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6小题,每题2分;7~11小题,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拙劣(liè) 欺侮(wǔ) 凫水(fú) 戛然而止(jiá)
B. 龟裂(jūn) 腈纶(jīng) 狩猎(shǒu) 怒不可遏(è)
C. 斡旋(wò) 羁绊(jī) 襁褓(qiáng) 强词夺理(qiǎng)
D. 缄默(xián) 瞭望(liào) 枷锁(jiā) 挑拨离间(jiàn)
2.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燥 陨石 格物致知 穿流不息
B. 追溯 悬殊 相辅相成 人情事故
C. 家眷 告诫 目眩神迷 安营扎寨
D. 漩涡 狡辨 震耳欲聋 名副其实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新词语,有些被时光的河流所______,有些则______下来,______与生动了平稳的语言之湖,更能______新时代的观念与行动方式。
A. 冲散 沉淀 丰富 贴合 B. 冲刷 沉淀 丰富 适合
C. 冲散 沉没 丰厚 贴合 D. 冲刷 沉没 丰厚 适合
4.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既可以消磨时间,又可以延长内心的幸福感,无疑就是阅读。②阅读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③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间被一再分割,越来越碎片化,我们迫切地需要从喧哗中抢夺出时间进行阅读。④可以说,唯有阅读能够延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气质。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不会是随意的□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景物来写,从不同角度写,运用不同手法写,才能鲜明地呈现景物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A. :,:, B. :、;。 C. 。,:。 D. 。、:,
6. 下面对《卖炭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 “翩翩”在诗中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形象,“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
B.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C. “惜不得”三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多少无奈、多少悲愤、多少绝望,尽在其中。
D. 这首抒情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氢能缘何受瞩目》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氢能缘何受瞩目
①近年来,世界各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到2030年,全球在氢能项目上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
②氢能是由氢元素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氢气不仅来源广泛,还具有导热良好、清洁无毒和单位质量热量高等优点。研究表明,相同质量下氢气所含热量约是汽油的3倍,是石油化工重要原料和航天火箭动力燃料。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呼声日益高涨,氢能在改变人类能源方面被寄予厚望。
③氢能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在其释放过程中的零碳排放,还在于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促进后者的大规模发展。比如,德国政府正在推动的“电力转化气体”技术,通过制取氢气来存储不能及时利用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氢气还可长距离运输。除了气态,氢气还能以液态或固态氢化物出现,具有多种储运方式。作为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④形式多样的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截至2020年底,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较上年度增加38%。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正从汽车领域逐步拓展至交通、建筑和工业领域。在轨道交通和船舶上,氢能可降低长距离、高负荷交通运输对传统油气燃料的依赖。氢能可为家庭住宅、商业建筑供电供暖。氢能还可直接为石化、钢铁、冶金等化工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热源,有效减少碳排放。
⑤不过,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容易。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目前,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来制取零碳排放的氢气。科学家还在探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新制氢技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核能制氢技术预计10年后启动。此外,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如储运,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低、易泄漏,与钢材长期接触会使后者发生“氢脆”而破损,储存和运输比煤炭、石油、天然气都要困难得多。
⑥当下,许多国家对氢能各环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技术难关在加紧攻克。随着氢能生产和储运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氢能成本也有较大下降空间。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一半。我们期待氢能社会加速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氢气来源广泛,导热良好、清洁无毒、单位质量热量高,具有很多优点。
B. 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的获取非常方便,成本也不算太高,且清洁无毒,热量高于汽油。
C. 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
D. 形式多样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它可运用于汽车领域,还可用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
B. 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相同质量下氢气所含热量比汽油高的特点,并说明其可作为石油化工重要原料和航天火箭动力燃料。
C. 作为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
D. 世界许多国家正加速推进氢能的技术攻关,全面降低成本,不久氢能一定会完全替代现有化石能源。
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缘由
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样子
C.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悉:全,都
D.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简洁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图景。
B. 文章语言华美生动,写出了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劳作、服饰与外人无异,精神状态却“怡然自乐”。
C. 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见他们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破坏。
D.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再回去找终“不复得路”,刘子骥再去找,也终“未果”,桃花源永远隐没于山水间,留给世人无尽的神往。
第Ⅱ卷(共73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溯洄从之,______。(《诗经·蒹葭》)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北冥有鱼》)
