,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建议? 。【答案】(1)②关节囊;⑤关节软骨;滑液(2)③(3)支点;呼吸(4)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解析】【解析】(1)关节由至少两块骨端构成,包括关节面、②关节囊与关节腔。凸起的关节头与凹陷的关节窝表面覆盖光滑的⑤关节软骨,既减磨又缓冲冲击;外围的关节囊是坚韧的结缔组织“外套”,围成密闭的关节腔,腔内有滑液润滑。经常锻炼可使关节囊增厚、韧带增强,从而提高关节稳固性;关节软骨与滑液则共同保证运动灵活。故填: ②关节囊 ; ⑤关节软骨 ; 滑液 。(2)骨髓分红、黄两种。儿童时期,骨髓腔与骨松质内均为红骨髓,造血旺盛;成年后,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取代,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骨松质中的红骨髓终生保留造血能力。当人体大出血时,黄骨髓可逆转为红骨髓,迅速恢复造血。因此,儿童造血能力强于成人,是因为其③骨髓腔仍充盈红骨髓。故填: ③ 。(3)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收缩,牵动骨骼绕关节运动。由于肌肉只能拉不能推,一个动作需两组以上肌肉协同完成: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时相反。运动中,神经负责调控,骨作杠杆,关节作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扣球等剧烈动作所需的大量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线粒体内的呼吸作用。故填:支点;呼吸。(4)高强度、长时间训练易导致膝关节磨损。日常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负荷,避免一次性高强度运动,每次训练后安排充分休息与恢复,并辅以热身、拉伸及护膝等保护措施,减少关节损伤风险。故填: 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分析】(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而骨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层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2)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3)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4)图甲①骨松质、②骨密质、③骨髓腔、④骨膜;图乙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1)关节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构成,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除了这些基本结构,有的关节还有韧带等辅助结构。经常锻炼可以使②关节囊增厚,保证关节的牢固性;⑤关节软骨和③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增加关节之间的灵活性。(2)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因此,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③骨髓腔内也有红骨髓。(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扣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因此女排队员在扣球时,肘关节起到支点作用,完成扣球这个动作需要消耗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运动强度太大且时间长也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 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33.(2024八上·揭西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与真菌细胞相比,细菌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成形的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 生活,它们大多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甲图中 (填序号)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在恶劣的环境下,细菌可以形成能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这种休眠体叫 。(3)乙图为人的上肢关节和肌肉模式图。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有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以伸肘动作为例,[④]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③] 处于 状态。【答案】(1)细胞核;叶绿体;有机物;分解者;④(2)分裂生殖;芽孢(3)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细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的区别;骨骼肌【解析】【解答】(1)细菌个体微小,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完整的单细胞生命体。它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四部分构成,与真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无成形的细胞核。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叶绿体,因此无法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只能摄取环境中现成的有机养料,在生态系统中多扮演“分解者”角色。其中,位于最内侧的④细胞膜所代表的结构能够能选择性地让物质进出细胞。故填: 细胞核 ; 叶绿体 ; 有机物 ; 分解者 ; ④ 。(2)细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即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几乎相同的子细胞。当外界条件恶劣(如缺水、高温或辐射)时,部分细菌会形成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芽孢外壳厚、水分少,能抵抗极端环境;一旦条件适宜,芽孢又可萌发,重新变为活跃的细菌。故填: 分裂生殖 ; 芽孢 。(3)每块骨骼肌的两端都通过肌腱跨过关节,分别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肌肉受神经刺激后收缩变短,便拉动骨以关节为轴转动,从而产生运动。由于一块肌肉只能“拉”而不能“推”,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两组肌肉协同完成:屈肘时,位于前方的④肱二头肌收缩,位于后方的③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③肱三头肌收缩,④肱二头肌舒张。故填: 舒张 ; 肱三头肌 ; 收缩 。【分析】(1)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有鞭毛和荚膜。(2)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任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图中:①肌腹,②是肌腱,③肱三头肌,④肱二头肌。(1)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与真菌细胞相比,细菌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大多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④细胞膜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④肱二头肌收缩,③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③肱三头肌收缩,④肱二头肌舒张。34.(2024八上·揭西期中)下图分别是酵母菌、青霉、蘑菇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是 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有[1] 、[2] 、[3]细胞质、[4]细胞膜、[5] 等;青霉、蘑菇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和酵母菌一样,青霉、蘑菇的细胞内都有 ,所以酵母菌、青霉、蘑菇都属于真核生物。(2)青霉结构中的[2]是 菌丝,它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1] ,它是用来繁殖后代的:青霉结构中的[3]是 菌丝,它能够深入到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3)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1] 和[3] 组成。【答案】单;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细胞核;气生;孢子;营养;菌盖;菌柄【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真菌的种类和结构【解析】【解答】(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最外层是1细胞壁,内侧紧贴的是4细胞膜,内部充满3细胞质,中央可见明显2细胞核,并含多个5液泡;因无叶绿体,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青霉、蘑菇等大型真菌则由大量菌丝构成的菌丝体,菌丝分节且每节都有完整细胞核,因此三者均属真核生物。故填: 单 ; 细胞壁 ; 细胞核 ; 液泡 ; 细胞核 。(2)青霉的繁殖体位于气生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分枝,分枝末端串生青绿色孢子,孢子成熟后随风散布,遇适宜环境即可萌发成新个体;同时,匍匐或深入基质的营养菌丝不断分泌胞外酶,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后再吸收,为整个菌体提供能量与原料。故填: 气生 ; 孢子 ; 营养 。(3)蘑菇由1菌盖、2菌褶和3菌柄三部分组成:菌盖呈伞状,下方密生菌褶,菌褶表面产生孢子;菌柄起支撑作用,基部常有菌托或菌环与地下菌丝相连,共同完成繁殖与营养功能。故填: 菌盖 ; 菌柄 。【分析】(1)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见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2)图中:酵母菌的基本结构有1细胞壁、2细胞核、3细胞质、4细胞膜和5液泡,没有叶绿体;青霉的结构中1孢子,2气生菌丝,3营养菌丝;蘑菇的结构中a孢子、1菌盖、2菌褶、3菌柄等结构,其中地上部分为子实体。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