(4)选贤与能,______。(《大道之行也》)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______。(《虽有嘉肴》)
(6)韩愈在《马说》的开篇第一句即指出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①,使臣受吏民之垢②,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③。”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节选自《贾谊集》)
【注】①不肖:没有贤德。②受吏民之垢:这里是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③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去:______
②位已高而意益下 益:______
14.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5. 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析。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②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整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母亲说,娘知道你们都爱吃柿子,所以就和你爸多种了几棵,预备你们回来好好吃。
③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景都展现在了眼前。
④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
⑤童年时期柿子树仅有一棵,但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⑥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⑦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几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学习速度各个精进,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⑧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⑨其实,柿子用途并不单一,除供鲜食外,母亲还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叶茶、柿醋、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⑩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很难吃到柿子。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村里像我一般大的孩子,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检起童年的记忆,虽然过去好多年了,但却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岁月倏忽而逝,柿子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如今,我已迈入中年的门槛。柿子还是那个柿子,我却依然百吃不厌,视若珍宝。母亲为了让我吃到新鲜的、没有农药的柿子,总是不顾劳累,在园子里忙忙碌碌。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客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给我捎柿子。
我感恩于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的时候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未了的柿子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16. 文章以“母爱浓浓柿子香”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17.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18. 除了关爱儿女之外,文中的母亲还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9. 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20. 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准备开展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是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请你按节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 ②③①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2)贴春联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请将下面的春联补充完整。
上联:祥龙腾云______ 下联:______献瑞迎新春
(二)名著阅读(3分)
21.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请结合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的磨难,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2. 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胆怯的人能够变得勇敢,脆弱的人能够学会坚强,浮躁的人也会懂得沉静……成长,就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呢?
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6.
【答案】A
【答案】C
【答案】A
【答案】D
【答案】B
【答案】D
【答案】7. B 8. D
【答案】9. A 10. A 11. B
12.【答案】 ①.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 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 讲信修睦 ⑤. 教学相长也 ⑥. 世有伯乐 ⑦. 然后有千里马
【答案】13. ①. 离开(背弃) ②. 更加
14. 您严谨地遵守这三条,就完全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15. 孙叔敖虚心求教;虽身居高位但见老者主动上前请教。
孙叔敖待人有礼:他看到老人来,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
孙叔敖乐于接受意见:认可老人的观点并将老人说的话牢记于心。
【答案】16. 文章的标题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柿子、母爱有关,奠定了温暖的感情基调。
17.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澄澄的柿子比作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的星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柿子成熟时的情状,表达了“我”对柿子的喜爱之情。
18. ①教子有方:母亲用柿子来激励孩子努力学查数和读书认字;②勤劳能干:母亲能变着花样加工柿子来改善生活;③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母亲常常拿出自家产的果蔬接济大家。
19. ①内容上:赞美母爱的伟大,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升华文章的主旨:②结构上:照应文章的标题“母爱浓浓柿子香”,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20.【答案】(1)D (2) ①. 辞旧岁 ②. 金蛇/灵蛇
21.【答案】保尔·柯察金曾在战场上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脊椎被炮弹炸开的石子崩了个深窝,健康严重受损:患伤寒,死里逃生;得重感冒坚持工作,高烧引发急性风湿病,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保尔的人生经历就像钢铁的铸造过程,面对多次伤痛的折磨,他仍凭借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坚定的信念忘我工作,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顽强执著,永不放弃,成为一名如钢铁般坚强的战士。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